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高宏峰]10-14 9:31
同志們:交通運輸部尼瑪拉木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現在開始。請全體起立,奏國歌。
[交通運輸部網站]10-14 9:33
(國歌奏畢)請坐下。
[高宏峰]10-14 9:35
同志們,近一個時期,尼瑪拉木同志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先後在中國交通報、中國水運報、中國郵政報、人民郵電報和交通運輸部政府網、中國郵政政府網以及中國郵電集團網站等行業媒體進行了大量報道,廣泛宣傳,在交通運輸系統內産生了很好的反響。在中國郵政日剛剛過去不久,全行業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正式啟動之際,交通運輸部在這裡隆重舉行報告會,宣傳“紅衣信使”、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雲嶺鄉郵政所女郵遞員尼瑪拉木同志的先進事跡。會前,交通運輸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翁孟勇同志和在京的所有部黨組成員以及國家郵政局、中國郵政集團領導親切接見了報告團全體成員。孟勇副部長對尼瑪拉木同志雪山峽谷穿行10年,服務邊疆群眾給予高度評價,稱讚她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敬業愛崗,服務人民的典範,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
[高宏峰]10-14 9:36
出席今天報告會的有交通運輸部領導、國家郵政局、中國郵政集團領導,交通運輸部機關各司局、在京部屬單位的領導和幹部職工、離退休幹部職工,以及正在部黨校參加學習的交通運輸系統各級領導幹部,共約200余人。
[高宏峰]10-14 9:37
今天的報告會有4名同志作報告,他們是:
1.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雲嶺鄉郵遞員、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勞動模範尼瑪拉木同志
2.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郵政局局長楊利民同志
3.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雲嶺鄉黨委書記仁青江初同志
4.中國郵政報駐雲南記者站記者葉娜同志
[高宏峰]10-14 9:38
現在,請交通運輸系統職工代表向尼瑪拉木和報告團成員獻花,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向尼瑪拉木和報告團成員表示崇高的敬意!
下面,請報告團成員作報告。
首先,請仁青江初同志作報告,他報告的題目是《我們藏胞心中的“溜索姑娘”》,大家歡迎。
[雲南省迪慶州德欽縣雲嶺鄉黨委書記仁青江初]10-14 9:39
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我叫仁青江初,是一名藏族基層鄉幹部。2006年,我被調到德欽縣雲嶺鄉工作。剛到的時候,就聽到當地的人們把一個鄉村女郵遞員親切地叫作“溜索姑娘”,我感到很好奇,就探了個究竟。原來,送到我們鄉的信件,許多村寨必須經過波濤洶湧的瀾滄江,而那位叫尼瑪拉木的女郵遞員就經常要冒著生命危險,從溜索上飛來飛去,風雨無阻,數年如此。
[仁青江初]10-14 9:40
我第一次見到拉木,是在她送郵件的路上。只見她瘦削矮小的身上,十字交叉地背著兩個又大又沉的郵包,使她顯得更加單薄。可是,儘管腳下是陡峭的山路,她的步伐卻顯得格外有力,好像在平地上奔跑。
我們雲嶺鄉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地處世界自然遺産“三江並流”腹地。在這個既充滿原生態美,又對人類生存極富挑戰性的大自然裏,長期以來既不通公路,也不通電話,資訊傳遞和物品往來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穿梭在崇山峻嶺之中的“茶馬古道”,以及長期堅持服務的郵政事業和郵政人。現在條件雖然好多了,鄉里通了電,許多人家用上了電視和移動手機,很多地方也通了公路,拉木再也不用坐著溜所索去送郵件了,但還是有一些村寨客車進不去,加之山高路險,鄉親們平時很少出遠門。尼瑪拉木的每一次到來,就成為了鄉親們的最大期盼。
[仁青江初]10-14 9:41
我自己就很有體會,來雲嶺鄉工作,妻子和孩子都不在身邊,雖然也可以通電話,可心裏的溫暖是電話所不能代替的,每當收到家人或遠方好友的信件,心中總會升起對拉木的敬意。還有上級對我們基層工作的方針政策和安排部署,即使廣播裏播了,電視也放了,如果沒有尼瑪拉木送來的黨報黨刊和文件,也覺得少了些什麼。
近兩年,由於國家的扶持,上級免費為每個自然村訂閱了黨報黨刊,僅雲嶺鄉就增加了40多份,尼瑪拉木的工作量更大了,她的常規郵路從過去的通達5個行政村延伸到了26個自然村。現在,雖然她的郵包更重了,可黨的聲音也傳到了我們鄉的每一個角落!
[仁青江初]10-14 9:42
去年底,我們州委州政府開展了“千名幹部入戶促小康”行動,組織工作隊進村入戶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尼瑪拉木送來的黨報黨刊第一時間把中央的精神、把黨的聲音帶給了鄉親們。我們的工作隊員拿著報紙,一字一句地讀給老鄉聽,一遍又一遍地給他們講裏面的好政策。老鄉們知道從此就醫更加便宜了、送孩子上學不用交錢了、農業稅全部取消了等好消息,個個喜上眉梢,也更加理解、配合、支援我們基層幹部的工作了。可以説,我們基層的工作還真離不開尼瑪拉木。
我最佩服拉木的是,作為一個姑娘,不是1天,而是10年;不是1次,而是數千次,行走在如此艱險的雪域高原,默默無聞地為我們藏族兒女帶來了溫暖。
[仁青江初]10-14 9:43
有一次,拉木需要投送一封來自國外的信件,寫信人是50多年前出國的藏族同胞,由於一直在國外,地址只能按照當年的印象寫,很難找到收件人。按規定,這樣的信件是完全可以退回去的,可拉木覺得有責任把這斷了的線再連接起來。於是,她就有意在投遞過程中打聽,如果遇到年紀大的老人,就特別地多問多開導,幫助他們回憶當年的情況。整整過了三個多月,拉木差不多把全村人都問遍了,這根親情之線終於在她的努力下重新連接起來。這封信是寫給紅坡村一個名叫多吉的老鄉,寫信人是他的哥哥。多吉收到信後,對拉木謝了又謝,他跟很多鄉親都説,原來以為這輩子再也見不到自己的哥哥了,沒想到有消息了,多虧尼瑪拉木把信送來!有機會一定要請哥哥回來,看看自己現在的大房子和汽車,看看鄉親們如今過上的幸福美滿的生活,看看祖國發生的變化和發展!
