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責任 主動作為 切實提高道路運輸安全生産水準—劉小明黨組成員在全國道路運輸安全生産分析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

文號:無

文號

索引號

000019713O09/2014-01793

公開日期

2014年07月07日

主題詞

劉小明副部長;講話

機構分類

運輸服務司

主題分類

機構領導

行業分類

道路貨物運輸

公文類型

其他

同志們:
    為進一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部黨組關於加強安全生産的部署要求,建立常態管控機制,堅決遏制重特大道路運輸事故,經請示楊傳堂部長同意,部決定建立道路運輸安全生産季度分析電視電話會議制度,原則上每個季度末召開一次全行業電視電話會議,實現道路運輸安全工作常態化、長效化。今天是第一次會議,主要是結合重點運輸任務,總結情況,交流經驗,分析形勢,研究有針對性的措施,部署安全管理的重點工作。
    剛才江蘇、吉林、上海、山東四個省的同志,分別介紹了抓道路客運、危險品運輸和軌道運營安全的做法,他們抓住企業、人員、車輛關鍵環節,通過資訊化手段實現科技創安,通過強調部門聯動加強日常和應急管理,創造了很好的經驗,值得各地學習借鑒。徐亞華同志通報了上半年道路運輸安全生産情況,以及前一階段開展危險品道路運輸和軌道交通運營安全專項檢查的情況,講的意見我都同意。各地要針對通報的情況和問題,舉一反三,認真做好落實整改工作。在下一次例會時,相關單位要報告整改情況,特別是在準入退出方面開展的工作,使整改任務落到實處。
    下面,我再講三點意見:
    一、正確研判道路運輸安全生産形勢,進一步增強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安全生産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等中央領導多次就安全生産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指示,國務院專門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安全生産工作。部黨組和楊傳堂部長反覆強調要把安全生産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來抓,經常專題研究,作出週密部署。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和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堅持一手抓安全、一手保運輸,努力為社會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道路運輸服務。部加強與公安、安監等部門配合協作,聯合出臺了一系列文件,以“平安交通”創建為載體,深入開展 “道路客運安全年”等活動和專項整治,取得了良好效果,安全形勢穩中趨好,重特大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均大幅下降。2013年,全國發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運輸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19.3%和27.7%,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31.3%和39.1%,全年7個整月、連續107天未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事故,沒有發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別重大事故,創歷史最好水準。
    在肯定成績、堅定信心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當前我國仍處在安全生産事故的易發多發期,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誘發交通事故的因素依然較多。今年上半年,全國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事故3起,特別是發生了山西“3.1”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別重大事故,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産安全造成了重大損失,一大批管理幹部受到法紀處理,教訓十分深刻。當前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一是安全基礎仍然薄弱。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安全意識淡薄、應急處置能力不足;運輸裝備安全技術標準較低的問題普遍存在,主動安全技術和被動安全技術都有待於提高,貨運車輛非法改裝嚴重,部分危險品車罐體強度、閥門佈置和安裝不符合標準,後防護裝置強度低;運輸市場秩序不規範,無序競爭、惡意競爭、非法營運的問題仍然存在;企業、車輛、人員的退出機制不健全,安全監管執法工作不到位,安全管理的制度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二是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運輸企業安全管理水準整體不高,一些企業安全生産投入不足,安全管理不規範,制度不健全,對營運駕駛員和營運車輛管控能力差,存在著較大安全隱患。