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才委員:
您提出的關於加快建立我國橋梁安全監測預警體系的提案收悉。經研究,現答覆如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快速發展,公路橋梁總量和新建規模一直居於世界前列。但與此同時,我國公路橋梁建成年代跨度大、荷載標準不一、運營期環境複雜、結構性能逐年下降和交通量逐年上漲之間矛盾突出,公路橋梁運營安全一直是養護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部高度重視橋梁運營安全工作,先後制定和出臺了《公路養護技術規範》、《公路橋涵養護技術規範》、《公路橋梁技術狀況評定標準》等相關標準規範和《公路橋梁養護管理工作制度》、《關於進一步加強公路橋梁養護管理的若干意見》、《公路長大橋隧養護管理和安全運作若干規定》等規範性文件,從橋梁的檢查與評定、維修處治、運作監測、危橋改造工程等方面,建立健全了管養單位負主體責任和行業主管部門負監管責任的橋梁運營安全保障體系。
您提出的橋梁安全監測預警系統涵蓋了數字倣真、結構損傷、傳感系統、高清識別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是一項多學科交叉的複雜系統工程,也是世界性技術難題。近年來,我部指導各地開展了積極探索和實踐。一是結合新建工程安裝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全國已經累計安裝400余座大型公路橋梁,包括杭州灣跨海大橋、蘇通長江大橋、港珠澳大橋等,積累了大量基礎性數據。二是開展監測系統架構標準化和數據格式標準化建設工作。在江蘇和浙江等橋梁監測系統建設較為集中的區域開展數據標準化試點,組織技術單位啟動編制了《公路橋梁結構安全監測系統設計規範》,旨在統一數據採集、存儲、傳輸通訊和查詢等標準。三是搭建國家公路網綜合養護管理平臺。2017年至2019年,我部申請中央預算建設國家公路網綜合養護管理平臺,重點包括了橋梁養護管理系統,可實時聯線部分長大橋梁結構健康系統。四是加大新一代資訊化技術研究應用。為推廣北斗高精度定位、智慧傳感、精密量測、雲物聯、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化技術在橋梁安全監測預警中的研究應用,我部積極申請科技部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立項開展重點研究,2018年立項“涉水重大基礎設施安全保障技術研究與工程示範”,2019年立項“道路設施狀態智慧聯網監測預警”,以進一步提高橋梁安全監測的智慧化、資訊化和自動化水準。
正如您所言,儘管經過十多年發展,我國橋梁結構健康監測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且已經在部分長大橋梁中得到了實際應用,但由於基礎理論研究不足,傳感和高清識別等技術仍不成熟,模型演算法缺乏實踐檢驗等原因,我國公路橋梁尚未實現準確的結構健康診斷、預警,已建立健康監測系統的公路橋梁仍離不開人工巡查、經常檢查和定期檢查及評定。
下一步,我部將綜合吸收您的建議,積極開展相關的技術攻關研究和重大項目應用示範,及時總結工程經驗,抓緊出臺相關的規範標準;推動國家公路網綜合養護管理平臺建設完善,根據交通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改革方向,逐步構建分級負責、分級管理的橋梁安全監測預警體系,不斷提高我國公路橋梁運營安全水準。
感謝您對交通運輸工作的關心。
聯繫單位及電話:交通運輸部公路局,電話,010-65292746。
交通運輸部
2019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