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 教育部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交通運輸職業教育的若干意見

文號:交人教發〔2016〕179號

文號

交人教發〔2016〕179號

索引號

000019713O06/2016-00635

公開日期

2016年10月31日

主題詞

教育;培訓

機構分類

人事教育司

主題分類

教育培訓

行業分類

其他

公文類型

部文件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運輸廳(委)、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交通局、教育局:

    為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和《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精神,加快發展現代交通運輸職業教育,全面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品質,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重要意義

(一)加快發展現代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戰略決策的重要體現。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先導性、服務性行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面向交通生産建設一線,承擔著普及專業知識、推廣實用技術、培養技術技能人才、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服務城鄉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對創造更大人才紅利、促進就業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義,具有很強的社會性、基礎性和戰略性。必須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戰略決策,以現代理念、戰略眼光和務實舉措加快發展現代交通運輸職業教育,當好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先行官。

(二)加快發展現代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是促進交通運輸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推進交通運輸現代化、建設世界交通強國的重要保障。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交通運輸行業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發展理念,促進交通運輸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推進交通運輸現代化的重要時期。人才是交通運輸事業發展的根本保障,推進交通運輸現代化歸根到底依靠人才。目前,交通運輸行業從業人員眾多,其中技術技能人才尤其高技能人才佔比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準,必須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快發展職業教育,提高人才培養品質,縮小人才保障國際差距,為推進交通運輸現代化、建設世界交通強國提供堅強的人力保障。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準確把握“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發展理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世界交通強國建設,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堅持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統籌推進交通運輸職業教育創新發展,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面提高人才培養品質,為交通運輸科學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

(二)基本原則。

——堅持立德樹人。遵循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規律、職業教育發展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交通職業精神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關注學生職業生涯和可持續發展需要,促進學生人人成才、全面發展。

——堅持需求導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職業院校面向社會和交通運輸行業需求辦學,增強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進一步發揮交通運輸企業、職業院校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作用,激發辦學活力,最大限度釋放改革紅利。

——堅持開放創新。用新理念引領,實現職業教育與交通運輸行業技術進步、産業升級、創新驅動相適應。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國際競爭力。

——堅持行業指導。加強行業指導、評價和服務,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與交通運輸轉型升級銜接配套,發揮行業企業重要辦學力量的作用,以産教融合、校企合作為途徑,推進行業企業參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校企協同育人。

(三)發展目標。

 通過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優化專業結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強化教育教學保障,到2020年,交通運輸職業教育結構規模更加合理,人才培養和現代交通運輸發展需求相吻合,整體實力顯著增強,教育品質持續提高,形成産教深度融合,中等與高等職業教育有機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繼續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行業特色、國際水準的現代交通運輸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

三、主要任務

(一)擴大優質職業教育資源。

1.完善職業教育佈局結構。應從本地區實際出發,規劃交通運輸職業院校佈局結構。東部地區和大中城市要根據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鼓勵交通運輸中等職業學校整合辦學資源,提高核心競爭力;專科高等職業院校應不斷強化特色、培育優勢,提高現代化水準。中西部地區要多渠道籌措資金增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提高服務當地交通生産建設一線的中等、高等職業教育品質。鼓勵交通運輸類高等職業學校與應用型本科高校在發揮各自優勢的基礎上開展合作辦學,培養造就高水準技術技能人才。

2.創新形成多元辦學格局。支援社會力量參與公辦交通運輸職業院校建設與改革,支援社會力量通過購買、承租、委託管理等方式改造辦學活力不足的公辦職業院校,建立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鼓勵企業和公辦職業院校合作舉辦混合所有制性質的二級學院()。支援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在職業院校建立股份合作制工作室。

3.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科學規劃與推進職業教育集團辦學發展,促進技術技能積累與創新,形成教育鏈與産業鏈的融合。組建23個行業性示範職業教育集團。支援示範(骨幹)職業院校&&組建面向交通運輸行業發展需要的區域性職業教育集團。支援組建跨區域、跨行業的複合型職業教育集團。鼓勵與支援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的集團化辦學建設。建立健全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運作機制,提升職業教育集團服務能力和發展活力。

