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公路交通發展的主要矛盾由基礎設施供給不足的供需矛盾,轉向公共服務能力與社會要求不適應的新矛盾。在此背景下,我部高度重視公路服務能力建設。近年來,持續推進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技術的研究、系統建設及推廣應用,以充分發揮路網規模效益,提升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和收費站通行效率。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累計建成ETC專用車道17312條,主線收費站ETC車道覆蓋率98.96%,發展ETC用戶約5155萬。ETC的聯網運作和快速發展,有效提升了高速公路收費站通行效率、減緩了收費站擁堵、減少了能源消耗、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但正如您所言,在部分車流量大的路段以及節假日出行、返程高峰等時段,部分高速公路收費站行車緩慢甚至大面積擁堵等現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鑒此,我部積極指導各地,針對性地採取了多項措施:一是持續增強基礎設施供給能力。進一步優化高速公路規劃方案,完善路網佈局。針對部分瓶頸路段和易産生擁堵的收費站等,鼓勵各地綜合採用加寬改造、擴建等工程措施,提高通行能力。二是大力推進公眾出行資訊服務體系建設。利用短信平臺、門戶網站以及微信、微網志等新媒體手段,建設多渠道、全方位的公路出行資訊服務體系;完善公路沿線資訊發佈設施,強化沿途連續式誘導資訊發佈,引導社會公眾錯峰、合理出行。三是進一步完善ETC車道設置和服務。指導各地根據車流量與ETC車輛使用率等因素,適當增設ETC車道;在部分收費站設置混合車道,在高峰時段採取入改出等保障措施,進一步提升收費站通行效率;指導各地科學設置ETC車道,儘量減少進入收費廣場的ETC車輛與其他車輛交叉並線的影響,原則上設置在收費站行車方向左側(內側車道);強化ETC車道服務,增設導流標識,引導車輛提前分流。
交通擁堵是個世界性難題,涉及公路基礎設施完善、駕駛人行為、駕駛規則、車型構成以及交通管理等多個因素。對您提出的將ETC專用通道延長至1至3公里作為ETC專用車道的改進方案,我部將組織技術單位在交通流模型基礎上,深入研究論證,分析其可行性和實施效果。現階段,我部將指導各地進一步梳理易産生擁堵的省界收費站,在收費站廣場前1至3公里預先設置ETC車道指示牌、大型LED誘導屏等導流標識,在ETC車道鋪設彩色路面等方式,提前預告收費站車道分佈,引導車輛提前分離,合理選擇車道,以提高收費站通行效率。
對於您提出的臨時利用應急車道作為ETC專用車道的改進方案。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已明確規定,應急車道是專門供工程救險、消防救援、醫療救護或民警執行緊急公務等處理應急事務的車輛使用的專用通道,不得在非緊急情況時在應急車道行駛或停車。
下一步,我部將不斷完善相關標準規範及運營規則,指導各地交通運輸部門強化收費站管理,提升ETC車道服務,進一步提升公路收費站通行效率,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安全便捷高效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