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雲南省交通運輸廳,上海市、重慶市交通委員會,長江航務管理局:
經交通運輸部同意,現將《長江幹線危險化學品船舶錨地佈局方案(2016─2030年)》印發給你們。請按照職責分工,結合工作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2017年1月10日
(此件公開發佈)
長江幹線危險化學品船舶錨地佈局方案(2016─2030年)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指示精神,指導長江幹線危險化學品錨地科學合理佈局與建設,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推進長江危險化學品運輸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辦函〔2014〕54號)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發展現狀
長江沿線是我國重要的化工産業帶,化工品産量佔全國的40%以上。近年來,長江幹線危險化學品運輸量年均增長7.5%,對危險化學品運輸安全管理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也對危險化學品錨地佈局和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長江幹線危險化學品運輸量約1.6億噸,其中原油、成品油、液體化工品分別為2000萬噸、6500萬噸和7500萬噸。從分佈區域看,危險化學品運輸主要集中在長江南京以下,約佔長江幹線運輸總量的88%。2015年,長江幹線共有危險化學品錨地43處、錨位336個,其中港口錨地40處、錨位323個,主要供進出港的危險化學品船舶待泊使用;待閘錨地3處、錨位13個,主要供通過三峽和葛洲壩船閘的危險化學品船舶待閘使用。目前,長江幹線危險化學品錨地主要存在錨泊能力不足、錨地設施和標誌普遍缺乏、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理順、建設和維護資金不足、標準規範有待進一步完善等問題。
二、發展需求
(一)發展趨勢。
根據《石化産業規劃佈局方案》(發改産業〔2014〕2208號)和《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工信部規〔2016〕318號),未來一段時期長江沿線地區石油及化工産業將進一步優化提升和集聚高效發展,適應生態、綠色、安全發展要求。預計長江幹線危險化學品運輸量將平穩增長,但增速明顯放緩,預測2030年達到2.4億噸,年均增速為2.7%。隨著沿江管道建設和沿江産業結構優化,長江危險化學品運輸結構也將發生變化,預計原油水運量穩中趨降,成品油和液體化工品水運量平穩增長。危險化學品運輸船舶向大型化發展的趨勢將有所放緩,預計南京以下段以1~3萬噸級船舶為主,南京以上段以5000噸級以下船舶為主。
(二)需求預測。
根據長江幹線危險化學品水運量、各港港口吞吐量和入境船型組合的預測成果,綜合考慮強降雨、大霧、大風等惡劣天氣影響以及港口生産不平衡性、危險化學品泊位規劃情況等因素,預測2030年長江全線危險化學品港口錨位需求為512個。
根據長江三峽、葛洲壩樞紐過閘危險化學品運輸需求預測,綜合考慮危險化學品船舶在錨地的平均錨泊時間、過閘貨物的不平衡系數、過閘船舶平均噸位、惡劣天氣影響以及汛期大流量條件下船閘限航停航等因素,預測2030年長江幹線待閘錨位需求為59個。
三、佈局方案
(一)基本原則。
1.保障安全,綠色發展。適應長江幹線危險化學品運輸量增長、運輸船舶大型化的發展要求,增加危險化學品錨地數量、尺度和錨位,完善錨地設施和標誌,保障船舶進出港待泊、待閘安全,促進長江水運綠色發展。
2.統籌兼顧,合理佈局。錨地佈局要符合水功能區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要求,儘量遠離中心城區和人口集聚區,靠近危險化學品港區,並做好與港口、航道、過江通道、飲用水源及保護區等規劃的銜接。
3.整合資源,提升效率。統籌佈局相鄰港口的危險化學品錨地,積極整合資源、推進共用共用,在水域緊張航段,減少自然拋錨,採用係靠泊方式建設錨泊設施,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二)佈局方案。
根據長江幹線危險化學品運輸需求、錨地發展現狀、沿線港口規劃、錨位需求預測等,統籌考慮錨地的自然條件和錨泊方式,長江幹線共佈局危險化學品錨地64處,其中港口錨地57處,待閘錨地7處。
1.港口錨地。
佈局港口危險化學品錨地57處,其中保留現有錨地18處,改擴建錨地6處,新增錨地33處,可提供錨位611個(參考值,與錨泊方式相關,下同)。四川、重慶段佈局港口錨地21處,其中保留現有錨地5處,新增錨地16處,可提供錨位141個;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段佈局港口錨地25處,其中保留現有錨地10處,新增錨地15處,可提供錨位330個;江蘇、上海段佈局港口錨地11處,其中保留現有錨地3處,改擴建錨地6處,新增錨地2處,可提供錨位140個。長江幹線危險化學品港口錨地佈局方案詳見附件1。
2.待閘錨地。
三峽、葛洲壩樞紐佈局危險化學品待閘錨地7處,可提供錨位71個。三峽樞紐上游佈局待閘錨地4處,可提供錨位37個;三峽—葛洲壩兩壩間佈局待閘錨地1處,可提供錨位6個;葛洲壩樞紐下游佈局待閘錨地2處,可提供錨位28個。長江幹線危險化學品待閘錨地佈局方案詳見附件2。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港口總體規劃。
