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於2015年全國公路建設市場監管情況的通報

文號:交辦公路〔2016〕43號

文號

交辦公路〔2016〕43號

索引號

000019713O07/2016-01226

公開日期

2016年03月25日

主題詞

公路;建設市場;監管

機構分類

公路局

主題分類

辦理情況

行業分類

公路建設

公文類型

部辦公廳文件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交通運輸廳(局、委):
2015年以來,部繼續深化公路建設管理改革,出臺《公路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管理辦法》(交通運輸部令2015年第24號),開展"公路建設市場秩序專項整治行動"、市場督查和信用體系建設,全面加強市場監管。現將2015年全國公路建設市場監管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市場監管工作情況
(一)組織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為有力打擊公路建設市場違法違規行為,規範公路建設市場秩序,部組織開展了為期兩年的公路建設市場秩序專項整治行動。2015年2月,部印發了《公路建設市場秩序專項整治行動方案》(交公路函〔2015〕144號),重點整治圍標串標、違規設計變更、轉包分包、資金撥付、領導幹部違規插手工程建設等5方面18類問題;2月至4月,各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根據整治方案要求,結合本地情況制定了具體工作方案,細化、分解和落實工作任務;5月至12月,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各項目建設單位按照整治行動內容進行了自我排查和問題整改,治理和糾正了一批違規行為,治理工作初見成效。
(二)開展建設市場督查。按照公路建設市場督查工作規則,部對甘肅、廣西、河北、江西、天津、重慶、浙江等7個省(區、市)公路建設市場進行了督查。通過督查,糾正各省在公路建設市場管理和專項整治工作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進意見,同時總結推廣部分省份在建設市場管理方面好的經驗做法,營造健康有序的公路建設市場秩序。
二、公路建設市場總體情況
從各省專項整治和督查情況看,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堅持依法行政、重視制度建設、加強招標投標監管、健全信用管理體系、創新行業監管,公路建設市場日趨規範。
(一)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各地在公路建設招標投標、品質安全、現場管理、信用評價、投資控制、廉政建設等方面相繼出臺了相應的規範性文件,市場監管制度不斷完善。河北等省份實行公路建設項目"十公開",對建設項目發展規劃和建設計劃、項目審查審批、招標過程、徵地拆遷、施工過程、設計變更、品質監督檢查、建設資金、建設市場、竣工驗收等全過程公開,接受社會監督,提高了公路建設市場透明度和項目管理水準。江蘇、廣東等省份出臺規範工程分包管理的細則,鼓勵專業化施工和陽光分包,細化合同和履約規定,為工程分包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湖南省出臺高速公路項目造價控制專門規定,通過明確設定控制目標,層層落實造價控制職責,強化造價控制管理考核和責任追究,有效加強高速公路投資控制。浙江等省份出臺了簡明實用的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辦法,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二)招標投標管理進一步規範。各地採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強招標投標監管,規範監管程式和內容。重慶等省市採取了資格後審、簡化招標文件、取消清標、網上匿名下載招標文件、優化評標方法等措施,有效防範了圍標串標行為。江西等省份大力推行電子招標投標,採用線上招標報備、資訊發佈、投標報名、文件獲取與遞交等流程,並通過資訊公開、開評標自動化、隨機分配標段和確定基準價公式等手段,提高了市場公平度和透明度,吸引更多單位參與公路建設。河北省強化監督檢查,協調省監察廳和省發展改革委共同參與招標投標過程的監督檢查,加大投訴案件的查處力度,有效遏制了違規行為。
(三)市場信用管理成效明顯。各地相繼制定了施工、監理、設計等從業主體信用評價管理實施細則,及時更新企業及人員信用資訊,將信用評價與市場準入和招標投標掛鉤,使信用管理在提高企業誠信意識、規範市場秩序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江西省加大資訊採集力度,開設從業企業紀檢監督賬號,強化信用評價結果在招標投標過程中的應用,2年來累計採集不良行為資訊約1200條,19家有嚴重不良從業行為的企業信用等級評定為D級。山東省加大資訊公開共用力度,強化對資訊公開責任主體、公開載體、公開內容、公開範圍、公開方式的監督檢查,公開資訊涉及從業單位3880家、從業人員13余萬人,各類項目資訊8萬餘條,將企業業績等資訊與工程招標投標緊密掛鉤,有效預防投標業績造假等問題發生。
(四)專項整治行動取得初步成效。各省對專項整治行動高度重視,成立了廳領導任組長、有關部門參與的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實施方案,進行了全面週密部署。專項整治工作開展有力,查處問題成效明顯。據不完全統計,各地方共組織排查2449個公路建設項目,涉及9074個標段、9079家從業單位;共排查出問題494個,其中招標投標方面82個、設計變更方面216個、轉包分包方面38個、資金撥付方面61個,其他方面問題97個;問題已整改391個、103個正在整改。
