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水運工作會議

文號:無

文號

索引號

000019713O02/2007-00343

公開日期

2007年07月05日

主題詞

水運

機構分類

政策研究室

主題分類

輿情回應

行業分類

其他

公文類型

其他

  【主持人】07-05 8:37
  各位領導、同志們,為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部署和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對水運作業發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做好三個服務,推進水運事業又好又快的發展。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全國水運工作會議。
  【徐祖遠】07-05 8:38
  出席今天會議的領導和來賓有:國家發展改革委畢井泉副主任、總後軍交部劉冀和副部長,以及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國務院辦公廳、國防科工委、財政部、鐵道部、水利部、商務部、國資委、海關總署、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總局、國務院法制辦、國務院三峽辦、國家海洋局等單位的同志和新聞界的朋友們。讓我們對他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徐祖遠】07-05 8:39
  交通部黨組書記、部長李盛霖,交通黨組副書記、副部長翁孟勇,黨組成員、副部長黃先耀,黨組成員、中央紀委駐交通部紀檢組組長楊利民出席了今天的會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廳委的主要負責同志、主要港口企業的負責人以及有關部司局領導參加了今天會議。
  【徐祖遠】07-05 8:42
  首先請翁孟勇副部長宣讀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同志的重要批示。
  【徐祖遠】07-05 8:43
  現在由交通部副部長翁孟勇宣讀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同志的重要批示。
  【徐祖遠】07-05 8:45
  下面請李盛霖部長作報告,大家歡迎。
  【李盛霖(交通部部長)】07-05 8:47
  同志們,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按照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與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部署和要求,回顧總結水運工作經驗,分析水運發展面臨的形勢,明確今後一個時期水運發展目標,部署主要任務,研究落實各項保障措施。
  【李盛霖】07-05 8:48
  6月25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發表了重要講話,強調要做到“四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道路,指明瞭當代中國前進的思想保證、強大動力、基本要求和奮鬥目標。
  【李盛霖】07-05 8:49
  我們要把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認真貫徹落實到這次會議之中。水路交通是我國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多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水運事業發展。
  【李盛霖】07-05 8:50
  胡錦濤總書記、家寶總理對水運事業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會前,培炎副總理對召開這次會議作出重要批示,剛才已經進行了傳達。
  【李盛霖】07-05 8:51
  我們要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對水運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科學謀劃,務實推進水路交通現代化建設,努力做好“三個服務”,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效服務和有力保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新貢獻。
  【李盛霖】07-05 8:52
  下面,我講四個方面的意見。一、水運發展的簡要回顧。
  【李盛霖】07-05 8:53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水運交通事業取得長足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先後採取了“有水大家行船”、“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一起幹,國有、集體、個體一起上”等一系列鼓勵和支援水運發展的政策。
  【李盛霖】07-05 8:54
  實施了“三主一支援”長遠發展規劃,推進了水運投資主體多元化,加快了水運基礎設施、運輸裝備和支援保障系統建設,水路交通供給能力持續增強,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李盛霖】07-05 8:55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水路交通搶抓機遇,堅持量的擴張與質的提高並重,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結構不斷優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新農村建設和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的能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進一步提升,我國已發展為世界航運大國和港口大國。
  【李盛霖】07-05 8:55
  概括起來,有以下六個特點。(一)水運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