相關地方港口管理部門要以本方案為指導,結合當地港口發展實際和水域條件,進一步細化和落實區域內危險化學品錨地的位置、尺度和控制點坐標等,相應調整和完善港口總體規劃的相關內容。
(二)做好項目前期工作。
對於保留的危險化學品錨地,應儘快完善標誌、標牌和監控、消防等設施設備,並加強與發展改革部門的溝通,儘量減少審批環節。對於新建和改擴建的危險化學品錨地,要加快項目前期工作,做好項目儲備,進一步嚴格環境影響評價、安全評價、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等專項論證,加強與海事、航道、水利、環保、城市規劃等部門的銜接,落實好實施條件。
(三)完善管理體制和相關標準規範。
完善港口錨地管理,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省級港口錨地調度中心,實現區域內錨地統一調度和資源共用。進一步完善相關標準規範,指導長江幹線危險化學品錨地的建設、運作和維護。
附件1
長江幹線危險化學品港口錨地佈局方案表
序號 |
錨地名稱 |
參考規模 |
錨泊方式 |
備註 |
|
錨位 (個) |
錨地尺度 (長×寬,米) |
||||
一 |
宜賓港 |
29 |
|||
1 |
石筍 |
29 |
2000×14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二 |
瀘州港 |
32 |
|||
2 |
趙壩大溪溝 |
13 |
1000×100 |
自然拋錨 |
現狀保留 |
3 |
沙溪口 |
13 |
1000×100 |
自然拋錨 |
現狀保留 |
4 |
飯兜袋 |
6 |
800×8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三 |
重慶港 |
80 |
|||
5 |
邊魚子 |
2 |
360×8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6 |
李家河 |
2 |
300×80 |
自然拋錨 |
現狀保留 |
7 |
母豬磧 |
6 |
960×8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8 |
荷葉坪 |
3 |
540×10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9 |
笑灘 |
3 |
200×50 |
自然拋錨 |
現狀保留 |
10 |
門坎石 |
5 |
500×14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11 |
茶壺磧 |
8 |
960×10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12 |
雙龍灣 |
5 |
1000×14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13 |
黃菖嘴 |
9 |
800×10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14 |
連二磧 |
10 |
630×16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15 |
江家灣 |
3 |
500×10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16 |
關刀磧 |
2 |
320×8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17 |
曬網壩 |
5 |
1000×200 |
自然拋錨 |
現狀保留 |
18 |
張王廟 |
3 |
320×10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19 |
麻子灘 |
5 |
1000×20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20 |
打挂石 |
2 |
300×10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21 |
大壩子 |
7 |
1000×30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四 |
巴東港 |
2 |
|||
22 |
巴東危化品錨地 |
2 |
300×10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五 |
宜昌港 |
18 |
|||
23 |
楊家河 |
10 |
1200×100 |
自然拋錨 |
現狀保留 |
24 |
關洲 |
8 |
650×180 |
自然拋錨 |
現狀保留 |
六 |
荊州港 |
20 |
|||
25 |
白螺 |
5 |
800×100 |
自然拋錨 |
現狀保留 |
26 |
白沙洲 |
5 |
1000×9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27 |
南五洲 |
10 |
1500×10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七 |
岳陽港 |
50 |
|||
28 |
長煉 |
15 |
700×300 |
自然拋錨 |
現狀保留 |
29 |
長煉空載 |
15 |
700×300 |
自然拋錨 |
現狀保留 |
30 |
岳化 |
20 |
1000×200 |
自然拋錨 |
現狀保留 |
八 |
咸寧港 |
1 |
|||
31 |
潘家灣 |
1 |
