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2003年上半年水運經濟運作情況及下半年形勢分析的通報

文號:廳水字〔2003〕298號

文號

廳水字〔2003〕298號

索引號

000019713O08/2003-00045

公開日期

2003年07月25日

主題詞

水運 形勢 通報

機構分類

水運局

主題分類

運作分析

行業分類

水上貨物運輸

公文類型

部辦公廳文件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廳(委),上海市港口管理局,長江、珠江航務管理局,中國船東、港口、船代協會,各有關港航企業:

  2003年我國國民經濟開局良好,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增幅為9.9%,二季度增長6.7%,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整體增長8.2%,工農業生産持續發展。固定資産投資、進出口貿易和利用外資快速增長,社會消費穩定增加。受“非典”疫情影響,二季度經濟增速減緩,固定資産投資和進出口受“非典”影響較小,消費增長的潛力還在,增勢依然強勁。下半年,我國經濟發展形勢依然良好,預計全年經濟增幅將在7%以上,外貿進出口可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一、上半年水運經濟形勢及水運生産主要特點

  今年以來,在我國國民經濟較快增長的帶動下,我國水上運輸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水上貨運量、港口貨物吞吐量繼續快速增長;國內沿海運輸市場運力偏緊,運價逐步攀升;港口裝卸任務繁忙,裝卸效率大大提高。

  1~6月份,全國水路貨運量完成7.02億噸,同比增長6.1%,週轉量14100.98億噸公里,同比增長12.4%;客運量完成7928萬人,同比下降12.8%。全國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12.36億噸,同比增長17.3%,其中外貿完成4.5億噸,同比增長23.8%。

  (一)上半年水路運輸生産主要特點

  1、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仍然保持較高增長速度

  今年上半年港口生産形勢依然向好,沿海、內河港口內外貿貨物吞吐量增勢迅猛。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完成9.40億噸,同比增長19.0%,其中外貿完成4.17億噸,同比增長24.6%;內河主要港口完成2.96億噸,同比增長12.3%,其中外貿完成0.33億噸,同比增長14.6%。全國主要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完成2167.46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2.4%。

  儘管上半年“非典”疫情對沿海運輸帶來一定影響,但各個港口採取各種有效防範措施,確保了港口生産和建設的正常運作;港口貨物吞吐量除內河完成量增幅略低於去年外,其餘均高於去年同期。各港口在船舶、船員檢疫方面增加了一些程式,增加了運輸企業的船舶在港時間和運輸成本,但是,由於上半年外貿運輸和國內沿海運輸需求強勁,市場上運力供應偏緊,運價穩中有升,企業經濟效益有明顯好轉。

  2、貨運量增速減緩,客運量大幅度減少

  與去年相比,今年上半年沿海運輸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內河運輸貨量減少,遠洋運輸形勢喜人。今年1~6月份沿海貨運量1.95億噸,同比增長14.2%,內河完成3.5億噸,同比下跌0.1%,遠洋完成1.6億噸,同比增長14.5%。內河運量減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受三峽斷航蓄水期的影響,二是國內“非典”事件對運輸的直接影響。

  受“非典”疫情的直接影響,旅遊、公務出差人員大幅減少,國內、國外旅遊團隊紛紛退團,大部分航線被迫停開。全社會水路客運量,內河完成4990萬人,同比下降27.4%;沿海完成2762萬人,同比下降19.4%;遠洋完成176萬人,同比下降33.3%。

  3、內河貨物運輸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略有增長

  受三峽工程礙斷航影響,長江上、中游地區貨物吞吐量下降,九江(含九江)以上14個主要港口僅4個港口吞吐量超上年同期水準,而九江以下港口則全面超上年同期水準。其中江蘇省區段中鎮江、泰州、江陰、張家港和南通等5個港口都超過去年同期水準,是長江幹線上增幅較大的地區。增長的貨類主要有:鋼鐵、礦建材料、金屬礦石、水泥、木材和糧食等。下降的貨類主要有:石油天然氣及製品、機械設備電器等。基本持平的貨類主要有煤炭及製品、輕工醫藥等。

