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2021年線上訪談>上海市綜合交通發展“十四五”規劃

上海市綜合交通發展“十四五”規劃

——訪上海市交通委員會   黨組書記、主任 于福林


上海市交通委員會
黨組書記、主任 于福林

主題: 上海市綜合交通發展“十四五”規劃
時間: 2021年12月28日上午 09:30
嘉賓: 上海市交通委員會
黨組書記、主任 于福林
簡介: “十四五”時期,上海將打造“立體融合、人本生態、智慧高效”的高品質、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實現國際航運中心世界一流、區域一體化交通互聯互通水準全國領先、綜合運輸服務品質一流、交通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全面提升。本期訪談,我們邀請到上海市交通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于福林同志來為大家介紹上上海市綜合交通發展“十四五”規劃的有關情況。
查看留言
【主持人】     2021-12-28  09:31

各位網友大家好!本期訪談,我們邀請到上海市交通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于福林同志來為大家介紹上上海市綜合交通發展“十四五”規劃的有關情況。于主任您好!

【于福林】     2021-12-28  09:32

主持人你好!

【主持人】     2021-12-28  09:33

于主任,“十三五”期間,上海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穩步發展, “十四五”期間,綜合交通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有哪些考慮?

【于福林】     2021-12-28  09:34

總體思路方面:上海將持續完善以“樞紐型、功能性、網路化、智慧化、綠色化”為特徵的超大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堅持“強樞紐、織網路、提品質、優治理、促轉型”的發展策略。強樞紐,就是要繼續推進樞紐門戶功能升級、輻射引領能力增強、資源配置能級提升的航運中心建設。織網路,就是要加快完善綜合立體的現代交通網。提品質,就是要滿足市民多樣化、多層次的出行需要,提供更高品質的交通運輸服務。優治理,就是要強化交通設施全生命週期管理,提升精細化治理能力和水準。促轉型,就是要大力推進交通領域綠色低碳發展和數字化轉型。

發展目標方面:“十四五”時期,上海將打造“立體融合、人本生態、智慧高效”的高品質、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實現國際航運中心世界一流、區域一體化交通互聯互通水準全國領先、綜合運輸服務品質一流、交通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全面提升。

發展指標方面

國際海港和國際空港方面,集裝箱年吞吐量達到4700萬標準箱以上,航空旅客年吞吐量達到1.3億人次以上、貨郵年吞吐量達到410萬噸以上,均保持世界前列。

鐵路網方面,加快構建“五向十二線”幹線鐵路通道佈局;軌道網方面,重點加快市域(郊)鐵路骨架建設,持續完善城市軌道交通網路,軌道交通市區線和市域(郊)鐵路運營總里程達960公里;道路網方面,全市高快速路里程超過1100公里;航道網方面,持續推進“一環十射”高等級航道建設,形成“連接蘇浙、對接海港”的格局。

實現上海中心城60分鐘可達毗鄰城市,主要樞紐120分鐘可達長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軌道交通站點600米半徑範圍內常住人口、就業崗位覆蓋比例分別達到55%、61%以上,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重(不含步行)達45%以上。

【主持人】     2021-12-28  09:40

“十四五”期間,上海在鞏固和提升國際海空樞紐能級方面有哪些舉措?

【于福林】     2021-12-28  09:41

“十四五”期間,上海要繼續夯實樞紐門戶功能,強化國際航運競爭力:

海港方面。實現港口集裝箱年吞吐量達到4700萬標準箱以上,水水轉机比例52%以上,國際航運樞紐港服務品質世界領先,聯通、綠色、智慧的現代集疏運體系進一步完善。具體舉措包括:第一,進一步提升港口設施能力,開展新一輪上海港總體規劃修編,統籌岸線資源,完善港口佈局,優化港區功能;逐步釋放洋山深水港區四期自動化碼頭産能;推進長三角地區沿江、沿海多模式合作,加快與長三角共建輻射全球的航運樞紐。第二,打造高效暢達的集疏運體系,推進滬乍杭鐵路(含浦東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外高橋港區鐵路專用線及疏港道路建設;加快構建洋山港水公鐵集疏運系統,建設臨港集疏運中心和東海大橋智慧重卡系統,規劃建設大蘆線東延伸等河海直達通道,繼續推廣江海直達及河海直達運輸模式。第三,建設國際一流郵輪港;第四,健全水上安全保障體系等。