其實,我和鄉親們心裏都明白,在我們這樣的雪域高原,尼瑪拉木為了把郵件及時、準確、安全的送到鄉親們手中,不定要吃多少苦頭,甚至還要面臨著生命危險。瀾滄江邊永芝村的老鄉至今仍記得,有一個陰雨天,拉木冒著大雨來到瀾滄江邊,面對呼嘯的狂風和咆哮的江水,拉木依舊義無反顧地坐上“溜索”“飛”了出去。可能是“溜索”沾了雨水太滑,她的身體一下失去了平衡,也根本來不及“剎車”,頭朝著江對岸的擋墻直直衝了過去。在這關鍵時刻,岸邊的老鄉衝上來,把她緊緊地拽住,才使她過了這道“鬼門關”。當拉木在驚嚇中清醒過來的第一件事就問:郵包在哪?直到看見郵包安然無恙,她才松了口氣。謝過老鄉,又爬起來踏上了漫漫郵路。
[仁青江初]10-14 9:44
奔走在雲嶺鄉的郵路上,尼瑪拉木不僅給鄉親們送來了黨報黨刊、傳遞著親情家書,也為大山深處的老百姓提供了很多便利。她用自己的雙腳,為鄉親們架設起一條資訊、實物傳遞的通道,通過這條通道,老鄉與外界的交流也逐漸增多了。
——西單村的次裏就通過郵政特快專遞購買了一部手機。他説,有了這部手機,他們就可以與外界聯絡,通過郵政物流把核桃、松茸等土特産品郵寄出去,增加自己的收入。尼瑪拉木每年通過特快專遞投送的手機有200多部,既方便了山裏山外的資訊交流,也為老鄉們的特産包裹提供了服務。
[仁青江初]10-14 9:45
——明永冰川是我們這兒比較熱的旅遊景點,由於不通公路,很多遊客都是租用當地老鄉的馬匹和騾子代步。村裏的馬鍋頭就做這個生意,他通過郵政特快專遞同旅行社交換遊客確認函,接到了一個又一個旅遊團,家裏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鄉親們説,拉木不僅給我們送來了信件,帶來了山外的消息,更給我們送來了一顆顆“愛心”。近幾年,隨著迪慶香格里拉和梅裏雪山的名氣在海內外産生的影響,明永冰川、雨崩神瀑、月亮灣大峽谷等越來越成為世人嚮往的旅遊勝地,遊客紛至遝來,尼瑪拉木負責投遞的郵件量也成倍增加。去年,一位省外的朋友給西當完小寄來一隻電子課間鈴,拉木把它送到學校,當孩子們第一次聽到和城裏學校一樣清脆的課間鈴時,個個都非常開心,興奮得不得了。從此,只要每次她走進學校,孩子們總要圍上來,看看拉木又給他們帶來了什麼新東西。時間一長,拉木和孩子們感情越來越深,她自己掏錢買了書本和鉛筆,給鄉里的6所小學送去。每年8月,學生的錄取通知書最多,也是尼瑪拉木最謹慎、最辛苦的時節。村民們反映説:“她幹了這麼多年,從來沒有誤過我們的事,大家都很感激她!”
[仁青江初]10-14 9:46
尼瑪拉木為人善良、厚道。本來按規定,有些信件是只需要投送到村公所的,有些包裹也只需要投遞通知單,可是拉木考慮到我們那裏山高路遠,老鄉們出門不容易,總是盡力把每一份郵件都親自交到老鄉手裏,因此,她的郵包總是裝得滿滿的。有時候,郵件多得連郵包都裝不下了,拉木就把他愛人做生意用的小麵包車利用了起來,通了公路的地方,就讓老公送一程。由於我們這裡路況都比較差,如果碰到颳風下雨就更加艱難,拉木和她愛人總是帶上兒子夜裏三、四點就趕早出發。有一次,他們行到半路,被塌方的山岩擋住,一家人只得睡在車裏,等天亮路面被清通了再走。據拉木説,那天夜裏的溫度很低,一家人冷得根本睡不著,儘管她和老公都脫下外衣給兒子包上,可小傢夥還是被凍得直髮抖。有了這次的教訓之後,拉木一家夜裏開車趕路總要帶上被褥。老公開車,拉木和兒子就睡在車上,一路顛簸大半夜。有好幾次,早起外出的老鄉出門的時候,拉木家的小麵包車就已經停在了村口,原來,趕到投遞點時天還沒有亮,拉木不願意打攪鄉親們的好夢,就把車停在村口,等到天亮了,才進村送信。
[仁青江初]10-14 9:47
拉木總是把為鄉親們多做事看作是自己的責任,只要有機會,就儘量為老鄉提供方便。我們藏家的村子大多建在山坡、山頭上,出一次門不容易,尼瑪拉木就利用送信之便,稍帶些大家需要的東西。一次,扎榮村一位60多歲的老阿媽拉肚子,差點脫水,就近又找不到藥,過路的尼瑪拉木知道了,把自己備在身邊的藥給了她,等她返回時,老人病已經好了,並且還專門等候在路邊感謝拉木。她拉著拉木,一定要拉木到自己家歇歇腳,可拉木還要趕路,老人止不住地念叨:多虧了拉木這個好姑娘,要不是趕上她來送信,真不知道自己還要受多大罪呢。
[仁青江初]10-14 9:48
由於拉木待人親和,郵路沿途的老鄉都把她當作是自己的親人。無論是送信到老鄉家還是學校裏,總要留她喝口茶,還把蘋果、梨子等硬塞進她包裏,碰到吃飯時間,總請她一起吃了再走,可拉木只要郵件沒送完,是不肯耽擱的。在拉木經常借宿的農戶家,主人總是在她要到來之前,就早早在火塘邊為她搭好床舖,火塘邊——這可是我們藏家最尊貴的位置,按照傳統的習俗一般是不允許女人睡的。然而我們的尼瑪拉木——一個普普通通的鄉村女郵遞員卻受到了最高的禮遇!
[仁青江初]10-14 9:49
尼瑪拉木經常説:“人家把信件交給我來送,其實就已經把心託付給我了。不管碰到什麼樣的困難,我都要把信件送到對方手中。”拉木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10年來,一個並不強壯的女子,孤身一人,在人跡罕至、充滿危險的雪山峽谷,用雙腳丈量了足有10萬公里,她邁出的每一步,不都是用自己一顆赤誠的心在走嗎?雖然,尼瑪拉木一個人走在這條郵路上,但我們全鄉父老鄉親的心,時時刻刻都陪伴著尼瑪拉木的心一起跳動!在我們心目中,尼瑪拉木早就不僅僅是一名普通的郵遞員了,而是瀾滄江上堅強勇敢的“溜索姑娘”,是促進香格里拉藏區和諧發展的雪山鴻雁,是增進藏漢民族團結的愛心大使,她是我們藏族同胞心中最信賴最可愛的郵政人!謝謝大家!