  (二)上半年散貨運輸主要貨種情況分析

  1、煤炭運輸

  上半年,煤炭海上運力偏緊,運價高位運作。按照慣例煤炭市場在4、5月份進入淡季,海上運輸船舶進入常規的維護檢修和保養,而今年華南部分地區用電高峰提前到來,電煤旺盛的需求形勢出人預料,再加上年初石油價格漲幅較大,增加了海上運輸成本,運營船舶減少,由此造成運力供應不足。

  1—6月上海航運交易所發佈的沿海煤炭運價指數總體呈上揚態勢,到6月27日創下上半年最高記錄,報收于1173.87點,比去年同期上漲3.07%。與往年相比,不同的是今年運價指數在3月底就出現上升跡象,穩步攀升。其中五月上旬受“非典”影響,船舶運力稍有緩解,運價有所回落。

  (1)煤炭進口增長有限,出口增幅提高

  與去年相比,今年國際市場上煤炭運價提高,煤炭進口勢頭有所抑制。另外,我國煤炭出口優惠政策延長到2005年。今年1-6月我國煤炭出口形勢良好,共出口4497.2萬噸,同比增長10.6%。

  (2)沿海煤炭運輸需求旺盛,煤炭水運貨源充足

  今年以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帶動了煤炭需求的增長。1—6月份全國發電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5.4%,其中火力發電較去年同期增長16%。另受三峽大壩蓄水影響,長江斷航2個多月,葛洲壩水電站減少水力2/3,使中南、華東地區火力發電大幅增長,煤炭消費大量增加。煤炭需求的增長為水運提供了充足的貨源保障。我國沿海主要港口煤炭總發運量增加。

  (3)長江四港煤炭運輸情況良好

  上半年,“三口一枝”共發運煤炭867.88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6.5%。其中浦口、裕溪口、漢口和枝城港分別發運煤炭318.74萬噸、350.11萬噸、157.7萬噸和41.33萬噸,分別為上年同期的108.77%、120.1%、97.43%和118.89%。

  2、鐵礦石運輸

  今年1-6月份,鐵礦石運輸市場發展平穩。儘管今年進口鐵礦石價格呈逐月上漲態勢,但進口礦石量依然較大,運輸需求比較旺盛,運力供求稍顯緊張。

  由於船公司和鋼廠基本上簽訂年度運輸合同,運價年內變化不大,運價指數在1000點左右徘徊,目前較年初略高一些。1—6月份沿海鐵礦石運價指數整體走勢上行,在3月初有明顯漲幅,主要原因轉机鐵礦量大幅增加所致。

  (1)主要港口鐵礦石接卸量繼續保持增長

  隨著鐵礦石的大量進口,今年上半年,我國沿海進口鐵礦石各主要接卸港礦石接卸量為7191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31%。青島、秦皇島、天津、湛江等四港今年上半年進口鐵礦石接卸量的增幅在30%以上。長江幹線主要港口金屬礦石吞吐量完成2391.9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0.5%。

  (2)二、三程鐵礦石運輸量上升

  由於沿江的一些鋼廠設備改制後,鋼鐵産量增加,並且對礦石的品質要求提高,對進口礦石需求增加,由此帶動了二、三程鐵礦石運輸量不斷攀升。

  (3)鐵礦石接卸趨於集中

  隨著入境船舶大型化趨勢明顯加快,鐵礦石的接卸越來越趨向國內大港。1-6月份青島港、寧波港、上海港、天津港、舟山等五大港口共進口鐵礦石5120萬噸,佔全國水路進口量的71.2%。青島港自20 萬噸鐵礦石碼頭正式投産後,進口礦石的接卸和轉机能力快速提升,上半年累計達1702萬噸,同比增長40% 。寧波港在舟山馬跡山港每月分流了近百萬噸情況下,同比仍增長了10%,累計達到1262萬噸。

  3、石油及其製品運輸

  (1)原油運輸

  ①外貿進出口原油運輸量同步增長

  據海關統計,我國1—6月份原油進口4380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32.88%;