空港方面。積極推進疫情常態化防控下的航線航班恢復,航空旅客年吞吐量力爭達到1.3億人次以上、貨郵年吞吐量達到410萬噸以上,初步形成上海多機場體系,樞紐運量規模、網路品質、轉机功能等進一步提升,機場集疏運更加融合高效,服務品質排名保持行業前列。具體舉措包括:第一,打造世界一流的航空樞紐設施,推進浦東機場四期擴建,新建T3航廈及其綜合配套工程。第二,深入探索跨區域機場合作機制,支援規劃建設南通新機場,加強與長三角區域其他機場合作。第三,打造高效便捷的機場集疏運體系,加快建設多層次軌道交通,優化機場集散道路。第四,鞏固國際一流的航空貨運樞紐地位,建立高效現代的航空快遞物流體系。

【主持人】     2021-12-28  09:47

于主任,“十四五”規劃中提到上海要實現長三角一體化交通互聯互通水準全國領先。為實現上述目標具體將開展哪些工作?

【于福林】     2021-12-28  09:48

國家“十四五”發展綱要明確提出“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實現長三角地級及以上城市高鐵全覆蓋,推進港口群一體化治理。”所以,在未來五年,上海更要發揮帶動作用,通過協同建設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進一步提升長三角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準,增強一體化發展的支撐保障。“十四五”期間,將重點推進以下工作:

第一,加強幹線鐵路和城際鐵路規劃建設,助力建設“軌道上的長三角”。滬蘇通鐵路已于2020年建成通車,滬通二期、滬蘇湖鐵路也已開工建設,為長三角交通圈的擴容再添新動能。“十四五”期間,將基本建成滬蘇湖鐵路、滬杭客專上海南聯絡線,加快建設滬通二期等項目,推進沿江高鐵、滬乍杭鐵路建設,提升沿線城鎮、重點功能區與長三角周邊城市互聯互通水準。此外,還要推進滬蘇嘉線(示範區線)、金山至平湖鐵路(滬平線)等城際鐵路規劃建設。

第二,深入探索跨區域機場合作機制,協同推進港口航道建設。航空方面,鞏固提升上海航空樞紐核心地位,支援規劃建設南通新機場,研究上海機場在蘇州、嘉興等地建設虛擬航廈。航運方面,推進長三角地區沿江、沿海多模式合作,加快共建輻射全球的航運樞紐。持續推進“一環十射”高等級航道建設,形成“連接蘇浙、對接海港”的格局。

第三,進一步完善對外國省幹道功能,促進跨省界地區路網融合。“十四五”期間,建成G15公路嘉瀏段,加快推進G318公路等擁擠路段改建,優化幹線公路對外銜接;滾動推進省界對接道路規劃建設,提升近滬地區路網通行能力。

【主持人】     2021-12-28  09:52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和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區域,在發展交通配套設施和提升交通服務方面會有哪些具體的安排?

【于福林】     2021-12-28  09:53

提升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準是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先手棋。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和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是我市落實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重要承載地。“十四五”期間,我們規劃統籌推進長三角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互聯互通、分工合作、管理協同的交通基礎設施體系。

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方面,示範區地處江浙滬兩省一市的交匯點,是一系列跨區域共建、制度創新的重要載體。“十四五”期間,這裡將以優化交通模式、改善交通條件、強化互聯互通、提升建設標準為重點,打造綠色、高效、多樣的綜合交通體系,建成一批具有示範性、先導性、服務型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首先是重點推進多層次軌道交通建設,國鐵幹線滬蘇湖鐵路已啟動建設,市域(郊)鐵路滬蘇嘉線(示範區線)正在加快推進前期工作,這些項目將帶給示範區“高效快捷、直連直通、舒適經濟”的出行條件。

