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防治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早期損壞的指導意見

文號:交公路發〔2005〕523號

文號

交公路發〔2005〕523號

索引號

000019713O07/2005-00302

公開日期

2005年11月09日

主題詞

施工;設計;高速公路;養護;排水;損壞;路...

機構分類

公路局

主題分類

政策性文件

行業分類

公路建設

公文類型

部文件

  近年來,我國公路建設迅速發展的同時,一些路段高速公路瀝青路面出現了早期損壞現象,不僅造成經濟損失,而且影響交通行業的社會形象和可持續發展。為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要求,按照“增強品質意識,完善綜合設計,嚴格施工控制,加強養護管理”的原則,對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早期損壞防治工作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增強品質意識,完善品質管理體系
  各級交通主管部門、工程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品質監督和養護管理單位,要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充分認識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早期損壞的危害,採取切實措施,完善工程品質管理體系。要樹立全壽命成本理念,避免産生早期損壞的返修成本。
  (一)各級交通主管部門和建設單位要切實處理好品質與速度的關係,嚴格按照部《關於在公路建設中嚴格控制工期確保工程品質的通知》(交公路發〔2004〕309號)的規定,保證合理建設工期。當品質和工期發生矛盾時,應當首先保證品質,把工作一環扣一環地做精、做細,按科學規律辦事。要進一步完善品質管理體系,落實施工、監理、品質監督等單位的職責和管理許可權,充分發揮各自在品質控制中的作用,依靠科學管理,保證工程品質。
  各級品質監督機構要加強監督,加大責任追究力度,規範檢測市場。要委託具有公路品質檢測資質的單位對工程品質進行不定期獨立檢測,對偽造試驗數據的單位和個人,要嚴肅處理。
  (二)設計單位要樹立全壽命成本理念,加強調查與材料試驗工作,加強路面結構設計方案比選,避免簡單地照搬照抄規範和其他項目設計成果。
  (三)監理單位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強品質動態監控,獨立完成各項現場試驗檢測工作。對原材料、拌和和攤鋪碾壓等影響品質的重要環節和工序要加強旁站和監控。每道工序完成後,應按規定及時抽檢,抽檢全部合格後方可批准進入下一道工序。
  (四)施工單位要不斷提高施工人員的整體素質和品質意識,建立健全施工自檢體系,對於原材料品質控制、施工配合比試驗、混合料拌和、運輸、攤鋪、碾壓等各道工序均要明確品質目標,並落實到各道工序的施工責任人與自檢責任人,做到層層把關,分級負責,精心施工。
  (五)鼓勵工程建設向設計與施工總承包的模式發展,適當延長品質保證期,促使承包商用心設計、精心施工。 
  二、總結國內外成功經驗,加強綜合設計
  設計人員要深刻理解規範中有關指標的使用前提和適用條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結合當地行之有效的路面結構設計實踐,借鑒國外成熟的設計方法,強化系統綜合設計。
  (一)做好實際交通荷載調查和預測
  對現狀實際軸載譜以及變化規律進行深入的調查分析,結合未來區域經濟發展、路網情況和車輛載重等情況,科學預測,計算預期的車輛累計標準軸載次數,依此進行路面結構設計和厚度計算。
  (二)完善結構和厚度設計
  路面結構設計及各層厚度要充分考慮交通量軸次、材料、施工條件、氣候等實際情況。要加強路面結構方案比選工作,根據交通量大小、重型車輛構成比例,選定合理的路面厚度。對重車方向、長距離陡坡路段應進行專門設計。
  1.路面結構厚度的確定,要有利於防治路面早期損壞;有利於增強工程的耐久性、減少後期養護費用;有利於延長路面使用壽命和降低全壽命成本。
  2.半剛性基層是目前常用的基層型式,對出現的品質通病要進行認真反思和總結,特別是對防止半剛性基層反射裂縫的措施要給予高度重視。要嚴格控制半剛性基層及底基層的強度,不僅要控制低限,同樣要控制高限,防止走入半剛性基層強度越高越好的誤區,減少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反射裂縫的發生。
  3.柔性基層是許多發達國家常用的路面結構形式,鼓勵各地加強柔性基層試驗研究,在試驗路段鋪築成功的基礎上加以推廣。
  (三)加強材料設計
  材料設計是路面設計的重要內容,要認真做好路用材料的調查、試驗與篩選工作,針對材料品質及供應情況,提出適合路面結構功能需要和實際情況的各種路用材料的品質要求。
  1.保證路面各層混合料配合比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是預防瀝青路面早期損壞的基礎。混合料組成設計除滿足規範要求外,更要注重原材料指標、體積指標、混合料性能指標的相互匹配與合理性。要針對當地實際情況對混合料技術性能指標做適當的調整、增加,如現場空隙率和路面滲水系數的檢測。
