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政策研究室副巡視員 李佔川】11-13 15:06:29
大家下午好!非常歡迎並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出席“2019年長江幹線水上聯合搜救演習”專題新聞發佈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交通運輸行業,特別是水上搜救工作發展的關心和支援。
水上搜救是國家突發事件應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履行國際公約的重要內容,對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提升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水上搜救工作,10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水上搜救工作的通知》,從健全水上搜救體制、完善聯席會議制度、注重內河水上搜救協同、加強資訊資源共用等十方面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為進一步促進我國水上搜救工作發展、增強水上搜救整體能力提供了有效參考與有力保障。
今年以來,我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應急保障能力持續提升,海上搜救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擴大。截至10月底,共組織協調搜救行動1538次,協調派出各類搜救船舶7627艘次、協調飛機282架次,在我國搜救責任區成功搜救遇險人員11773人,搜救成功率達到96.5%。
此次演習由交通運輸部與重慶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以“關愛生命,共護平安綠色長江”為主題,來自交通運輸系統和重慶市的31家單位、32艘船艇、300余人將參與演練,屆時非常歡迎各位記者朋友到場觀摩。
今天,我們很高興地邀請到了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卓立先生,長江航務管理局副巡視員徐開金先生,重慶市交通局黨委委員、二級巡視員杜昆先生,現在請他們向大傢具體介紹此次演習的有關情況。
下面首先有請卓立先生做介紹
【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 卓立】11-13 15:13:57
大家下午好!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提升長江幹線水上應急救助能力,加強部省之間應急協作聯動,交通運輸部、重慶市人民政府決定共同舉辦2019年長江幹線水上聯合搜救演習。此次演習以“關愛生命,共護平安綠色長江”為主題,演習總指揮由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陸克華共同擔任,活動由中國海上搜救中心、長江航務管理局、重慶市交通局、涪陵區人民政府承辦。
近年來,長江幹線重慶水域呈現出船舶種類多、通航密度大、船舶大型化等特點,極端天氣、洪水、地質災害等風險大,水上險情時有發生,給水上搜救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交通運輸部高度重視長江水上搜救工作,目前,長江幹線水上搜救建設方面,設有1個長江幹線水上搜救協調中心,1個省級水上搜救中心、22個水上搜救中心、37個水上搜救分中心,187個應急動態待命點,13個船舶溢油應急基地和2個溢油應急設備配置點,現有280艘應急救助船艇,15艘消防艇,198艘航道維護(測量)船,47艘大型挖泥船,2艘救撈起重船,4輛應急通信車。2018年底,交通運輸部啟動實施了長江幹線水上搜救能力提升專項行動,此次演習是專項行動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繼2007年交通運輸部與重慶市人民政府在萬州成功舉辦了長江三峽庫區水上聯合搜救演習之後,時隔12年再次在長江幹線重慶段舉辦國家級大規模搜救演習。
本次演習將模擬兩艘船相撞後,人員落水,集裝箱船出現破艙溢油等情形,各方水上應急救援力量將合力開展救助,及時救起落水人員,控制並清除水面溢油,打撈落水集裝箱等。
本次演習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演習標準高。此次演習定位於國家級大規模搜救演習,遵循部省聯動、統一指揮、屬地為主的原則,檢驗長江幹線水上應急救助能力。充分體現在重慶市政府主導下,對長江幹線水上搜救應急行動實行統一指揮,交通運輸系統和重慶市相關部門、單位按照水上搜救預案要求,工作職責明確、相互支援配合、資訊溝通順暢,有能力處置長江上發生的重大水上突發事件。
二是演習科目針對性強。演習科目設置緊密結合三峽庫區成庫以來庫區船舶種類多、通航密度大、船舶大型化的特點,汲取了近年來應對典型案例的經驗,有針對性地設置了深潛設備遠端快速投送、庫區航道應急搶通、沉物打撈等科目。
三是演習最大限度調度現有力量。交通、海事、救撈、應急、環境、武警、公安、衛生健康等政府部門,重慶長航救助打撈公司、重慶展宏圖救助打撈公司、重慶市藍天救援志願服務隊等社會力量均參與演習,在90分鐘內,30余個參演單位、30余艘船舶完成21個演習場景。
以上就是我要通報的主要內容,謝謝大家!
