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關注交通運輸部政府網站線上訪談。今天,我們邀請到了江蘇省交通運輸廳一級巡視員丁軍華,請他為大家解讀江蘇省今年出臺的《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鐵路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歡迎丁廳長!
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好!很高興參加部網站線上訪談,與大家進行網上交流。
丁廳長,江蘇出臺的這個《意見》,在全國都走在前列,首先請您介紹一下《意見》出臺的背景。
此次《意見》編制和出臺的背景,主要有三個方面:
1、國家層面出臺的交通和鐵路方面新規劃新政策,是制定《意見》的重要遵循。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交通和鐵路的先行發展,先後印發了《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1-2050);國務院辦公廳先後轉發國家發改委等部委《關於推動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加快發展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做好鐵路規劃建設工作的意見》;國家鐵路集團出臺了《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
2、江蘇鐵路“十三五”發展實踐,是制定《意見》的基礎條件。“十三五”,是我省鐵路建設發展史上投資規模最大、建成開通項目最多、發展成效最好、人民群眾獲得感最強的5年,累計完成鐵路投資2237億元,是“十二五”的3.15倍,全省鐵路建成總里程達到4204公里,其中高鐵2215公里,鐵路里程比“十二五”末增加了超過5成,高鐵里程更是增長了158%,江蘇高鐵里程排名由“十二五”末的全國第14名一躍進入全國前三,初步形成“軌道上的江蘇”主骨架。
3、“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和“爭當表率、爭當示範、走在前列”對鐵路的需求,是制定《意見》的目標引領。鐵路是國民經濟大動脈和重大民生工程,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支撐高品質發展、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關鍵基礎設施。根據初步規劃,“十四五”鐵路建設任務多集中在以我省為主建設的城際鐵路項目上,呈現出鮮明的層次多、項目多、投資大、任務重的特點,現有的資金投入、資源供給及前期工作、建設、運營等體制機制等已不能適應新階段的發展需求,亟需出臺新的政策。
丁廳長,江蘇制訂新一輪鐵路發展的《意見》,主要基於哪些考慮?
江蘇省政府制訂新一輪鐵路發展的《意見》,主要基於四個方面的總體考慮:一是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江蘇的“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這一重大使命,著力推動為全國鐵路發展探路先行;二是緊緊圍繞“高品質發展”這一核心要義,著力推動在基礎設施供給等量的增長的基礎上,促進合理分工、便民悅行、機制完善等質的提升;三是緊緊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這一根本要求,著力推動服務多項國家重大戰略的疊加實施,實現更高水準的系統謀劃、體系佈局、可持續發展;四是緊緊落定“辦好自己的事”這一內在任務,著力推動鐵路發展的“四個轉變”,即在發展方向上由客運為主向客貨並重轉變,在體系佈局上由高鐵為主向高普並舉轉變,在建設重點上由幹線為主向 “多網融合”轉變,在治理能力上由建設為主向建設、運營、治理統籌推進轉變。
可以説,江蘇省政府對鐵路的建設發展高度重視、關切,請您簡要介紹一下《意見》起草的過程和主要框架。
從去年9月份開始,由江蘇省鐵路辦&&,會同省發展改革委、鐵路集團著手起草《意見》。省各有關部門尤其是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等部門深度參與起草工作,系統總結以往做法,積極借鑒兄弟省市經驗,提出了很多好的發展思路和政策措施,省政府第82次常務會議通過。新一輪鐵路發展的《意見》明確我省鐵路發展的目標體系、重點任務、工作機制和配套政策,共22條。其中,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2條;重點任務,7條;保障措施,10條;組織領導,3條。
丁廳長,您剛才提到《意見》明確了江蘇鐵路建設發展的總體目標,大家對這個很感興趣,請您詳細介紹一下吧。
好的。此次《意見》明確鐵路發展總體目標是全力打造“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和“人民滿意、保障有力、安全高效、走在前列”的現代化鐵路強省。圍繞總體目標,《意見》提出分兩個階段實現。
第一個階段:到2025年,基本建成“軌道上的江蘇”。高鐵覆蓋所有設區市和90%縣級以上節點;實現省會南京與各設區市1.5小時通達、與長三角中心城市1小時通達;基本實現各設區市間2.5小時通達、各設區市與長三角中心區城市間3小時通達;寧鎮揚、蘇錫常、滬蘇通率先形成1小時“軌道交通圈”;鐵路貨運體系基本形成。
第二個階段:到2035年,全面建成“軌道上的江蘇”。全面建成由高鐵幹線、城際鐵路、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和貨運鐵路等組成的“省域成網、擁江成環、外暢內密、功能互補、多網互聯、站城融合、港(園)場協同”的多層次現代化鐵路網路;形成人悅其行、貨優其流、分工合理、安全高效的鐵路客貨運體系;實現95%縣級以上節點高鐵通達,其中50萬以上人口城市(縣)高鐵全覆蓋。
丁廳長,近年來江蘇鐵路建設發展成績突出,“軌道上的江蘇”主骨架基本形成,接下來,請您介紹一下今後一段時期特別是“十四五”全省鐵路建設發展的重點任務是什麼?
