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我國交通運輸的大建設大發展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科技在支撐和保障交通建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交通運輸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和科學發展的關鍵時期。
科學技術在支撐和保障交通建設發展方面發揮的作用
“十一五”我國交通運輸的大建設大發展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公路水路完成固定資産投資4.7萬億元,是“十五”的2倍多;新增公路63.9萬公里,沿海港口新增通過能力30億噸,內河新增及改善航道里程4181公里,分別是“十一五”規劃目標的1.7倍、1.4倍、1.1倍。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十一五”交通運輸行業的大建設大發展,科技進步的貢獻率達到了50%,科技的貢獻體現在交通建設發展的各個領域和環節,在這五年中,行業科技工作堅持面向交通生産建設主戰場,圍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維護、安全保障和環境保護等領域關鍵技術問題展開,以支撐行業的建設發展。
公路建設技術方面,針對西部地區複雜地質地形和惡劣氣候條件等眾多世界級難題,從勘察設計、建設施工、養護管理和生態環保等方面系統開展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形成了以凍土、膨脹土和沙漠等6類築路成套技術為代表的特殊地質地區公路建設關鍵技術,保障了西部地區大規模公路基礎設施建設;針對跨江跨海和山區複雜條件下大型橋梁建設關鍵技術難題,形成了千米級斜拉橋、高墩大跨彎坡斜橋和鋼管混凝土拱橋等設計施工成套技術,有力支撐了以蘇通大橋為代表的一批世界級高難度橋梁建設工程,實現了我國橋梁建設技術自主創新的大跨越;針對特長公路隧道、山區隧道建設中的重大技術難題,解決了隧道工程、通風、防災、監控等技術瓶頸,以秦嶺終南山隧道為代表的公路隧道建設技術水準進入世界前列,有力地支撐了我國公路長大隧道的建設。
水路建設技術方面,針對離岸深水港設計、施工和養護中的重大技術難題開展研究,在碼頭泊穩條件、深水航道選線及設計參數和島群中建港水動力等方面取得了技術突破,提高了工程品質和結構耐久性;以長江口深水航道整治為重點,加強不同類型河流灘險整治理論和關鍵技術攻關,保障了長江、西江等流域內河航道建設工程及航運梯級開發的順利實施。
此外,在資訊化、安全保障、節能環保、決策支援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提高了交通運輸發展的品質和效益。
交通運輸科技發展在“十一五”期間取得重大成效的關鍵因素
“十一五”期間,取得了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30多項,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準,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為加快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提供了重要支撐。關鍵因素有三個:機遇好、環境好、政策好。
一是發展機遇好。交通的大建設、大發展,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寬廣的平臺。“十一五”期間,適應經濟發展需要,我國建設了一大批現代化高速公路、長大橋梁、特長隧道、深水港口,其中許多工程,建設技術難度很大、要求很高,旺盛的科技需求推動了科技創新。
二是發展環境好。國家實施科技強國戰略,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著力提升創新能力,統籌部署了在國家層面著力推進重點領域創新與創新能力建設的方針、任務與政策,在《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綱要》中,交通運輸被列為國家科技發展的重點領域之一,這就為我們交通行業推進科技創新、開展創新能力建設,提供了一個較高的發展平臺、良好的發展環境;在這樣一個大環境、大背景下,中央財政資金加大了對交通科技發展的支援力度,有力地引導了全行業(尤其是各地交通主管部門、交通企業)對科技研發、條件建設的投入,形成了上下聯動、左右互動,實行官産學研用相結合,促進科技創新與進步形成熱潮。五年來,全行業圍繞重點領域的關鍵技術研發,依託重大工程,組織開展專項攻關,成效非常顯著,蘇通大橋建設就是典型例子。以蘇通大橋等為依託形成的大跨徑橋梁建設成套技術創新成果,創造了四項“世界紀錄”,成為我國由橋梁大國邁向橋梁技術強國的標誌性工程。
三是政策好。“十一五”期間,我們通過建立健全交通科技管理制度,完善交通科技創新政策,營造了有利於交通科技創新的政策和機制保障。
加強交通科技發展規劃、管理制度和政策問題研究,完善了科技計劃管理體系,制修訂了科技項目管理辦法、行業重點實驗室建設、智慧財産權保護等管理辦法,建立了交通科技統計報表制度。採取科技示範工程、專項行動計劃等多種方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與科技部建立了部際會商機制,與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加強了科技合作與資訊交流。積極探索以企業為主體的新型技術創新和研發組織模式,交通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進一步發揮,涌現出一批自主創新能力較強的交通企業。