  【李盛霖】07-05 8:56
  為加快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國務院先後批准了《全國沿海港口佈局規劃》、《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佈局規劃》、《國家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和救助系統佈局規劃》、《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灣三區域沿海港口建設規劃》等水運規劃。
  【李盛霖】07-05 8:57
  我部制定了《長江三角洲地區現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規劃綱要》等規劃,與沿江七省二市聯合製定了《“十一五”期長江黃金水道建設總體推進方案》。
  【李盛霖】07-05 8:58
  在規劃的指導下,一批大型專業化原油、鐵礦石、煤炭、集裝箱碼頭和深水航道工程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圓滿完成,三期工程開工建設。
  【李盛霖】07-05 9:00
  洋山深水港二期工程投入試運作,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有了新進展。長江幹線、西江航運幹線、京杭運河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航道網建設取得顯著進展。到2006年底,我國共擁有生産性泊位3.5萬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200多個。沿海擁有生産性泊位4511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978個;內河擁有生産性泊位3.1萬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225個。我國內河航道通航里程達12.3萬公里,其中等級航道6.1萬公里。
  【李盛霖】07-05 9:01
  (二)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水運市場初步形成。
  水運法規體系初步建立。頒布實施了《港口法》、《國際海運條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船員條例》等法律法規,出臺了《老舊運輸船舶管理規定》等部門規章。《航道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水路運輸管理條例》、《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修訂草案已報國務院審核。
  水運體制改革逐步深化。中央直屬和雙重領導港口管理體制改革基本完成,充分調動了地方政府和企業發展港口的積極性,港口物流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水上安全監督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完成,建立了20個直屬海事局和28個省級地方海事局。完成了救撈體制改革,實行了救助與打撈分開。
  【李盛霖】07-05 9:03
  水運市場秩序進一步規範。積極推進市場化進程,著力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市場體系。國內水路運輸價格和港口內貿貨物裝卸作業價格全面放開。加強了水路運輸市場準入資質管理,建立了老舊運輸船舶強制報廢制度,促進了航運企業和船舶的結構調整。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基建管理程式、規章制度和資質標準,規範了水運建設市場主體行為。
  積極落實《內地與香港、澳門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內地航運業務進一步向香港、澳門開放;開通了福建沿海與台灣金門、馬祖地區的海上直通航線,務實推動了海峽兩岸海上直接通航。
  到2006年底,我國經營跨省運輸的國內水路運輸企業發展到4000多家,從事國際運輸的船公司260多家;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世界前20位國際集裝箱班輪公司均在我國設立了獨資、合資公司或辦事機構;無船承運人、國際船舶代理企業、船舶管理公司快速發展,服務品質和水準明顯提高。
  【李盛霖】07-05 9:04
  (三)水路運輸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水路運輸在綜合運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保障了我國能源、原材料等大宗貨物運輸,有力地支撐了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又好又快地發展。水路貨物運輸量、貨物週轉量在綜合運輸體系中分別佔12 %和62%;水運承擔了90%以上的外貿貨物運輸量,港口接卸了95%的進口原油和99%的進口鐵礦石。2006年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55.7億噸,集裝箱吞吐量9361萬標準箱,連續四年保持世界第一;與2000年相比,集裝箱吞吐量年均增長達到26%。
  水運企業競爭力顯著增強。目前,我國大陸有5個港口進入世界港口吞吐量的前十位,上海港成為世界第一大港。中遠、中海、招商、長航、中外運集團等大型骨幹航運企業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水準不斷提高,中型航運企業、民營航運企業迅速崛起。
  【李盛霖】07-05 9:06
  截至2006年底,我國運輸船舶達19.4萬艘,1.1億載重噸,運力規模大幅度增加,是2000年的2.1倍;集裝箱箱位達85萬標準箱,總運力已位居世界前列。在京杭運河、川江及三峽庫區實施了船型標準化,內河船舶運力結構不斷優化。
  【李盛霖】07-05 9:07
  (四)安全監管和人命救助能力不斷提升。