在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方面,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作為長三角城市群交通網絡中心和經濟地理中心,“十四五”期間,這裡將重點實施一批高能級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對外交通方面,依託滬乍杭鐵路等國鐵幹線項目,將進一步強化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與蘇浙周邊地區的協同發展,擴大虹橋樞紐輻射範圍。正在建設的市域(郊)鐵路機場聯絡線嘉閔線、17號線西延伸至西岑等項目,將進一步增強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面向長三角區域的服務能力。內部交通方面,虹橋商務區作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核心區,持續提升綜合交通管理水準。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規劃》,切實做好本市綜合交通發展“十四五”規劃的落地實施,加強項目前期研究,加快項目推進,更好地服務長三角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

【主持人】     2021-12-28  09:58

于主任,上海正在加快推進新城建設,請問規劃對於五個新城綜合交通發展方面有哪些具體的考慮?

【于福林】     2021-12-28  09:59

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圍繞獨立的綜合性節點城市定位,把新城建設成為引領高品質生活的未來之城,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進人民城市建設的創新實踐區和上海服務輻射長三角的戰略支撐點。在此過程中,綜合交通系統的功能提升將發揮不可替代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圍繞“對外強化、站城融合、內部提升、特色差異”的原則,一城一策,遠近結合,在規劃上從對外和內部兩個維度構建新城交通體系。

第一,通過綜合交通賦能,錨固新城作為輻射長三角的戰略支點。各新城將加快形成支撐“30、45、60”出行目標的綜合交通體系框架,即30分鐘實現內部通勤及聯繫周邊中心鎮,45分鐘到達近滬城市、中心城和相鄰新城,60分鐘銜接浦東和虹橋兩大門戶樞紐。新城對外交通加速融入國鐵幹線網路,提升新城與長三角周邊城市互聯互通水準,增強新城與門戶樞紐(虹橋樞紐、浦東樞紐)、相鄰新城的聯繫效率。優化樞紐佈局,提升樞紐能級;依託國鐵幹線,增強滬蘇湖、滬通、滬乍杭方向鐵路與新城的聯繫;構建城際線、市域線、市區線等多層次軌道交通網路;擴容改造新城對外高速公路和國省幹線,加快構建新城快速路體系,優化新城高速公路對外出入口佈局。通過樞紐整合新城交通方式,提升內外交通轉換水準,圍繞樞紐開展綜合開發,充分踐行TOD理念,加快推動站城融合和交通引導城市發展。

第二,加強公交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新城公交網路,形成多層次公交服務,提升公交吸引力。加快優化新城內部路網結構,進一步研究新城內部快速路網系統,實現過境交通分離、到發快速集散的功能。提升新城內部交通品質,結合新城景觀風貌、功能活動區等構建各具特色的高品質慢行交通系統。通過城市更新及綜合治理挖潛停車資源,緩解老城區停車矛盾,推進新城公共停車場建設。

【主持人】     2021-12-28  10:06

為進一步提升上海交通服務水準,“十四五”期間會有哪些創新舉措?

【于福林】     2021-12-28  10:07

對於超大城市來説,提升道路交通服務水準也是我們永遠要努力的方向。我們覺得,要維持、改善道路交通的服務水準,就要堅持公交優先發展的基本理念。讓更多的市民使用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完成出行,這是解決超大城市交通問題更合理的方式。

“十四五”期間,我們要持續推進軌道交通建設,提升軌道交通服務水準。我們將全面建成14號線、18號線一期、13號線西延伸等軌道交通線路,同時新開工建設18號線二期、23號線一期等一批軌道交通線路。在完善軌道交通線網的同時,也要打造優質、可靠的地面公共交通。

