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交通運輸廳(局、委),部屬各單位,部內各司局:
經交通運輸部同意,現將《2018年交通運輸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2018年2月9日
(此件公開發佈)
2018年交通運輸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點
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加快交通運輸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新發展理念,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決策部署,堅持“政府推動、社會共建,加強銜接、協作共用,統籌規劃、分步實施,重點突破、強化應用”基本原則,以“構建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提升行業現代治理能力”為目標,以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為重點突破,著力推進信用數據歸集共用,著力加強信用法規制度和標準規範建設,著力推動社會多方參與行業治理,著力推動政務誠信建設,著力加強誠信教育和誠信文化建設,在全行業進一步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濃厚氛圍,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交通強國建設新征程提供堅實支撐和有力保障。
一、加快推進信用數據歸集共用
1.充分發揮全國交通運輸信用資訊共用平臺的“總樞紐”作用,有效整合行業內的信用資訊資源,完善行業信用記錄和從業人員信用檔案,加快推進行業信用資訊互聯互通。(部政策研究室&&,部內相關司局、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2.建立健全信用資訊歸集共用機制,推動行業現有各類信用資訊系統的升級改造及對接融合,加強信用資訊保障體系建設。(部政策研究室、科技司&&負責,部內相關司局、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配合)
3.推進信用資訊歸集和數據共用工作,力爭實現交通運輸信用資訊共用平臺數據歸集量提升至1億條,全面對接全國信用資訊共用平臺和“信用中國”網站。(部政策研究室&&,部內相關司局、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配合)
4.加強交通運輸行業信用資訊記錄基礎建設,拓展信用資訊應用服務功能。(部內相關司局、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5.加強“信用交通”網站建設,推進行業信用資訊公開和應用,力爭實現網站訪問量提升至日均100萬人次。(部政策研究室負責,部內相關司局、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配合)
二、加強信用法規制度和標準規範建設
6.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簽署的《關於加強和規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建立健全交通運輸行業紅黑名單管理與應用制度,規範各個子領域紅黑名單的認定、獎懲、修復和退出。(部政策研究室&&,部內相關司局、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7.按照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要求,進一步加強行業信用資訊記錄和歸集,編制並及時更新信用資訊目錄和信用資訊共用需求目錄。(部政策研究室&&負責)
8.推動《出租汽車服務品質信譽考核辦法》等修訂工作。(部運輸服務司&&負責)
9.結合行業實際,推動公路、水運、運輸服務、安全和海事領域信用管理等相關規章制度的制修訂工作。(部內相關司局、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10.結合行業實際,制定完善科學有效的信用評價辦法。(部政策研究室&&,部內相關司局、部屬有關單位、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11.繼續推動《公路水路建設與運輸市場信用評價指標》系列標準制定。(部科技司&&負責,部政策研究室、公路局、水運局、運輸服務司配合)
三、加強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
12.推動行業進一步落實國家在失信被執行人、運輸物流、對外經濟合作等領域制定的聯合獎懲備忘錄。(部政策研究室&&,部內相關司局、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13.按照有關規定,推動行業在行政審批、公共服務工作流程以及監管、服務等環節應用聯合獎懲信用資訊。(部政策研究室&&,部內相關司局、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14.持續做好嚴重違法失信超限超載運輸行為和相關責任主體資訊匯總、審核和發佈工作,及時披露曝光嚴重失信當事人名單,建立健全異議投訴和信用修復機制。(部公路局、政策研究室&&負責,部內相關司局、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配合)
15.推動《對交通運輸工程建設領域守信典型企業實施聯合激勵的合作備忘錄》的落地實施。(部水運局、公路局、政策研究室&&,部內相關司局、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16.制定交通運輸工程建設領域聯合激勵對象清單,及時公示守信典型企業名單。(部水運局、公路局&&負責,部政策研究室配合)