  針對水運作業的實際和特點,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産法》,進一步加強了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和人命救助能力建設。建立了海上搜救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把“四區一線”重點水域、“四客一危”重點船舶、“四季三節”重點時段和“四船一鏈”重點環節作為水運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加強了海事、救撈、公安、通信等支援保障系統裝備建設和隊伍建設,建成了全球海上遇險與安全監管系統,實現了水上監管和搜救海空立體化。先後在11個重點水域實施了船舶航行定線制,組織開展了多項專項整治。制定了《國家海上搜救應急預案》和《水路交通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等,健全完善了應急反應體系。在進出港船舶逐年增多、貨運量和貨物週轉量大幅增加的情況下,水上安全四項指標全面下降,安全形勢基本穩定。成功防抗了風暴潮,救助了越南遇險漁民,有效處置了海上溢油等重大海難行動。近年來,人命救助成功率在94%以上。2006年成功組織搜救1620次、救助1.67萬人,救助成功率達95.7%。對此,黨中央、國務院給予了充分肯定,也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讚譽。
  【李盛霖】07-05 9:08
  (五)國際海運交流與合作進展明顯。
  航運企業是最早走向國際,融入國際航運市場的。隨著我國水運的迅速發展和地位作用的明顯提升,水運方面的國際和地區間交流與合作更加廣泛。積極參與了世貿組織、國際海事組織等多邊活動,在雙邊、多邊國際事務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維護了我國國家主權和利益,較好地完成了履約國的義務,樹立了海運大國的良好形象。截至2006年底,我國已與美國、歐盟等68個國家或地區簽訂了海運協定,連續9屆當選為國際海事組織A類理事國。
  【李盛霖】07-05 9:09
  (六)科技創新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的進展。
  大力推進水運工程技術研究開發和轉化推廣,一些重大工程的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十五”以來,完成技術開發和科研項目1000余項,數百項技術成果達到或處於國際先進水準。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技術最複雜的水運工程,成為世界上巨型複雜河口航道治理的成功典範。
  【李盛霖】07-05 9:10
  按照交通行業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總體部署,水運作業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文明創建活動,先後涌現出了“華銅海”輪、青島港等先進集體和包起帆、許振超、孔祥瑞等先進個人,增強了行業發展活力。組織了鄭和下西洋600週年紀念活動,設立了“航海日”,振奮了民族精神。
  水運事業發展取得的這些成績,是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熱情關心、大力支援的結果,是廣大水運作業幹部職工勤奮拼搏、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部黨組,向所有為我國水運事業努力奮鬥的同志們,向長期以來大力支援水運事業的各兄弟部委辦和地方黨委與政府、廣大人民群眾,表示衷心的感謝!回顧新世紀以來水路交通的發展實踐,有以下五個方面的認識和體會。
  【李盛霖】07-05 9:12
  第一,堅持改革開放,搶抓歷史機遇。水運作業緊緊抓住黨和國家改革開放重大決策部署以及加入WTO等歷史機遇,不斷深化管理體制改革,擴大開放,加快與國際市場接軌,有效地解放和發展了水運生産力,推動了水運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第二,堅持科學發展,加強規劃指導。水路交通始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扭住發展不放鬆,著眼于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提高搞建設、謀發展的堅定性、自覺性和前瞻性,科學務實地組織制定和實施水路交通發展規劃,提升水路交通保障能力,使水路交通緊張局面得到明顯緩解,對國民經濟的瓶頸制約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第三,堅持省部攜手,促進區域聯動。在推進水路交通發展中,堅持發揮好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積極探索省部攜手、以機制建設為主要內容的新時期水路交通協調發展模式,與京杭運河沿線五省一市簽署了京杭運河船型標準化示範工程行動方案,與長江沿江七省二市共同建立了加快長江水運發展協調機制,積聚了發展資源,形成了發展合力,加快了發展步伐。
  第四,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安全管理。在多年的實踐中,水路交通不斷更新安全理念,積極探索水上安全管理規律,強化責任落實,完善應急體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加強了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和搜救能力建設,促進了水路交通的安全發展、和諧發展,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
  【李盛霖】07-05 9:13
  第五,堅持科教興交,注重推進創新。多年來,水路交通緊密結合基礎設施建設、運輸生産中的關鍵技術問題,依靠科技進步,大力培養管理、經營及技術人才隊伍,以創新促發展,在深水築港技術、巨型河口航道整治技術、集裝箱運輸成套技術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促進了水路交通品質、服務和效益的提高。
  在充分肯定成績、總結經驗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水運作業發展進程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水運法規層次比較低;內河航運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低,內河航運的比較優勢尚未充分顯現出來;港口功能結構不盡合理;海運船隊核心競爭力需要進一步加強,船員數量總體不足;安全保障能力仍存在許多薄弱環節;部門間合作需進一步加強等等。這些需要我們通過提高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準來解決。