【交通運輸部政策研究室副巡視員 李佔川】11-13 15:14:33
謝謝卓立先生,下面有請徐開金先生做簡要介紹。
【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二級巡視員 徐開金】11-13 15:19:40
新聞界的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下午好!下面,我就本次演習的具體安排向大家作介紹。
本次演習將模擬一艘滾裝船(載車40台,乘客104人,船員16人)從重慶郭家沱滾裝碼頭出發,下行至涪陵黃旗碼頭水域時,與上行的一艘集裝箱船(載集裝箱60個,船員6人)發生碰撞,導致滾裝船乘客受傷,人員落水,船舶失控,貨車起火,集裝箱船出現破艙溢油,集裝箱落水,其中兩個重箱沉入江中。交通運輸部和重慶市聯動,組織各方水上應急救援力量合力救助,及時救起落水人員,緊急轉移重傷人員就醫,妥善疏散安置遇險乘客;及時撲滅滾裝船大火;控制並清除水面溢油,保障水域清潔;調度專業打撈力量遠端投送深潛設備;掃測定位落水集裝箱,採取措施恢復航道通航;將落水集裝箱打撈、拖帶至安全水域,將遇險船舶拖至安全水域靠泊。
此次演習集結了政府、行業、社會和民間等多方搜救力量,參演單位達31家,參演人員300余人,動用各類船艇32艘,無人機2艘,以及相關專業救助設備,具體情況如下:
交通運輸部系統參演單位有:長江海事局、長江航道局、上海打撈局、重慶海事局、長江通信管理局、長江重慶通信管理局、長江重慶航道局、重慶涪陵海事處、長江涪陵航道處、長江重慶涪陵通信管理處、武漢長江航道救助打撈局等11家單位。
重慶市參演單位有:重慶市應急管理局、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重慶市消防救援總隊、重慶市港航管理局、重慶市公路局、重慶市水上救援中心、重慶市公安局涪陵區分局、涪陵區生態環境局、涪陵區港航管理局、涪陵區衛生健康委、涪陵區氣象局、涪陵區城市管理局等12家單位。
此外,長江航運公安局、長江航運公安局重慶分局、國家水運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輪船集團有限公司、重慶民生輪船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長航救助打撈公司、重慶展宏圖救助打撈公司、重慶市藍天救援志願服務隊等8家單位也將參加本次演習。
本次演習將首次在長江幹線大規模搜救演習中應用自航式收油船、自主遙控水下機器人、航道多波束掃測、無人機投放救生圈,無人機空中噴灑乾粉滅火等新型救助裝備和技術。
以上就是本次參演的全部力量,謝謝大家!
【交通運輸部政策研究室副巡視員 李佔川】11-13 15:20:35
謝謝徐開金先生,下面有請杜昆先生做介紹。
【重慶市交通局黨委委員、二級巡視員 杜昆】11-13 15:24:17
新聞媒體的各位朋友們:下午好!
下面我向大家通報一下重慶市近年來水上應急救助工作措施、成效以及相關內容。
黨中央高度重視安全生産和應急救援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近年來,重慶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的重要指示和要求,牢固樹立“生命最寶貴、安全大於天”的理念,在水上交通應急體系構建、應急裝備配備、應急救援效率上狠下功夫,基本實現從單純人命救助邁向就近就地快速人命救助、保障水域環境安全、保護橋梁等公共設施安全、減少財産損失四個目標,累計成功救助涉險人員2000余人,救援成功率達到了99.6%;救助涉險船舶160多艘,開展溢油處置42次,挽回經濟損失3.9億元。
一是應急體系不斷得到健全。累計投入專項資金近5億元,建設1中心、6基地、8站、119個人命救助點,長江幹線重慶段建成2個監管救助綜合基地、3個小型溢油設備庫、10個搜救分中心、26個海巡執法大隊,基本實現水上交通應急救援全覆蓋。同時,社會救援力量快速發展,初步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協作、社會參與的綜合救助體系。
二是救援裝備不斷升級。建成各類應急船艇251艘,基本形成人命救助快裝備、船舶救助輕裝備、大型船舶救助重裝備相結合的應急船艇配備,分散佈局常規應急物資裝備,實現人命救助、物資配備全覆蓋;長江幹線重慶段建成15個VTS雷達站、33個AIS基站,109個CCTV監控點、20個庫區應急避險區。目前,城市中心水上救援基本達到1分鐘集結、3分鐘出動人命救助衝鋒舟、8分鐘陸上遠端支援、15分鐘出動重裝備的響應目標。
三是安全防線不斷地得到夯牢。堅持以“平安交通”建設為抓手,累計投入16.8億元,升級改造客渡船1119艘、標準化率達到了100%,拆解老舊船3000余艘、標準化率達到了83%,新建庫周渡船183艘,改造渡口2002座,渡改人行橋183座;開展水上交通安全“5+N”專項整治和“1+4”平安交通等專項行動,全市282家運輸企業和193家港口企業安全生産標準化率達到了100%,水上交通已經連續16年沒有發生一次性死亡失蹤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
以上就是我要通報的內容,謝謝大家!
