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號:交辦安監〔2017〕15號
文號
:交辦安監〔2017〕15號索引號
:000019713O10/2017-01570公開日期
:2017年02月04日主題詞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機構分類
:安全與品質監督管理司主題分類
:安全監管行業分類
:其他公文類型
:部辦公廳文件沿長江各省、直轄市交通運輸廳(委),中國遠洋海運、招商局集團,長江航務管理局、上海海事局: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安全生産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強長江西陵峽廟河至宜昌市中水門(以下簡稱長江三峽樞紐河段)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保障長江三峽樞紐河段通航安全有序,依據《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安全保衛條例》等法律法規,經交通運輸部同意,現就進一步加強長江三峽樞紐河段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的紅線意識,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加強基礎建設、完善工作機制、落實管理責任,努力提升長江三峽樞紐河段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水準,有效防範和堅決遏制重特大水上交通事故,保障長江三峽樞紐河段通航安全、有序、暢通。
(二)基本原則。
——安全第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生存環境安全放在首位。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切實增強紅線意識,不斷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暢通高效。不斷完善管理機制和相關調度規程,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注重通航效率,服務沿江經濟社會發展。
——嚴格監管。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切實履行法定職責,全面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加強源頭管理,充分利用資訊化手段,強化長江三峽樞紐河段通航水域管控。
——協調聯動。建立健全政府領導、縱向協調、橫向配合、反應快速的應急處置機制;探索構建分工明確、相互配合、整體聯動的安全管理協調機制,提高安全管理效能和應急反應能力。
(三)工作目標。
到2020年,長江三峽樞紐河段通航安全法規制度和標準規範基本健全,工作機制建立完善,安全責任更加明晰,監督管理有序規範,從業人員素質顯著提高,通航環境明顯改善,安全與應急保障能力明顯提升,水上交通安全形勢持續穩定。
二、主要任務
(一)建立完善法規標準規範。
1.健全法規制度體系。全面梳理長江三峽樞紐河段通航安全管理有關法律法規及規範性文件,形成立改廢清單,逐步健全完善配套法規體系。加快制定《長江過閘船舶安全檢查辦法》等規章制度。制定《長江三峽及葛洲壩樞紐待閘錨地管理辦法》《長江三峽及葛洲壩樞紐過閘船舶信用管理規定》等管理制度。
2.完善行業標準規範。系統梳理涉及長江三峽樞紐河段的技術標準和規範,形成立改廢清單,組織開展制修訂工作。組織開展船舶過閘安全風險、應急保障能力、救援機制評估;組織修訂過閘危險品船舶法定檢驗規則;研究制定危險貨物運輸船舶待閘及過閘運作組織管理規範;修訂完善《長江水系過閘運輸船舶標準船型主尺度系列》。
(二)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3.強化船舶安全責任。通過三峽船閘、升船機、葛洲壩過閘(以下簡稱過閘)船舶要嚴格遵守過閘船舶報告相關規定,不得謊報、瞞報、錯報、漏報船舶參數及貨物裝載情況。船舶過閘前,要加強船上重點區域、重點部位巡查,特別要檢查船舶破損穩性、防火結構,以及機艙、電氣線路、廚房、吸煙區等重點區域和部位,及時發現並消除隱患,保障應急設備須處於良好狀態;船舶過閘期間,船長、輪機長應在崗值班,船上所有工作人員應按照船舶應急預案的要求和應急部署表的分工到崗到位。
4.加強企業安全管理。從事過閘運輸的航運企業要建立完善船舶過閘安全管理制度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組織制定並嚴格執行船舶過閘操作規程和船岸安全值守制度,嚴格落實船舶過閘安全責任制和消防安全責任制;按照《安全生産法》的相關規定,加強岸基職工和船員安全生産教育培訓,特別是強化船舶過閘安全操作技能和應急處置培訓,定期組織開展專項應急演練;航運企業和港口企業應依照相關規定和運輸規則,對擬過閘船舶合理配載貨物,嚴格控制過閘船舶吃水,嚴禁非法夾帶危險貨物。經營過閘航線的客運企業和港口經營人應嚴格按照《水路旅客運輸實名制管理規定》,對乘船旅客實行實名售票和實名查驗。經營過閘航線的客運企業和危化品運輸企業應建立落實岸基監控制度,充分利用資訊化等現代監管手段,對所屬客船和危險品船舶實施動態監控,及時糾正船舶違規行為,有效處置船舶突發事件。
(三)建立健全協調工作機制。
5.完善通航管理協調機制。推動建立由當地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水利、漁政、公安消防、電力管理、交通運輸等部門以及三峽樞紐運作、三峽通航管理等單位和相關發電企業共同參與的長江三峽樞紐河段水上通航協調機制,協調解決長江三峽樞紐河段通航涉及到的樞紐運作、水庫調度、消防滅火、安全保衛、應急救援等方面的工作,加快推進長江三峽樞紐河段消防能力和通航安全配套設施建設。