其次,要持續推進道路網路的建設。我們要進一步完善高快速路、市域幹線、主次幹道、越江通道等各方面來推進路網建設,整體路網的功能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和改善。此外,我們還將結合城市更新,打通道路微迴圈,加強公共通道空間利用,提高路網密度和道路連通度,希望通過努力,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解決目前道路交通面臨的一些問題。

第三,要充分利用既有道路資源,提高設施管理效率,優化交通組織,提升路網通行效率。從2018年起,“推進50處道路交通擁堵點改善”連續三年被列入了年度市政府實事項目。我們也在道路空間的使用上做了一些試點, 2020年,滬宜公路設置了上海市第一條合乘車道(HOV),在早晚高峰時段內供公共汽(電)車、載客2人及以上(含駕駛人)客車專用行駛,設置合乘車道可提高車道的使用效率,同時也可促進多人共乘,減少單人單車出行比重。未來五年,將利用大數據技術手段,聚焦交通擁堵地區,特別是在出行需求較大的通勤走廊,採取潮汐車道、路口渠化改造等措施。繼續通過道路設施改造、完善交通標誌標線和優化信號控制三位一體同步改造,有效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主持人】     2021-12-28  10:11

于主任,上海要持續推進公交都市示範城市建設,“十四五”期間還有哪些舉措?

【于福林】     2021-12-28  10:12

結合今年9月市政府《關於深入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建設更高水準公交都市示範城市的三年行動方案(2021年-2023年),在公交方面,我們“十四五”期間有如下考慮

第一,完善多層次的地面公交系統。構建骨幹線、區域線、接駁線三級線網,形成網路化運營,提高運營效率。

第二,推進“20+8+X”骨幹公交通道建設。依託骨幹通道固化骨幹公交線路,有序推進地面公交線網優化調整。中心城形成“軌道交通/公交骨幹線+公交接駁線”的服務格局,支援具備條件的主城區、重點區域發展中運量及骨幹公交走廊。

第三, 繼續推進與軌道交通的兩網融合。結合新建軌道交通開通進度,同步配套優化調整公交線路。80%的軌道交通站點周邊50米半徑範圍內有公交線路換乘,接駁公交與軌道交通線路運營時間銜接更加緊密。

第四,推進公交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公交樞紐場站、首末站等規劃佈局,推動公交場站用地的綜合開發利用。完善公交停保場規劃建設,推進與新能源車輛規模相匹配的充電設施建設。推動公交港灣站優化與改造,提升公交安全運營水準和候車環境。

第五,加強重點地區公交保障服務。在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虹橋商務區、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浦東樞紐、北外灘等重點地區,率先開展公交頂層設計,明確骨幹公交通道網路構架,推進公交基礎設施建設和線網優化。

第六,提升公交精細化服務水準。推進公交線路精準化運營。繼續推進公交電子站牌建設,不斷提高公交實時到站資訊預報準確度。配套接駁的公交線路與軌道交通首末班車時間根據實際情況實現緊密銜接,軌道站點始發公交線路與軌道首末班車時間實現同步;軌道交通線路週末或節假日延長運營時間的,配套公交線路同步延時運營。加強資訊融合,完善公交出行資訊發佈,全部線路接入“上海公交APP”;軌道出入口公交資訊發佈實現100%覆蓋。

【主持人】     2021-12-28  10:18

交通的精細化治理是綜合交通規劃的重點任務之一,服務民生方面的重點工作是什麼?打算怎樣推進?

