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於2014年水運工程品質狀況分析的情況通報

文號:交辦安監〔2015〕47號

文號

交辦安監〔2015〕47號

索引號

000019713O10/2015-00524

公開日期

2015年07月22日

主題詞

水運工程;品質狀況

機構分類

安全與品質監督管理司

主題分類

運作分析

行業分類

港口和航運設施建設

公文類型

部辦公廳文件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運輸廳(委),長江航務管理局:

  根據22個省(區、市)報送的水運工程品質分析報告、品質抽檢數據以及部組織的水運工程品質安全綜合督查情況,部安全與品質監督管理司對2014年全國水運工程品質狀況進行了統計分析。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水運工程品質監管總體情況

  2014年,22個省(區、市)統計在建水運工程重點項目415個,建設總投資約2446億元。全國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緊緊圍繞基礎設施建設總體目標和任務,有序推進工程品質監督管理工作。

  (一)行業監管能力持續提高。各省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工程品質監督管理工作,在不斷完善監管體系和制度的同時,結合地區工程情況和行業要求,強化載體建設,注重方式創新,工程品質監管水準得到進一步提升。江蘇通過完善頂層設計、建立標準體系和示範項目創建等方式,深入開展標準化建設活動。浙江深入開展“執法強化年”主題活動,以綜合執法為抓手,促進執法能力提升,強化品質安全監管。遼寧以完善量化排名機制為重點,加大差別化監督力度,不斷豐富監管手段和方法。

  (二)工程品質監督措施不斷創新。各省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認真履行行業監管職責,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不斷加大建設項目監管力度,強化監管措施的落實,積極引導施工工藝和技術創新,不斷提升工程品質水準。福建加大政府監督抽檢投入,加強重要結構構件的驗證性檢驗,提升政府監管的威懾力。上海堅持動態監管理念,嚴格執行不合格試驗報告24小時快報制度。重慶強化對關鍵崗位人員行為監管,促進項目管理水準提升。

  二、水運工程品質檢測數據分析

  2014年,質監機構和監理企業對全國在建415個水運建設項目進行品質檢測1877607點,合格1783567點,合格率為95%,與2012、2013年基本持平,水運工程品質狀況總體繼續保持平穩態勢,品質狀況分析如下:

  (一)混凝土原材料品質總體穩定,但部分材料品質有波動。

  混凝土原材料品質檢測總體合格率為99.6%,較2013年提升0.6%,混凝土原材料品質總體情況較好(如圖1所示)。水泥合格率最高,品質狀況穩定;砂、石合格率略低,品質有波動,部分地區發現砂石存在不合格批次,個別區域受地材資源緊缺和進場品質控制不嚴等因素影響,砂石抽檢合格率只有73%,主要存在碎石級配不良、含泥量大以及機制砂品質缺少標準等問題。

 

  綜合2012至2014年情況看(如圖2所示),各類原材料監督抽檢合格率均在98%以上,水泥合格率連續三年在99.9%以上,合格率最高,品質最穩定。鋼筋合格率總體較高,呈窄幅振動趨勢,與2012年相比,2013年上升0.91%,2014年下降0.37%;摻合料呈現持續小幅下滑趨勢,三年累計下降0.34%;碎石和砂合格率整體偏低,且有波動,幅度在0.13%~0.49%,總體上看,碎石、砂和摻合料品質不穩定,個別地區砂石抽檢合格率低於80%。

  (二)混凝土強度和耐久性指標的合格率小幅下降,混凝土抗壓強度和抗氯離子滲透抽檢等指標不合格現象時有發生。

  混凝土強度和耐久性指標的總體合格率為99.3%,較2013年下降0.4%。抗氯離子滲透合格率為99.3%,較2013年降低0.6%(如圖3所示)。質監機構抽檢共發現混凝土抗壓強度不合格試件28組,抗氯離子滲透不合格試件5組,説明項目從業單位對影響混凝土結構安全和耐久性能的關鍵指標重視不夠。