【交通運輸部政策研究室副巡視員 李佔川】11-13 15:25:11
謝謝杜昆先生。
今天向大家通報的情況就是這些,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按照慣例,請在提問之前通報一下是哪家媒體。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記者提問】11-13 15:27:59
請問舉辦這次聯合搜救演習的背景和目的是什麼?
【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 卓立】11-13 15:30:42
謝謝您的提問。談到此次演習的背景和目的,我主要從兩個方面來回答:
一方面是為了檢驗長江幹線水上搜救能力建設成果。2005年,國務院批復建立了國家海上搜救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中國海上搜救中心作為聯席會議日常辦事機構設在交通運輸部,全國沿海11個省(區,市)和黑龍江省成立了省級人民政府領導下的海(水)上搜救中心,長江幹線建立了長江幹線水上搜救協調中心。2006年,長江幹線實施了巡航執法和人命救助一體化,逐步形成符合長江幹線特點的搜救體系。交通運輸部和沿江省、市人民政府在水上應急救援方面加大政策支援和資金投入,長江幹線水上搜救能力明顯提升,再次舉辦國家級大規模搜救演習,目的是檢驗長江幹線水上搜救能力建設成果。
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凝聚部市水上搜救合力,磨合部市應對水上重特大險情時的工作機制。重慶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長江上游的航運中心,水上搜救能力建設具有良好的基礎。在《國家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和救助系統佈局規劃》佈局的中央事權水域的水上救助力量之外,重慶市在市交通局、港航管理局框架下,設立了重慶市地方水上應急救援中心,建立了“一中心、六基地、八站點”的水上應急救援體系,組建了專業化應急救援隊伍。舉辦部市聯合演習,有利於提升國家、地方水上搜救力量協同作戰能力,充分體現在重慶市人民政府領導下,對重慶市轄區水上搜救實行統一指揮。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交通廣播記者提問】11-13 15:31:22
請問這次聯合演習將對我國未來的水上搜救工作起到哪些作用?
【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二級巡視員 徐開金】11-13 15:35:39
謝謝您的提問。這次演習的成果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部省水上搜救合力將進一步增強。通過本次演習,交通運輸部、重慶市人民政府以及社會救助力量之間的配合更加默契,協同更加緊密,體現了條塊結合、專兼結合、協同作戰的長江幹線水上搜救優勢。
二是長江幹線水上搜救能力將進一步提升。本次共設置的落水人員搜救與遇險人員轉移、船舶滅火救援、船舶溢油處置、航道應急搶通、深潛設備遠端快速投送、沉物打撈等6個科目,充分汲取近年來應對長江幹線典型案例的經驗,是一次多科目全方位的綜合演習,將大大提升長江幹線應急救助水準。
三是新型救助裝備設備將進一步應用。演習將啟用自航式收油船、自主遙控水下機器人、航道多波束掃測設備、浮式防污設備庫,以及無人機投放救生圈、無人機空中噴灑乾粉滅火等設備和技術用於溢油回收處置、航道掃測、水下攝像、沉物打撈等,為今後的推廣應用奠定良好的基礎。
這些演習成果將有力推動水上搜救工作特別是長江幹線水上搜救的發展:
一是有助於推動建立統一領導、條塊結合、屬地為主、專兼結合、軍地結合、權責對等的水上搜救機制,形成在省(市)人民政府領導下的資源共用、優勢互補、聯動高效的水上搜救工作格局。
二是有助於提升水上搜救“實戰”能力,以練促戰,將演習成果運用到水上搜救實戰之中,為服務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應急保障。
三是有助於新型裝備和新技術在水上搜救工作中加快應用,提升水上搜救智慧化水準,打造快速高效的現代化長江幹線水上搜救體系。謝謝!
【人民網記者提問】11-13 15:36:08
想請問一下這次聯合演習為什麼選擇在重慶舉辦?