6.健全應急救援協調機制。加強長江三峽樞紐河段水上搜救和船舶污染事故應急工作的組織領導,按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屬地為主”的原則,推動構建地方政府統一領導、政府相關部門和長航局及所屬單位各司其職、快速反應、團結協作、防救結合的水上應急工作格局。建立健全與公安消防和三峽樞紐管理部門滅火救援聯動機制,全力做好長江三峽樞紐河段水上滅火救援工作。
7.建立水上交通安全聯動機制。建立長航局領導,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長航局所屬宜昌地區海事、航道、公安、通信等單位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全面協調三峽樞紐河段航行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和水上治安工作。按照正規化、規範化的總體要求,科學設置過閘船舶安全檢查站,長江海事管理機構和長航公安機關按照職責開展過閘船舶安全監督檢查。
(四)全面履行監督管理職責。
8.強化水上安全監管。嚴格執行過閘船舶安全監督檢查規定,加強待閘錨地日常安全巡查,督促船舶加強待閘、過閘期間的安全值守,嚴格落實各項安全措施。嚴厲打擊過閘船舶謊報瞞報、超載運輸、非法夾帶、冒險航行、違章操作等違法違規行為。嚴格過閘船舶救生、消防器材等應急裝備配備和檢查保養,確保設備狀態良好。
9.加強通航秩序管理。進一步優化過閘船舶組織調度,充分利用VTS、AIS、CCTV等設施,對客船、危險貨物運輸船舶通過閘室實施全過程安全監控,減少夜間兩壩間船舶航行會讓。加強長江三峽樞紐河段待閘錨地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分區分類指泊危險貨物運輸船舶,督促船舶加強錨泊值守;加強與氣象等部門的協調,強化惡劣氣象、水文條件下進出錨地船舶的資訊服務。
10.加強治安管理和消防監督。進一步完善長江三峽樞紐河段治安防控體系,加強治安巡邏和安全保衛工作。強化長江三峽樞紐河段船舶、設施、碼頭的消防監督,嚴格執行過閘船舶消防監督檢查規定。落實與當地公安消防部門共同監督易燃易爆危險貨物運輸船舶過閘的工作機制,強化船舶過閘期間的現場監管工作。
11.強化過閘船舶源頭管控。嚴把從事過閘運輸航運企業的市場準入關,加強擬過閘船舶的源頭管理,加強貨物裝載情況檢查,督促船舶整改安全隱患,嚴防船舶“帶病”進入長江三峽樞紐河段。嚴格擬過閘危險貨物運輸船舶的裝載作業和出港審批,督促客運港口經營人嚴格落實《水路旅客運輸實名制管理規定》。
12.引導過閘船舶標準化。加快制定相關管理制度,使滿足升船機使用條件的船舶優先選用升船機過壩;加大行業資訊的宣傳力度,引導企業建造適合通過三峽升船機的船舶。大力推進過閘船舶誠信體系建設工作,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加強行業自律。
(五)進一步加強基礎建設。
13.加強安全管理能力建設。優化安全管理隊伍結構,強化基層管理人員綜合業務能力培訓,不斷提高安全管理水準。督促航運企業加大安全投入,建立健全職工培訓制度,加強船員的技能培訓、考核評價、信用管理、職業健康保障,增強職工安全意識,努力提升企業安全生産水準。
14.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部“十三五”規劃涉及長江三峽樞紐河段項目的前期工作,實施兩壩間航道整治,建設船舶待閘錨地、檢測維修基地、安全監管等設施。結合三峽船閘、升船機和葛洲壩船閘的運作情況,適時完善三峽及葛洲壩航運聯合調度指揮系統。
15.推進資訊管理系統建設。綜合統籌海事船舶、船員業務管理系統和船舶檢驗資訊系統,以及長江客船、危險品船運輸經營人誠信監測等系統資源,研究提升過閘船舶安檢資訊管理能力,實現過閘船舶安全管理資訊資源共用,提升通航管理資訊化水準。
(六)進一步提升應急救援水準。
16.加快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加快推進長江三峽樞紐河段水上消防站建設;加強三峽溢油應急設備庫的運作維護管理,借助社會力量加強船舶溢油、船載危化品泄漏等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等方式,實行重點時段潛水員駐守,提高長江三峽樞紐河段通航安全應急保障能力。
17.編制完善應急預案。針對長江三峽樞紐河段存在的船舶火災、船舶漂流撞壩、船舶溢油、客(渡)船遇險等風險,科學編制並完善應急預案,不斷提高預案的針對性、操作性和時效性。
18.強化應急培訓和演練。按照《安全生産法》的相關要求,結合長江三峽樞紐河段應急管理的實際,加強大風、大霧、大流量等惡劣氣象水文條件下的水上應急培訓和演練,提升相關人員對應急預案的理解力、執行力,不斷提升應急救助實戰能力和水準。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單位要高度重視長江三峽樞紐河段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明確工作目標,突出工作重點,精心組織實施。
(二)嚴格落實責任。
各單位要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要求,進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責任體系,加強督促檢查和考核。
(三)強化統籌協調。
各單位要加強協調、強化聯動,形成分工明確、運轉高效的工作機制,統籌推進長江三峽樞紐河段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四)大力宣傳引導。
各單位要注重總結提煉長江三峽樞紐河段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經驗做法,充分運用各類媒體和平臺,弘揚先進事跡,曝光反面典型,形成“處處把關,生産平安;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安全氛圍。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2017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