  【李盛霖】07-05 9:19
  二、水運發展面臨的形勢和任務。
  新世紀新階段,我國已站在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快推進我國水路交通現代化,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效服務和有力保障,必須科學分析水路交通事業面臨的形勢,進一步明確發展思路、奮鬥目標和重點任務,著力解決好發展中面臨的新矛盾、新課題。
  第一,經濟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要求水路交通必須提高綜合競爭力和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的能力。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進程加快,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全球範圍內的産業結構不斷調整,進一步促進了國際貿易發展和結構變化,為國際海運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也使海運競爭更加激烈。從傳統的數量、規模的競爭延伸到海運服務、技術標準和國際規則制定等方面的競爭,即從“硬體”到“軟體”的綜合競爭,這是世界海運業的一個發展趨勢。我國海運既是世界海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全面參與和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力量,是保障我國國民經濟運作安全的主動脈,在外貿、能源運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以及我國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勢必要求我國水運業同步加強“硬體”建設和“軟體”建設,提高綜合競爭力,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提升在世界海運界的影響力和國際地位,提高運輸能力,保障國家經濟運作安全。
  第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要求水路交通必須做到又好又快發展。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與土地、能源等資源緊缺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承受的環境壓力也越來越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解決這個突出矛盾,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在綜合運輸體系中,各種運輸方式都各有特點和優勢,需要加快發展,發揮比較優勢,“宜水則水、宜陸則陸”。水運具有運能大、佔地少、能耗小、污染輕、成本低的優勢。大力發展水運,充分發揮水運在減少土地佔用、降低能源消耗、加強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優勢,是貫徹落實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水運特別是內河航運的比較優勢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如何通過體制、機制、技術和管理創新,充分發揮水運資源的綜合效能,著力提高水運生産力水準,加快提升水運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的地位,使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部署在水運發展中得到更好的體現和落實,是我們面臨的既緊迫又艱巨的任務。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水運特別是內河航運的比較優勢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如何通過體制、機制、技術和管理創新,充分發揮水運資源的綜合效能,著力提高水運生産力水準,加快提升水運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的地位,使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部署在水運發展中得到更好的體現和落實,是我們面臨的既緊迫又艱巨的任務。
  【李盛霖】07-05 9:20
  第三,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要求水路交通必須抓緊抓好發展轉型。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加快發展服務業,拓展生産性服務業,優先發展交通運輸業。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要求把加快發展服務業作為一項重大而長期的戰略任務。水路交通既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先導性産業,更是服務性産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具有明顯優勢。必須抓住加快發展服務業的機遇,面向市場需求,加大政策支援,加快結構調整,提高水運發展品質和效益,依靠現代高新技術、資訊技術,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和海運服務貿易,推進水路交通向現代服務業轉型。
  【李盛霖】07-05 9:23
  第四,堅持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要求水路交通必須提高安全保障能力。隨著經濟社會和水運事業的快速發展,水路運輸越來越繁忙,船舶流量越來越大,通航環境越來越複雜,加之近年來氣候環境變化,極端天氣頻發,對做好水上交通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保障安全的責任和任務越來越重。
  【李盛霖】 [07-05 9:25]