今後一段時期,特別是“十四五”江蘇要繼續加快建設“軌道上的江蘇”。《意見》用“7個高”體系性地明確了今後一段時期特別是“十四五”全省鐵路建設發展的重點任務。
一是高水準建設客運幹線網,推動形成以國家“八縱八橫”在我省的“兩縱兩橫”高鐵網骨幹,以區域城際鐵路為延伸拓展,以省會南京為核心,以蘇州—南通、徐州、連雲港為三極的“六縱六橫一核三極”幹線鐵路網路。
二是高品質補齊城際和市域(郊)短板,逐步形成以服務長三角中心區、揚子江城市群為主要目標的“區域一體、銜接順暢、站城融合”的城際鐵路網路和“功能匹配、標準統一、便捷高效”的市域(郊)鐵路網路。
三是高標準打造綜合客運樞紐,著眼于實現多網路銜接、零距離換乘,加快構建和完善具有區域集散特色的綜合客運樞紐;推進統一規劃、同步建設和一體運營;推動單一交通樞紐提升為城市綜合體。
四是高效能構建貨運體系,完善提升由貨運通道、鐵路專支線、貨運樞紐、物流場站等共同組成的鐵路貨運網路;提升全國性、區域性鐵路物流節點和物流基地的貨運樞紐功能,推動貨運樞紐向現代綜合物流樞紐轉型。
五是高起點探索自主運營,積極支援以國家鐵路運輸企業為主、運營我省境內的國家幹線鐵路和接入國家幹線網的區域城際鐵路;推動形成城市群城際鐵路的自主運營體系和貨運“最後一公里”的總體運營體系,逐步構建起南京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和溝通長江南北、覆蓋揚子江城市群的“擁江環湖”自主運營網路。
六是高品質鑄就美麗高鐵,推動形成以新建鐵路和鐵路樞紐為主體的綠色生態長廊、文化展示走廊、安全運輸通道、經濟發展裙帶和城市現代地標。
七是高效率帶動産業發展,引導高鐵沿線佈局特色産業集群化發展;進一步發展壯大軌道交通裝備産業,拓展延伸軌道交通産業鏈;鼓勵我省鐵路建設優先採購本土裝備、資訊通信、國産自控軟體等産品。
新的《意見》描繪了江蘇高鐵、城市群城際、都市圈市域(郊)和貨運鐵路“四張網”。請您具體介紹一下這“四張網”?
未來,江蘇鐵路的“四張網”,分開看各成體系,整體看又融會貫通。這“四張網”分別是以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在我省的“兩縱兩橫”為骨幹,以區域城際鐵路為延伸拓展,以省會南京為核心,以蘇州—南通、徐州、連雲港為三極的“六縱六橫一核三極”高速鐵路網路;以服務長三角中心區、揚子江城市群為主要目標的“區域一體、銜接順暢、站城融合”的城市群城際鐵路網路;“功能匹配、標準統一、便捷高效”的都市圈市域(郊)鐵路網路;由貨運通道、鐵路專支線、貨運樞紐、物流場站等共同組成的鐵路貨運網。也就是説,下一步的江蘇鐵路發展既要“四輪驅動”,更要多層次高品質的“一體融合”。
丁廳長,聽您介紹,江蘇鐵路未來發展前景美好,要推進這些美好願景,你們有哪些保障措施呢?
