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四好農村路”建設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開展品質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中發〔2017〕24號)和《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交通運輸部令2018第4號)要求,進一步提高農村公路品質水準,為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和打贏交通脫貧攻堅戰奠定基礎,經交通運輸部同意,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交通強國和品質強國戰略為統領,以建設“四好農村路”為總目標,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影響農村公路工程品質耐久性的突出問題,將品質耐久性理念貫穿到農村公路建設全過程,穩步提升農村公路品質管理能力,建設品質耐久、工程耐用、安全可靠的農村公路。
(二)發展目標。
力爭到2020年,農村公路實體品質和安全保障水準普遍提升,工程品質耐久性、抗災能力得到顯著增強,“油返砂”“暢返不暢”等問題得到有效控制,農村公路工程品質通病治理取得實效,農村公路品質管理制度及建設技術不斷創新,專群結合的品質保障機制逐步形成,農民群眾對農村公路的參與感、獲得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
二、工作任務
(一)大力提升品質把控能力。
1.嚴把設計關。農村公路設計應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承擔。農村公路建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確定公路技術等級,設計文件要突出品質耐久性內容,明確工程合理使用週期,同步開展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和排水工程設計,提高結構工程抗災能力。農村公路應儘量避讓不良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等災害路段,滿足等級公路指標和路基穩定性要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及項目業主要組織專家或設計諮詢單位,對關鍵技術方案和主要技術指標進行審核。
2.嚴把開工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嚴格審查農村公路項目開工條件,做到“六個不開工”,即施工圖設計文件未經審批的不開工,主要技術管理人員不到位的不開工,機械設備不滿足施工要求的不開工,安全生産條件不符合要求的不開工,資金未落實的不開工,未進行技術交底的不開工。
3.嚴把公示關。農村公路建設項目要嚴格執行“七公開”有關制度,按規定向社會公開品質資訊,包括從業單位及品質監督負責人和聯繫方式,工程品質目標,主要原材料種類,路面混凝土及結構層混合料配合比,路面厚度、寬度、強度等關鍵品質指標資訊,接受群眾監督。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加大對建設項目品質資訊公開情況的檢查力度。
4.嚴把技術交底關。農村公路建設項目應嚴格執行技術交底制度。項目業主應當組織設計單位向施工、監理單位進行設計交底,督促施工單位做好施工技術交底,確保工程技術要點交底覆蓋到一線作業人員。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對技術交底情況開展不定期抽查。
5.嚴把原材料品質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督促從業單位加強原材料抽檢,重點加強對影響結構強度的水泥、鋼筋、瀝青、砂石、鋼絞線等關鍵原材料的品質檢查,嚴禁使用不合格的建築材料。
6.嚴把驗收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和項目業主要組織有關單位按照設計圖紙和標準規範,加強對關鍵指標的品質抽檢和工程品質評定,加強路基、路面基層、樁基、預製構件、交安設施及防排水實施等關鍵工序或結構的品質驗收,嚴把工程品質驗收關。未組織竣(交)工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農村公路,不得交付使用。驗收過程中發現品質缺陷的,施工單位應按要求限期完成整改,逾期未整改的,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將其納入不良信用記錄,向社會公開。縣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每年向上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報告農村公路項目驗收總體情況。
7.嚴把考核關。省級、市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完善農村公路建設品質督導、抽查和考核機制,加強品質考核,考核結果可與各地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安排、資金補助、“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創建工作等相掛鉤。對採用代建制、設計施工總承包等模式等,在品質管理上有創新措施且成效顯著的,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可提高考核權重,加大補助和政策支援力度。
8.嚴把信用關。縣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建立完善農村公路從業單位品質誠信檔案,加強品質信用評價結果與招投標、市場準入和行業監管等聯動應用。對在農村公路項目中偷工減料、弄虛作假、轉包、違法分包以及發生品質責任事故的,必須要依法依規進行處罰,有關失信行為資訊應當向社會公開。
(二)大力提升項目監管能力。
1.創新項目管理方式。縣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推動工程項目管理創新,鼓勵實施設計施工總承包、代建制和建養一體化等模式,整合項目資源,積極推行區域內工程項目打捆招標,全面提升項目建設專業化水準。各地要在地方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充分發揮縣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專業管理能力,強化群眾監督作用,提升監管效能。