部分省份專項整治成效顯著,福建省共排查255個公路項目、655個標段、965家從業企業,省廳組織對4個項目進行了抽查,共排查出問題11個。對存在工程招標投標問題的單位和人員進行了嚴肅處理,對未公開招標的2個建設單位及責任人進行行政處罰;對業績造假的2個中標候選人取消中標資格並沒收投標保證金;對3家涉嫌圍標串標的投標人移交公安、檢察機關立案偵查;圍標串標的11人由當地人民法院判決串通投標罪,共處罰金、沒收贓款及保證金合計123.1萬元。河北省細化了招標投標問題的認定和處理標準,開展圍標串標專項審計,重點對7個項目120個標段,通過比對投標文件、分析清單報價、核對基準價的計算和評分過程等進行了初步核查,在交工驗收環節增加了設計變更專項檢查,建立了領導幹部干預工程建設自查申報制度和交通運輸系統領導幹部插手干預工程建設登記制度。江西省組成由廳監察、財務、審計部門及省公路局、省交通質監局等參與的核查工作組,對12個高速公路項目進行現場核實。
通過梳理各地對從業企業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情況,部對8個典型案例予以通報(詳見附件)。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專項整治工作存在的問題。
1.各省份間、不同公路建設項目間專項治理工作開展情況不均衡,有的地方工作開展不夠深入、全面,有的整治方案和措施針對性、操作性不強,有的流於形式。
2.部分公路項目建設單位及總承包單位對專項整治行動認識不足,自我排查內容簡單、流於表面,無排查結果臺賬,未見處罰和整改措施。
3.圍標串標行為越發隱蔽,違規分包等一些違規行為界限模糊,主管部門發現和認定查處的手段有限,存在一定難度。
4.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督查、檢查多采取常規方式,未能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
5.引發違規行為的一些深層次原因,如企業誠信意識不高、市場供求關係失衡等,短期還難以從根本上改變,尚需綜合治理。
(二)公路建設市場督查發現的主要問題。
2015年部公路建設市場督查共發現問題102個,主要集中在合同履約、招標投標、信用建設和建設程式等方面,問題包括:
1.合同履約和管理問題多。合同履約問題約佔發現問題總數的34%,在所督查的項目中普遍存在,主要體現在項目從業單位主要管理及技術人員履約率低,與投標承諾差距大,人員缺崗或更換率較高、變更手續不齊全等;合同管理方面主要表現在用勞務分包代替專業工程分包、分包合同管理不規範等。如天津市京秦高速項目施工第3合同段中鐵十三局集團有限公司人員變更率超過85%;浙江省甬臺溫高速復線項目第一標中交一公局廈門工程有限公司將其標段中的關鍵工程小崧、金山兩個隧道以勞務形式整體分包給了溫州二井建設公司。
2.招標投標活動一些環節不規範。招標投標問題約占問題總數的24%,主要體現在招標條件設置不合理、公示時間不符合規定、投標保證金收取不合理、招標公告發佈不規範、評標專家抽取不合規等。如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至柳州高速項目土建工程招標條件中要求招標人為施工總承包特級或一級企業、近三年信用評價等級為AA級,標準設置明顯過高;施工招標評標專家未按有關規定在交通運輸部專家庫抽取。
3.信用評價管理不盡規範。信用管理問題約占問題總數的21%,主要體現在信用資訊錄入不夠全面及時,信用臺賬管理不規範,部分省份信用評價存在加分項,省級信用評價規則與部不一致等。如江西省對施工企業信用評價存在加分項,與部規定的"累計扣分制"不符;甘肅、河北、廣西壯族自治區等省份在施工企業信用評價中,對初次進入本區域公路建設市場的企業評價等級與部《公路施工企業信用評價規則》不一致。
4.基本建設程式仍存在問題。建設程式方面問題約占問題總數的18%,督查的項目較普遍地存在施工許可未批復即已開工、項目實際開工時間早于項目土地批復時間和施工許可批復時間,設計變更管理不規範、審批滯後、手續不齊全等問題。如甘肅省蘭州至海口高速臨洮至渭源段項目多數設計變更未履行設計變更程式,存在未批先建、邊建邊批問題。
5.項目管理工作有待規範。項目管理方面問題約占問題總數的3%,主要表現在部分項目監管職責和法人職責交叉、項目法人確定不規範、管理規章制度不完善等。如江西省南昌至寧都高速項目、上饒至萬年高速項目建設單位為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資集團,而項目辦主任由省廳任命,項目監管職責和法人職責交叉,定位不清晰。河北省榮成至烏海高速項目未經省政府授權確定建設管理單位,改為經營性公路建設項目後未通過招標方式選擇投資人。
四、下一步工作
(一)各地要按照部2016年工作部署,繼續組織好公路建設市場督查和專項整治工作,部將開展對部分省份公路建設市場的督查工作,抽查部分重點公路建設項目。
(二)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相關違法違規行為,要依法採取約談、責令整改、行業通報、信用評價扣分等方式處理,加強對不良行為的資訊公開,營造規範有序的建設市場秩序。
(三)繼續做好《公路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管理辦法》宣貫工作,積極穩妥推進公路項目進入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推動電子招標投標工作,進一步規範招標投標活動。
(四)認真開展2015年度從業企業和人員信用評價工作。按照信用評價規則的規定,認真、規範、及時完成公路設計、施工、監理企業和監理工程師的信用評價工作。
(五)積極學習借鑒地方好的經驗和做法,不斷提高監管水準。如江西省的電子招標投標及管理體制創新,江蘇、廣東省的分包管理,湖南省的高速公路投資控制等經驗。
(六)不斷總結專項整治工作經驗,完善規章制度,創新監管手段,建立長效機制,鞏固治理成果。
附件:2015年度公路建設市場典型違法違規行為通報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2016年3月25日

