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交通運輸廳(局、委),計劃單列市交通運輸局(委),長江航務管理局、珠江航務管理局,部內相關司局:
近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行業共同努力下,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明顯成效,交通運輸經濟運作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結構優化、效益提升的局面。為切實抓好深化重點領域各項改革,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確保工作取得更大實效,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化落實《交通運輸部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的若干意見》(交規劃發〔2016〕147號)、《交通運輸部關於印發<2017年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要點>的通知》(交規劃函〔2017〕225號),遵循“問題導向、重點突破,深化改革、形成合力,統籌推進、分類引導”的原則,把握好穩和進的關係,通過落實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要求、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基礎設施網路化進程、創新運輸服務方式,使企業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市場活力進一步增強、降低物流成本效果進一步顯現,有力保障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新需求。
二、重點工作
(一)落實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要求,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清理交通領域各類罰款和檢查、建立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制度,嚴禁越權收費、超標準收費、自設收費項目、重復收費,杜絕中介機構利用政府影響違規收費,行業協會不得強制企業入會或違規收費(部財審司、法制司、規劃司&&,相關司局分工負責)。
(二)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減少制度性交易費用。放權降費、優化監管、規範執法行為,降低物流制度性交易成本。完善道路貨運駕駛員從業資格與信用管理制度,積極推進年審結果簽注網上辦理和網上查詢,實行車輛道路運輸證異地年審。2017年年內推動貨運車輛年檢和年審合併,並允許普通道路貨運車輛異地辦理。(部運輸服務司負責)2017年年內實現跨省大件運輸並聯許可全國聯網(部公路局負責)。運用大數據、物聯網、雲平臺等資訊技術,建立健全市場誠信體系(部政研室、公路局、水運局、運輸服務司、財審司負責)。全面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推進交通運輸行業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部法制司&&,相關司局分工負責)。運作好部行政許可網上辦理平臺,對企業和群眾辦事實行“一口受理”、全程服務(部辦公廳、法制司、科技司、公路局、運輸服務司負責)。加強政務資訊共用,最大限度的減少企業辦事的證照數量(部法制司&&,相關司局分工負責)。規範公路貨運領域執法行為、嚴格執法程式。推動交通、公安部門聯合執法模式常態化、制度化。制定公路貨運處罰事項清單,明確處罰標準並向社會公佈。健全全國公路執法監督舉報平臺。(部公路局、運輸服務司、法制司負責)適時啟動不合規平板半挂車等車型專項治理工作(部公路局、運輸服務司負責)。
(三)加快基礎設施網路化進程,提升有效供給能力。著力構建高品質的快速交通網和高效率的普通幹線網(部規劃司、公路局、水運局負責)。推進繁忙幹線機場新建、遷建和擴能改造,增加中西部地區機場數量(中國民用航空局有關司局負責)。大力支援旅遊路、資源路、産業路建設。以貧困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為重點,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力爭2019年實現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部規劃司、公路局負責)深入實施“快遞下鄉”工程(國家郵政局有關司局負責)。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服務網路(部運輸服務司負責)。加快綜合客運樞紐和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建設,完善港口集疏運鐵路、公路(部規劃司,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有關司局負責)。盤活存量、用好增量、擴大直接融資,探索形成長期穩定的交通發展資金保障機制。全面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指導建立健全債務風險預警、評估及應急處置機制。(部財審司、規劃司負責)
(四)創新運輸服務方式,滿足多樣化運輸需求。積極推進旅客聯程運輸發展、城鄉客運服務一體化發展。積極支援公交都市建設。(部運輸服務司、規劃司負責)完善航空服務網路,提高民航服務品質(中國民用航空局有關司局負責)。打造旅遊風景道體系,促進房車自駕車旅遊發展(部規劃司、公路局負責)。推動郵輪運輸業發展,開展郵輪船票試點(部水運局、規劃司、海事局負責)。鼓勵探索城際定制客運、商務出行等公共客運服務新模式(部運輸服務司負責)。有力降低物流成本。進一步完善物流大通道,提升區域物流服務效率(部規劃司、公路局、水運局、運輸服務司負責)。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有效推進公路甩挂運輸。深化無車承運人試點工作。推廣使用中置軸汽車列車等先進車型。(部運輸服務司負責)積極推進冷鏈物流發展(部運輸服務司、水運局、規劃司,國家鐵路局有關司局負責)。加快推進智慧港口建設(部水運局負責)。促進城市配送體系建設,引導和鼓勵企業開展共同配送、夜間配送(部運輸服務司、規劃司,國家郵政局有關司局負責)。大力支援“網際網路+”交通物流新業態發展(部規劃司、運輸服務司、科技司負責)。推進跨部門物流資訊資源互聯應用,為市場物流活動增效率提供便利(部規劃司、科技司、水運局、運輸服務司,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有關司局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在部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下,進一步強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項辦公室作用,建立統籌推進“放管服”改革的工作機制。部管國家局、地方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主要負責同志直接抓,明確各項改革事項的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人。加強行業上下聯動,形成全國行業上下齊抓共推改革的良好局面。
(二)鼓勵創新。地方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從自身實際出發,樹立允許改革有失誤、但不允許不改革的鮮明導向,只要有利於就業創業、有利於為市場主體減負、有利於促進社會投資、有利於改善營商環境、有利於增進群眾福祉的,都要勇於嘗試、敢於探索,推動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良性互動、有機結合。
(三)強化宣傳。加強對各地區、各部門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降低物流成本工作的總結,及時跟蹤了解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對行之有效的經驗和做法及時在更大範圍加以宣傳推廣。
(四)做好評估。各地區、各部門應利用好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技術,加強對改革各項重點任務的跟蹤監測和評估,特別是對降低物流成本工作量化成效的跟蹤監測和科學評估,健全交通物流長效跟蹤監測機制,確保工作取得更大實效。
交通運輸部
2017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