4.建設高水準優質職業院校。以示範建設為引領提升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整體水準,推進建設50所辦學定位準確、專業特色鮮明、人才培養品質高、社會服務能力強、綜合辦學水準領先、與行業發展需要契合度高、行業優勢突出的交通運輸高水準優質職業學校。持續深化內涵建設,大幅提升技術創新服務能力,實質性擴大國際交流合作,培養傑出技術技能人才,提升學校對行業發展的貢獻度,爭創國際先進水準。

(二)完善現代職業院校制度。

5.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高等職業院校要加強黨對學校的領導,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作的工作機制。堅持和完善中等職業學校校長負責制,充分發揮學校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校長的決策指揮作用,學校領導班子的集體作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不斷堅定師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效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6.健全職業院校治理結構。依法制定體現交通運輸職業教育特色的學校章程,加強職業院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支援建立由辦學相關方代表參加的理(董)事會機構,完善決策議事機制和合作治理制度。完善職業院校內部管理體制與監督制約機制,推進現代職業院校制度建設,增強辦學活力,提高辦學品質,建立依法治校、自主辦學、民主管理的運作機制,完善績效評價制度,提高職業院校自身吸引力、核心競爭力和社會美譽度。

(三)優化交通運輸專業結構。

7.引導職業院校調整專業設置。面向交通運輸現代化,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推進傳統交通運輸類專業改革與建設,強化實用性,並注重向高端化、低碳化、智慧化方向發展。適應新技術、新業態發展要求,聚焦新一代資訊技術、智慧製造融合發展,重點發展綜合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平安交通等領域新興專業。

8.重點推進特色示範專業建設。立足行業發展實際,建設100個交通運輸類特色示範專業點。突出交通運輸專業特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相關專業課程改革,強化師資隊伍和實訓基地建設,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品質。以特色示範專業為引領,整體提升交通運輸類專業建設水準。

9.建立專業教學診斷與改進機制。探索開展交通運輸類專業層面的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以交通運輸企業用人標準為依據制訂專業診斷方案,通過結果評價、結論排名、建議反饋等形式,建立職業院校專業建設與改革的倒逼機制。推動職業院校建立健全全員參與、全程式控制制、全面管理的內部品質保證體系,形成可持續的診斷與改進工作機制,全面保證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品質。

(四)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10.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統籌推進活動育人、實踐育人和文化育人,促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加強學生文化基礎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探索有效方式和途徑,把提高學生職業技能、職業素養和培養工匠精神高度融合,形成常態化的職業精神培育長效機制。

11.暢通人才成長渠道。探索構建交通運輸職業教育中職、專科高職、應用型本科、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體系,加強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緊密銜接,推動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繼續教育相互溝通,搭建人才成長立交橋。暢通一線技術技能人才繼續學習深造路徑,建立在職人員學習—就業—再學習的通道

12.大力開展現代學徒制培養。鼓勵交通運輸職業院校與交通建設養護、運輸、物流、港口等領域規模以上企業合作開展現代學徒制培養試點,完善校企雙主體育人機制,明確學校與合作企業的權利與義務,探索人才培養成本分攤機制。按照責任共擔、合作共贏、服務企業發展和促進學生就業的要求,聯合開展招生招工、培養管理,實現資源共建共用、學校與企業協同育人。

13.推進專業教學緊貼生産實際。創新校企協同育人的途徑和方式,深化內涵建設,形成對接職業標準、行業標準和崗位規範,緊貼實際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完善教材開發遴選和評價機制,推進數字教學資源共建共用。將教學過程和交通運輸企業生産過程緊密結合,推行秋去春回”“三明治等工學交替的分段式教學組織管理形式。普及推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教學方式方法。進一步推進職業院校交通運輸類專業雙證書制度。開展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

(五)提升教育教學保障水準。

14.強化專任教師培養培訓。依託高水準本科院校、交通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交通運輸企業,建立10個左右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基地,開展職業教育師資定向培養。各職業院校應建立一批教師企業實踐基地,建立教師定期實踐制度,強化新型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創新能力,探索高層次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培養造就一批教練型教學名師和專業&&人,每兩年評選30交通職教名師

