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關於全面禁止道路撒鹽,以維護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品質的提案收悉。經研究,現答覆如下:
截至2018年底,我國公路總里程已達484.6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已達14.26萬公里,里程規模世界第一。正如您在提案中提及的,部分地區在冬季採用撒布氯鹽類融雪劑的方式清除公路路面冰雪,嚴重影響公路、橋梁等基礎設施耐久性,並對公路周邊植被等造成危害。針對這個問題,我部一直高度重視,近年來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科學規範融雪劑技術指標。2009年,我部指導技術單位編制併發布國家標準《道路除冰融雪劑》(GB/T23851—2009),在符合生態環保基礎上,細化對融雪劑腐蝕和污染技術指標要求以及控制措施。二是積極研發環保型融雪劑材料。指導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技術單位,在大量實驗基礎上研發了不含氯離子、無毒無害的新型融雪劑並大力推廣。三是開展公路自發熱路面等建設試點。我部指導北京、山西等地在部分試點路段路面鋪裝時,增加路面自身發熱設施,包括導電瀝青路面、相變儲能瀝青路面、埋置發熱裝置瀝青路面等技術,在降雪等惡劣天氣下達到路面不積雪效果。
目前,全國公路冬季除雪仍然較為普遍使用含氯融雪劑,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傳統融雪劑價格便宜,易儲存,使用方便,並且供貨渠道寬,在大面積寒潮氣象條件下,撒布融雪劑進行應急保通,效果明顯;二是環保型融雪劑價格昂貴,是傳統融雪劑的3到4倍,且不易儲存,限制了它的推廣使用,目前僅在橋梁、水源保護地等有特殊要求的路段使用;三是公路自發熱路面等新興融雪技術,尚處於試點階段,短期內難以實現大範圍推廣。
我部總體贊同您的建議,並擬採取以下措施予以落實:一是加快環保型融雪産品推廣使用。隨著科技水準不斷進步、研究不斷深入,環保型融雪産品成本逐步降低。我們將利用公路工程技術創新平臺,及時發佈融雪速度快、投加劑量小、成本低廉的融雪新産品目錄,加大推廣力度,從源頭上解決傳統産品對公路、橋梁的腐蝕問題。二是逐步提升融雪劑技術指標,完善技術措施。適時組織技術單位修訂國家標準,進一步完善相關技術指標,嚴格限制含氯比例。結合近年來冬季融冰除雪工作的開展,組織技術單位編制行業標準《冬季公路養護施工技術》,完善冬季公路除雪保通技術措施。三是支援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設。2016年,我部依託湖南省交通科學研究院認定了交通運輸安全應急資訊保障技術及設備行業研發中心,其中,加強融冰化雪技術推廣是該中心的工作任務之一。但按照當前職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由發展改革委&&組織,主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重點工程建設需求。我部將根據發展改革委的相關工作進展,加強工作協調和業務指導,積極推動交通運輸領域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設,加快融冰化雪等技術推廣應用,支撐基礎設施安全、高效運作。
感謝您對交通運輸事業的關心。
聯繫單位及電話:交通運輸部公路局,010-65292747。
交通運輸部
2019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