[高宏峰]10-14 9:50
接下來,有請尼瑪拉木同志作報告,她報告的題目是《只要鄉親們開心,我再苦再累也值得》,大家歡迎。
[雲南省迪慶州德欽縣雲嶺鄉郵遞員尼瑪拉木]10-14 9:51
各位領導、同志們:我叫尼瑪拉木,是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雲嶺鄉郵政所的一名鄉郵員。我們鄉郵政所只有兩個職工,就是老所長桑生和我。所長是個老黨員,已經在這條戰線上工作了20年,我們雲嶺鄉的郵路以前一直是老所長在跑。山上落石的威脅,溜索過江的驚險,對於他來説已經是家常便飯了,就這樣,他在九曲十八彎的月亮灣峽谷一走就是10年,雖然走的也是我現在走的路,但那時的條件跟現在比,更加危險,更加艱苦。那時沒有吊橋,走完全程要過10多個溜索,現在很多地方架起了吊橋,我送郵件已經不用過溜索了,好多了。
[尼瑪拉木]10-14 9:52
1999年,老所長的風濕病已經非常嚴重了,需要補充一個鄉郵員,聽到了這個消息,正在田裏幹農活的我,急忙扔下了手中的活計,拔腿就往郵政所裏跑,我邊跑邊想:郵政是公家單位,收入也比較穩定,如果能夠在郵局工作,那該多好呀!這樣我就可以為家裏減輕點負擔了,讓我的家人享享福了,想到這裡,我心裏高興極了。不知是老天爺偏愛我,還是因為我是個有些文化的初中生,經過嚴格考試,局裏就把我招了進來。
[尼瑪拉木]10-14 9:53
我是在老所長傳幫帶下慢慢成長的,每次上路之前,他都會不厭其煩地告訴我,郵件是最重要的,郵件是我們郵政人的生命,鄉親們時時都在盼著這些信呢!多年的鄉郵投遞經歷,使他對所有的路段十分熟悉,哪段路最艱苦最危險,群眾最盼望什麼樣的郵件,他都銘記在心。我至今記得第一次上郵路的情形:那次,是老所長親自帶著我走的,一路上,他不停地提醒我如何躲過落石,怎樣避過山風,還有那不得不過的溜索。第一次過溜索時,我心裏特別害怕,因為我的弟弟就是掉進瀾滄江裏淹死的,我們的一個老投遞員10多年前也犧牲在這段江裏的。想到這些,我的眼前全是弟弟掉進江裏的可怕情形,那一幕就跟放電影似的,來來回回在我眼前晃,我害怕得要命,緊張得要命,腿像不聽使喚一樣,直髮抖。老所長見我害怕,跟我説:“我一開始過溜索也很害怕,但是,我的師傅告訴我,只要記住要領,把鉤子挂好,身子兜好,繩子抓好,剎車控制好,心一橫,就跟坐飛機一樣,“嗖”得一下,就過去了。”老所長見我不出聲,又對我説:“我過個溜索給你看看”。説完,他很熟練地挂好鉤子,嗖得一下,真像坐飛機一樣就過去了。
[尼瑪拉木]10-14 9:54
看到老所長輕鬆熟練地飛去飛回,我這時也想試試,心裏反覆想著老所長説的要領,一遍又一遍地鼓勵自己,拉木你能行,一定能過去的……。可是當鉤子挂上溜索的一瞬間,我的心突然狂跳,腦袋裏一片空白,抓繩子的雙手老是在出汗,總是抓不緊、抓不住,感覺渾身一點力氣都沒有,雙腳怎麼也無法離開地面。這時,我被老所長用力推了出去,只聽見風聲在耳邊轟轟地響,身下滾滾的瀾滄江水花好似要濺在我身上,眼看就要到江對岸了,我猛得剎住了車,踉踉蹌蹌地停了下來……我過來了,我真的溜索過來啦!我長長地舒了口氣,之前的緊張和害怕好像被扔進了瀾滄江裏。這是走上郵路的第一課,也是我經歷的第一次考驗,我從心底裏升起對老所長的敬意,同時也為自己能夠成為一名的郵政人感到驕傲和自豪!
[尼瑪拉木]10-14 9:55
不少人看了我過溜索送郵件的照片後,都問我,你覺得生命與信件哪個更重要?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確不好回答,生命重要,信件也重要。但是,當信件一旦背到了我的肩上,就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了,所以我在過溜索的時候很小心,像老所長那樣仔細地檢查,因為,我不能讓自己掉下去,更不能讓郵件掉下去!