  綜合2012至2014年情況看(如圖4所示),混凝土抗壓強度和耐久性指標監督抽檢合格率均達到98%以上,抗凍和抗滲強度合格率連續三年為100%,品質狀況良好;抗壓強度合格率總體穩定,但呈緩慢下滑趨勢;抗氯離子滲透2014年合格率較2013年下降了1.26%,走勢波動較大。抗壓和抗氯離子滲透等耐久性關鍵指標合格率出現波動下降,究其原因是部分區域和項目配合比設計不合理、原材料品質不穩定、檢測不規範以及養護不到位。

  (三)樁基碼頭品質檢測合格率穩步提升,重力式碼頭品質檢測合格率小幅下降。

  樁基碼頭品質檢測總體合格率為94%,較2013年提升0.7%(如圖5所示)。現澆面層合格率較2013年提升3.9%,提高幅度較大。預製樁合格率較2013年降低1.6%,主要存在預製樁外形尺寸偏差大、停錘標準不嚴謹以及樁頂標高和樁位偏差控制不嚴等問題。混凝土保護層合格率88.4%,為各指標中最低,個別地區監督抽檢合格率只有77%,説明保護層厚度控制不嚴格問題依然較突出。

  重力式碼頭品質檢測總體合格率為95.4%,較2013年下降0.3%(如圖6所示)。墻身構件預製和安裝合格率最高,為97.3%;基床合格率90.2%,較2013年降低4.8%,下降幅度較大,主要存在分層厚度過大、夯沉量不合格和隱蔽驗收程式執行不到位等問題,説明基床水下施工品質控制難度大、過程式控制制不嚴格。

  綜合2012至2014年情況看(如圖7所示),樁基碼頭品質監督抽檢合格率2014年較2013年提高了1.79%,但沒有達到90%,説明樁基碼頭受安裝作業量大、工序轉換快、工序連結要求高等特點影響,總體品質控制難度大。重力式碼頭品質監督抽檢合格率連續三年保持在90%以上,高於樁基碼頭,但波動明顯,與2012年相比,2013年上升5.51%,2014年卻出現2.1%的降幅,説明重力式碼頭工程品質不穩定,除基礎施工不規範外,部分地區沉箱預製品質出現下滑,主要存在鋼筋綁扎定位不嚴格、墊塊製作與安裝隨意、混凝土外觀品質通病多等問題。

  (四)堆場道路總體品質檢測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趨勢。

  堆場道路品質檢測總體合格率為93.2%,較2013年下降1.4%(如圖8所示)。基層壓實度合格率最高,達99.2%;管溝及蓋板和給排水管道安裝合格率偏低,分別為89.8%和88.7%,較2013年分別下降4.5%和5.1%,下降幅度大,説明堆場工程中的部分附屬、配套工程受重視程度不夠。

  綜合2012至2014年情況看(如圖9所示),堆場道路品質檢測合格率呈現逐年下滑趨勢,究其原因是受“重主體、輕附屬,重碼頭、輕堆場”意識影響,附屬工程承包單位組成情況複雜,分包管理問題較多,導致品質控制措施落實難。

 

  (五)航道整治和船閘工程合格率均略有下降。

  航道整治工程品質檢測總體合格率為96%,較2013年下降0.2%。土工合成材料和砂合格率較高,達99%以上;築壩壩面合格率偏低,為93.8%(如圖10所示),砼塊安裝、護岸護坡、護岸護底等指標較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均有下降(如圖11所示),部分地區出現構件預製和安裝品質不穩定,護腳、護坡基礎外形尺寸控制不理想以及護岸工程不均勻沉降等問題,説明施工規範性差,小型構件預製不精細。

 

 

