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4218號(工交郵電類312號)提案答覆的函

文號:交水提字 〔2018〕28號

文號

交水提字 〔2018〕28號

索引號

000019713O08/2018-01106

公開日期

2018年06月29日

主題詞

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4218...

機構分類

水運局

主題分類

建議提案復文公開

行業分類

其他

公文類型

其他

九三界:
貴界別提出的關於加強三峽水庫危險品水運安全管控的提案收悉。經商應急管理部、生態環境部等部門,現答覆如下:
一、有關情況
長江是我國橫貫東中西部地區的黃金水道,大量化工園區沿長江集中佈局,危化品安全影響到三峽庫區生態環境和人民生命財産安全。對此,貴界別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近年來,國務院各有關部門、沿江各省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三峽水庫危險品水運安全管控工作,在貴界別所提建議涉及到的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關於三峽庫區危化品運輸基礎數據庫。
目前,交通運輸部組織沿江有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海事管理機構已對庫區危險貨物碼頭等固定風險源和化學品運輸船舶等移動風險源進行了全面排查,建立了清單數據庫,掌握了港口危險貨物裝卸、儲存設施設備和危險品運輸船舶的技術狀況等基本情況,裝卸、儲存、運輸的危險貨物品種、數量、理化特性等資訊,並定期進行更新。據統計,三峽庫區共有危化品碼頭42座,從事三峽庫區水路運輸的企業305家、危化品船舶357艘,船運危險化學品種類60余種。2017年,三峽庫區港口危險貨物吞吐量達1116.7萬噸,通過三峽船閘的危險品船舶5949艘次,載運危險貨物918萬噸。
(二)關於三峽庫區危化品運輸船舶動態和水質情況監測。
交通運輸部所屬長江海事管理機構已通過電子巡航系統對船舶載運危險貨物實施了動態監控,可通過VTS、GPS、AIS、CCTV等監控系統,對航行、停泊及作業的載運危險貨物船舶進行實時定位並滾動更新,及時追蹤有關資訊。生態環境部已在三峽庫區布設了8個國控斷面,每月按《地表水環境品質標準》(GB3838-2002)所確定的24項指標開展監測,及時掌握三峽庫區水環境品質狀況及變化趨勢,2017年10月起,採取採測分離模式開展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監測,確保監測數據真實、準確。
(三)關於三峽庫區海損事件應急技術研究。
目前,油類危化品泄漏應急技術已較為成熟,而非油類危化品因其種類繁多、性質差異大、泄漏後遷移形式多樣等特點,以及載體(船舶、設施等)和環境(水體、大氣等)的複雜性,相關水上事故應急技術仍屬世界性難題。近年來,交通運輸部組織有關科研單位積極開展危險貨物應急處置關鍵技術研究,先後開展了“長江航運重大污染處理救援物質聯動機制與調度技術”“長江幹線危險品船舶安全監管能力及防治船舶污染應急能力建設發展研究”等課題研究工作,編制出版了《長江危險貨物運輸應急處置手冊》和《長江危險品運輸安全監管與應急反應關鍵技術》等書籍,部分研究成果已投入應用。
(四)關於庫區危險化學品運輸安全應急保障體系。
一是加強危化品運輸應急預案建設。相關海事管理機構已組織編制併發布了《長江區域溢油應急計劃》和《三峽庫區(湖北段)溢油應急計劃》,協助地方政府編制發佈了《湖北省船舶污染事故應急預案》《重慶長江幹線溢油事故災難應急預案》《重慶市水上危險貨物運輸事故應急預案》。二是加強應急處置能力建設。目前,三峽庫區已建成2個溢油應急設備庫(重慶、萬州)和3個溢油應急設備配置點(涪陵、巫山、巴東),多功能溢油回收船已在三峽庫區投入使用。組建了長江危化品污染應急專家庫,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原國家安監總局在重慶市長壽區和湖北省武漢市組建了2支國家級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産應急救援隊,在重慶市渝中區組建了1支國家級水上應急救援隊,承擔區域內重特大安全事故救援任務。三是不斷完善船舶運輸事故應急指揮體系。庫區長江幹線已建立了當地政府統一領導,各相關部門參與的水上搜救指揮體系。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交通運輸部將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三峽水庫危險品水運安全管控,確保長江危險品運輸安全。
一是進一步完善危險品運輸相關數據庫,加快推進建設“長江危險化學品運輸安全監管系統”,整合港口、海事有關數據資源,構建長江危險化學品運輸統一的基礎資訊、動態資訊平臺。二是進一步加強船舶和水質動態監測,強化船舶動態監管,增加水質檢測頻次和監測指標,推動實現水質自動監測。三是繼續加強危化品船舶海損事件應急技術研究,加大應急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四是進一步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協調,完善應急指揮協同機制,做好庫區危化品安全應急準備和應急保障。
衷心感謝貴界別對交通運輸工作的關心支援!
聯繫單位及電話:交通運輸部水運局,010-65292225。


交通運輸部
2018年6月25日

相關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