[尼瑪拉木]10-14 9:56
記得老所長曾經告訴我,老一輩郵政人都把“一封信,一顆心”作為工作準則。在工作中,我也深深地體會到,人家把信交給我,也就是把心交給我,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都要把信送到收件人手中,因為自己手裏捧著的是一顆顆滾燙的心啊!我服務的人口大多是藏民,可是,由於藏民的名字都取相同的發音,翻譯成漢語後就有很多人是同名同姓的。我工作中最大的麻煩就是要分清他們不同的特點。在我成為一名鄉郵員不久,就遇到了一個難題:有封信是從江蘇寄給查裏桶村達瓦的,可是當地有好多人用“達瓦”這個名字。我想,不管叫達瓦的人再多,只要我到每一個叫達瓦的人家去問,了解他們家裏是否有人在江蘇打工或者生活過,就一定能夠找到這封信的主人。查裏桶村海拔較低,天氣又悶又熱,一絲風都沒有,讓人喘不過氣來,樹上知了“喳渣喳”的叫聲把耳朵都要震聾了,沒辦法,我乾脆用兩塊棉花塞住耳朵。就這樣,頂著火辣辣的太陽,我不停地往返于鄉里和村裏,從村裏找到地頭,從地頭找到山上,最後還是村民此裏農佈告訴我,説村南邊小達瓦的哥哥可能去過江蘇,但是小達瓦到幾十公里以外的地方去修路了。“去修路了?幾十公里?”我來不及多想,用袖子擦了擦頭上的汗水,沿著此裏農布手指的方向趕了過去。
[尼瑪拉木]10-14 9:58
經過兩天的跋涉,終於,在離雲嶺10多公里的地方,找到了小達瓦。小達瓦見到滿面灰塵的我,覺得很奇怪,放下手中的活問我:“你怎麼知道我家有人去過江蘇?”我來不及告訴他,只是忙著催他趕快打開信,看看是不是有什麼事情,因為這封信在我手上已經耽擱了好幾天了,我怕誤了人家的事情。只見小達瓦一邊嘟囔一邊打開信,慢慢地我發現達瓦臉上露出了像見到金子一樣高興的笑容,我才知道,他的哥哥在江蘇找到了一個好工作,希望全家人不要掛念他。這時,幾天來的艱難和辛苦都跑到天邊去了,我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高興。從那以後,我就長了一個心眼,每次送郵件和村裏人拉家常時,順便了解一下他們家中是否有人投親靠友,或者在外打工、做生意,久而久之,建立起了一個特殊資料庫,再遇到重名的信件,投送起來就輕鬆多了。
[尼瑪拉木]10-14 9:59
每年我最害怕也最高興的就是投遞錄取通知書了。一般的郵件是按照投遞班期送,而且只要投遞到村公所就可以了。但是錄取通知書屬於特快專遞郵件,有嚴格的時限規定和投遞要求,只要通知書一到,就必須馬上出發,不僅要投送到村,還要親自交到本人手裏,同時核對考生的准考證和身份證。
[尼瑪拉木]10-14 10:00
記得2004年8月底,我投送一封從雲南師範大學發給嘎娘村扎西次丁的錄取通知書,花了六天的時間。我到了村裏,找了好幾轉,都找不到扎西次丁。我們那裏的藏民在忙完農活後一般都上山放牧,上學的孩子回到家就成了牧民。村裏人告訴我,扎西次丁可能在雪山牧場放牛呢。“不好,馬上就到9月開學的時間了,孩子們十年苦讀,盼得就是這一張通知書呀!”想到這裡,我忙整理好衣物,就到海拔4000多米的嘎娘村牛場去找扎西,去牛場的路上,我先要過海拔只有1800多米的瀾滄江河谷地帶,那裏的氣溫有30多度,汗水把衣服都濕透了,嗓子又幹又渴。然後又要慢慢上山,隨著海拔的逐漸升高,耳朵痛得要流血似的,真想坐下來好好歇會兒,可是,我不能歇,因為一歇下來,被汗水濕透的衣服會粘在身上,涼風一吹,冰冷冰冷的,我只有抓緊時間趕路。
[尼瑪拉木]10-14 10:01
突然,在山腰間的一棵大樹旁,一條蛇盤在路中間,我立即收住了腳,遠遠地望著它,嚇得半天都不敢動,直到它曬夠了太陽,慢悠悠地鑽進石縫裏,我才飛一樣地往前跑。好不容易到了牛場旁邊,只見兩個黑影躺在草地上,我慢慢地挪動著腳步,沒想到,“呼”得一下,兩個黑影像是要撲到我身上,我嚇得腿都軟了,好在那兩個傢夥被栓在一根粗大的木樁上,原來是兩隻藏獒。聽到藏獒的叫聲,主人馬上走了出來,我捂著胸口上氣不接下氣地跑到主人身邊,説明瞭來由,誰知他就是扎西!他瞪著驚奇的眼睛上上下下打量著我,好像我是從哪兒蹦出來的。當我把錄取通知書給他時,他高興得跳了起來,興奮得拉著我的手,對我説:“拉木姐姐,我都不知該怎樣感謝你了,真的,太謝謝你了,你給我帶來福氣了!”
[尼瑪拉木]10-14 10:02
看到扎西孩子一般開心的笑臉,我幾天以來所受的苦所受的累一下子被拋到了山溝溝裏去了。我是那樣地開心,那樣地滿足,突然希望自己能夠多送一些像扎西這樣的郵件,這樣的郵件越多,家鄉的希望就越大,鄉親們臉上的笑容就越多!
[尼瑪拉木]10-14 10:03
記得與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王志“面對面”時,他問我,你覺得送郵件苦不苦?説實話,送郵件當然苦,如果在家幹農活,累了,可以放下不幹,等過幾天有精神了再接著幹,可送郵件卻不行,只要郵件一到我的手裏,就想馬上出發,一刻也不想休息。每一次,看見信封上那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就好像看到了鄉親們一張張期盼的臉,就好像聽到了他們讀完親人來信後開心的笑聲,一想到這些,我就坐不住了,腳癢癢的,心也暖洋洋的,什麼樣的艱難,什麼樣的險阻,我都能克服!只要鄉親們開心,我再苦再累也值得!
[尼瑪拉木]10-14 10:05
鄉親們有時把我老公叫做“尼瑪拉木的媳婦”,開始我還覺得好笑,但笑過之後總有些難過。是的,每五天一班的投遞工作,我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郵路上,大多時候還在老鄉家留宿,不能顧家,不能盡到做母親、妻子的責任,兒子和家裏的事只有老公和母親照料。老公很不容易,他帶孩子,做農活,做飯,我出班的時候,他還要起個大早,幫我準備路上的乾糧。他買了一輛小麵包跑運輸,兒子很小就是他帶在車上跑,有時候,我送完信件,偶爾搭上老公的車,看見兒子一個人蜷縮在副駕駛的座位上睡覺,臉上花裏胡哨的,心裏非常難過,眼淚會忍不住地掉下來。我知道,這些年,我欠老公,欠孩子,欠這個家的實在是太多太多,想著老公出車回來時疲憊不堪的身影,想著老公又當爹又當媽時的無奈和尷尬,想著老公忙了一天也吃不上妻子的一口熱飯,喝不上妻子的一口熱湯,想著孩子在我肚子裏八個月的時候還陪著我上郵路,想著每次出班,孩子緊緊地拽著我的衣角又哭又喊地讓媽媽別走,想著孩子生病發燒時迷迷糊糊嚷著“我要媽媽”時,我的心像被刀子割了一樣,恨不得馬上丟下郵件跑回孩子身邊,跑回老公身邊,好好抱抱我的孩子,好好看看我的老公。可是,要我丟下郵件,我實在做不到,因為,我的心已經和郵件緊緊地連在一起了,已經和鄉親們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了!