  原油進口量增加明顯是我國原油加工量受到成品油市場強勁推動而高居,出現了不同以往的“淡季不淡”的現象。

  ②三程轉机油運輸量增長空間有限,二程運輸也受影響

  受魯寧管道運輸的影響,以及中石化將繼續實行向效益相對較好的沿海石化企業傾斜的政策,對沿江煉廠繼續實行限産保量,三程運輸貨源有限,海進江運輸也受此連累。

  (2)成品油運輸同比增長

  隨著我國加入WTO,國內成品油市場逐步開放,成品油進口呈現大幅增長態勢。同時,出口量有所增長,原因是由於“非典”事件,國內需求減少,為了平衡國內産量供應,兩大集團調整增加出口汽、柴油量。

  (三)上半年集裝箱運輸形勢分析

  2003年上半年,伴隨世界經濟與貿易穩步復蘇之勢,世界集裝箱運輸市場增勢強勁,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運力增長明顯放緩。至2003年5月1日,世界全集裝箱船隊規模達3099艘,617萬TEU,箱位僅較2002年底新增3.4%,明顯低於去年同期增幅,今年上半年船舶訂造勢頭有增無減,新增2004年至2005年交船的訂造量58.9萬TEU。

  2、運輸需求保持旺盛。上半年,亞歐和跨太平洋兩大主幹線需求保持強勁增長,以中國為主要增長點的亞洲出口獨領風騷。第一季度,亞歐西行運量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3%,亞洲至北美西海岸運量也同比增長15%。第二季度,隨著貨運旺季的到來,運輸需求更加趨於旺盛。總體上看,上半年運輸需求增長略高於運力增長,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供需矛盾,需求與供給呈現出基本平衡的狀態。

  3、班輪運價穩步攀升,租金價格持續走高。由於市場供求的良性發展,班輪運價呈穩步攀升之勢。年初,遠東班輪公會等各大公會或協議組織紛紛公佈了航線運價上調計劃,運費水準穩步上升。船舶租金價格也逐月走高,2000TEU型以上的大型船舶備受青睞。各船型的租金價格基本恢復到2000年市場鼎盛時期的平均水準。

  4、我國外貿集裝箱運輸形勢良好。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達3761.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9%。其中出口1903.2億美元,增長34%,進口1858.2億美元,增長44.5%,累計實現貿易順差45億美元。對主要地區進出口而言,日中雙邊貿易總額達609.1億美元,增長36.1%,仍排在第一位。美國仍為我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場,總額564億美元,增長34.4%。歐盟第三,貿易總額達到了555.1億美元,增長44.2%。我國與其他主要貿易夥伴雙邊貿易增長速度也均超過了20%,其中與東盟和南韓的雙邊貿易增長速度超過40%。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強勁上升促進了外貿運輸市場欣欣向榮。

  5、港口吞吐量增長迅猛,運輸需求持續旺盛。今年上半年,港口吞吐量繼續呈高增長態勢,全國主要港口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167.5萬TEU,較上年同期增長32.4%,其中,沿海港口完成吞吐量2031.8萬TEU,較上年同期增長33.1%,內河港口完成吞吐量135.7萬TEU,較上年同期增長21.9%。遠洋航線第一季度淡季不淡,平均艙位利用率居高不下,近洋航線運量較去年同期也有明顯的增長。

  6、非典對班輪運輸的負面影響不明顯。班輪運輸船舶的貨物在港與其他運輸船舶一樣,需經過嚴格的檢查程式,非生産性停時和運輸成本有所增加,但是對貨物運量沒有較大影響。從我國經濟內在活力來看,經濟增長處於中期性強勢狀態,非典對其衝擊估計是短時的、局部性的,不會影響長期增長趨勢。

  7、國內及內支線集裝箱運量保持增長。1~6月份,上海港完成內支線吞吐量41.1萬TEU,同比增長27.1%;南京港完成內支線吞吐量9.2萬TEU,同比增長30%;青島港完成內支線吞吐量7.46萬TEU,增幅最為顯著,達117.9%。長江、沿海和環渤海灣三大內支線運輸發展速度較快。但據企業反映,由於市場的激烈競爭和航道水深限制等,船公司經營無法實現規模效應,運價一路走低,盈利水準令人堪憂。