2.規範市場行為。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或項目業主要依法選擇報價合理、實力強、信用好、有經驗的施工單位,督促施工單位按合同約定,配備滿足工程需要的技術管理人員和施工機械設備,落實施工單位品質安全主體責任。同時,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嚴格查處轉包和違法分包行為。
3.建立約談掛牌督辦制度。省級、市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制定本地區品質約談和掛牌督辦制度,對農村公路品質問題頻發、品質形勢嚴峻的地區,或者品質問題十分突出的工程項目,組織約談或掛牌督辦,掛牌督辦結果應向社會公開。
4.加強基層品質監督能力建設。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建立完善農村公路品質監督機制,落實機構和人員,保證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品質監督全覆蓋。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可以委託專業品質監督機構負責農村公路建設品質監管工作。未設置專業品質監督機構的,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明確品質監督責任部門,落實專職人員。
(三)大力提升品質監督檢測能力。
1.加強監督檢測能力建設。市級、縣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積極整合或培育監督檢測力量,滿足農村公路品質監督檢測需求。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可組織本地區具備甲級或乙級能力等級的試驗檢測機構,幫扶能力不足地區開展檢測工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積極推動將品質監督管理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落實工程品質監督抽檢等專項經費。
2.推行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展檢測。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或品質監督機構可以委託具有相應能力等級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協助開展品質監督抽查和品質評定工作。
(四)大力提升品質管理人員素質。
1.落實品質責任終身制。參建單位要明確相應的項目負責人和品質責任人,在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內承擔品質責任,建檔立案備查,對發生工程品質問題的,要嚴格實行責任倒查。
2.充分利用社會人才資源。市級、縣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建立農村公路建設品質管理專家庫,加強專家動態管理;組織專家加強對農村公路建設品質進行檢查和指導,及時總結農村公路品質管理與技術經驗,研究解決農村公路工程品質問題。
3.加強從業單位一線人員培訓。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督促參建單位加強內部培訓,了解、掌握品質控制要點和工作程式,提升一線作業人員的操作技能。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對從業單位培訓情況進行檢查。
4.加強品質監管人員培訓。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加強工程品質監管人員的業務培訓,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業務培訓,及時宣貫有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提高品質監管人員管理能力和業務水準。
(五)著力提升工程實體品質耐久性。
農村公路建設項目應嚴格執行相關技術規範和品質檢驗評定標準,嚴格按照施工工藝、施工方法操作,對工程關鍵環節和薄弱環節,以及影響工程耐久性的問題,要認真檢查與檢驗,確保品質控制到位。嚴格控制進場原材料品質,嚴格控制水泥混凝土、瀝青混凝土的配合比、拌和、運輸、攤鋪、碾壓等關鍵技術要點,提升工程耐用性能。農村公路的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橋梁工程、隧道工程、安保工程五大工程的一次驗收合格率達到90%的目標,力爭更耐用、更安全、更可靠。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細化舉措。
各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結合本地區實際,建立提升農村公路品質耐久性的工作機制,制定實施方案,明確路線圖和時間表,堅持主要領導親自抓,認真落實工作責任,建立動態跟蹤機制,加強監督考評,督促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二)加強監管,積極推進。
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加大農村公路品質監督檢查力度。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每年至少開展一次農村公路品質監督抽查,市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每年至少開展兩次農村公路品質監督抽查。縣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每年至少對本地區所有的農村公路建設項目開展一次全覆蓋監督檢查。
(三)及時總結,全面推廣。
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及時總結經驗,推廣成熟經驗和做法,對工作表現突出、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予以通報表揚。部將在各地工作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建立長效機制。
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每年將提升農村公路品質耐久性的工作總結材料報部。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2018年11月2日
(此件公開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