[尼瑪拉木]10-14 10:06
作為一名鄉郵員,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工作,上級卻給了我許多的榮譽,面對這些榮譽,我總會想起一個人,那就是我的老所長桑生。我知道,沒有老所長的教導,就沒有我的成長,沒有老所長的支援,就沒有我的進步。今天,我的老所長桑生也來到了現場和大家見個面(拉木用手勢示意老所長起立),在這裡,我請大家放心,也請老所長放心,我一定會接好老所長手中的接力棒,像傳遞奧運火炬一樣,讓郵政精神代代相傳,綿綿不斷!只有歌聲最能表達我現在的心情,我就為大家唱一首我一個人走在郵路上經常唱的歌。
[交通運輸部網站]10-14 10:07
尼瑪拉木同志演唱她在郵路上最喜歡的歌曲。
[尼瑪拉木]10-14 10:08
我的彙報就到這裡,祝願大家“扎西得勒”!
[高宏峰]10-14 10:09
接下來,請葉娜同志作報告,她報告的題目是《和尼瑪拉木一起上郵路》,大家歡迎。
[中國郵政報雲南記者站記者葉娜]10-14 10:10
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我叫葉娜,是中國郵政報雲南記者站的記者。在採訪工作中,有這樣一首小詩和詩裏的主人公,深深地感動了我,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我
把思念送給你
把祝福送給你
把希望送給你
把世界送給你
我
把崎嶇留給自己
把艱辛留給自己
把危險留給自己
把孤獨留給自己
歷史
漸漸把我忘記
而雪山峽谷
卻永遠刻下我默默的足跡
[葉娜]10-14 10:11
這是一位網友在人民網上,為一位藏族鄉郵員的事跡所感動而寫下的一首詩,詩裏的主人公就是尼瑪拉木。
2004年和2008年,我先後兩次赴雲南省德欽縣雲嶺鄉——尼瑪拉木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採訪她,並同她一起上路送郵件。曾經走近拉木的我,對這首詩裏的感動有著更深切的體會,對這短短幾行文字背後,尼瑪拉木十年如一日行走在雪山峽谷鄉郵路上的這份堅持,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和別樣的感動。
[葉娜]10-14 10:12
每當我念起這首詩,眼前就會浮現出尼瑪拉木身背郵包從大山中艱難邁步而出的疲憊步伐,浮現出她逐漸消失在懸崖峭壁間的孤單背影,浮現出那無助地懸挂在細細溜索之上的瘦小身軀......思緒把我又拉回到了第一次和拉木上郵路的清晨。
[葉娜]10-14 10:13
2004年10月底,正是迪慶高原寒風料峭的時候,我和中央電視臺的記者來到瀾滄江邊雲嶺鄉採訪尼瑪拉木。
天剛濛濛亮,站在尼瑪拉木每次出發的山路前,望一眼足有60度的荒坡,我聲音顫抖,嘀咕著:路呢?路在哪?拉木隨手指著山上被羊蹬出的一片亂石坡説:“這不就是嗎?”。可這是什麼路啊?坡面上都是突出的石塊和碎石,看起來到處都是路,卻又無從下腳。猶豫之間,拉木已背著兩個碩大的郵包爬到了我們“頭頂”上,山勢太陡,我的頭幾乎要碰到她的腳。沒有可抓的地方,鞋底一直打滑,蹭下的碎石“嘩嘩”往下掉,我只好趴下身來,降低重心手腳並用艱難地往上爬。央視的記者打趣到:“沒想到,來雲嶺咱們都變成了猴子。”
[葉娜]10-14 10:14
好不容易爬上了荒坡,剛剛用腳踏實走了幾步,轉過一個山腳,我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兒。因為窄窄的山路,一側是峭壁, 一側是萬丈懸崖。山風呼嘯,人都站不穩,我不敢低頭往下看,偶爾被腳下的石頭一絆都會驚出一身冷汗。在這樣的懸崖邊行走,隨便打個踉蹌都是極其危險的,只要一腳踏空,摔下去就粉身碎骨。
突然,走在前面的拉木回頭衝我們喊:“小心,上面有山羊,羊蹬下的石頭會打死人的!”話音剛落,幾顆小石子就在我們前方不遠處飛落山谷。大夥的心裏更緊張了,不由自主地往裏靠,感覺只有這樣心裏才踏實些。
[葉娜]10-14 10:15
更要命的是,一路上,本來就很窄的羊腸小道時常會走著走著就不見了蹤影,面前只剩下山岩塌方後一瀉而過的痕跡,人踩出的小路被塌方的石塊攔腰截斷,我們都打住了腳步。只有拉木接過記者手中的攝像設備,小心而嫺熟地先走過去,又轉回來接我們。儘管腳下的懸崖令人膽顫,我們還是在拉木的帶領下,硬著頭皮,半蹲身子,扒著山岩,半步半步往前挪。待到了對面小路上,我的手心都沁出了冷汗。接下來碰到的塌方更糟,石塊墜落後留下的全是鬆軟的淤泥,可這也沒難倒拉木,只見她從旁邊搬了些石頭扔到淤泥裏,踩著並不穩當的石塊飛身而過。可我們實在不敢在懸崖峭壁間做這樣冒險的動作,只好繞道跟上拉木。
是啊,如此險峻的山路,我們偶爾來一次就害怕得要命,而拉木呢?她瘦小的身軀還要背著40多斤重的郵包頻繁地往返其間。要是碰上雨天或下雪,我真不敢想像在如此險峻的山路上該如何行走!然而,這,就是尼瑪拉木每次送信的必經之路。我不禁問自己:究竟是什麼力量支撐著這樣一個弱小的女子,孤身一人長年累月奔走在如此艱險的懸崖峭壁間?
[葉娜]10-14 10:16
我們的採訪明顯拖慢了拉木的腳步,我向她表示歉意,可拉木笑笑地説,今天她很開心,因為有我們做伴路上就不寂寞了。是的,郵路上的拉木是寂寞的,今天我們走了大半天,只碰到了一個趕馬人。一個人的郵路危險又寂寞,但與拉木在村裏、小學校受到的歡迎相比,這些算得了什麼呢?才到村口,就有老鄉不停地和拉木打招呼;穿著民族服裝的老阿媽,沏好酥油茶拉她進屋歇腳;藏家大姐放下手裏的活兒,捧出新收的藏梨請她品嘗;剛進學校,孩子們就高興地圍上來,有的翻翻拉木的郵包有沒有新鮮的東西,有的圍著她問這問那。這時的拉木就一改羞澀的本性,笑得輕鬆自然、愜意滿足。穿行于藏家村寨,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拉木和老百姓的親,我忽然明白,那份支撐尼瑪拉木的力量就在老鄉們期盼的目光中,就在孩子們開懷的笑容裏!