有的企業制度在墻上、落實在嘴上,只看經濟利益,忽視安全基礎和落實,存在僥倖心理,導致安全生産問題重復産生。山西“3.1”岩後隧道事故所涉企業與“8.26”是同一家企業,説明問題整改還不到位,或者根本沒有整改,教訓十分深刻。三是新領域安全問題凸顯。對城市公交、軌道交通、出租客運等新領域出現的安全問題,缺乏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和手段;農村客運安全隱患突出,安全監管存在較多漏洞,監管手段和措施不足。四是安全監管不到位。一些管理部門對安全管理的職責認識不清,重視程度不高;安全管理的手段和方法還比較傳統、單一,還存在不知管什麼,怎麼管的現象;安全執法不嚴格,處罰尺度不一,人情執法、隨意執法的現象還時有發生。
    道路運輸安全、城市客運安全作為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事關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事關社會和諧穩定,是重大的民生問題。我國每年道路客運185.35億人次,公共電汽車運輸771.17億人次,城市軌道運輸109.19億人次,與人民群眾生活最密切,服務最直接。我們要按照楊傳堂部長提出的“牢固樹立‘紅線’意識,全力打造‘平安交通’”的要求,切實增強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以建設人民群眾滿意的交通為目標,紮實推進各項道路運輸安全工作,有效預防和減少道路運輸事故的發生。
    二、勇於擔當,主動作為,全力推進道路運輸安全監管水準
    隨著道路運輸車輛和從業人員的不斷增長,運輸網路覆蓋範圍的日益擴展,影響道路運輸安全的因素將更趨複雜,行業安全監管的任務越來越重。如何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安全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地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既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也是新時期道路運輸安全管理工作的緊迫任務和永恒主題。
    (一)轉變觀念,主動作為。對於道路運輸安全管理,部分同志還存在一些模糊認識,有的認為道路運輸安全主要是車輛在路上的運作安全,應該由公安交管部門監管;有的認為安監部門是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的主體,對違規運輸企業有處罰權,我們缺乏必要的監管和處罰措施;有的同志感到,安全上管得越多,發生事故後的責任追究就會越重,沒有抓安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有的同志覺得道路運輸安全管理責任大、任務重、風險高,誰管安全誰吃虧,存在畏難情緒,不願意做、不想做安全工作,等等。之所以存在這些模糊認識,就是對安全生産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對行業管理職責認識不清。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必須作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堅持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發展綜合運輸服務,必須要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沒有安全就談不上發展。雖然目前確實存在不同管理部門在安全管理上職責交叉,管理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不完善等問題,但不能有等靠思想,不能有畏難的情緒,更不能以此為藉口缺位、不作為。抓好安全管理是行業管理部門義不容辭的職責,各地各部門一定要把思想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安全生産的重要指示精神上來,統一到部黨組安全生産管理的要求上來,勇於擔當,主動作為,全力提升行業安全管理水準。
   (二)把握規律,突出重點。安全管理是一門科學,必須遵循科學的管理方式。一是把握規律。要定期分析安全生産情況和形勢,把握內在規律,找準工作的著力點,有的放矢地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要對典型事故案例進行認真研究和總結,針對事故特徵和原因,採取針對性的措施,排查和治理安全隱患。要用系統的思維方式,跳出行業看安全,善於發現道路運輸安全的“短板”,對於確不屬於我們職責範圍內的問題,也要積極向上級政府反映,認真協調相關部門解決問題。二是突出重點。要緊緊抓住“人”這個影響道路運輸安全的核心因素,在提高營運駕駛員素質和加強從業行為管控上多下力氣;要提高道路運輸裝備的本質安全,從標準規範入手,健全完善技術標準體系,推進營運車輛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技術應用;要重點加強長途客運、旅遊包車和危險品運輸企業的監管,推進企業安全生産標準化建設和風險管理,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要對本地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管理情況進行梳理,確定重點監管企業名單,加強對這些企業的日常監管;要突出抓好大客流等重點運輸時段,以及極端惡劣天氣下的安全管理,及時發佈相關資訊,督促運輸企業合理安排運輸任務,進一步完善各類預案,落實各項應急保障措施。