  內貿集裝箱運輸市場在國內經濟的支撐下,也表現出高增長特徵,主要港口內貿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明顯,主要航運公司的運量大幅上升。前6個月,中海集團累計完成內貿集裝箱運量55.8萬TEU,同比增長20.1%;中遠集團完成內貿集裝箱運量17萬TEU,同比增長54.5%。非典對內貿運輸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貨源結構的調整上,4、5月份瓷磚等建材運輸需求略有減少,而新鮮果蔬的需求明顯增多。

  (四)上半年水運基礎設施建設

  為滿足我國內外貿航運運輸需求的快速發展,全國主要港口加快航道、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2003年將新增深水泊位17個,新增港口吞吐能力3400萬噸。但總體上,我國目前大型專業化深水碼頭短缺,集裝箱碼頭吞吐能力不足,沿海主要港口航道不能適應船舶大型化的要求。我國今後將重點加強大型專業化港口的建設,使沿海港口向專業化、大型化、集約化運輸方向發展。 

  今年,我國沿海港口建設項目較多。其中:大連港大窯灣二期工程、大窯灣25萬噸級礦石碼頭工程、30萬噸原油碼頭、6 X 10萬立方米原油儲罐、新港區油碼頭改擴建,全部按計劃開工建設,工程進展情況正常;營口港成品油及液體化工品碼頭工程、三期工程多用途泊位、52#53#集裝箱泊位、糧食轉机設施,二港池順岸工程,全部按照年初計劃順利建設,51#集裝箱泊位在今年10月試生産;河北神華黃驊港一期工程同步建成3.5萬噸級泊位一個,5萬噸級泊位兩個。二期煤碼頭共3個泊位,其中10萬噸級泊位1個、5萬噸級泊位兩個,另合資興建兩萬噸級液體化學品碼頭和罐區;天津港南疆20萬噸級通用散貨泊位主體工程今年年底竣工;青島港開工建設中國最大的液體化工碼頭。

  長江基本建設迎來了歷史上少有的建設發展時期,上游的蘭敘段、三峽庫區淹沒復建工程,中游的界牌水道應急加固工程、碾子灣淺水道整治、張南水道整治主體工程和下游的南京至瀏河口航路改革配套航標建設等工程已全面開工建設。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總的來説,沿海、內河航運發展總體形勢較好,但仍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沿海港口通過能力不足。吞吐能力不足與貨物通過量急劇上升的矛盾仍然存在。目前,在我國沿海港口中深水泊位僅佔10%卻承擔了 90%的貨物吞吐量。隨著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的迅猛增長,各大港口生産泊位偏緊,港口吞吐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 運力結構還不太合理。從今年的水運經濟形勢看,國際幹線集裝箱運力已顯不足;近洋集裝箱航線運力有些過剩;沿海運輸中小噸位的船舶偏多,大噸位船舶略顯緊張。

  (三)長江三峽雙線五級船閘實際通過能力影響船舶營運效率。從試通航以來的實際運作情況看,船閘實際運作閘次與理論設計閘次存在較大差距,船舶積壓排隊候閘狀況比較嚴重,對船舶運作效率和航運成本影響很大。長江上船型雜亂,也是影響提高長江通過能力和航行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國際集裝箱運輸的潛在困難與問題。美伊戰爭導致油價上漲,國際燃油價格急劇攀升,增加了運輸企業生産成本和經濟負擔。美國裝船前24小時艙單申報制度,使得我國港口到美國的航線的貨物運輸作業複雜,延長了備貨期,運輸和貿易成本相應增加。日本航線運價競爭日益加劇,年初運價不及2001年的50%,個別航線4月份將運價拼殺到“零” ,6月份甚至出現負運價,月平均艙位利用率最高的僅為77%,最低不到60%。運價的頻繁波動和下跌,使得船公司近洋航線的經營處於動蕩局面。