[葉娜]10-14 10:17
一位名叫永金的老阿媽每次見到拉木都特別高興,因為她的幾個兒子都在外面工作,從兒子們開始上學直到工作,都靠拉木帶來的信件聯繫著。因為老阿媽不識字,拉木每次把信送到後,都要幫她念信。每當念完了新的信,老阿媽就又把以前的信翻出來讓拉木念。看得出來,她對兒子的牽掛就在這一頁頁發黃的信紙間。看著那火爐邊永金阿媽面對拉木如同自己兒女般慈祥的笑臉,我意識到,拉木不僅僅是一名郵遞員,而是一個情感的象徵,是藏民們維繫親情的紐帶,是鄉親們溝通山裏山外的橋梁!
回到拉木家,我悄悄問她老公阿史布:“郵路那麼危險,拉木一個人在外面跑,你們放心嗎?”阿史布説,怎麼可能放心啊?拉木當上投遞員不久,就被山上滾落的石頭砸傷過,被蛇嚇過,過溜索時她也很害怕,家裏人總擔心她路上出意外。後來,拉木上郵路就經常穿著紅色的衣服,因為在山裏紅色是最顯眼的。有時候,拉木路上受了傷,往傷口上灑把灰土止住血又繼續送信,可是回到家裏幫她清洗傷口時,用夾子一點一點把傷口裏的泥沙掏出來,拉木常常疼得忍不住叫出聲來,阿史布説:“那聲音一陣一陣揪著我的心,讓人不忍下手!”
[葉娜]10-14 10:18
哦,那一刻我才體會到,原來拉木也並非一開始就能安心的走這條郵路,她也曾經和我們一樣擔心過,害怕過,甚至受傷過。只不過為了工作,她必須讓自己變得堅強,必須讓自己習慣艱苦、適應孤獨,必須讓自己勇敢地克服困難、面對危險,哪怕是滾滾瀾滄江上命懸一線的細細溜索也要飛身而過!那一刻,我明白了,是郵路磨練了拉木,也是郵路鑄就了拉木堅強的性格!
2008年3月,雲南省委宣傳部組織媒體對尼瑪拉木的事跡進行採訪、調研,我再次來到了雲嶺鄉。時隔4年,拉木還好嗎?她的工作和生活有變化嗎?
[葉娜]10-14 10:19
再次和拉木一起上郵路,我發現瀾滄江上修起了吊橋,拉木送信不用再過危險的溜索了;更多的村子通了公路,拉木有時可以搭車送信了;拉木的郵件也更多了、更重了,有時連郵包都裝不下了。可是不變的是拉木工作時認真負責的態度,是老鄉們對拉木的熱情,是學校裏孩子們開心的笑容,是兒子看著媽媽背上郵包出門時的依依不捨。
有一天,我在拉木家看她的照片,忽然聽到拉木問我:“葉老師,你為什麼總是這麼白,看看我,連照出相片來都是黑黑的。”我沒想到拉木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回過頭端詳著眼前的拉木,我的心就像被什麼東西狠狠地撞了一下,忽然覺得很心疼——可不是嗎,這是一張只比我大兩歲的女人的臉,可是歲月卻過早地在上面刻下了風霜;這是一位愛美的藏族姑娘,可是她卻甘願長年累月奔走在氣候惡劣的雪山峽谷間任憑風吹日曬;這也是一個為人妻為人母的女人,可是在榮譽的光環背後,這顆裝滿母愛的心裏卻有著許多的不得已和酸楚。
[葉娜]10-14 10:20
這時,我不禁想起了同事王寅戟給我講過的一件事。2006年,拉木來昆明作事跡報告,報告會後,她要我的同事王寅戟帶著她到肯德基買個雞腿。王寅戟讓她嘗一塊她卻不捨得吃,小心翼翼的將雞腿包好,説要帶回去給兒子。她説:“我經常在外面跑,和兒子在一起的時間少。有時送信回家太累了,想聽兒子叫聲媽,可兒子依在門邊,像看到一個陌生人,我想帶個肯德基的雞腿回家,讓兒子高高興興的叫我聲媽媽”。
[葉娜]10-14 10:21
在採訪拉木的路上,我隱隱感到有時拉木好像有心事,似乎我們的隨行並沒有帶給拉木4年前那樣的快樂。省電臺一位記者採訪尼瑪拉木時,她突然哭了起來。她説:“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上級卻給了我這麼多榮譽,我就應該把工作做得更好。比我更辛苦、更艱難的郵遞員很多,你們應該去採訪他們。你們老採訪我,我的工作幹不完了,老鄉們都還等著我呢。”原來,她是為了這樣的原因而不開心!如果換作一般人,面對這樣的機會,高興都來不及,哪會有拒絕的説法,而拒絕的理由確實是怕影響工作這麼簡單。原來,拉木的榮譽感並非來自那一本本大紅的榮譽證書,而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那就是不能讓鄉親們失望!
[葉娜]10-14 10:22
和尼瑪拉木一起上郵路,我看到一個並不強壯的女子,在10年的歲月裏,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不懈地認真做一件事,那麼的執著,那麼的堅持。我也看到一個人,曾經是那麼的出名,她的事跡發表在眾多的報刊上,接受了很多表彰,但是熱鬧過後,她仍然堅持走在自己熟悉的山路上,默默無言。
[葉娜]10-14 10:23
——藏民們行走在這條艱險的路上,那是信仰的驅使,也許他們數年才經歷一次;
——探險者行走在這條路上,那是發現的渴望所驅使,對於他們或許一生就那麼一次;
——而尼瑪拉木則是郵政事業和責任的驅使,一天天,一年年行走在這條路上。
[葉娜]10-14 10:24
她的身影陪伴著群山,她的青春在峽谷中流淌!她讓我深深的感動!如今,每當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想放棄的時候,眼前都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出和尼瑪拉木一起上郵路的一幕幕——她身背郵包艱難地穿行在雪山峽谷間的瘦小身影,她在滾滾瀾滄江上飛渡溜索的驚險瞬間,都已經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腦海裏,激勵著我認真做事,踏實做人,克難奮進,樂觀向上!謝謝大家!
