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交通運輸廳(局、委):
交通運輸部2018年第88號公告發佈了《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標準》(JTG 5210—2018,以下簡稱《標準》),並於2019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為做好《標準》的貫徹實施工作,經交通運輸部同意,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精心組織,穩步推進《標準》實施工作
(一)加強公路技術狀況檢測工作。
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公路管理機構和收費公路經營管理單位要按照《標準》要求,對路基、路面、橋隧構造物及沿線設施開展技術狀況檢測工作。具備條件的地區,鼓勵在《標準》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檢測頻率或開展全車道路面技術狀況檢測,全面掌握公路技術狀況,及時排查和發現各類病害,為日常養護工作和編制養護工程計劃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撐。
(二)做好新指標的應用工作。
為更加科學、全面地反映公路技術狀況水準,《標準》新增了路面跳車指數、路面磨耗指數兩項技術指標。其中路面跳車指數用於反映由路面異常突起或沉陷等損壞引起的車輛突然顛簸,路面磨耗指數用於反映路面表面構造磨損狀況。路面跳車指數為必檢指標,路面磨耗指數與路面抗滑性能指數可二選一,兩項指標均可通過一體化快速檢測裝備檢測,可有效提升路面自動化檢測的效率,降低檢測成本。各單位在養護管理工作中,要加強路面跳車指數、路面磨耗指數的應用,豐富公路養護決策指標,提升養護措施的針對性。
(三)做好公路技術狀況數據統計報送工作。
各單位要根據《公路養護統計調查制度》要求,組織做好年度公路技術狀況統計報送工作。要嚴把數據品質關,強化公路技術狀況檢測、監測復核工作,不斷提升數據報送品質。部將結合年度國家公路網技術狀況監測工作對各省報送數據進行復核,對嚴重不實數據將進行通報。
(四)加強公路技術狀況數據的應用。
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將公路技術狀況水準考核作為加強行業監管的重要手段,不斷提升社會公眾對公路出行的滿意度。根據相關技術規範,各單位應組織有關單位,每年至少對本轄區國省幹線公路進行一次公路技術狀況評定,並重點對一些路況水準不高、技術評定工作不規範的收費公路進行監管和復核檢測。同時,要大力推動公路養護工程科學決策工作,根據《公路養護工程管理辦法》的要求,做好養護工程前期工作,按照公路技術狀況評定、養護需求分析、養護技術方案確定等工作流程進行前期決策,並作為制定養護計劃的依據。
二、加強保障,大力推進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智慧化及標準化
(一)推進檢測自動化和智慧化。
各單位要進一步完善自動化檢測技術,鼓勵在既有路況多功能檢測裝備的基礎上,大力推廣應用橋隧構造物自動化檢測裝備,應用可同步檢測路面深層次病害、標誌標線等指標的一體化檢測裝備,應用路面及沿線設施等公路病害智慧化自動識別技術,不斷提升公路技術狀況檢測專業化和自動化水準。
(二)推進技術狀況評定標準化。
為便於各地公路技術狀況評定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提升公路技術狀況評定工作標準化水準,部組織開發了與《標準》配套的公路技術狀況評定系統(以下稱MQI系統),並搭載于https://yun.roadmaint.com雲平臺上。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公路管理機構和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可免費使用。
三、學用結合,認真做好《標準》培訓工作
《標準》系統總結了我國公路技術狀況檢測評定的經驗,吸收了國內外先進成熟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在示範應用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我國公路技術狀況檢測評定的方法、指標體系、模型、參數及有關規定,對促進公路技術狀況檢測評定工作精細化、推動公路養護決策科學化和養護工程實施精準化具有重要意義。
各單位要結合本地實際,切實做好《標準》的培訓工作,按照學用結合的原則,採用自學和專家集中培訓等方式開展培訓。2019年,各單位應至少組織一次本轄區的集中培訓。通過學習和培訓,使廣大公路養護工作者正確理解、把握《標準》,為《標準》順利實施提供人才和技術保障。
部委託《標準》主編單位公路養護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為技術支援單位,具體負責《標準》培訓工作和MQI系統應用的技術服務工作。
聯繫人:交通運輸部公路局李健,電話:010-65292746;公路養護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丁京平,電話:010-82364210,張海,電話:010-82364029。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2019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