  我們必須更加清醒地認識安全形勢,更加自覺地增強安全責任感,更加科學地把握水上安全規律,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加強安全監管和救助能力建設,下更大的決心、採取更有力的措施強化安全綜合治理。
  面對新形勢,把握新機遇,應對新挑戰,水路交通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健全綜合運輸體系的要求,充分發揮水運比較優勢,做好“三個服務”,加快水路交通的結構調整、升級和轉型,實現科學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推進我國水路交通現代化。
  到2020年,總體實現水路交通現代化:擁有基本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的水運基礎設施、裝備和服務體系,海運綜合實力強,內河航運優勢明顯,與其他運輸方式相互協調,形成安全、高效、暢通、可持續發展的水路交通系統,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經濟安全的要求。
  【李盛霖】07-05 9:29
  主要表現在:水運基礎設施網路健全、結構合理、功能比較完善,主要港口成為重要的區域性或國際性物流中心;運輸裝備先進、結構合理,船舶大型化、專業化、標準化程度高;耗能低、污染小的設施和裝備得到普遍應用,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水上支援保障系統功能健全,安全保障能力強;發展理念領先,行業管理科學,運輸組織高效,現代科學技術和資訊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推進水路交通現代化,必須大力發展內河航運,不斷開拓海洋運輸。
  【李盛霖】07-05 9:31
  大力發展內河航運。就是建設以高等級航道為主體的干支直達、通江達海、結構合理的航道體系,到2020年,建成1.9萬公里的高等級航道。要建設佈局合理、功能完善、專業化和高效率的港口體系,發展與航道能力相匹配的大型化、標準化船舶和專業化內河運輸船隊。
  【李盛霖】07-05 9:32
  不斷開拓海洋運輸。就是建成具有較強綜合競爭力的大型化、專業化、現代化船隊,運力總規模居世界前列,特別是加強能源、原材料等重點物資的運輸能力。建成適應經濟發展需求、佈局合理的沿海港口體系,加快建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集裝箱幹線港口和國際航運中心,提升港口在現代物流中的重要樞紐作用。
  【李盛霖】07-05 9:32
  完善內河航運法規體系和規劃體系,提高內河航運資訊化水準,建設技術裝備先進、反應快速的安全監管和救助系統。充分發揮內河航運在水資源綜合利用中的重要作用,促進航運資源的合理開發、高效利用、有效保護和優化配置。
  【李盛霖】07-05 9:33
  要培育規模大、信譽好、國際競爭力強的水運企業和一流的全球物流經營人,大力發展現代海運服務業,提高海運服務貿易能力。要完善海運法規體系。在沿海、長江幹線等重點水域基本建立全方位覆蓋、全天候運作、具備快速反應能力的現代化水上交通安全和救助體系,提高維護國家權益、履行國際公約和承擔國際義務的能力。加快智慧化、數字化的資訊技術應用,建成功能齊全、運作高效的交通電子口岸,完善海運科技研發和人才教育培訓系統。
  【李盛霖】07-05 9:40
  推進水路交通現代化,任務十分繁重,需要分階段、分步驟實施。要緊緊抓住“十一五”這一關鍵時期,突出抓好六項重點工作。
  【李盛霖】07-05 9:41
  第一,沿海港口結構調整和升級。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建設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相互協作、競爭有序的環渤海、長江三角洲、東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個港口群,形成煤炭、石油、鐵礦石、集裝箱等8個運輸系統的佈局。沿海港口新增吞吐能力80%以上,適應度接近1:1。主要港口進出港航道基本適應船舶大型化發展要求。
  【李盛霖】07-05 9:42
  完善港口集疏運設施,加快內河集疏運通道建設,實現高速公路與沿海集裝箱幹線港主體港區的零距離銜接。積極推進上海、天津、大連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大力發展海運融資、保險、交易、諮詢等現代海運服務業。大力發展大型化、深水化、專業化的公用碼頭,加大老碼頭更新改造力度,加快物流園區、保稅港區、臨港工業區的港口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港口資訊化、智慧化建設,拓展港口物流服務功能。
  【李盛霖】07-05 9:43
  第二,以長江黃金水道為重點的內河航運建設。加快落實《“十一五”期長江黃金水道建設總體推進方案》,充分發揮黃金水道在長江流域綜合運輸體系中的主骨架作用。重點建設長江口深水航道三期治理工程,使12.5米深水航道向上延伸至太倉,推進深水航道進一步向上延伸的協調和前期工作。
  【李盛霖】07-05 9:44
  加快實施長江幹線的重點河段整治工程。加快重要支流航道建設,積極推進長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和湘江、嘉陵江、贛江、漢江等重要通航河流梯級開發進程。完善三峽庫區通航設施、安全支援保障系統建設,協調有關部門加快升船機建設,支援三峽壩區翻壩公路建設,實施長期翻壩方案,提高三峽過壩運輸能力。加快長江幹線主要港口建設,拓展港口功能,實現港口結構升級,提升港口服務能力和水準。
  【李盛霖】07-05 9:47
  大力發展干支直達、江海聯運和集裝箱運輸,逐步形成煤炭、礦石、集裝箱、石油及液化氣、汽車滾裝等專業化運輸體系。繼續加快推進西江航運幹線、珠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和瀾滄江、黑龍江、淮河等內河航運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實施珠江口航道整治工程。在全國形成超過1萬公里的三級以上航道。繼續扶持非水網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水運發展,加快內河港口建設和技術改造步伐,推動內河港口産業升級。
  【李盛霖】07-05 9:48
  第三,京杭運河擴能改造。認真貫徹落實溫家寶總理的批示精神,把充分發揮京杭運河航運作用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公共基礎設施升級擴能,改善通航環境,通過能力增長40%。重點加快山東段擴能延伸、蘇北航段航道三級升二級、江南四級升三級的改造工程,使航道等級分別提高到可通航2000噸級和1000噸級船舶;
