準確把握鐵路發展階段性特徵 同心協力推動鐵路高品質發展 ——國家鐵路局總工程師兼綜合司(外事司)司長田軍 在2024年全國鐵路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接受記者採訪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行業共同努力下,我國鐵路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一是路網規模品質大幅提升。“四縱四橫”高速鐵路主骨架全面建成,“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和普速幹線鐵路加快建設,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基本形成佈局合理、覆蓋廣泛、層次分明、配置高效的鐵路網路。截至2023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9萬公里,高鐵達到4.5萬公里。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投資鐵路蓬勃發展,地方鐵路營業里程達到2.4萬公里,其中自主運營的里程達到1.17萬公里,還有專用鐵路、鐵路專用線9000余條。
二是運輸服務品質全面躍升。鐵路客運週轉量、貨物發送量、貨運週轉量以及運輸密度均居世界首位。復興號實現對31個省份全覆蓋。客運服務市場化、便利化、資訊化加速推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鐵路網際網路售票系統。貨運産品供給不斷優化,重載運輸、快運貨物班列、集裝箱、冷鏈運輸、高鐵快運全面發展。
三是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總體技術水準邁入世界先進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載鐵路技術水準世界領先。復興號産品譜係化發展。CR450科技創新工程取得突破。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成功下線。成功研製世界最大直徑全斷面硬岩掘進機、世界首臺樁梁一體智慧造橋機、千噸級架橋機。
四是安全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企業主體責任、政府部門監管責任、地方政府屬地責任進一步夯實,技防、物防、人防“三位一體”安全保障體系不斷完善。26個省份明確地方鐵路工程品質安全監督管理部門。31個省份均出臺鐵路安全地方性法規規章,建立鐵路沿線安全環境治理廳際聯席會議機制、“雙段長”制、多部門災害風險防範協調機制、鐵路與地方110報警服務台互通機制。2020年以來累計整治鐵路沿線安全隱患36萬餘處。全國鐵路交通事故件數、死亡人數持續下降,是歷史以來安全最穩定的時期。
五是行業發展活力進一步激發。鐵路建設運營市場更加開放,地方政府、社會資本投資比例持續提升,運輸市場主體更加多元。地方政府為主投資的濟青高鐵、社會資本控股的杭紹臺高鐵、由地方自主運營的廣東城際鐵路等項目陸續建成通車。經行政許可的鐵路運輸企業達到79家。鐵路資産資本化股權化證券化不斷取得實質性成果,京滬高鐵、鐵科軌道等優質企業股改上市。
六是“走出去”開創新局面。亞吉鐵路、蒙內鐵路、匈塞鐵路貝諾段、中老鐵路、雅萬高鐵等一批項目投産運營。技術裝備出口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8.2萬列、790萬標箱,通達歐洲25個國家217個城市。西部陸海新通道貨物流向通達120個國家(地區)473個港口。
當前,我國鐵路發展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徵,必須正確認識、準確把握。
路網建設正由以路網幹線建設為主向聯網補網強鏈轉變。鐵路網越織越密,“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主通道已建成約80%,普速鐵路網不斷完善;在加強出疆入藏、沿江沿邊沿海等幹線鐵路建設的同時,多層次軌道交通互聯互通需求日益凸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鐵路專用線等區域性鐵路和現代化物流樞紐建設方興未艾,正逐步成為鐵路建設的主戰場。
技術創新正由總體技術領先向全面自主領先轉變。經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我國鐵路總體技術水準已經達到世界領先,加快基礎研究和前沿引領技術突破,實現全面自主可控成為當前著力推進的重點。
運輸服務正由“走得了”“運得出”向“走得好”“運得暢”轉變。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對鐵路運輸服務的便捷性、舒適性、適老化、經濟性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進一步豐富鐵路客貨運輸産品供給,推進出行綠色化、便捷化,打造綠色高效的物流系統,提升運輸服務品質和水準成為工作重點。
發展方式正由相對獨立發展向一體融合發展轉變。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調整優化運輸結構,發展多式聯運,打通物流運輸“前後一公里”,推動大宗貨物和集裝箱中長距離運輸“公轉鐵”,提高綜合運輸效率成為亟需推進的重點任務。
投資主體正由中央投資為主向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為主轉變。隨著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鐵路分層分類建設全面推進,地方政府、社會資本投資比例持續提升,正成為鐵路投資的主要力量,需要進一步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和市場化改革,建設更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鐵路市場。
面對鐵路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們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鐵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堅持高品質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強化責任擔當,堅決守牢鐵路安全發展底線,服務保障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持續做好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紮實做好鐵路各項工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鐵路力量。
截至2023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