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成瀚代表:
您提出的關於加強長江航運污染治理的建議收悉。經商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財政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現答覆如下: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為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等決策部署,以及大氣、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相關要求,加強船舶污染防治,我部先後印發了船舶與港口污染防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15—2020年)、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航運發展的指導意見,對長江經濟帶綠色航運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並穩步推進實施。對此,您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將在工作中吸收借鑒。
一、關於健全全流域協調管理體制機制
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開展了深化長江流域管理體制改革的研究工作,我部也開展了相關專題的研究。生態環境部積極探索按流域設置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機構,推動建立跨部門、跨區域流域生態環境協商共治機制,並根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有關職責調整要求,整合相關部門的流域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職責、隊伍,積極推動長江等七大流域水資源保護機構劃轉事宜。
二、關於完善船舶達標産業扶持政策
船型標準化政策實施以來,累計完成拆解改造內河船舶4.38萬艘,內河船舶運輸效率、船舶安全和防污染水準大幅提升,但由於內河船舶數量眾多,船型標準化工作是一項長期工程。2015年國務院印發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對船舶水污染防治提出了明確要求。原環境保護部今年初發佈了《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國家標準,將於今年7月1日起實施,我部正抓緊開展相關船舶建造檢驗規範的修訂,嚴格要求新建船舶達標。下一步我部將以法規、技術、標準為主,引導船型標準化工作,通過完善標準船型指標體系、嚴格非標船進入市場等方式,促進節能環保船舶發展,逐步提升船舶的綠色技術水準。
三、關於加快洗艙站點建設
我部於今年3月印發了長江幹線水上洗艙站佈局方案,提出2020年前在長江幹線共佈局13處洗艙站,其中在安徽的安慶港佈局了1處洗艙能力為600艘次/年的洗艙站。為切實落實洗艙站點建設,今年4月又印發通知部署推進相關工作,並把長江幹線水上洗艙站建設作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情況年度考核的重點內容,督促各相關省市加快建設進度,確保其按期完成建設任務。2015年我部修訂發佈了《防治船舶污染內河水域環境管理規定》,已明確禁止船舶向內河水體排放含有毒液體物質的洗艙水,同時我部正在修訂的《船舶載運危險貨物安全監督管理規定》中,擬對載運散裝液體危險貨物的內河船舶洗艙提出明確要求,並進一步加大現場監管力度督促落實。
四、關於加快清潔能源推廣進程
當前制約水運作業推廣LNG的主要因素是使用LNG缺少經濟性,油氣價格甚至階段性倒挂。目前我部正在研究深入推進水運作業應用LNG的方案,擬進一步完善標準規範,優化運輸服務和加注供給系統,健全監督管理體系,加快船舶和港口推廣應用清潔能源進程。加快推動修訂相關港口總體規劃,推進長江幹線、京杭運河、西江航運幹線液化天然氣加注碼頭佈局方案(2017—2025年)實施,並明確了在規劃修訂前,相關部門可根據有關要求做好LNG加注碼頭的選址、審批等工作。
我部積極推進港口船舶岸電工作。近年來,原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和我部等相關部門陸續發佈了一系列岸電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基本可滿足行業發展需要。目前我部正在根據新的要求,制修訂碼頭船舶岸電設施建設、檢測技術規範,以及船舶法定檢驗規則等相關規範。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岸電獎勵資金延續政策和電價扶持政策,同時,鼓勵各地借鑒深圳、上海等地方政府好的做法,出臺地方扶持政策,對岸電設施建設運營予以支援。
五、關於健全船舶污染綜合防治體系
我部高度重視長江船舶污染應急能力建設,根據國家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和救助系統佈局規劃,到2020年,將以我國沿海和長江幹線水域為重點,基本建成全方位覆蓋、全天候運作、具備快速反應能力的現代化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和救助體系。根據長江經濟帶船舶污染防治專項行動方案(2018—2020年),對長江溢油應急處置能力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目前,我部已在長江幹線重點水域建成了7個溢油應急設備庫和5個配置點。在配合生態環境部開展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專項考核中,我部進一步督促地方政府實施船舶污染防治應急能力建設規劃和相關應急預案,特別是加強對內河、湖區等防污染力量薄弱區域的應急能力建設。
下一步,我部將推進內河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和處置監管聯單制度建設,完善內河船舶污染監測機制,提升監管能力,並加大對船載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應急技術研究和內河危化品應急基地建設的支援力度,不斷強化內河船舶污染綜合防治體系。
感謝您對交通運輸工作的關心和支援!
聯繫單位:交通運輸部水運局,電話:010-65293780。
交通運輸部
2018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