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市交通運輸局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2025年08月21日 14:30:00 字號【】【】【】【我要列印

以先鋒之姿建交通樞紐名城——記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先進集體無錫市交通運輸局

在長江三角洲江湖間走廊部分,江蘇省無錫市宛若一顆璀璨的明珠,城抱湖、河抱城,濱江通海、路網縱橫,勾勒出生生不息又韻律獨特的城市脈動。

自古便坐擁河道縱橫、港灣密布的水陸交通網的無錫,近年來加快構建大樞紐、大通道、大網路、大迴圈,交通骨架不斷舒展、發展空間更加廣闊。

“我們牢記‘開路先鋒’使命,讓縱橫交錯的交通脈絡串聯起錫城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無錫市交通運輸局黨委書記、局長俞剛表示,將以榮獲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先進集體為起點,再接再厲、踔厲奮發,奮力打造具有全國輻射力的交通樞紐名城,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探索無錫路徑、貢獻無錫力量。

立體交通

撐起高品質發展“骨架”


無錫碩放機場。

長三角地區重要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綜合交通樞紐……這是國務院批復的國土空間規劃對於無錫的最新定位,也標定了今後10年這片土地的奮斗方向。而一張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的綜合立體交通網已為實現更遠大的目標夯實基礎。

無錫憑藉區位優勢,積極服務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公路成網、鐵路貫通、巨輪遠航、飛機翱翔。

五年來,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宜長高速公路、常宜高速公路以及錫澄、錫宜、蘇錫首條快速通道相繼通車……“五縱五橫三聯”高速公路佈局加速成型,區域骨幹通道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滬寧沿江高鐵開通運營,無錫江陰由此邁入“高鐵時代”、融入滬寧“1小時交通圈”;錫澄軌道交通S1線通車,構築了錫澄“半小時通勤圈”;鹽泰錫常宜鐵路、錫宜軌道交通S2線開工建設,“蘇錫常小圈”融入“長三角大圈”,繪就軌道上的都市生活新圖景。

一條大運河,穿城而過,其沿岸曾見證無錫民族工商業率先崛起的輝煌。今天,這座因水運而興的城市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擁抱未來。蘇南運河無錫段航道“三改二”疏浚工程完成,2000噸級船舶全線暢行,通港達園內河運輸專支線航道等“小快靈”工程加快實施,“水運無錫”啟新程。

蒼穹之上,航線網路不斷織密。無錫碩放機場跨入千萬級機場行列,累計運作航線81條;宜興丁蜀通用機場開航,“雙機場”協同發展格局全面形成。

內暢外聯

激活區域發展優勢


無錫(江陰)港。

清晨,陽光穿過雲層,給“易航藍天01”輪的甲板鍍上金邊,這艘滿載著無錫本土生産的小天鵝家電、汽車零部件等製造業産品的河海直達集裝箱船,從無錫新安港出發,駛向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隨後將貨物出口到全球各地。

與此同時,在無錫(江陰)港,大型貨輪在港口停靠,集裝箱成排堆放,橋吊高聳林立,申夏港區5號、6號碼頭的引橋上,運輸車輛往來穿梭。

借運河之利,無錫自元代起躋身江南地區漕運中心,米布絲錢四大碼頭曾冠絕一時。歷經多次改造,通過航道升級、橋梁改建及系統治理,曾經的黃金水道成為集經濟、交通、人文等功能于一體的文明樣板航道。

近年來,無錫圍繞主幹航道“二橫五縱”格局推進“六航齊治”,“進度條”不斷刷新,民生物資更加高效地通江達海。

陸上,中歐班列“鋼鐵駝隊”從太湖明珠出發,馳騁亞歐大陸,為俄羅斯、哈薩克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送去洗衣機、電動汽車、聚酯切片等産品。

近年來,無錫開通並穩定運作中歐(亞)接續班列,開通蘇南地區首趟“中吉烏”通道班列;成功始發籠車國際國內聯運班列,打造長三角地區商品車集散中心;加密海鐵聯運班列,落地全省首個“海鐵前置箱基地”,順利完成江蘇省內中歐接續班列首單本地通關業務,無錫南站、西站實現“天天班”運營。

錨定“樞紐+通道+網路+服務+産業”全鏈協同,無錫持續提升碩放機場、無錫(江陰)港、無錫西站樞紐能級,全域型航空貨運樞紐、國際化鐵路物流中心、組合式港口集群格局已初步形成;大力實施多式聯運、多港聯動,落地上海港ICT(資訊與通信技術)無錫中心,鐵路貨運實現“五線齊發”,無錫製造“走出去”的步伐更快更穩。

城市公交

多元化服務實現雙贏

無錫地鐵服務乘客安全溫馨出行。

“過去,從地鐵站到醫院門診要走15分鐘,巴士鄰居(醫路通)江大附院站啟用以來,無人駕駛微巴直接把我從地鐵站口送到醫院門診大樓。”無錫市民張阿姨為無錫公交首個多維醫養綜合服務平臺點讚,該平臺為乘客提供“家門—車門—院門”的一站式便捷就醫服務。

聚焦人民群眾對美好出行的需求,無錫著力優化高品質、多元化交通服務供給,調整市區公共交通換乘優惠政策,在省內率先實現公交、地鐵“一碼通行”,新增學生、老齡年票月票同步享受換乘優惠政策;積極推進“軌道+公交+慢行”融合發展,公共交通站點500米覆蓋率達100%,換乘設施銜接率達68.3%,城市主要片區實現地鐵全覆蓋。

公交既要保障民生出行,又要滿足差異化需求。近年來,無錫聚焦園區、社區、商區、校區、景區、兩站一場等出行需求,推出“常規+定制+網約”的公交服務産品,滿足群眾多樣化出行需求;聚焦市民“最後一公里”出行難題,開通公交進小區、園區、企業等服務線路;結合季節特點,圍繞商圈、景區、集市以及學校、醫院等客流實際,打造主題車廂、開通特色專車;針對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定制放大版電子站名錶,在車上增設無障礙設施……公共交通走出一條多元融合的發展之路,正逐步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