    (三)改革創新,提升效能。國務院明確要求,政府部門要轉變職能,弱化行政許可,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因此,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改革創新道路運輸安全管理。一是在思路上改革創新。更多的應用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的方法,注重過程管理,多在事中監管上做文章、下功夫;要注重部門合作,主動協調公安、安監、工信、質檢等相關部門,形成安全管理合力;要結合業務工作系統抓安全,防止業務工作和安全工作形成“兩張皮”。二是在管理制度上改革創新。面對形勢任務的變化,以及大部制改革後行業新增的管理職能,需要對現有管理制度進行認真梳理和研究,不合時宜的要堅決修改,需要增加的要儘快補充。三是在方法手段上改革創新。充分發揮科技對道路運輸安全管理的支撐作用,能夠依靠資訊化、智慧化手段解決的問題,就不要依靠人來解決。要堅持科技興交,加強對重要安全技術攻關,注重運用新技術、新成果、新設備,推進現代化科學技術在道路運輸安全生産領域的應用。
    (四)真抓實幹,末端見效。當前,在道路運輸安全管理中,還不同程度存在以會議貫徹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的問題,安全檢查流於形式,看上去轟轟烈烈,實際上效果甚微,存在著“搞形式、走過場”的問題;有的地方對制度、規定執行不堅決,政策制度的執行力層層遞減,存在著“嚴格不起來,落實不下去”的問題。安全管理工作是實打實的工作,容不得半點馬虎,來不得半點虛假。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只靠開會、發文件、訂措施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以高度負責的態度,認認真真的精神,沉下心來,撲下身子,真抓實幹;要強化執行能力,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制,切實摒棄敷衍應付、推諉扯皮等不負責任的行為,真正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要通過持之以恒的工作,有效地形成監管部門安全思維、企業我要安全的長效機制。要嚴格責任追究,按照《安全生産法》第54條、93條和《道路運輸條例》的有關規定,對發生事故的企業、存在安全隱患的企業嚴肅處理,該停業的停業,該吊銷的吊銷,要以安全為切入點,建立運輸企業和從業人員的退出機制。要在末端見效,真正將安全管理的各項要求,落實到基層、落實到企業、落實到每一個從業人員身上。
    三、強化措施,全力以赴,做好當前安全重點工作
    (一)加強暑期運輸安全生産管理。暑期是運輸的高峰期。旅遊旺季、學生放假,人員出行量大;鮮活農産品運輸、電煤運輸等貨物運輸需求增加,運輸生産更加繁忙,可能會帶來一些安全隱患:為了搶時間、趕進度完成運輸任務,超載、超員等現象可能相對比較嚴重;車輛使用強度大,容易發生爆胎、線路短路等車輛故障;由於勞動強度增大,加之天氣炎熱,駕駛員容易疲勞、煩躁、注意力不集中,影響行車安全。另外,夏季洪澇、颱風、暴雨、泥石流等極端惡劣天氣多發,不僅影響正常運輸,也增加了運輸的安全風險。針對這些特點,各地要提前部署,在保障運輸的同時,全力做好事故預防。一是要深入排查治理安全隱患。重點對運輸企業、運營單位的安全管理、裝備設施的技術狀況、營運駕駛員等重點人員的從業行為進行排查,及時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二是督促企業加強所屬駕駛員的管理,配合公安部門,依法嚴肅處理超員、超載、疲勞駕駛、不按規定線路行駛等違規行為。三是督促運輸企業做好暑期運輸安全生産工作。運輸企業要合理安排班次,做好駕駛員的管理工作,預防疲勞駕駛;要檢查營運車輛的技術狀況,保持車輛技術良好;要對營運駕駛員開展有針對性的夏季安全行車、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教育培訓活動,提高營運駕駛員防禦性駕駛和應急處置技能。四是做好汛期、防臺等惡劣氣候和突發事件的運輸安全管理,要及時關注政府相關部門發佈的氣象資訊,落實各項應急保障措施;要結合本地實際,分析研究道路運輸的規律,分析可能出問題的時段、區域以及人員,做好前期預防工作;要按照當地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做好搶險救災工作;要針對暴雨、颱風、泥石流等不同惡劣氣候和突發事件,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應急預案。在極端惡劣天氣下,客運站不得安排發班,如因惡劣氣候出現旅客大面積滯留時,要積極做好服務工作,維持好車站秩序,保證旅客飲水、食品供應。