15.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勵交通運輸職業院校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聘請企業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主要承擔專業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任務,加強兼職教師的職業教育教學規律與教學方法培訓。鼓勵交通運輸企事業單位為職業院校提供兼職教師,並把企事業單位兼職教師任教情況作為個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

16.共建生産性實訓基地。以交通運輸主幹專業和急需緊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為重點,校企共建生産性實訓基地,建成一批職業能力培養虛擬倣真實訓中心,推進基礎設施建養、道路交通、汽車維修、港口航運、安全應急、資訊化等技術技能人才實訓基地建設。鼓勵企業為職業院校提供教育教學實踐基地,確保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六)發揮職業教育服務功能。

17.服務國家國際産能合作戰略實施。積極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職業教育合作,為當地培養交通運輸類技術技能人才發揮職業院校專業優勢,配合走出去交通運輸企業面向當地員工開展技術技能培訓,培養符合交通運輸企業開展國際産能合作需要的本土人才。注重培養與交通運輸企業走出去相配套的技術技能人才。

18.實施交通運輸職業教育精準援助。推進東部地區職業院校(集團)對口支援中西部地區職業院校,推動建立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合作辦學工作機制。繼續推進援疆、援青、援助六盤山片區交通運輸職業院校工程,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聚焦援助工作重點,全方位開展對口援助。分期分批對中西部地區交通運輸職業院校教師和管理人員開展培訓,提升教師和管理人員的能力水準,推進交通運輸職業教育均衡發展。

19.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培訓。堅持全日制教育和職業培訓並舉,建立有利於交通運輸從業人員接受職業教育的靈活學習制度。推進交通運輸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工作,實施知識更新工程,依託交通運輸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和新入職交通運輸從業人員培訓,實施學分制、功能表式、模組化、開放型教學。加強繼續教育基地建設,建成一批職工繼續教育品牌職業院校,為加強企業職工繼續教育提供有力支撐。

20.提高科技應用服務能力水準。鼓勵交通運輸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等多方共建應用技術協同創新平臺(中心)、技術工藝和産品開發中心、實驗實訓平臺、技能大師工作室等技術技能積累與創新平臺,促進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的推廣應用,實現先進成熟適用技術的工程化産業化應用。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任務落實。

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企事業單位要將職業教育納入本地區、本部門(單位)的發展規劃,積極支援交通運輸職業教育的發展。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支援交通運輸職業教育的發展,加強與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聯繫,建立聯動工作機制,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舉辦職業教育的重要作用,辦好本地區的交通運輸職業教育。充分發揮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的研究、諮詢、指導和服務功能,發揮各級各類交通運輸行業協會、學會、研究會的作用,履行推動職業教育發展中的工作職責。

(二)加大經費投入。

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應積極辦好交通運輸類職業院校,統籌發揮好政府與市場的作用,充分利用現有政策,拓寬辦學籌資渠道,加大對職業院校的投入。鼓勵職業院校建立教育發展基金會,接受來自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的捐贈。交通運輸企業應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要求,依法履行職業教育培訓和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的責任。

(三)營造良好環境。

堅持先培訓,後就業”“先培訓,後上崗原則,對交通運輸行業中從事特殊工種的勞動者,嚴格落實就業準入法規和政策。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各項待遇。鼓勵企業建立高技能人才職務津貼和特殊崗位津貼制度,完善一線勞動者的表彰獎勵制度。選拔各級各類一線能工巧匠和技術能手,鼓勵在一線崗位建功立業和帶徒傳承技藝。引導全行業樹立重視職業教育的理念,促進形成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氛圍。

 

 

 

                                                                         交通運輸部         教育部

                        

                                                                              20161014

 

 

 

(此件公開發佈)

 

 

抄送:中國遠洋海運、招商局、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單位,交通運輸部部屬各單位,部管各社團,部內各司局,中央紀委駐交通運輸部紀檢組。


 

相關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