【于福林】     2021-12-28  10:19

精細是上海的特點,交通又是上海這樣超大城市突出的難點,對於上海交通的治理如何體現精細化是必須做好的工作。2018年,上海啟動了加強城市管理精細化工作三年行動計劃,通過共用停車位建設、路面設施整治等民生實事項目,不斷提高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在以下幾個方面提高交通精細化治理水準:

停車管理方面,“十三五”期間,上海積極推進停車資源共用利用項目創建工作,截至2020年,共完成660個停車資源共用項目,提供約3.13萬個共用泊位。去年年底,市委市政府又將停車難綜合治理工程正式納入16個民心工程之中,計劃在“十四五”期間聚焦老舊小區、醫院在特定時間的停車難問題,通過內部挖潛、盤活周邊各種停車資源等等進行開放共用。截至2022年底,累計推進創建100個停車治理先行項目,開工建設1萬個公共停車泊位。

出行服務方面,市民出行前,可以通過公交實時到站預報,查詢附近公交車到站時間,通過計程車預約服務平臺、上海停車等,提前做好出行規劃。目前,上海已有多條公交線路試點預報車廂舒適度。乘客只要在候車時,查看站臺的預報顯示屏,就可以知道下一班車的車廂舒適度,及時引導客流,避免客流過多集中于一輛車,改善公交服務。數字化的技術和手段逐漸融入日常生活場景,極大程度上提升市民出行水準。“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加強大數據應用,推進智慧交通管理升級。融合多源數據,結合新一代道路交通管理資訊系統,實現全市道路交通全方位管理。我們要加快出行資訊融合,提升資訊服務準確性、即時性;實現實時、全景、全鏈交通出行資訊數據共用互通,融合地圖服務、公交到站、智慧停車、共用單車、計程車統一預約服務平臺、市級充電服務平臺等既有出行服務系統,推進出行即服務系統(MaaS)建設。

交通設施方面,2018年起,上海持續打造了兩百多條精品示範路,圍繞每條路的路域環境全要素,從歷史文化、環境友好等方面挖掘道路特色。在過去的幾年,我們完成了500多個交叉口渠化、可變車道、港灣式公交停靠站等道路交通緩擁堵項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十四五”期間,我們除了繼續做好這些工作,還將通過優化快速路系統節點、綜合運用單行道、調整信號相位、車道改造等手段,深挖周邊路網分流潛力,進一步提升道路通行組織效率,緩解道路資源供需矛盾。我們要強化設施的服役能力,重點推進內環年輕化等整治工程,開展重大基礎設施長期服役性能監測。在無障礙設施建設方面,我們對全市264座人行天橋逐一排摸,積極進行適老化改造,提升道路出行便捷度,增添人民城市人文關懷。中心城區初步篩選出需加裝電梯的天橋共38座,爭取在2022年底實現“應裝盡裝”。

同時,我們將推進全週期設施管理,提高設施服務水準,利用各類新技術為科學養護、精準養護、自動養護提供決策支援;逐步建立覆蓋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養護運營全要素全週期的閉合管理。

【主持人】     2021-12-28  10:26

上海正在加速綠色低碳交通轉型發展,這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于福林】     2021-12-28  10:27

加速綠色低碳交通體系的打造,使綠色成為高品質城市發展的底色,是我們一直以來的目標。“十四五”期間,要從結構低碳、節能降碳、協同治污、生態建設等方面,全面提升交通行業碳排放及污染物排放協同控制水準。我們將重點推進以下工作:

一是推進低碳交通體系建設。優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結構,持續推進貨物運輸結構調整,完善海空樞紐集疏運體系,推進大宗貨物“公轉鐵”“公轉水”,2025年集裝箱海鐵聯運量翻一番。加快構建多模式軌道交通主導的交通設施功能體系;堅持公交優先戰略,打造便捷和舒適的慢行交通環境,持續提升城市綠色出行比例。

二是加快交通能源結構轉型。截至2020年,上海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42.6萬輛,“十四五”期間,上海還將持續推進這項工作。積極支援新能源汽車發展,持續鼓勵社會乘用車領域電動化推廣,公交車、巡遊計程車新增或更新車輛原則上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公交車比重達到96%。開展氫燃料技術在交通領域的示範應用,推進港區和機場內設備的能源結構轉型。