    (二)繼續開展好“道路客運安全年”活動。今年4月份,部下發了活動實施方案,對活動進行了統一安排部署,現在是抓落實的關鍵時期。各地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好各項工作。一是要聯合相關部門,對客運企業落實《道路旅客運輸企業安全管理規範》的情況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和處理《規範》執行中遇到的問題和矛盾,促進客運企業安全管理標準化、規範化。二是要開展好“安全帶-生命帶”專項行動。各地要進一步認識安全帶對於減少事故傷亡的重要作用,認真做好宣傳、安全告知、出站檢查等環節的工作,真正提高乘客安全帶的佩戴率。三是要做好《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督管理辦法》的宣貫工作。貫徹落實好《辦法》,對於督促企業完善監控管理制度,規範企業監控行為,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準,進一步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具有重要意義。各地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和具體措施,確保《辦法》各項要求落到實處。四是以考點建設、考核員隊伍建設和規範無紙化考試以及新大綱執行情況為重點,對從業資格考試情況進行認真檢查;充分運用網路遠端教育等先進手段,開展好客貨運駕駛人繼續教育;貫徹落實機動車駕駛培訓機構開業條件兩項標準,推廣應用電腦計時培訓管理系統,提升駕駛員從業素質和水準。五是要及時總結客運安全年的經驗、做法,促進形成長效安全管理制度。
    (三)繼續加強危化品運輸安全管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危險化學品數量、種類持續增加,發生事故的隱性風險越來越大,要針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出重拳、用實招、用狠招,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一是嚴格貫徹落實《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各地要加強對《危規》的學習培訓,組織管理人員和企業負責人集中學習,全面準確理解《危規》的各項要求,嚴格按照《危規》受理許可申請、核實許可條件、實施行政許可。對已許可的企業(單位)集中進行復查,對於不符合許可要求的安全條件、存在重大運輸安全隱患的,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二是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繼續按照《交通運輸部關於進一步加強道路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督促企業嚴格落實安全生産主體責任,加強從業人員和運輸裝備管理,強化監督檢查,進一步加強道路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生産管理工作。三是規範管理行為。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專業性和技術性強,要對管理職責及關鍵環節進行梳理,加強管理人員培訓,強化監管考核,提高行業管理人員監管工作能力及素質,提升行業整體監管水準。四是做好常壓罐體加裝緊急切斷裝置工作。為深刻吸取“3?1”事故教訓,貫徹落實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要求,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交通運輸部等五部門起草了《關於在用液體危險貨物罐車緊急切斷裝置加裝有關事項的通知》,將於近期印發。通知印發後,各地要嚴格按照通知要求做好宣傳、加裝及監管工作,有效減少液體危險貨物罐車安全隱患。五是加強溝通協調。要加強與安監、公安、質監、環保等部門的溝通協調,明確各自職責、加強資訊共用、強化部門聯動,形成管理合力。六是完善法規標準體系。認真梳理現有危險化學品運輸安全監管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則,儘快修訂完善,解決行業存在的突出問題。
    (四)繼續加強軌道運營安全管理。一是要落實責任。督促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完善安全生産制度,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規範作業流程和操作規程,定期開展安全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二是要加強協調。協調前期規劃、設計、建設與運營的關係,避免前期工作給後期運營帶來的困難和安全隱患;協調各相關管理部門間的關係,建立資訊溝通、共用機制,形成管理合力。三是建立制度。建立第三方安全評估制度,借助社會專業資源,提升運營安全管理水準;建立從業人員培訓制度,嚴格組織培訓,全面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建立績效對標制度,制定行業績效指標體系,組織運營企業開展績效指標自我評價和經驗交流,提升行業運營安全管理水準。四是嚴把關口。新線開通運營前,必須組織第三方專業機構開展試運營基本條件評審。要制定城市軌道交通關鍵設施設備技術條件,確保設施設備品質可靠、匹配相容,保障運營安全。五是加強對乘客的安全工作。配合公安部門加強安全檢查,防範乘客攜帶易燃易爆等違禁品進站上車;細化和明確提示人流走向路線,加強大客流預警,避免擠壓踩踏等恐慌性事件的發生;要加強軌道運營安全的宣傳,加強有針對性應急演練,消除群眾乘坐軌道交通的恐慌心理。
    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各地要進一步認清道路運輸安全生産的反覆性、複雜性,安全管理的艱巨性和長期性,不斷完善安全管理機制,創新安全管理手段模式,夯實安全管理基礎,全面提升道路運輸安全管理水準,為推動“四個交通”建設提供安全穩定的環境。
    謝謝大家。

相關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