  2.礦料級配組成設計要按照“均勻、嵌擠、密實”的要求進行,不能簡單照搬規範規定級配範圍的中值,可適當增加中間檔次粗集料的用量,調整為骨架密實型結構,提高混合料的抗車轍性能。
  3.對於夏季炎熱、交通量大、重載交通多的地區,要適當提高高溫性能和水穩定性檢驗的技術要求,以增強瀝青面層的抗車轍能力和抗水損害能力。
  (四)重視防排水系統設計
  水是造成路面損壞的主要原因之一。要高度重視路基路面防排水設計,尤其挖方路段及中央分隔帶、土路肩等部位的排水問題,按照“以防為主,防排結合”的原則,做好路基、基層、面層的防排水綜合設計。
  1.對於設置攔水帶或路緣石的路段,尤其縱坡平緩、降雨量大的路段,應適當加密開口及邊坡排水設施。路基水文狀況不良路段,應設置橫向盲溝和排水墊層。
  2.對於中央分隔帶防排水設施、通訊管道設施與綠化美化工程要做到協調統一。中央分隔帶需要植樹綠化時要認真做好防排水層,對防排水難以做好的路段,可採用表面封閉的中央分隔帶形式。為保證防排水設施的有效性,可適當提高設計富餘量。對於超高路段宜儘量採用內外半幅單獨排水方案。
  3.土路肩宜儘量選用碎石或砂礫等透水性材料填築,以利路面橫向排水。年降雨量較大地區的高速公路,可在結構內部及邊緣土路肩內設置排水設施。對於植草的土路肩,其排水設計還要考慮土路肩與硬路肩標高差、橫坡及植草的疏稀程度,以保證排水通暢。
  三、嚴格環節控制,完善施工品質管理
  施工品質是保證路面品質的關鍵因素之一,應嚴格控制,強化管理。
  (一)強化路基品質
  路基品質直接影響路面品質,其中路基壓實不足和不均勻沉降影響最大。首先要嚴格壓實控制,確保壓實品質;對於易産生不均勻沉降的部位,如軟土等不良地基路段及高填、半挖半填路段及填挖交界處,要採取有效措施,認真進行處理,並加強觀測,達到沉降要求後,方可進行路面施工。
  (二)嚴格材料控制
  路面材料品質控制的好壞,是路面品質的關鍵,應根據當地實際,擇優選材,嚴格進場材料控制及場地管理。
  1.瀝青的選擇應按照公路等級、氣候條件、交通組成、路面結構類型及層位、施工方式等,並結合當地使用經驗,經技術論證後確定。
  2.瀝青混合料所用集料必須專業化集中生産、集中供料。粗集料必須嚴格控制針片狀顆粒含量、壓碎值和含泥量;細集料必須嚴格控制砂當量和棱角性。
  3.瀝青路面使用的各種材料運至現場後,各方要根據進貨批量取樣進行品質檢驗,檢驗合格的材料方可使用。不得以供應商提供的檢測報告或商檢報告代替現場檢測。對不合格材料,要限期退貨和清理出場。
  4.材料的堆放應予以重視,不得混放,避免雨淋,堆放場地必須硬化。
  (三)改進施工組織
  施工前必須制定科學、週密的施工組織設計並嚴格按設計進行施工。應合理確定各結構層的施工週期和施工間隔及機械組合,路面基層應有足夠的養生時間,達到強度要求後,方可進行下一層施工。面層必須防止層間污染,特別是中央分隔帶、綠化、路肩等的施工不得與瀝青面層施工交叉作業,以保證路面的強度、整體性和均勻性。
  (四)控制施工工藝
  施工工藝方面應注意如下五點:一是要高度重視配合比試驗和試驗段試鋪工作,根據試驗段結果,調整確定合理的生産配合比;二是要採用自動化程度高、計量準確、産量大的拌和樓,並在生産過程中加強對拌和樓穩定性的控制;三是在運輸、裝卸、攤鋪、碾壓過程中要採取嚴格措施減少溫度離析和材料離析;四是要嚴格控制攤鋪寬度,並加強接縫處的品質控制;五是要高度重視路面壓實,配備數量、噸位滿足壓實要求的壓實設備,控制壓實工藝。
  四、加強預防性、及時性養護,延長路面使用壽命
  高速公路養護管理單位要按照《高速公路養護品質檢評方法》(交公路發〔2002〕572號)規定的頻率,定期對路面結構強度、抗滑性能、平整度和路面破損狀況等進行檢測,並採用路面管理系統對路面使用狀況進行評價,科學制訂養護計劃,針對路面早期損壞加強預防性、及時性養護工作,延長路面使用壽命。
  五、加深技術研究和引進工作
  採用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和新工藝,是防治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早期損壞的基礎。各地交通主管部門要針對本地區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損壞的特點及自然環境條件,組織有關單位和人員結合工程建設進行研究和攻關,提出防治措施和方法,成熟經驗要及時總結推廣。要積極借鑒、吸收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先進技術經驗,高度重視有關技術標準、規範的制定、修訂、完善工作,爭取在短時間內實現國內技術領域新的跨越,全面提升我國高速公路瀝青路面建設水準。
  六、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
  路面品質最終取決於一線從業人員,要加強對公路設計、施工、監理、管理等各方面從業人員,尤其是一線從業人員的崗位技能培訓,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多種形式的防治瀝青路面早期損壞的業務培訓,使之掌握正確的技能,增強責任心,不斷提高業務素質。

相關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