  【李盛霖】07-05 9:50
  全面完成蘇北段船閘擴能工程;加快濟寧、徐州、杭州等六個主要港口建設,加大礙航橋梁改造力度。充分發揮五省一市協調機製作用,繼續做好排堵保暢工作。同時,要做好京杭運河航運發展與申遺保護、南水北調的協調工作。
  【李盛霖】07-05 9:51
  第四,現代海運船隊建設和結構調整。加快調整船隊結構,擴大五星紅旗船隊規模,加快幹散貨、油輪、集裝箱等專業化大型船隊發展,明顯提高海運船隊的技術水準,提升保障我國經濟安全的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運力規模達1億載重噸,進入世界前三位。
  【李盛霖】07-05 9:51
  加快推進LNG船、危險化學品船、商品汽車滾裝船等特種專業船舶發展,積極發展旅遊客船、客滾船等船舶。繼續鞏固大型國有航運企業的主導地位,繼續鼓勵、支援、引導多种經濟成分的航運企業發展,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主體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新格局。
  【李盛霖】07-05 9:52
  第五,內河船型標準化。完善內河船型標準化的政策措施,加強標準船型研發、現有船型比選以及落後船型淘汰等工作。加快推進長江、京杭運河、西江等內河船型標準化工作,優化運力結構,促進船舶大型化,提高船閘通過能力,提升內河航運競爭力。內河貨運船舶平均噸位達到400噸以上,長江幹線達到1000噸以上,京杭運河平均噸位進一步提高。積極商有關部門建立推進長江船型標準化的引導資金,建議地方積極爭取建立專項資金,形成合力,積極推進內河船型標準化工作,提高三峽船閘通過能力。
  【李盛霖】07-05 9:53
  第六,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基本完成渤海灣等六大重點水域的設施佈局和裝備配置,救助飛機和船舶裝備水準高,機動性強,可對險情進行及時救援,加快溢油控制清除裝備和搶險打撈裝備建設,加強沿海港口、長江幹線水路交通應急和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基本建立起海陸空搜救體系,初步形成現代化水上交通安全和救助系統。其他水域也要加大安全監管和救助能力建設。
  【李盛霖】07-05 9:54
  三、“十一五”期的保障措施。
  【李盛霖】07-05 9:55
  “十一五”期,做好上述六項重點工作,需要採取有力的保障措施。
  (一)進一步抓好規劃的制定與實施。
  【李盛霖】07-05 9:56
  研究制定全國航運發展規劃。省級交通部門要明確責任,組織實施好行業規劃,做好本地區水運發展規劃、港口佈局規劃和港口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要積極參與、主動配合有關部門,做好行業發展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綜合運輸規劃、水資源利用等的銜接。認真紮實地組織實施《全國沿海港口佈局規劃》、《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佈局規劃》和《國家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和救助系統佈局規劃》等國家規劃,加快前期工作進度,加大投入,嚴把品質關,增加項目儲備。
  【李盛霖】07-05 9:57
  (二)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援。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拓寬水運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渠道。“十一五”期中央將籌集至少400億元的資金,重點用於內河和沿海航道、水上支援保障系統等項目的建設,比“十五”期翻了一番。
  【李盛霖】07-05 9:58
  其中,用於內河航運的投資將超過200億元。加強港口建設費的徵收和管理,增收部分主要用於航道等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多渠道籌資,中央、地方、企業形成合力,加強沿海港口的公用深水航道和集疏運通道建設。
  【李盛霖】07-05 9:59
  地方交通部門要積極爭取當地政府的支援,爭取增加財政性資金投入,出臺相關支援政策,逐步建立起穩定的水運設施建設資金來源。同時,在利用社會資金、航電結合、水資源綜合利用、土地綜合開發等方面擴大社會融資,多渠道籌集水運建設資金。要管好交通自身建設的航電樞紐,實現以電促航、滾動開發。大力推進內河港口建設,積極鼓勵企業和社會資金投資建設內河港口碼頭,逐步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的港口建設投融資機制。
  按照國際慣例,充分用好沿海運輸經營權政策,促進國輪船隊建設。積極配合相關部門,研究制定我國油輪船隊發展政策,加快航運企業與貨主企業戰略合作,提高國輪承運比例。組織落實國務院批准的“國際航運船舶特案免稅登記政策”,對符合條件的船舶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吸引中國資本非五星紅旗船舶回國登記,進一步研究建立鼓勵中資船舶在國內登記的長期政策,擴大國輪船隊。進一步完善內外貿集裝箱同船運輸政策,大力發展內支線、內貿集裝箱運輸。
  【李盛霖】07-05 10:01
  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供宏觀政策指導和資訊服務,擴大政府間國際海運合作,為具有優勢的港航企業、施工建設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和開拓海外市場創造條件,鼓勵、支援企業擴大對外投資和服務。
  【李盛霖】07-05 10:03
  (三)進一步加強水運市場的監管。
  【李盛霖】07-05 10:04
  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深化水運體制改革,研究建立港航管理一體化的地方行政管理體制,研究建立與水運發展相適應的航道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港口管理體制。
  【李盛霖】07-05 10:05