17.推動出臺《關於對網路預約出租汽車行業失信市場主體及其有關人員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部運輸服務司、政策研究室&&,部內相關司局、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18.完成2017年度公路建設市場全國綜合信用評價和水運工程設計、施工和監理信用評價工作。(部公路局、水運局按照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19.結合行業實際,有效利用聯合獎懲手段,在“道路兩客一危”、內河船舶非法從事海上運輸、國內水路運輸等領域推進聯合懲戒工作。研究推動公路、水運安全領域聯合懲戒工作。(部運輸服務司、海事局、水運局、安全與品質監督管理司按照職責分工分別負責,部政策研究室、法制司等有關司局配合)
20.推動完善社會輿論監督機制,依法加強對失信行為的披露和曝光。(部政策研究室&&,部內相關司局、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四、推動社會多方參與行業治理
21.鼓勵支援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和行業協會參與信用考核評價,引導評價機構依法開展活動。開展信用資訊大數據分析研究,開發行業信用指數和信用預警功能,為交通運輸市場監管提供有力支撐。(部政策研究室&&,部內相關司局、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22.鼓勵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加強信用服務産品創新,支援徵信機構與交通運輸部門、行業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等深入合作。(部政策研究室&&,部內相關司局、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23.按照有關規定,在行政許可、政府採購、招標投標等行政管理領域中,推廣使用信用資訊和信用産品。(部政策研究室&&,部內相關司局、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五、加強誠信教育和誠信文化建設
24.深入開展誠信宣傳活動,以“信用交通宣傳月”“感動交通年度十大人物”評選等主題活動為載體,充分發揮電視、廣播、報紙、網路等媒體的宣傳引導作用,樹立行業誠信典範,講好行業“誠信故事”,在交通運輸行業積極營造“學信用、懂信用、用信用、守信用”的良好氛圍。(部政策研究室&&,部內相關司局、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25.充分發揮“信用交通”網站群作用,完善信用資訊公開制度,加強輿論引導,宣傳誠信典型、曝光失信案例,分地區、分階段、分層次進行集中宣傳報道。(部政策研究室&&,部內相關司局、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26.圍繞交通信用體系建設方向需求,組織開展行業信用理論、信用管理、信用技術、信用政策等方面研究。(部政策研究室&&,部內相關司局、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27.召開交通運輸信用體系建設推進會。(部政策研究室&&負責)
28.組織開展交通信用人才交流培訓。(部政策研究室&&負責)
六、推動政務誠信建設
29.加強政務誠信管理制度建設,推動政務誠信評價辦法等制度建設。(部政策研究室&&,部內相關司局、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30.加大政務資訊公開力度,按照政府資訊公開的有關規定,大力推進政務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全面落實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等信用資訊公示制度。(部辦公廳&&,部內相關司局、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31.加強公務員誠信教育,提升公務員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部人事教育司&&,部內相關司局、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七、推動“信用交通省”創建
32.全面推進“信用交通省”創建,加強對各地交通運輸重點領域信用體系建設統籌指導、督促檢查,適時組織開展創建效果跟蹤評估工作。加強政策研究,完善制度建設,為創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部政策研究室&&,部內相關司局、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配合)
33.推動首批重點指導和支援的“信用交通省”創建地區在歸集共用、制度標準、信用應用、誠信文化等方面取得實質突破。(部政策研究室&&,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34.依據《公路水路行業安全生産信用管理辦法(試行)》等制度文件,分領域分地區積極開展信用管理試點示範工作。(部安全與品質監督管理司&&負責,部內相關司局、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配合)
35.鼓勵各地根據行業發展的客觀需要和本地實際,創新開展創建工作,積極總結好的做法經驗,適時在全國交流推廣。(部政策研究室&&,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八、增強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合力
36.推動完善交通運輸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體制機制。(部政策研究室&&,部內相關司局、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分別負責)
37.加強交通運輸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統籌指導、督促檢查,確保各項任務有效落實。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落實信用體系建設相關人員和經費保障。(部政策研究室&&,部內相關司局、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分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