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玨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2025年08月18日 18:55:00 字號【】【】【】【我要列印

雪域有“俠”者芳華沁高原——記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先進工作者,日喀則市郵政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曹瑞玨

第一次見到她的人,總會覺得她柔弱:身形瘦瘦的,臉上帶著“高原紅”,笑起來眼角有些許細紋。

可和她共事過的人都知道,柔弱外表下藏著一股千斤難擋的勁兒: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西藏日喀則,她手攥著氧氣瓶,踏遍18個縣(區),助力建成1709個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讓日喀則農村寄遞物流體系日趨完善,與農牧民群眾結下“石榴籽”般的情誼。

她就是國家郵政局首位女性援藏幹部曹瑞玨——一位行走在高原的“俠者”。

踏遍高原通郵路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什麼概念?是上一層樓都要扶著膝蓋大喘半分鐘,是燒沸的水煮不軟一碗麵。

2023年年初,曹瑞玨告別陜西家鄉和親友,肩上扛著“缺氧不缺精神”的使命,腳踩著碎冰踏上了日喀則的土地——這一去,便是3年。

高寒缺氧像只無形的手拽著她的腳步,卻攔不住她丈量山川大地的決心。短短數月,她的足跡遍佈18個縣(區),行程累計數千公里,只為摸清農牧區寄遞的痛點。雪域高原的風,把她的臉頰吹得通紅,珠峰腳下的雪粒,總會鑽進她的衣領。而讓她最揪心的,是許多快遞只能投遞到縣裏,邊遠牧區的鄉親們為了取件,清晨出發、披星返回。

“不能讓茫茫高原路,困住鄉親們的期待!”曹瑞玨在日記本上重重寫下這句話。她帶領團隊多次奔走,多方協調,推動《日喀則市加快推進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日喀則市支援農村快遞物流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等文件落地,爭取到的數百萬元財政資金,像一場及時雨,滋潤了1709個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實現全市建制村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全覆蓋。

為加快推進“快遞進村”,她推動“郵快合作”,讓郵政車捎帶民營快遞入村;發力“交郵融合”,讓鄉村班車變身移動快遞點;給合作企業按件補貼,硬生生啃下了快件進村成本高這塊硬骨頭。

更讓人振奮的是,108條鄉村郵路全都換上了嶄新的綠色郵車,1525個建制村的投遞頻次從每週3班提高至5班,覆蓋90%的建制村,孩子們能在週末收到週一網購的繪本,阿佳(藏語譯為姐姐或女性尊稱)們再也不用為了一件衣服而跑縣城。

這些還不夠。在她的指導下,世界海拔最高的郵局——珠峰主題郵局煥然一新,如今這裡不僅是遊客打卡的“網紅點”,更入選全國第二批交通運輸與旅遊融合發展示範案例。

逆行一線守家園

“危難之處顯身手”,是俠者的底色。

“喂?什麼?有傷亡嗎?別急,我馬上回去!”2025年年初的那天,6.8級地震把定日縣扯開了口子。

那會兒,曹瑞玨剛剛休假,行李箱還攤開在陜西榆林老家的客廳裏。電話裏傳來震區的消息後,她當即訂好了回程的機票,原本和父母家人説好的家庭聚餐就地取消。

輾轉西安、拉薩、日喀則,兩天后,她站在了定日縣長所鄉的廢墟前。此時,余震不斷,各方力量正在爭分奪秒搶險救援。通往重災區的郵路斷了,郵政快遞網點隨時都有坍塌的危險,她和縣裏的同志們冒著嚴寒,立即投身抗震救災,連夜安排第二天的工作任務。“先把寄遞網路搶通!”她扯著嘶啞的嗓子,組織大家搭建臨時帳篷,投送包裹郵件,又協調車輛搶運救災物資,保障群眾安置與災後重建的“生命線”暢通。

“在災區,她哪像個局長?”同行的機關幹部鮮宇航回憶説。

當震中古榮村安置點的帳篷裏點起盞盞酥油燈,她眼含熱淚默默為他們祈禱;見到地震中失去雙親的男孩和呆坐在地上白髮蒼蒼的波拉(藏語譯為老大爺),她説不出一句話,蹲下身來,拿出身上所有的現金,塞進他們手裏……

“當時,怕不怕?”記者問。

“哪顧得上啊!”曹瑞玨説,那一次,她見過太多眼神,“你可不知道,當大家望向你的時候,眼神裏的光比珠峰頂上的雪光還亮。”

正是這份“俠者之勇”,推動震區的寄遞服務在最短時間內恢復運轉,也讓她和農牧民群眾結下深厚情誼。

曹瑞玨(中)在農牧區走訪,了解“快遞進村”情況。 受訪者 供圖

奉獻雪域寫芳華

“一次援藏行,一生雪域情。”這句話,曹瑞玨雖不常説出口,但她心裏會永遠銘記。

從陜西到西藏,千里迢迢的路,她走得乾脆。剛到日喀則的前幾個月,失眠是家常便飯。地廣人稀的高原,想要到縣(區)、鄉村調研走訪,開上幾天幾夜的車是常事,她咬牙揣上氧氣瓶,硬是把最難受的“高原關”扛了過去。

仲巴縣帕羊鎮達熱村,是單位的駐村點,距離日喀則市700多公里,單程要走一天半。兩年多時間裏,曹瑞玨往返跑了6趟。那裏的牧民尋醫不便,她協調有關部門捐贈藥品;擔心孩子們冬天穿不暖,她聯繫愛心人士一起送來百餘套保暖內衣;為解決鎮中心小學師生的健康飲水問題,她想辦法協調來一批凈水機。即使在短暫的休假中,也時刻牽掛著工作,手機裏存滿了行業發展的各種資料和數據。

“為何選擇援藏?”有人問她。

她回憶起近3年的援藏路,答:“真沒啥理由,如果非要説的話,那可能是骨子裏的選擇吧。”停頓了一會兒,她又説,“這幾年最難熬的時候我也沒哭過,但不知為什麼,一想到這片土地上勤勞勇敢、淳樸善良的人們,就會忍不住熱淚盈眶。”

8月的日喀則,是最美的季節。如今再看,這高原之上,五彩經幡送來雪山的祝福,風裏飄著格桑花的香,那是她用雙腳丈量過的土地,用真心與熱愛焐熱的日子。

曹瑞玨以“俠”之名,在雪域高原,和千萬交通人一道,正努力讓“物暢其流”的美好願景一步步變成現實,搭起民族團結的連心橋,為祖國固邊富民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