[高宏峰]10-14 10:25
接下來,請楊利民同志作報告,他報告的題目是《雪山峽谷郵路上的忠誠信使》,大家歡迎。
[雲南省德欽縣郵政局局長楊利民]10-14 10:26
各位領導、同志們:大家好!我叫楊利民,雲南省德欽縣郵政局的局長,也是尼瑪拉木的同事。在我們這裡,“郵遞員”這個詞在藏語的發音中和“苦役”很相近,藏民們深情地説,郵政是黨派來為我們藏族同胞服務的“苦役”。在我們藏區,有一首山歌是這樣唱的:我看見你經常圍著這群山在走,你一輩子就在這片山裏轉,你一輩子為這片山而生,為這片山的鄉親送信忙,你這輩子就是這片山的“苦役”。可以説,這首歌就是我們雪山峽谷投遞員的真實寫照。
[楊利民]10-14 10:27
德欽縣郵政局擔負著8個鄉鎮、42個行政村,11個少數民族的郵政通信服務,每人平均服務人口2500人,每人平均服務面積300平方公里。由於地處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的深山峽谷地帶,平均海拔3800米,海拔落差接近5000米。特殊的地理環境給郵政服務工作帶來巨大的困難。可是我們鄉郵員們克服了種種困難,甚至冒著生命危險,把黨和政府的聲音以及各種資訊傳送到大山裏的千家萬戶,架起了一座藏區群眾與外界溝通的橋梁。尼瑪拉木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她長年累月爬雪山、穿峽谷、過溜索送郵件的故事曾經感動了國人。如今的尼瑪拉木已經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是一名非常優秀的投遞員,我為我們團體中有這樣的模範人物感到驕傲和自豪!
[楊利民]10-14 10:28
拉木的事跡不僅感動了國人,也深深地感動了我自己。回想拉木剛被招進郵政所的時候,看著她瘦小的身軀,我在想:這條郵路她能走下來嗎?如今,10年過去了,尼瑪拉木不僅堅持把這條郵路走下來了,而且還把工作幹得很出色。她接過了老所長的班,忠實地履行著一名鄉郵員的職責,把郵政精神傳承了下來。我到一線檢查工作時,就常聽鄉親們説:“見到尼瑪拉木,就像見到了老所長桑生!”尼瑪拉木是在老所長的傳、幫、帶下逐漸成長起來的,老所長傳授的工作方法和囑咐的地方,拉木都記在心裏,經常聽到她説一句話:“老所長説就應該這樣做。”老所長桑生也很喜歡她,説尼瑪拉木好學勤快,做事認真踏實,交給她辦的事情都很放心。我每次來到雲嶺鄉郵政所,看到郵政所從院子到屋裏,拉木都收拾得乾乾淨淨,井井有條的,也從沒有郵件滯留,因為尼瑪拉木總是在郵車到達的當天就及時投遞郵件,從來不耽擱。
[楊利民]10-14 10:29
2002年8月的一個傍晚,拉木冒著大雨,通過一道道泥石流剛回到所裏,看到又來了一份特快專遞,拉木知道這類信件時間要求緊,必須儘快送到。她來不及休息就要出門,被老所長攔住了,説:“天快黑了,又下著大雨,投遞點要走兩個多小時的陡峭山路,非常危險,我去送吧。”話音未落,拉木接上一句:“老所長放心吧,我能行。”就拿上郵件出了門。可老所長還是不放心拉木一個人去,拿上油布追了出去。當佳碧村的扎西農布接過拉木和老所長遞過的特快專遞時,發現郵件被塑膠布一層一層裹得好好的,而拉木和老所長雖然也披了油布,但還是幾乎被雨水泥水浸透了。望著這一老一少在夜幕中遠去的背影,扎西一家人感動得在心中一遍遍為他們祈禱平安!
[楊利民]10-14 10:30
在德欽,郵遞員的工作,連很多男同志都苦不起,更不要説是一個女人了。2001年,拉木懷孕了,還堅持走在郵路上。雖説藏族農村婦女懷孕了也不肯閒著,總還繼續做家務活,可是看著拉木挺著個肚子,背著幾十斤重的郵包,翻山越嶺,溜索過江,風裏來雨裏去,大家都勸她歇歇啦,可她總是説:“還能堅持,再跑兩趟吧!”直到老所長強行“沒收”了她的郵包,自己去跑郵路,她才歇了下來。
[楊利民]10-14 10:31
有一次,拉木和老公開車帶著兒子去西當村和斯農村送郵件,由於頭天下過大雨,快到西當小學時才發現路斷了,可還有7、8公里路,怎麼辦?拉木和老公只有下車,把滿車的郵件卸下來,背的背,扛的扛、拎的拎,一路步行把郵件一件不落地送到了學校。一路上,孩子走不動,哇哇大哭,拉木又要忙趕路又要忙哄兒子,7、8公里的路走了3、4個小時。好不容易到了學校,老師看到他們一家三口疲憊的模樣,趕忙迎上來幫他們拎東西。老師們感動地説:“路斷了,你們是怎麼上來的呀?送來的東西正是孩子們最缺的課外書籍,我們替孩子們謝謝你們!”
[楊利民]10-14 10:32
2004年以來,尼瑪拉木的事跡被媒體採訪報道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許多人被她的故事深深感動。各級組織和領導也給拉木送來了許多關懷,授予了她很多的榮譽,拉木覺得自己肩上的責任更重了。勤奮、上進的尼瑪拉木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並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尼瑪拉木對自己的要求更嚴格了。拉木家離郵政所比較遠,為了方便老鄉辦理業務,2005年,拉木乾脆把家也搬到了郵政所,從此,拉木的工作再也分不清哪是上班、哪是下班了。有一次,我在郵政所裏和拉木一塊吃晚飯,就看見年輕的藏族姑娘卓瑪拉次來所裏匯款,她經常通過拉木向上海的一家公司郵購漂亮衣服。她説:“我什麼時候來,拉木姐姐都給我辦業務。我把東西交給她辦,從來都沒有出過問題,我相信她。姐姐這個人特別好,現在我們都成朋友了。”
[楊利民]10-14 10:33
這些年,尼瑪拉木獲得了不少榮譽,我發現,無論是在外地接受表彰,還是參加活動,拉木總是在活動結束的第一時間趕回雲嶺鄉郵政所。今年“五?一”節前,拉木在昆明接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雲南省勞動模範”的表彰後,打電話給我説她要回來了,我考慮到她難得出次遠門,又碰上過節放假,就讓她好好玩兩天再回來。可拉木還是第二天就趕回了雲嶺鄉。問她為什麼不玩兩天,她淡淡地説:“我一齣來,老所長就頂替了我的工作,他本來身體就不好,我要馬上回去,鄉親們也都等著我呢。”是啊,雲嶺的鄉親在等著她,她放不下!