地方交通運輸科技管理部門、交通科研機構、交通企業等組織制定和有效實施了“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建立健全了具有各自特點的科技管理制度,採取多種措施加大科技投入,積極探索成果推廣應用的工作機制和途徑,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科技管理體系,推進了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交通運輸科技研發如何把握需求
“十二五”時期,交通運輸科技發展必須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一主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這條主線,著力提高創新能力,持續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支撐和引領交通運輸科學發展。要把握好五個方面的需求:
一是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養的科技需求。需研究解決基礎設施建養急需突破的關鍵性技術瓶頸,強化基礎設施耐久性和安全性技術、跨海通道建設技術、公路養護技術與裝備、內河航道整治與維護技術的研發,提高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水準。
二是提升交通運輸服務品質的科技需求。需加強綜合運輸樞紐、多式聯運、內河航運、城市客運等領域關鍵技術研究應用,強化物聯網等現代資訊技術的整合應用,大力推進智慧交通,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促進綜合運輸和現代物流業發展。
三是提高安全應急保障能力的科技需求。需加強基礎設施安全監控、旅客運輸與危險品運輸安全、交通運輸防災減災與應急保障等技術的系統研究,重點攻克災害風險預警、安全監管、防災減災、應急指揮、應急處置以及救助打撈等方面的關鍵技術,促進交通運輸安全發展。
四是發展綠色交通運輸體系的科技需求。需大力加強節能減排、材料迴圈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技術與裝備的研發應用,推進運輸裝備清潔燃料、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應用技術推廣,加快交通運輸能耗及碳排放統計與檢測技術研發,完善能耗和排放相關技術標準,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行業建設。
五是建設服務型政府部門的科技需求。需深化交通運輸發展規律性認識,加強交通運輸改革與發展中重大戰略規劃、政策法規、體制機制和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等研究,提高交通運輸決策和管理的科學化水準。
“十二五”交通運輸科技發展的核心理念
“十二五”交通運輸科技發展在指導方針上要堅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科技強交戰略,圍繞交通運輸建設、管理、服務的共性和核心技術,提升發展理念,攻克技術難題,搭建創新平臺,健全創新體系,統籌推進創新能力建設、重大科技研發、成果推廣應用和標準化建設,加快創新型行業建設,為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構建安全暢通便捷綠色的交通運輸體系提供重要支撐。
其核心理念是:在戰略取向上,突出體現面向需求,實施“科技強交”戰略;在戰略目標上,體現服務科學發展、支撐方式轉變;在戰略重點上,突出體現統籌推進創新能力建設、重大科技研發、成果推廣應用和標準化建設四大任務。
“十一五”創新能力建設的主要成就
創新能力建設是“十一五”交通運輸科技發展的一個亮點,也是“十二五”交通運輸科技發展的重點任務。
“十一五”我們以加強交通科研基地、交通科技資訊資源共用平臺、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為抓手,強化創新能力建設,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實力不斷提升。行業重點實驗室佈局基本完成,行業重點實驗室達到43個,在開展高水準研發活動、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進行高層次學術交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交通科技資訊資源共用平臺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促進了科技資訊資源的共建共用和有效利用,提升了科技管理資訊化水準。依託重大科研項目、重點科研基地和專項培訓計劃,培養、鍛鍊和匯聚了一批交通科技人才。截至目前,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共有院士5名,擁有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118名和交通青年科技英才211名。