  (此件公開發佈)
附件


2015年度公路建設市場典型違法違規行為通報


結合各省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對公路建設市場從業企業不良行為查處情況,現將2015年8起典型的違法違規行為予以通報。
1.江西建工第一建築有限責任公司福建分公司、浙江八達交通建設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經營者林文松,井岡山市博達公路施工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經營者鄭柏城,江西贛基集團工程有限公司莆田分公司經營者楊寶成,福建省力天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莆田分公司經營者林永東,雲南省水利水電工程有限公司莆田分公司經營者林一偉,龍岩天和建設有限公司職員呂源等11人在福建聯十一線莆田段項目A2標段投標中串通投標。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人民法院以《刑事判決書》(〔2015〕城刑初字第52號)判決11名犯罪嫌疑人串通投標罪,對其中5人處有期徒刑6至12個月,共處罰金31萬元,沒收贓款32.1萬元,沒收投標保證金60萬元。
2.北京瑞華贏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江蘇安防科技有限公司2家企業,在廣東潮州至惠州高速公路項目投標中串通投標。2015年2月,廣東省交通運輸廳以《關於公佈北京瑞華贏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從業企業投標行為的通知》(粵交基函〔2015〕337號)予以全省通報,並取消其1年內在廣東省交通建設市場的投標資格。
3.河南振興建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淄博順達交通設施工程有限公司、內黃縣電力工程安裝公司等3家企業,在河南林州至長治(省界)高速公路工程投標中串通投標。2015年5月,河南省交通運輸廳以《關於對河南振興建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等從業單位進行處理的通知》(豫交文〔2015〕247號)予以全省通報,並對上述企業進行信用評價降級處理。
4.陜西政合漢唐工程有限公司,在陜西隴縣至寶雞項目、安康至毛壩項目存在行賄行為。2015年11月,陜西省交通運輸廳以《關於對陜西政合漢唐工程有限公司信用行為處罰的通報》(陜交字〔2015〕254號)予以通報,並將其信用等級降為D級。
5.中鐵七局集團鄭州工程有限公司,在遼寧中部環線高速公路鐵嶺至本溪段投標活動中提供虛假業績資料騙取中標。2015年7月,遼寧省交通運輸廳以《關於對中鐵七局集團鄭州工程有限公司虛假投標的處罰通報》(遼交基建發﹝2015﹞269號)予以通報,取消其中標候選人資格,自文件發佈之日起1年內禁止其在遼寧公路建設市場投標,將其不良行為記入遼寧省公路建設市場信用資訊管理系統。
6.武漢大通公路橋梁工程諮詢監理有限責任公司,在浙江舟山北向疏港公路展茅至東港段項目及329國道舟山普陀勾山至小干連接線項目中,將其工程監理業務轉包。2015年2月,浙江省交通建設工程監督管理局以《行政處罰決定書》(浙交監罰字﹝2015﹞第1號、浙交監罰字﹝2015﹞第2號)分別處以沒收違法所得48萬元、罰款216萬元,沒收違法所得66萬元、罰款297萬元。
7.中鐵二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自2015年6月起,在貴州凱羊高速公路KT2合同段拖欠工程款、農民工工資達1200萬元,被項目法人責令限期支付,截至2016年2月仍未支付。貴州省交通運輸廳按規定對其年度信用評價予以扣分處理。
8.重慶市忠縣至萬州高速、黔江至恩施高速項目的設計、施工和監理招標公告僅在重慶市範圍內發佈,未按《招標公告發佈暫行辦法》(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九部委2013年第23號令修改)要求在指定媒介(中國日報、中國經濟導報、中國建設報、中國採購與招標網)發佈。部在2015年度對重慶市公路建設市場督查中予以通報。

相關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