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 教育部 公安部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關於印發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素質提升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號:交運發〔2015〕195號

文號

交運發〔2015〕195號

索引號

000019713O09/2016-00987

公開日期

2016年01月14日

主題詞

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素質提升工程

機構分類

運輸服務司

主題分類

教育培訓

行業分類

機動車駕駛員培訓

公文類型

部文件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交通運輸廳(局、委)、教育廳(委)、公安廳(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總工會: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提升道路運輸從業人員職業能力與從業水準,全面提高運輸服務品質服務水準,促進實現從業人員體面勞動、全面發展,交通運輸部、教育部、公安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決定開展為期3年的“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素質提升工程”。現將《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素質提升工程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各地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交通運輸部         

  教育部           

  公安部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中華全國總工會      

  2015年12月18日      

  

  

  

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素質提升工程工作方案

  道路運輸從業人員是運輸生産的具體實施者,是保障運輸服務品質服務水準和安全水準的最核心要素,是提升交通運輸從業人員素質的關鍵。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提升從業人員職業地位和職業榮譽,對增強從業人員的歸屬感和向心力,保障運輸安全,提高服務能力服務水準,營造行業健康穩定的發展環境,促進社會文明和諧具有重大意義。為進一步提升道路運輸從業人員職業素質,推動解決重點崗位從業人員短缺、職業榮譽感不強、就業保障不高等突出問題,交通運輸部、教育部、公安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決定聯合開展為期3年的“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素質提升工程”(以下簡稱“素質提升工程”)。現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和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的部署要求,聚焦重點難點,堅持改革創新,實化工作抓手,各方協同聯動,從完善法律制度、加強職業保障、強化職業技能、創新培養模式、改善從業環境、關心從業人員等關鍵環節入手,全面提升道路運輸從業人員職業能力和從業水準,促進實現從業人員體面勞動、全面發展,為道路運輸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二、目標任務

  用3年左右時間開展素質提升工程,促進道路運輸從業人員法律制度進一步健全,教育培養新模式基本確立,資訊化管理服務能力明顯加強,重點崗位人員短缺問題明顯緩解,從業人員安全從業、優質從業、誠信從業、文明從業水準顯著提升,道路運輸領域擇業就業環境得到有效改善,職業榮譽感和行業歸屬感明顯增強,社會地位和基本權益得到有力保障。

  三、工作原則

  ——突出重點,統籌兼顧。聚焦職業資格管理服務的重點難點問題,統籌做好從業人員素質提升與行業轉型升級,從業人員基礎教育與在崗培訓,從業人員從業管理與關愛服務的關係,做到相互銜接、相互促進。

  ——創新載體,激發活力。創新從業人員服務管理理念、教育教學方式、培養培育手段,拓展從業人員創業、擇業、就業渠道與平臺,引導運輸企業和社會團體創新用人機制,提高從業待遇,改善就業環境,提升道路運輸行業吸引力和競爭力。

  ——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既著力解決當前從業人員安全意識、誠信水準、從業技能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又把活動與建章立制、提質增效等長遠工作緊密結合,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素質提升長效機制,做到標本兼治、綜合治理。

  ——加強協同,合力推進。加強協調配合,建立部、省、市各部門間分工負責、上下聯動、密切協作的工作機制。突出運輸企業和市場主體在從業人員服務管理中的骨幹作用和主體地位,注重發揮黨、團組織和企業工會在活動中的積極作用,形成管理部門、道路運輸企業和從業人員共同參與的良好格局。

  四、重點工作

  (一)完善從業人員法律制度。按照國家改革完善職業資格制度要求,對關係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關鍵職業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建立準入類職業資格制度,對專業性和社會通用性強、行業管理和人才隊伍建設迫切需要、適宜採用職業資格方式評價和管理的重要職業實施水準評價類職業資格制度。制修訂《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管理規定》《出租汽車駕駛員從業資格管理規定》等規章,規範道路旅客運輸駕駛員、道路貨物運輸駕駛員、道路危險貨物運輸從業人員、出租汽車駕駛員、機動車檢測維修專業技術人員等從業人員服務管理。