同時,我們感到,創新能力建設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工程,今後五年還需持續推進。重點抓好 “三項工程”。一是重點科研基地建設。抓手是推進科研基地的分層、分級佈局建設,既包括以應用基礎科研為主的行業重點實驗室建設,也包括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主的行業研發中心建設,還要支援國家級平臺的培育建設。二是科技資訊資源共用平臺建設。這也是“十一五”工作的延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以服務於創新為目標,完善共用機制,整合資源,推進科技數據中心建設;以服務科技管理資訊化為重點,推進項目管理、成果管理、資訊服務等系統應用。三是科技創新人才梯隊建設。重點是依託科研基地和重點項目,加強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培養。
為加快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提供技術支撐
根據“十二五”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的戰略需求,結合中長期科技規劃思路,著眼于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規劃提出“十二五”科技研發從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研發方向兩個層面推進。
一是重大科技專項。其定位是以重大關鍵技術開發與整合應用為主,依託重大工程建設,重點支援對行業自主創新能力整體提升、支撐引領行業發展效果顯著的重大科研項目,力爭形成一批擁有核心自主智慧財産權、技術水準國際領先、實用性強的研發成果。規劃提出了5個重大專項,即:大型跨海通道工程建設關鍵技術、長江黃金水道通過能力提升關鍵技術、基於物聯網的城市智慧交通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新一代公路基礎設施維護技術與裝備開發、水上溢油事故應急反應與污染控制技術研究及示範。同“十一五”比,突出解決航道建設、智慧交通、公路養護、環境保護等薄弱環節的重大問題。
二是重點研發方向。其定位是以實用性、前瞻性技術為主,引導各級、各地交通運輸部門緊密結合全國性或區域性交通運輸發展需求,開展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力爭取得重要突破,顯著提升交通運輸發展的科技含量。按照需要和可能相結合的原則,規劃確定了9個方向,即:公路基礎設施建設與養護、港口和航道建設與維護、內河樞紐通航、交通運輸組織與管理、交通運輸資訊資源開發利用、智慧交通、交通運輸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交通運輸安全與應急保障、交通運輸科學決策支援。
“十二五”期間如何強化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
鋻於成果推廣是一個薄弱環節,“十二五”將其放在重要的突出位置,力求取得較大進展。規劃從兩個方面提出了任務部署或指導意見,一是重點在6個領域推進成果推廣應用,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建設、運輸組織優化、智慧交通、安全保障、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等。比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重點推廣重載交通長壽命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設計與施工技術、路面溫拌瀝青技術、大跨徑橋梁建設技術、長大隧道建設技術、深水築港技術、內河航道整治技術、交通基礎設施健康診斷技術等。二是重點在3個方面加強成果推廣工作,即:一是完善成果推廣方式,制定加強科技成果推廣工作的指導意見,定期發佈成果推廣手冊、指南或目錄;開展科技示範工程及專項行動計劃;組織開展先進適用技術培訓與成果推廣經驗交流。二是建立健全成果推廣機制,完善以政府部門為指導、交通企業為主體、科研機構為支撐、中介機構為橋梁的組織體系,探索建立專業化成果推廣機構。三是建設成果推廣資訊平臺,強化科技資訊資源共用平臺的成果推廣功能,整合科技成果資訊、供求資訊、服務資訊和管理資訊等科技成果推廣相關資訊。
“十二五”如何強化標準化建設
標準計量對規範行業管理、促進科技進步、提高發展品質具有重要作用,“十二五”強化標準化建設,重點抓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標準規範制修訂。加強重點領域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強標準規範的前期研究,重點開展基礎設施建設養護以及運輸管理、行業物流、城市客運、智慧交通、資訊化、交通安全、節能環保等領域標準規範的制修訂。鼓勵結合區域特點制定地方標準。推動企業積極參與制修訂標準。積極吸納重點領域的國外先進標準和國際標準,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修訂,爭取自主創新國際標準。二是標準規範監督實施。推進交通運輸標準化建設的政策制定與法制建設,研究建立標準監測系統。加強國際標準化工作,支援我國標準“走出去”,提高我國交通企業和科研機構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三是計量檢測和産品品質監督。加強計量技術規範的研究與計量檢定規程制修訂,完善交通運輸産品品質抽查制度,加強産品品質檢測能力建設,推進交通運輸産品品質認證工作。