  三、下半年水運經濟形勢展望

  隨著國家宏觀經濟環境的改善,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將會逐步消除“非典”疫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國家將進一步加快船隊結構調整步伐,改善沿海運力結構狀況;內河船型標準化工作加快推進;港口、航道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國際近洋航線市場監管加強,市場競爭狀況會有所改善。國內水路貨物運輸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歷經多年的《港口法》的出臺,將會大大加快港口體制改革的步伐,推進水運法律法規體系不斷健全,市場機制進一步完善,市場整頓力度加大,市場秩序逐步規範,對於促進我國港口生産將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峽蓄水至135米後,長江上游三峽庫區航道條件和通航環境得到改善,將降低船舶運輸成本。長江幹線貨物吞吐量、外貿吞吐量可望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長。由於“非典”對正常經濟貿易的干擾,不可避免地影響新貿易合同的簽訂,可能會造成下半年貨運量增幅下降。客運將會隨著“非典”疫情的有效控制以及旅遊禁令的解除逐步恢復,並較上半年有一定幅度增長。

  1、煤炭

  今年我國煤炭産量增幅較大,上半年産量總體上大於銷量的增長幅度。全年煤炭生産總量控制在13.5億噸左右。在保持國內煤炭供求平衡的前提下,國家已經明確延長鼓勵煤炭出口政策,煤炭出口力爭9000萬噸,比2002年增長5%,預計今年電力需求增幅將會穩定在10%左右,增加煤炭用量7000萬噸以上;一系列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推進及相關行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估計冶金用煤仍將增長2000萬噸以上,達到2.2億噸左右。

  下半年煤炭運輸市場仍將穩中有升,水運貨源依然充足。此外,夏季用電高峰已經到來,煤炭運輸需求將持續旺盛,“北煤南運”繼續保持增長。長江下游電力企業的紛紛擴容,為內河煤炭運輸形勢進一步趨好奠定了基礎。下半年煤炭運力稍有增加,供求趨於平衡,運價保持相對穩定。

  2、鐵礦石

  今年鋼鐵工業繼續保持了生産高速增長。隨著國家基礎建設投資的進一步加大,房地産、機械製造業、汽車和家電等耐用消費品行業的旺盛需求,以及我國造船業的迅猛發展,預計我國今年鋼材消費量繼續穩步增長。由於國産鐵礦石無法滿足需求,且國內礦的品質不符合大部分鋼廠煉鋼的要求,進口鐵礦石將繼續保持較高幅度的增長。

  下半年鐵礦石運輸市場仍將繼續保持持續增長的勢頭。預計2003年中國將進口1.3—1.4億噸鐵礦石,進口量仍大幅增長。二、三程運輸貨量充足。內河鐵礦石運輸保持上升態勢。運力供求基本平衡,運價穩中有升。

  3、石油及其製品

  為了滿足國民經濟增長髮展需要,全國原油加工量和主要産品産量將會適當增加。預計2003年全國原油總加工量為2.2億噸以上。從國內需求來看,隨著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和全社會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油品的需求旺盛。今年我國原油的進口量有一定起伏,但整體形勢為謹慎樂觀。目前國家發改委指出受“非典”影響,國內油品消費下降,應適當調整原油進口進度。隨著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旅遊等行業復蘇,燃料油、航油需求增加,下半年成品油南方銷區需求回升,運量將增加。

  4、集裝箱

  據估計,非典對貿易的滯後影響將在未來1-2個季度內顯現,第三季度外貿增長幅度可能有所回落。在“非典”疫情有效及時得到控制、中央以及各級政府部門積極採取刺激經濟、擴大外貿的鼓勵措施下,貿易簽約情況較好,運輸旺季稍微滯後,可能延續到第四季度。預計全年集裝箱港口吞吐量將有25%以上的增幅。由於船公司在上半年的運力投入比較謹慎,下半年運力投入計劃增幅也不高,預計全年供需仍將保持基本平衡。總體上,運價經過一年多的恢復,已經到了一個供求雙方均認為較合理的範圍之內,幹線船公司多數實現盈利。下半年,遠洋航線運價上調的速度和幅度將有所減緩,美線、歐線將基本保持年中水準;近洋航線中,日本航線則依賴於夏季運輸的貨源增長情況,如果增長明顯,則運價持續低迷的狀況將會有所改觀,但供過於求的問題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日本航線運價恢復的難度仍然很大。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辦公廳(章)
二○○三年七月二十五日

 

主題詞:水運 形勢 通報

 


抄 送: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商務部辦公廳,部內有關司局。

相關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