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農村路”鋪就寧夏致富坦途
“寧夏川,兩頭子尖,東靠黃河,西靠賀蘭山,金川銀川米呀糧川。”一曲《寧夏川》道不盡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山河壯美、物産富饒。中寧枸杞、靈武長棗、鹽池灘羊、固原黃牛……細數寧夏特産,讓人不禁感嘆“塞上江南”所言非虛。
舌尖上的寧夏令人印象深刻,車輪下的寧夏也日新月異。“十三五”以來,寧夏共補助農村公路建設資金39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約8000公里,提升了農村物流網路覆蓋面,暢通了農村物流“最後一公里”,拓展了特色農産品銷售渠道。
截至2020年年底,寧夏農村公路總里程約2.85萬公里,等級公路比例達到99.9%,2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達到98.8%,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節點、建制村為網點“外通內聯、通村暢鄉、客車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運輸網路初步形成。
“三大轉變”取得階段性成效
目前,寧夏“縣縣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目標已經實現,“有沒有”的問題已基本解決,“好不好”的問題成為主要矛盾。
一段時間以來,寧夏不斷推動農村公路建設由規模速度向品質效益轉變,由粗放管理向精細管理轉變,由行業主導向政府主導轉變,成效顯著。
2020年9月29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印發《自治區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各地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統籌城鄉發展,建立權責清晰、齊抓共管、運轉高效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機制,並明確階段性工作目標。
此後,賀蘭縣、平羅縣等14個縣(區)先後以政府名義印發《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為“四好農村路”高品質發展提供政策支撐和制度保障。
“十三五”期,《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村公路條例》《寧夏“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方案》《自治區推進“四好農村路”高品質發展實施意見》《寧夏鄉村公路技術標準》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政策指導、技術標準相繼出臺,讓寧夏農村公路法規政策體系逐步完善。
農村公路三分建七分養,其中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資金問題。“十三五”以來,寧夏共補貼7.31億元用於農村公路養護,全區大部分市、縣(區)已將農村公路養護人員工資100%納入地方一般公共財政預算,“以縣為主、分級負責、群眾參與、保障暢通”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基本建立。
寧夏大力推進“快遞向下”延伸工程,開展“快遞進村”共同配送。截至目前,寧夏通快遞建制村達到1583個,建成村快遞服務網點1159個,村級快遞覆蓋率提升至71.63%。
基礎設施有保障,産業發展便大有可為。“農村公路+”旅遊、産業、文化、扶貧等發展新方式,有效盤活了地區資源,帶動了特色種養業、農村電商、客貨運輸、鄉村旅遊等産業發展,農村公路“交通線”搖身一變成為“風景線”。
探路新模式 促進共同富裕
促進共同富裕,就是把解決群眾出行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作為交通運輸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此,寧夏積極探索更加符合當地實際的農村公路建管養運新模式,加快補齊短板弱項,全面推動“四好農村路”高品質發展。
“十四五”期,寧夏將加強農村公路規劃與村鎮佈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産業發展規劃的有機銜接,增強規劃的前瞻性、科學性和實效性,並落實農村公路品質聯合監管措施,確保建設一條、達標一條。
在管理方面,寧夏將充分利用資訊化手段,摸清農村公路路線基本資訊、附屬設施基本情況,健全完善農村公路項目庫,建立全區農村公路資訊化管理平臺,實現農村公路數字化、智慧化、精細化、動態化管理。
在養護模式上,寧夏將加大養護投入,要求各市、縣合理劃分農村公路管養事權和財政支出責任,市級政府要加大對農村公路建管養運資金的支援力度,縣級政府要將農村公路建管養運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因地制宜、分類有序推進農村公路市場化改革。
針對運輸服務提質升級,寧夏將一方面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加強農村公路路域環境治理,另一方面探索集客運、貨運、郵政快遞、商貿物流於一體的農村客貨郵商綜合服務站點模式,積極推廣“網際網路+農村客運”新模式,著力促進農村客貨郵商融合發展。
下一步,寧夏回族自治區交通運輸系統將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促建設、重養護、提服務、保安全、強治理、抓示範,推動“四好農村路”高品質發展,服務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實現共同富裕做好服務保障,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