三是挖掘交通節能降碳潛力。航空方面,優化機隊結構,淘汰老舊高能耗飛機;航運方面,持續開展航運企業節能技改,進一步提高港口自動化作業效率。公共交通方面,提升軌道交通牽引系統綜合節能率,全路網推廣實施節能運作圖;優化公交線網,充分利用資訊化技術提升公交運營組織效率。加強交通節能降碳能力建設,構建交通碳排放管理體系。

四是強化交通污染排放治理。“十三五”期間,上海積極開展交通移動源污染治理,通過實施提前淘汰補貼和高污染車輛限行等綜合措施,加快淘汰高污染車輛。實施船舶排放控制區和非道移動機械限行,減少船舶、非道的污染物排放。未來五年,繼續深化高污染機動車排放治理,全面實施重型柴油車國六排放標準。強化船舶污染排放治理,完善港口岸電扶持政策。繼續提高機場橋載電源使用率,加強對柴油車、船舶尾氣等排放監控等治理措施。

【主持人】     2021-12-28  10:35

于主任,交通行業數字化轉型工作將如何推進?

【于福林】     2021-12-28  10:36

上海交通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工作,始終圍繞城市經濟發展和服務市民群眾的大局,在生活數字化、經濟數字化和治理數字化領域持續推進。一張涵蓋上海城市交通營運、管理、服務的數字化網路已具雛形。今年4月,上海市交通委發佈的全市第一個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意見——《上海市交通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意見(2021-2023年)》,在交通行業融合基礎設施發展(即“經濟”)、交通行業監管模式重塑(即“治理”)、交通行業運輸服務提升(即“生活”)等三方面,提出了20項主要任務、60個重點項目。

生活數字化領域,MaaS系統建設工作正式啟動,今年將以“小切口”實現“深突破”。一方面重點圍繞便捷停車、一鍵叫車、綠色出行誘導等出行場景,體現已有交通服務功能,為市民可獲得公共交通出行的全過程一站式、全品類資訊服務打好基礎;另一方面通過大力推進“三碼整合”,推進實現公共交通支付一體化服務。

“上海停車”已全面聯網接入本市3300個經營性停車場(庫)和1200個收費道路停車場的基礎資訊數據,實現全部已接入收費道路停車場以及1900個經營性停車場(庫)的停車繳費,新華醫院、瑞金醫院等22家醫院的“停車預約”功能已上線。

在開展候客站“一鍵叫車”的基礎上,推進“一鍵叫車”服務進社區試點。6月16日,“一鍵叫車”服務進社區試點項目已啟動,7月1日前完成了100個智慧叫車屏安裝,並於8月與4家醫院合作試點“一鍵叫車”進醫院項目。

經濟數字化領域,2019年起開展了智慧高速公路示範工程相關研究,形成了上海市智慧高速建設規劃方案,並依託長三角一體化輻射範圍內高速公路,先行推進部分智慧高速示範工程建設。2020年7月1日,洋山港智慧重卡示範運營項目正式啟動集裝箱轉運業務,年內共完成了2.12萬TEU運輸量。今年,智慧重卡持續開展準商業化運營,計劃投入14輛智慧重卡,完成4萬TEU轉運任務。

治理數字化領域,推進危險品數字化監管項目,運用衛星定位、視頻監控、電子運單等專項措施,協同公安、應急、市場監管等部門共同構建一網統管。實現危險品運輸環節的全鏈條監管,從傳統“線下監管+人工監管”轉向“線上監管+數字監管”。同時,探索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實現行業安全風險防控和隱患預判,助力城市安全運作保障能級提升。

下階段,我們將進一步推進行業數字化轉型重點場景,結合MaaS系統建設,穩步推進便捷停車、一鍵叫車、三碼整合等工作;持續推進洋山港智慧重卡示範運營;啟動道路客運數字化監管工作;推進北橫通道全生命管養,依託智慧化監管手段,實現建管養運一體化管理。

【主持人】     2021-12-28  10:42

好的,非常感謝于主任詳細介紹上海交通“十四五”規劃,相信上海在“十四五”期間將打造高品質、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感謝大家關注,本期訪談就到這裡。

政府資訊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