  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水路運輸和水運建設市場。提高水運市場準入標準,重點要提高水路客運和液貨危險品運輸經營主體的市場準入條件。建立和完善市場誠信體系,依法加強市場監管,規範規費徵收行為,嚴格收費標準,維護公平競爭秩序,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加強水運工程品質管理,不斷提高全壽命週期。進一步發揮中介組織“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範行為”的作用,加強行業自律,規範經營行為,維護會員合法權益。
  【李盛霖】07-05 10:06
  繼續擴大與海運國家的雙邊、多邊海運合作。在尊重沿岸國主權及國際有關公約的框架下,積極參與重要國際海運通道有關方面合作。進一步加大參與國際海事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等國際組織工作力度,積極參與海運業國際公約的制修訂,推動實施海上運輸便利化措施。
  【李盛霖】07-05 10:07
  (四)進一步強化水上安全的監管。
  【李盛霖】07-05 10:08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加強船員、船舶和船公司“三準入”管理,嚴格執行船舶技術和船齡標準,繼續實施船舶強制報廢制度,加快老舊客滾船淘汰步伐。加強以“四客一危”、“四區一線”及鄉鎮船舶和遊艇為重點的安全管理,開展渡口渡船安全專項整治,組織低品質船舶專項整治的驗收,完善載貨汽車滾裝碼頭危險品檢測手段。建立健全通航水域和港口安全評估制度,加強港口保安體系建設,建設全國港口保安資訊系統。推進建立國家船舶油污損害賠償機制,實行船舶油污強制保險,建立油污損害賠償基金制度。建立和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健全應急預案,完善應急機制。加強港航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深入推進平安創建活動,維護港航政治治安穩定。
  【李盛霖】07-05 10:09
  這裡,特別強調一下當前的安全工作。近期,各地連續發生多起重、特大船舶碰撞事故,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水上交通安全還存在隱患及薄弱環節,需要下大力氣整治。要按照培炎副總理“當前,要針對存在問題,強化監督管理,狠抓安全生産,排除事故隱患,確保人民生命財産安全和水運秩序正常”的重要指示,進一步提高認識,採取有效措施,確保水上交通安全。要落實好今年4月27日全國交通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和6月28日“兩防”專項整治電視電話會議的工作部署,以防船舶碰撞、防泄漏為重點,全面排查安全隱患,及時整治薄弱環節,嚴肅查處違章航行、違規操作。強化航運公司安全體系審核管理,加強對船員安全技能的教育培訓和檢查評估,提高船員和船公司的安全責任意識。加強對重點水域、重點船舶、重點時段的監控,確保水上交通安全。
  【李盛霖】07-05 10:12
  (五)進一步完善水運法規、標準和規範。
  【李盛霖】07-05 10:14
  加快水運立法進程,針對當前立法資源有限,行業立法需求大的情況,要集中精力研究制定水運作業亟需的法律法規。推進《航道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水路運輸管理條例》、《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國內港口間旅客運輸賠償責任限制規定》等法律法規的制修訂工作,組織好《國內船舶運輸經營資質管理規定》、《港口建設費徵收管理辦法》、《港口岸線管理規定》、《船舶港務費徵收管理辦法》等規章的制修訂工作。各級交通主管部門要加強研究制定行業“強制性標準”,充分發揮行業中介和企業在“推薦性標準”制定中的作用。
  【李盛霖】07-05 10:15
  (六)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
  【李盛霖】07-05 10:16
  堅持“需求引導、科學統籌、重點突破、全面推進”,形成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制度為保障,充滿活力的水路交通創新體系。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強水運建設基礎科學研究,加大有關複雜河段的航道治理、深水築港、高壩通航和現代物流技術等研究。大力推進水運資訊化建設,全面提高企業經營效益和政府管理效率,加快建設全國水運作業資訊中心和交通電子口岸。
  【李盛霖】07-05 10:17
  當前,要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工作。要充分依靠科技進步,加快研究制定水運環保、節能減排等方面的標準、規範和指標體系,逐步淘汰高耗能的設施和裝備,推進船型標準化,推廣應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形成以交通主管部門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全行業齊抓共管的節能減排工作格局。
  【李盛霖】07-05 10:18
  水運工程技術創新是水運創新中的一個重要內容。關於這方面的工作,祖遠同志還將在後天召開的全國水運工程技術創新會上進行部署。
  【李盛霖】07-05 10:19
  人才是水運發展的關鍵,要轉變觀念,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思想,按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積極籌劃、超前打算”的人才工作原則抓好水運人才隊伍建設。要實施好《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人才工作規劃》,創新人才機制,優化人才環境,提高人才素質。加強和支援院校、科研單位建設,加快人才培養。進一步加強領導幹部、管理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完善人力資源支援保障體系。加強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適應市場經濟需要,擁有現代經營理念,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加大船員培養力度,提高船員素質,壯大船員隊伍,特別是加大船長等高級船員以及引航員的培養。加強水運作業從業人員職業資格管理及關鍵專業技術崗位職業資格制度建設,重點建立水路危險貨物運輸人員、國際海運人員、驗船師、理貨人員職業資格制度。
