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春梅等3名代表:
您們提出的關於進一步規範規模推廣新能源客運車輛應用,提高公交運營服務品質的建議收悉。現答覆如下:
您們在建議中客觀分析了新能源公交車推廣應用的重要意義,客觀評價了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的加強新能源汽車車輛技術、行業安全監管、維修保養和電池管理等方面建議,我部高度贊同,並會同商務部、工業和資訊化部等部門進行了認真研究,將結合相關工作認真研究借鑒。
一、新能源公交車推廣應用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近年來,我部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部署,深入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4〕35號)等精神,以城市公交等為重點,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政策措施,推進新能源公交車在交通運輸行業更好地推廣應用。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強統籌謀劃。我部主要負責同志多次專題研究交通運輸行業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創新發展、安全監管等問題。制定《交通運輸部關於全面深入推進綠色交通發展的意見》(交政研發〔2017〕186號),實施高效清潔運輸裝備升級工程,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車、汽車租賃、等領域優先使用新能源汽車。
(二)完善支援措施。會同財政部等部門出臺完善城市公交車成品油價格補助政策,將油價補助數額與新能源公交車推廣應用數量掛鉤,並建立配套考核制度。分三批確定87個城市開展國家公交都市示範工程建設,將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等綠色交通工具使用情況作為公交都市創建的考核指標之一,充分發揮城市公交的示範引領作用。
(三)完善技術標準。制定《城市客運標準體系》,組織編制了《電動公共汽車配置要求》《純電動城市客車通用技術條件》《純電動汽車日常檢查方法》《城市公共汽電車客運服務規範》等標準規範,提升新能源汽車應用技術水準。
(四)堅持協作聯動。積極參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工作。工業和資訊化部聯合我部等相關部門研究加快行業新能源汽車無障礙化、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加強電池充電系統監測、建立數據共用機制等。針對業界廣泛關注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工作,發佈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研究提出了16項重點標準構成的標準體系,加快推動標準制定和發佈。
(五)強化運營監管。組織開展行業在用新能源汽車安全風險排查,深入系統分析近年來發生的50余起安全事故原因,完善對策,督促各地強化新能源汽車安全監管,加強司乘人員教育培訓,強化科技手段應用,完善應急體系建設,及時消除新能源汽車運營安全隱患。今年5月,我部組織舉辦了全國新能源公交車安全與運營管理專題培訓班,深入交流各地新能源公交車安全運營管理有關經驗。
截至2017年底,交通運輸行業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總量超過35萬輛,已提前實現原定於2020年的推廣應用目標。其中,新能源公交車超過25萬輛,佔全國公共汽電車總量的近40%。深圳市全市1.6萬餘輛公交車全部更換為純電動公交車,杭州市主城區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公交車輛達100%,廣州市和西藏自治區、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新增和更換公交車中新能源汽車比重達100%,長沙市新能源公交車輛比例超過80%。總體上看,交通運輸行業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推廣應用規模超出預期。根據國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贏藍天保衛戰等戰略部署並結合行業發展形勢,我部研究提出到2020年行業新能源汽車總量再翻一番達60萬輛的新目標。
二、多措並舉提升行業新能源公交車運營管理水準
正如您們在建議中所分析,新能源公交車推廣應用過程中,也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新能源汽車技術性能與行業需求仍有差距。部分新能源汽車存在性能不高、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品質一致性較差、電機控制系統不穩定等問題。二是運營政策及配套設施建設亟待完善。由於充電樁(站)建設用地難、已建充電站佈局不合理、充電樁相容性不高以及充電服務費高等原因,部分城市購置新能源公交車不能正常投入使用。三是社會維修保養力量不足。新能源汽車維修主要依靠主機廠,隨著車輛保有量快速增長,生産企業維修服務品質難以滿足行業需求。四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程度還有待提升。運輸企業對産品選擇餘地較小,優勝劣汰機制尚未形成。
結合你們的意見和建議,下一步,我們將會同工業和資訊化部、商務部等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對地方的指導,積極務實推動落實行業新能源汽車60萬輛的發展目標,多措並舉提升新能源公交車的運營服務水準。擬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一)積極推動新能源公交車技術水準提升。充分發揮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作用,根據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實際需要,繼續完善新能源汽車政策體系,充分利用好現有産業基礎,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水準,更好地滿足行業運營需要。
(二)進一步強化新能源汽車安全運營監管。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地方加強行業新能源汽車安全隱患排查。研究建立行業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報告及公示制度。加強行業運營監測,我部已在“十三五”交通運輸資訊化發展規劃中期評估調整中,增加建設交通運輸行業新能源汽車運營監測系統等有關任務,並正在組織開展相關前期工作。系統建成後,將推進實現與全國新能源車監控平臺等系統的數據共用應用。
(三)加強新能源公交車等維保體系建設。以提升安全運作能力和運營服務可靠性為核心,指導各地加強行業新能源汽車維保設施建設、制度建設和人員能力提升。擬商請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城市客運分會等單位組織編制相關維修保養培訓教材。指導構建形成汽車生産企業售後服務、運輸企業自有維保隊伍、第三方社會服務等有機結合的新能源汽車維修保養網路。此外,將新能源汽車納入汽車維修資訊公開和汽車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建設工作,並將新能源汽車生産廠家售後服務評價納入行業信用體系建設。
(四)制定完善新能源公交車等相關標準規範。完善交通運輸行業新能源汽車標準體系,研究制定包括新能源汽車安全準入和維修保養等在內的標準體系,並組織實施,引導運輸企業科學使用新能源汽車。加強行業新能源公交車輛無障礙化的普及推廣。對於雙源無軌和觸網充電系統電動公交車等模式,我們贊同各地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推廣使用。
(五)加強經驗推廣和試點示範。加強各地新能源汽車使用的跟蹤分析,組織實施好新能源公交車輛示範線路評價。組織實施好已出臺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政策,加快建立完善回收利用標準體系,探索技術經濟性強、資源環境友好的回收利用新模式,推動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指導部屬科研單位和行業協會,及時總結各地典型做法,廣泛開展行業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經驗交流,推動各地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
感謝您們對交通運輸事業的關心和支援!
聯繫單位: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電話:010-65292794。
交通運輸部
2018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