[楊利民]10-14 10:34
10年來,尼瑪拉木任勞任怨,紮實工作,沒有向組織提出過任何要求,哪需要就到哪去。今年初,燕門郵政所惟一的工作人員拉追因事需要休假一個月,她一走,工作就沒有人接替。正當我犯難時,拉木聽到消息主動找到我,表示願意頂替拉追的工作。整整一個月,拉木奔走于相隔30多公里的雲嶺鄉和燕門鄉之間,不僅完成了自己服務區域內的投遞工作,還完成了燕門郵政所的投遞任務。
[楊利民]10-14 10:35
10年來,尼瑪拉木一直走在那麼艱苦的郵路上,她最大的心願就是把每一封信件、每一份報刊,及時、準確地送到鄉親們手中。面對榮譽,她總是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永不滿足,並且把忠誠地堅守崗位、履行職責作為自己對關愛她的老所長、鄉親們和其他所有人的感恩與回報。10年來,尼瑪拉木以最堅強的信念從事最平凡的工作,以最大的熱情幹好最普通的事情,在最平凡的崗位上堅守著 “人民郵政為人民”的崇高宗旨。我為自己身邊有這樣的同事,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楊利民]10-14 10:36
記得2007年尼瑪拉木做客央視《對話》節目時,一位專家曾經説過:“尼瑪拉木的責任已經化為一種職業本能,深深地烙在她的頭腦中了,這是我們社會所倡導的一種最高的職業精神。”尼瑪拉木是這樣,老所長桑生是這樣,一代又一代的雪山峽谷郵遞員都是這樣。他們秉承著郵政人愛崗敬業、為人民服務的優良傳統,秉承著郵政人忠於職守、甘於奉獻的職業精神,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危險、孤獨、艱難和生死的考驗,在這條綠色生命線的末端默默行走。他們用樸實堅強的身軀、平凡敬業的工作,履行著一個普通郵政職工的責任,履行著郵政普遍服務的責任,詮釋著郵政人對祖國的忠誠和對人民群眾的熱愛!他們是默默奉獻在雪山峽谷郵路上的忠誠信使,他們就像高原上盛開的格桑花,普普通通,默默無聞,靜靜開放,卻留給雪域高原一片芳香!謝謝大家!
[高宏峰]10-14 10:37
同志們,剛才,尼瑪拉木事跡報告團的葉娜同志、尼瑪拉木同志和楊利民同志作了一場很好的報告,生動展現了尼瑪拉木同志作為一名普通郵遞員在履行郵政普遍服務過程中立足崗位、建功立業的奮鬥歷程,真實展示了一個普通的交通運輸系統職工情係邊疆、心繫民族、不畏艱險、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精神境界和高貴品格。尼瑪拉木同志的先進事跡,感人至深;尼瑪拉木同志的崇高精神,催人奮進。在此,讓我們再一次以熱烈的掌聲,代表交通運輸部以及3000多萬交通運輸職工向尼瑪拉木同志表示誠摯的謝意和親切的慰問,向報告團全體成員表示衷心的感謝!
[高宏峰]10-14 10:38
尼瑪拉木同志是全國交通運輸行業繼陳剛毅、孔祥瑞、王順友之後推出的又一個重大先進典型,是新時期郵政職工的傑出代表,是當代交通運輸職工的楷模。參加工作10年多以來,她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認真履行郵政普遍服務的義務,每天背著二三十公斤重的郵件和幫藏民捎帶的生産生活用品,克服高寒缺氧、滑坡、泥石流等生命威脅,穿行在長達350公里的雪山峽谷郵路上,為遞送郵件,她每年都要從命懸一線的溜索上跨過滾滾瀾滄江100多次,累計行程10余萬公里,沒有延誤過一個郵班,沒有丟失過一封郵件,被藏胞們親切地稱為“紅衣信使”。
[高宏峰]10-14 10:39
尼瑪拉木同志以一個普通郵政投遞員的模範行動,將郵政普遍服務延伸到一個個偏僻鄉村,把黨的聲音傳送到雪域高原上的千家萬戶,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她的先進事跡,體現了交通運輸行業共産黨員忠誠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忠實履行職責,始終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的精神風貌,體現了郵政職工強烈的普遍服務意識和崇高的職業道德精神,展現了新時期交通運輸幹部職工紮根邊疆、獻身民族地區郵政事業的崇高品格和高尚情操。學習尼瑪拉木同志,就是要大力弘揚情係百姓、服務民生的思想境界,像她那樣熱愛人民,關注民生,在最平凡的崗位上堅守最崇高的“為人民服務”宗旨,成為服務對象的貼心人。
[高宏峰]10-14 10:41
向尼瑪拉木學習,就是要大力弘揚不畏艱難、自強不息的意志品德,像她那樣面對危險不退縮,遇到困難不放棄,始終保持郵政人的勇往直前、昂揚向上的工作作風。向尼瑪拉木學習,就是要大力弘揚甘於平凡、樂於奉獻的處世情懷,像她那樣不計得失,淡泊名利,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滲透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向尼瑪拉木學習,就是要學習她敬業愛崗、默默奉獻的職業精神,像她那樣把遠大理想和人生追求落實到工作崗位上,在為社會和他人奉獻的過程中,體現個人價值。
[高宏峰]10-14 10:42
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把握“尼瑪拉木精神”的實質,掀起宣傳學習尼瑪拉木同志的新高潮,努力形成為交通發展獻力偉大,為人民群眾服務光榮的時代新風,不斷提高全行業做好“三個服務”的能力和水準。宣傳學習尼瑪拉木同志先進事跡,重在行動、重在堅持、重在實效。今年,我國將迎來改革開放三十週年,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正在全行業深入開展。把開展向尼瑪拉木同志學習活動與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結合起來,與宣傳改革開放交通運輸發展成就結合起來,與建設交通運輸行業核心價值體系結合起來,與學習許振超、陳剛毅、孔祥瑞、王順友等先進典型活動結合起來,與做好本職工作結合起來,鼓勵和引導廣大職工愛崗敬業、崗位成才,為交通運輸發展、人民生活便捷建功立業。
[高宏峰]10-14 10:43
讓我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尼瑪拉木同志為榜樣,努力提高“三個服務”的能力和水準,團結一心,銳意進取,紮實工作,為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實現交通運輸事業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報告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