  船閘工程品質檢測總體合格率為95.4%,較2013下降0.1%(如圖12所示)。基礎工程合格率最高,達97.8%;變形縫及止水合格率最低,為94.2%,且較2013年下降2.3%,説明施工工工序不嚴格,止水材料品質不佳。

  綜合2012至2014年情況看(如圖13所示),航道整治工程

  和船閘工程監督抽檢合格率出現明顯的逐年下降趨勢,其中,航道整治工程2014年較2013年下降4.86%,與2012年比較,降幅高達8.49%,是所有統計分析指標中下降幅度最大的,問題突出,反映出近幾年的航道整治和船閘工程逐年增多,受項目點多線長、徵地拆遷以及技術力量薄弱和監管力量不足等因素影響,從業單位整體品質意識不強,品質管理措施不力,施工過程把關不嚴。但監理抽檢合格率依然較高,也反映出監理品質控制職能沒有正常履行,存在抽檢工作走形式、選擇性抽檢等問題。

 

  此外,從各省(區、市)報送的抽檢數據和品質分析報告情況看,部分地區不同程度存在抽檢覆蓋範圍不全、抽檢重點不突出、抽檢頻次和點位不足、品質狀況分析不詳細和深度不夠等問題,需要引起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重視。

  三、存在問題

  (一)工程品質管理水準存在區域不均衡性。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地區等水運工程建設重點區域建設管理和工程品質水準整體較好,部分西部和內陸地區建設任務重、管理經驗少,建設隊伍和技術力量配置不足,施工精細化程度不高,在品質意識和管理理念上也存在一定差距。

  (二)從業單位品質責任未嚴格落實。大多數項目採用最低價中標的方式招標,一定程度上造成施工承包單位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人力、物力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增大了品質安全隱患發生率;民(私)營企業投資項目管理相對粗放,對行業管理要求和強制性標準不熟悉,重進度和投資、輕品質和安全;少數監理單位履約能力不足,現場把關不嚴,未充分發揮監理作用。

  (三)工程品質薄弱環節依然問題突出。匯總分析近幾年的品質抽檢數據、年度分析報告和綜合督查情況,砂石和摻合料等原材料品質不穩定、鋼筋保護層厚度控制不嚴格、試驗檢測管理不規範以及附屬工程品質相對較差等問題易發、多發,混凝土強度和抗氯離子滲透等耐久性指標抽檢不合格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已經成為工程品質管理工作中不容忽視的突出問題。

  四、有關要求

  (一)完善品質監管措施,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全面落實有關工程品質監督工作部署和要求,強化監督隊伍和監督體系建設,加強對工程品質現狀的分析研判,不斷完善適合不同投資主體和項目管理模式特點的監管措施。要加大監管力度,認真開展品質監督抽檢工作,提高品質抽檢的針對性,注重對抽檢數據的總結分析,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的共性問題,隨時跟蹤掌握工程品質動態。充分利用負面清單管理方式,建立不合格材料和供應商臺賬,強化監督執法,對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充分利用黑名單和信用評價等手段強化行業管理。

  (二)強化品質責任落實,規範品質管理行為。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從業單位品質責任落實情況和管理行為規範性的監督檢查。建設項目從業單位和人員要加強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強制性條文的學習,認真履行工程品質主體責任,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式,確保企業資質和人員資格滿足要求,建立健全品質保障體系,強化企業自控能力建設,不斷提升品質管理能力。

  (三)提升品質精品意識,加強施工過程管控。各級交通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工程品質管理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下大力氣解決,特別要加強航道整治工程、原材料和混凝土耐久性指標的品質監管。要通過教育培訓、示範引領和反面警示等方式,不斷提升工程參建各方的品質意識、精品意識,營造積極、主動的工程品質管理氛圍,加大人力物力投入,鼓勵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加強施工過程管控,強化施工自檢和監理驗收,持續提升工程品質管理水準。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2015年3月19日

  抄送:有關交通工程品質(安全)監督局(站),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中國交通建設監理協會,部水運局。

相關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