【重慶市交通局黨委委員、二級巡視員 杜昆】11-13 15:39:19
謝謝您的提問。對這次演習為什麼選擇在重慶有三個方面的考慮,也就是我們三個方面的措施。
第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殷殷囑託的重要舉措。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再度考察重慶,對重慶作出了發揮“三個作用”的重要指示要求,這是繼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的定位,就是“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之後,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的又一次囑託,充分體現了總書記和黨中央對重慶工作的高度重視、對重慶發展的殷切期望、對重慶人民的關心厚愛。選擇重慶作為演習地點,就是進一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的重要舉措。
二是加快推進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舉措。重慶作為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和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它的區位優勢、生態優勢、産業優勢、體制優勢十分突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也是交通運輸部和重慶市政府合力推進的部市的合作項目。通過本次聯合演習,將加快推進重慶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更好地發揮重慶承啟東西、溝通南北、通達江海的作用,更好地發揮重慶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
三是不斷完善重慶市水上搜救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重慶具有大城市、大山區、大農村的特殊市情,通航水域點多、線長、面廣,通航十分環境複雜。通過本次聯合演習,深度磨合各單位救援協同、健全內河水上搜救體制機制、鍛鍊應急救援隊伍、檢驗應急救援能力、完善統一領導指揮調度,將全面地提升重慶各類水上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我的回答就這麼多,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提問】11-13 15:40:01
我想請介紹一下目前我國水上搜救力量的建設情況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 卓立】11-13 15:45:36
謝謝您的提問。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我國海(水)上搜救能力建設。我國“專群結合、軍地結合”的海上搜救發展模式逐漸成熟,基本建成了以專業救助力量、軍隊和國家公務力量、社會力量等為主要力量的海上搜救隊伍。
在救撈能力建設方面:目前,交通運輸部配備救助打撈船舶192艘、專業救助直升機20架,根據季節氣候變化及海上運輸情況,及時調整專業救助待命點。此外,交通運輸系統飽和潛水成套技術從無到有、由淺入深,具備完成水下300米深度各種複雜作業能力。沉船打撈綜合能力已達300米以淺,整體打撈噸位達到8萬噸以上。海上溢油應急清除、回收、水下抽油技術能力持續提升,一次溢油綜合清除回收能力單船達到3000噸,水下抽油作業深度達到300米。
在部際協同方面:軍隊和國家公務力量及社會力量在海上搜救工作中發揮“協同作用”。交通運輸部海事系統建成了百米級大型船、40-60米級中型船、20米級小型船組成的海事船艇構架體系。目前已配備各類船艇1800余艘。農業農村部、武警部隊、海軍等單位也逐步加大了船舶和搜救裝備的配備力度。商船、漁船活動範圍遍佈沿海各海區及各遠洋主要航線,在海上搜救工作中發揮著“及時救助作用”。
在科技支撐方面:海上突發事件應急專家團隊和科學技術在海上搜救工作中發揮著“支撐參課作用”。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建立了國家海上突發事件諮詢專家組,推進了北斗導航系統、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系統)、船舶遠端識別和跟蹤系統(LRIT系統)、海上漂移模型、手機定位等技術在海上搜救中的充分運用。
新時期,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科學謀劃,著力構建海(水)上搜救新格局,建設世界領先、人民滿意、保障有力的海上應急保障體系,築牢海上安全最後一道防線。一是推動落實海上搜救和溢油應急相關規劃,不斷拓展空間佈局,推動建設高水準的綜合救助基地。二是加強技術創新,推廣先進設備,加強海上搜救應急關鍵技術研發和高端裝備建設,推動人工智慧、資訊技術和衛星通信技術在海上搜救中的應用,提升海上應急指揮調度、科學處置水準。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11-13 15:46:24
謝謝主持人,剛剛我們看到現場的暖場影片非常震撼,能否介紹一下這部影片的有關情況?
【交通運輸部政策研究室副巡視員 李佔川】11-13 15:51:52
謝謝您的提問。
我來回答您的問題。剛剛大家看到的暖場影片叫作《緊急救援》,是首部聚焦海上救援題材的華語電影,也是繼《湄公河行動》和《紅海行動》後,香港著名導演林超賢帶領其製作團隊打造的又一國際水準鉅制。這部電影已經確定了在明年大年初一上映,與廣大的觀眾朋友們見面。
這是首部以我國海上專業救助打撈隊為原型和題材的電影。這支隊伍承擔著對中國水域所發生海上事故的應急反應、人命救助、船舶和財産救助、沉船沉物打撈、海上消防、清除溢油污染等多項職責。自1951年組建以來,參與過數以萬次的重大搶險救災任務。剛剛播放片段中,大家看到了許多驚險的水下拍攝、海陸空一體救援的實拍畫面,場面非常震撼,也真實反映了我們救撈人平時工作的場景。屆時也希望各位記者朋友走進電影院,一起感受一下“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救撈精神。
謝謝各位!我們後天還要到演習的現場,也歡迎各位記者朋友屆時到場觀摩。
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