  【李盛霖】07-05 10:20
  四、抓好落實的幾點要求
  【李盛霖】07-05 10:21
  發展內河航運,開拓海洋運輸,加快推進水路交通現代化,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效服務和有力保障,關鍵在抓落實、見成效。各級交通部門要切實將思想統一到中央的各項決策精神上來,統一到培炎副總理的重要批示精神上來,紮實有效地做好各項工作。
  【李盛霖】07-05 10:22
  一要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各級交通部門要從水運作業的實際和特點出發,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抓住關鍵環節,創新工作思路,轉變發展方式,統籌安排、精心組織、狠抓落實。要結合本地區水運發展實際,制定實施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要積極推進交通部門轉變職能,加強行政能力建設,轉變工作作風,轉變工作方法,打造責任型交通、服務型交通、創新型交通。要解放思想、求真務實,深入基層,加強調查研究,辦實事、求實效。要加強以“學樹創”為載體的精神文明建設,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要加強對水運建設資金的審計,切實強化資金安全和使用效益的監管。要高度重視宣傳工作,充分發揮新聞媒體作用,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李盛霖】07-05 10:23
  二要加強合作,形成合力。要正確處理好中央與地方、整體與局部、長遠與當前的利益關係。水運發展任務重、涉及面廣,需要中央和地方有關部門的繼續支援。要進一步加強部省之間、地方之間和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合作,營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援、和諧發展的氛圍,增強行業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要激發全行業發展水運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共同推進水路交通發展。
  【李盛霖】07-05 10:24
  三要面向市場,調整結構。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充分調動各方投資、建設和發展水運的積極性,政府投資主要用於公益性強的公用航道等基礎設施,水運建設和發展主要依靠市場主體,特別是船隊和港口碼頭的建設與發展,要以市場為主導,不斷提高大型港航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形成若干個海運、港口和建設等跨國經營集團。交通部門要強化公共服務職能,加強對市場的引導、培育和監管,重點做好戰略規劃、政策法規、標準規範制定工作,積極引導水運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加大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籌措力度。
  【李盛霖】07-05 10:25
  四要注重協調,完善功能。要做好港口的協調發展,切實按照國家對港口規劃明確的功能定位和佈局要求建設港口碼頭,鼓勵以資本為紐帶的合作;做好內河與沿海協調發展,加大內河航運建設投入,充分發揮內河的集疏運通道作用,實現內河航運與海運的良性互動;做好航道與船舶的協調發展,科學處理船舶大型化與航道建設等級的關係;做好水運與公路、鐵路等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充分發揮水運的大通道作用和港口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的重要樞紐功能;做好水運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充分發揮水運引導産業佈局、促進區域經濟和流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支撐和保障國民經濟的發展。
  【李盛霖】07-05 10:26
  同志們,水路交通現代化的目標、任務已經明確,完成各項任務,實現奮鬥目標,既是光榮的也是艱巨的。我們要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機遇,勤奮工作,艱苦奮鬥,開拓創新,努力做好“三個服務”,不斷提高水路交通的服務和保障能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徐祖遠】07-05 10:29
  同志們,剛才李部長的報告回顧總結了我國水運發展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分析了在新的形勢下,水運發展面臨的新的任務,明確了加快推進水陸交通現代化的新的重要責任和任務。我國水運事業長期以來得到可持續的發展,得到了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和中央各部委的關心和支援,特別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對我國水運事業的發展進行了全面指導和大力支援。今天,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畢井泉副主任專門到會。下面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發展改革委畢井泉副主任講話。
  【中國政府網報道】07-05 10:35
  現在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畢井泉在開幕式上發表講話。
  【徐祖遠】07-05 10:40
  剛才畢井泉主任站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從健全綜合水上交通體系的角度,對加快推進水運交通現代化建設提出了很好的指導意見,讓我們再次對國家發展改革委對交通行業的大力支援和全面指導以及畢主任所作的重要講話表示感謝。今天上午會議議程已經全部完成。

相關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