  (二)建立完善職業保障。建立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依法與從業人員簽訂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保障道路運輸從業人員合法權益。通過改善勞動條件、提高崗位工資、實行定期輪崗等辦法,加強對城市公交駕駛員、重點營運車輛(包括旅遊客車、包車客車、三類以上班線客車和危險貨物運輸車輛)駕駛員、城市軌道交通從業人員的勞動保護,制定出臺定期體檢等政策,關心關愛從業人員身心健康。推動企業與從業人員構建規範有序、公平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

  (三)加快推進職業教育。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加快構建交通運輸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産教融合、校企合作,著力提升運輸從業人員培養水準。在城市公交駕駛員、重點營運車輛駕駛員等領域開展職業教育,拓寬培養途徑。交通運輸、教育、公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出臺指導意見,在職業院校、技工院校試點建立大型客貨車輛機動車駕駛證、職業資格證書、學歷證書“直通車”制度。設置相應專業,培養職業化城市公交駕駛員、重點營運車輛駕駛員,擴大招生規模,緩解從業人員短缺問題。加強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作用,建立從業人員訂單式培養機制,推行校企雙師聯合培養,深化校企聯合辦學,提升就業品質。

  (四)加強重點崗位職業培訓。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五中全會提出的“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和“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要求。以企業為主體切實加強從業人員安全教育培訓。嚴格實施道路運輸駕駛員職業培訓制度,落實培訓內容和學時,以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安全駕駛、安全承諾、防禦性駕駛、貨物裝載栓固、車輛性能維護、應急處置能力培養為重點,提升安全駕駛素質和文明交通意識。鼓勵應用網路遠端形式開展職業培訓,緩解從業人員工學矛盾,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均等化。落實《安全生産法》要求,提升道路運輸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安全管理能力。

  (五)提升從業人員職業地位。要求企業關心從業人員的生産生活,使從業人員精神有追求、身心更健康、勞動有尊嚴、權益有保障,促進從業人員體面勞動。引導廣大從業人員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促進企業與從業人員形成利益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實現從業人員工資水準隨企業經濟效益同步增長。加強從業人員職業規劃引導,促進從業人員職業生涯多元化發展,使從業人員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更大的發展空間。加強高技能人才配置與企業資質評定、信譽考核等工作的銜接。

  (六)進一步改善從業環境。嚴禁從業人員超負荷勞動,營造和諧就業環境。發揮各種運輸方式比較優勢,推進接駁運輸發展,逐步減少800公里以上的長途客運班線,大力發展甩挂運輸、多式聯運等貨運組織方式,縮短駕駛員勞動時間、設置駕駛間歇、降低勞動強度,嚴格遵守駕駛員法定休息時間,實現安全駕駛;使駕駛員有更多的時間與家人團聚,更好的享受生活。加快高速公路服務區(含停車區)改造建設,進一步規範服務區運營管理,為駕駛員休息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和保障。

  (七)樹立從業人員先進典型。交通運輸、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會等部門在道路運輸駕駛員、機動車檢測維修人員等從業人員中定期舉辦職業技能競賽、“安康杯”競賽和“中國好司機”評選等活動,營造崇尚勞動、尊重人才的行業氛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展道路運輸從業人員評優激勵活動,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增強從業人員職業榮譽感和行業歸屬感。

  (八)普及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廣泛開展“愛崗敬業、明禮誠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實踐活動。大力倡導“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觀,引導從業人員提高職業道德意識、陶冶職業道德情操、實踐職業道德規範,讓從業人員懷有強烈的職業精神,熱愛本職工作,始終堅守職業崗位,做到遵紀守法、誠信服務、公平競爭。