100×10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九 |
武漢港 |
43 |
|||
32 |
李家磯危化品 |
27 |
3926×(370~67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33 |
龍口 |
16 |
1000×20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十 |
鄂州港 |
19 |
|||
34 |
三江危化品 |
19 |
1000×20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十一 |
黃石港 |
16 |
|||
35 |
棋盤洲危化品 |
6 |
520×14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36 |
富池危化品 |
10 |
1300×10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十二 |
黃岡港 |
16 |
|||
37 |
盤唐 |
16 |
1000×20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十三 |
九江港 |
30 |
|||
38 |
新港油輪 |
8 |
500×200 |
自然拋錨 |
現狀保留 |
39 |
骨牌洲 |
22 |
1200×30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十四 |
安慶港 |
33 |
|||
40 |
五里廟 |
33 |
2230×440 |
自然拋錨 |
現狀保留 |
十五 |
池州港 |
21 |
|||
41 |
江口 |
7 |
1000×100 |
自然拋錨 |
現狀保留 |
42 |
東流 |
7 |
1000×10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43 |
牛頭山 |
7 |
1000×10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十六 |
銅陵港 |
23 |
|||
44 |
汀家洲 |
23 |
1160×240 |
自然拋錨 |
現狀保留 |
十七 |
蕪湖港 |
28 |
|||
45 |
三山危化品 |
28 |
1500×25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十八 |
馬鞍山港 |
10 |
|||
46 |
烏江 |
10 |
1000×150 |
自然拋錨 |
規劃新增 |
十九 |
南京港 |
51 |
|||
47 |
CJJS42#錨地 |
34 |
6610×(62~680) |
自然拋錨 |
現狀擴建 |
48 |
CJJS40#錨地 |
17 |
上段1920×(200~408) 下段2758×(408~470) |
自然拋錨 |
現狀擴建 |
二十 |
鎮江港 |
9 |
|||
49 |
CJJS33#錨地 |
9 |
2000×(500~530) |
雙浮筒係泊 |
現狀擴建 |
二十一 |
常州港 |
8 |
|||
50 |
CJJS29#錨地 |
8 |
2200×600 |
雙浮筒係泊 |
現狀改建 |
二十二 |
泰州港 |
15 |
|||
51 |
CJJS28#錨地 |
15 |
1880×560 |
雙浮筒係泊 |
規劃新增 |
二十三 |
江陰港 |
13 |
|||
52 |
CJJS25#錨地 |
13 |
3200×600 |
雙浮筒係泊 |
規劃新增 |
二十四 |
蘇州港 |
22 |
|||
53 |
CJJS4#錨地 |
7 |
5000×1000 |
自然拋錨 |
現狀擴建 |
54 |
CJJS19#錨地 |
15 |
4128×500 |
自然拋錨 |
現狀保留 |
二十五 |
南通港 |
10 |
|||
55 |
CJJS12#錨地 |
10 |
2800×850 |
雙浮筒係泊 |
現狀擴建 |
二十六 |
上海港 |
12 |
|||
56 |
江亞南沙危化品錨地 |
8 |
2440×1390 |
自然拋錨 |
現狀保留 |
57 |
橫沙危化品錨地 |
4 |
不規則區域,面積2.4平方公里 |
自然拋錨 |
現狀保留 |
注:表中錨地規模供相關港口總體規劃和具體項目選址論證參考,不是約束性指標。各錨地具體的位置、坐標、尺度、錨位數量、錨泊方式需結合項目前期等工作進一步研究確定,部分錨地需根據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武漢至安慶6米水深航道等重大項目建設、航路調整等進行適當調整。
附件2
長江幹線危險化學品待閘錨地佈局方案表
序號 |
錨地名稱 |
參考規模 |
錨泊方式 |
備註 |
|
錨位 (個) |
錨地尺度 (長×寬,米) |
||||
1 |
廟 河 |
7 |
1000×200 |
岸上係船柱 |
三峽壩上、 現狀保留 |
2 |
蘭陵溪 |
4 |
897×300 |
靠船墩 |
三峽壩上、 現狀保留 |
3 |
新杉木溪 |
6 |
200×80 |
躉船錨泊 |
三峽壩上、 規劃新增 |
4 |
舊洲河 |
20 |
3000×100 |
靠船墩,順岸係泊2排 |
三峽壩上、 規劃新增 |
5 |
平善壩右岸 |
6 |
380×99 |
躉船錨泊 |
兩壩間、 規劃新增 |
6 |
陳家河 |
12 |
500×400 |
自然拋錨 |
葛洲壩下、 現狀保留 |
7 |
羅家河 |
16 |
3000×120 |
靠船墩,順岸係泊2排 |
葛洲壩下、 規劃新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