鐵路建設發展的保障十分關鍵。根據《意見》安排,江蘇主要將從十個方面進行保障:
一是加強規劃科學統籌。科學編制“十四五”鐵路發展及中長期路網佈局等各類鐵路規劃;深化研究各設區市鐵路樞紐總圖規劃和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建設規劃;做好鐵路規劃與其他規劃的銜接融合;超前謀劃並預留超高速軌道交通通道。
二是凝聚前期工作合力。幹線鐵路項目:省市共同開展;跨越2個及以上設區市的城際鐵路項目:省&&,市配合開展;只有1個設區市境內的城際鐵路項目、所有的都市圈市域(郊)項目:省指導協調,市具體承擔。
三是規範徵地拆遷工作。沿線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切實履行鐵路建設徵地拆遷主體責任,認真組織實施土地徵收、房屋徵收(拆遷)、補償安置等;嚴格控制鐵路項目徵地拆遷範圍及費用。
四是優化建設管理模式。明確鐵路項目的建設主體責任,以省為主導的項目由省組織建設實施,以市、縣(市、區)為主導的項目由項目所在地負責建設實施;加快建立鐵路建設管理體系與標準規範;構建以信用體系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五是提升運輸服務水準。加快構建高效、集約和規模化、專業化的鐵路運輸體系;加強與路地溝通協調,資訊互通共用;優化我省境內鐵路的運輸組織和列車開行方案。
六是完善省市共擔機制。路、省共建的國家幹線鐵路項目和江蘇省主導建設的區域城際鐵路項目,省方資本金的省市出資比例為:蘇南地區5︰5,蘇中地區6︰4,蘇北地區7︰3;城市群城際鐵路項目,以所在設區市和縣(市、區)出資為主,省級原則上按資本金的30%出資;都市圈市域(郊)鐵路項目,由所在設區市和縣(市、區)負責;納入國家規劃且具有公共屬性的鐵路專支線項目,以所在設區市和縣(市、區)投入為主,省級原則上按照總資本金扣除徵地拆遷費用後的30%出資。
七是拓展資金籌集渠道。積極爭取中央預算資金;加快研究制定江蘇省主導建設鐵路項目運營虧損補貼的政策;研究土地出讓收益支援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建設等政策;支援符合國家相關要求的鐵路項目開展不動産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等。
八是推進土地綜合開發。省級鐵路項目投資主體與沿線市、縣(市、區)共同組建綜合開發公司,市場化方式開展鐵路沿線土地綜合開發;探索推進車站建設與城市融合發展,集約化、整合化開發站場核心區和關聯區;探索車站上蓋及地下物業開發並落實分層確權;開展新建車站站城融合試點。
九是強化資源要素保障。對列入國家和省重大項目清單的鐵路項目及綜合開發項目所需用地、用林計劃,由省相關主管部門安排保障;所需規劃空間,應在國土空間規劃統籌佈局安排;所需耕地(林地、公益林)佔補平衡和基本農田補劃等指標由各地人民政府及各級相關部門積極保障,不足部分可通過市場化交易等方式獲得;提高鐵路建設項目的生態資源保障能力;協同做好防洪影響評價工作。
十是健全法規制度體系。探索推進地方鐵路整體立法,完善地方鐵路依法治理體系;加快出臺《江蘇省鐵路安全管理條例》。
丁廳長,為了更好地完成《意見》中的任務,落實好保障措施,在加強組織領導方面,江蘇還有哪些考慮呢?
根據《意見》,江蘇還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
一是持續完善工作機制。發揮江蘇省鐵路建設領導小組這一議事協調機構的作用,進一步明晰和優化了省政府定期會辦、省鐵路辦&&抓總、省發改委主抓鐵路規劃和項目審批、省鐵路集團作為市場主體、省有關部門合力推動、地方政府全力以赴的組織保障體系。
二是有序強化對外協調。與國家有關部委的協調,原則上由省有關部門對口銜接,各設區市在省有關部門指導下做好配合工作;與國家鐵路集團的對接協調,涉及政府職能的事項由省鐵路辦&&協調,涉及企業行為的事項由省鐵路集團負責對接;與相鄰省(市)的協調,在省鐵路建設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由省發展改革委、省鐵路辦負責&&推進。
三是全面加強宣傳引導。廣泛宣傳鐵路的社會屬性、經濟屬性和公共服務屬性。主動順應群眾對高鐵出行“最關切、最迫切”的新需求,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對鐵路項目技術標準、站場設置的合理期待。
近年來江蘇鐵路建設亮點紛呈,全省鐵路系統奮力譜寫交通強國建設的江蘇鐵路篇章,相信《意見》的出臺,給江蘇鐵路未來發展指明方向。感謝丁廳長的詳細介紹,感謝大家的關注。本期訪談到此結束!
謝謝主持人,謝謝各位網友。希望大家一如既往關心和支援江蘇鐵路建設,謝謝大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