  (九)加強從業人員誠信管理。制定《道路運輸從業人員誠信管理辦法》,建立從業人員誠信管理制度,完善管理部門、中介組織、社會公眾共同參與的監督和自律機制。充分利用道路運輸領域大數據資源,建立“紅名單”、“黑名單”管理制度,強化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從業人員誠信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將從業人員安全生産、交通違法、服務品質等信用記錄納入國家相關徵信系統。

  (十)推進從業人員資訊互聯互通。依託運政管理資訊系統全國聯網,實現從業人員資訊、誠信資訊交換共用。依託全國重點營運車輛聯網聯控系統,實現重點營運車輛駕駛員的動態監控。交通運輸、公安等部門要完善資訊共用聯動機制,推廣應用道路運輸電子證件,推動企業、車輛、從業人員資訊的大數據融合。建設道路運輸行業職業數據庫和職業資訊網,並及時發佈從業人員職業研究成果和管理服務資訊,為企業選人用人和從業人員自主擇業提供支援。

  (十一)深入開展行業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運輸行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運輸行業落地生根。發掘和宣傳體現新時期運輸行業風采的人物和感人事跡,提煉和弘揚新時期交通運輸精神,強化思想共識,培育道德風尚,進一步增強從業人員事業心和責任感。

  (十二)加強從業人員思想政治工作。發揮各級管理部門、道路運輸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戰鬥堡壘作用,把做好從業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與解決從業人員實際困難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宣傳教育與服務結合起來,強化從業人員思想道德建設,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感染力和説服力。適應青年從業人員數量多的行業特點,推動團組織建設向運輸企業、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延伸覆蓋,加強運輸行業青年思想和技能交流,動員青年從業人員立足崗位創新創業創優,充分發揮行業青年生力軍作用。

  五、活動組織

  素質提升工程由交通運輸部、教育部、公安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部署。活動時間為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為期3年。

  (一)組織發動階段(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

  2015年12月,制定印發《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素質提升工程工作方案》,召開啟動會,對素質提升工程進行部署動員,明確任務分工。

  (二)全面推進階段(2016年3月至2018年11月)

  統籌安排各項工作任務,全面推進素質提升工程各項工作的落實。各地要加強部門間協作,定期開展專項工作推進會,確保工作取得實效。2016年,基本完成相關規章制度制修訂,實現從業人員資訊共用查詢,全面啟動重點崗位從業人員職業教育,制定出臺重點崗位從業人員定期體檢等政策措施;2017年至2018年11月,頒布實施相關從業人員規章,實現從業人員管理服務資訊化,深入實施重點崗位從業人員職業教育,全面推進並完成素質提升工程各項重點任務。

  (三)總結提升階段(2018年12月)

  各地對素質提升工程實施情況進行全面總結。組織召開活動總結會,將活動中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提煉固化為從業人員管理服務的政策制度,構建素質提升長效機制。

  六、保障措施

  (一)協同配合,落實責任。

  各地交通運輸、教育、公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會等部門要加強溝通協作,成立素質提升工程領導機構,形成部門配合、社會支援、企業重視、全員參與、協同高效的工作機制。要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的具體實施方案,明確目標,細化措施,落實責任,提高活動組織執行力和影響力。

  (二)因地制宜,抓實見效。

  各地要按照活動整體安排和統一框架,圍繞本地區、本部門道路運輸從業人員培養、管理、服務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開展工作,加大支援保障和監督檢查力度,對工作開展不力、進度滯後的,要督促整改,確保活動不搞形式、不走過場,取得紮實成效。

  (三)注重宣傳,創先爭優。

  加強輿論引導,創新形式和渠道,廣泛宣傳素質提升工程進展情況、先進典型和經驗做法,構建良好活動氛圍。活動結束後召開總結會,對表現突出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推薦為全國交通運輸系統的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特別突出的,按程式和規定申報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工人先鋒號、部級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抄送:部內有關司局。

相關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