如何在組織體系上保障《規劃》的實施
《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是一個行業專項規劃,其實施主體是全行業,由交通運輸行業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和交通企業等共同實施,共同促進行業的科技進步與創新。在交通運輸部層面,將以本規劃為依據,統籌科技資源配置,著力解決創新能力建設、重大科技研發、成果推廣應用和標準化建設等方面全國性和跨區域重大關鍵問題;完善科技計劃管理體系,以實施交通運輸科學技術計劃為依託,統籌推進基礎研究、科技研發、成果推廣和企業創新等計劃實施。在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及有關單位層面,將結合各自的實際制定科技發展規劃,著力解決區域性交通運輸科技發展問題。與此同時,將適時開展科技發展規劃評估,根據形勢發展和任務需要,對規劃進行必要調整,逐項抓好規劃任務的落實。
加強管理、完善制度是重要保障,實現“十二五”交通運輸科技發展目標
根據實施各類科技計劃的需要,進一步完善科技管理制度,規範和優化科技管理流程,完善重大科技項目頂層設計、立項論證與招投標制,引入科技信用、科技評價、績效評估等制度,加強項目實施全過程監管,完善科技成果獎勵方式,提高成果品質與創新水準。加強重大工程科技項目管理,明確科技主管部門與業務主管部門在科研立項、資訊共用、成果推廣和經費管理等環節實行協同管理的程式與要求。根據行業科技發展進程,適時修訂行業技術政策,促進行業科技進步。
“十二五”期間需要建立的促進創新協調機制
促進科技創新是全行業的共同使命,需要各地各部門密切配合,協同推進。在行業主管部門層面,推進建立跨部門創新工作協調機制,加強重大項目建設、重大科技研發、科研基地建設、創新人才發展等方面政策的有效銜接,凝聚創新合力,提升科技創新的整體效能。健全部際會商機制;完善行業聯合攻關機制;強化有關地區和單位之間的科技資源共用與科研項目合作,協同開展區域性和專業性聯合技術攻關;支援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和交通企業聯合,形成區域性和專業性的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促進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加強國際交通運輸科技交流與合作,注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引導和推動科研機構、交通企業等“走出去”,向境外輸出技術服務和産品。
“十二五”時期如何在資金上支援和保障科技發展
繼續爭取中央和地方財政加大對交通運輸科技發展的支援力度。在車輛購置稅資金中安排部分資金用於交通運輸科技發展,建立持續穩定的科技資金投入機制。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主動與當地財政部門協調,從成品油消費稅返還資金中安排一定比例,設立專項資金用於支援交通運輸科技研發、成果推廣、標準化建設和創新能力建設。鼓勵企業結合生産建設工程加大科技投入,進一步發揮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作用。引導和吸納社會資金投向交通運輸科技研發。優化科技資金投入結構,加大對重大科技專項和應用基礎研究的投入力度,支援重點研發方向關鍵技術的滾動深化研究。
展望“十二五”交通運輸科技發展前景
通過全行業共同努力,“十二五”交通運輸行業將迎來科技發展的新局面。由行業重點實驗室、行業研發中心、主力科研機構、成果推廣服務機構等組成的創新支撐系統將更加完善,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資訊資源的共用將更加高效,基本建成覆蓋全國的交通運輸科技資訊資源共用體系,科技資訊服務水準進一步提高。科技創新人才梯隊結構將更加合理,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不斷涌現,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長。隨著全行業科研投入保持持續增長,科技對行業發展的支撐和牽引作用將更加顯著,一批重大關鍵技術難題得到解決,資訊化技術快速滲透行業的方方面面,預計“十二五”期行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將達到55%。此外,行業科技成果推廣體系不斷完善,一大批先進適用的科技成果將在交通運輸生産建設中得到推廣應用;行業技術標準規範體系也將更加健全。總之,隨著“十二五”科技發展目標與重點任務的逐一落實,交通運輸行業將完成從“科技興交”向“科技強交”戰略轉變的過渡,行業綜合科技實力由大變強,科技進步作為支撐行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將在推動我國交通運輸“適度超前”發展、構建“便捷、安全、經濟、高效”的現代交通運輸體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