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關於江西開展贛州革命老區交通運輸高品質發展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

文號:交規劃函〔2020〕696號

文號

交規劃函〔2020〕696號

索引號

000019713O04/2020-03786

公開日期

2020年11月30日

主題詞

革命老區;交通運輸;交通強國

機構分類

綜合規劃司

主題分類

專項規劃

行業分類

其他

公文類型

部函

江西省交通運輸廳:

《江西省交通運輸廳關於報送〈交通強國建設江西省試點實施方案〉的請示》(贛交規劃字〔2020〕14號)收悉。為重在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相關領域的目標任務,根據《交通運輸部關於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交規劃函〔2019〕859號),經研究,主要意見回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在贛州革命老區交通運輸高品質發展、普通國省道公路與城市道路銜接協調發展、推進贛鄱黃金水道智慧航運發展、“四好農村路”高品質發展、打造“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弘揚紅色交通文化等方面開展試點(具體要點附後),請進一步完善試點實施方案,細化試點任務,落實具體舉措,明確階段目標和時間進度,並及時向我部報備。

二、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試點工作推進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強化政策支援。加強上下聯動,強化協同配合,鼓勵各方積極參與。

三、統籌推進、突出重點,力爭在綠色高效城市配送體系建設、普通國省幹線公路和城市道路管理機制創新、智慧航運體系建設、農村公路長效養護機制建立、出行文明建設、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一批先進經驗和典型成果,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供經驗借鑒。

四、加強跟蹤、督導和總結,試點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以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成功經驗模式及時報告我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每年12月底之前向我部報送年度試點工作總結。

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單位、專家對試點工作積極指導,在相關“十四五”規劃編制等工作中加強支援。適時開展跟蹤調研、監測評估和經驗交流。在試點任務實施完成後組織開展考核、成果認定、宣傳推廣等工作。

交通運輸部

2020年9月28日

附件

交通強國建設江西省試點任務要點

一、贛州革命老區交通運輸高品質發展

(一)試點單位。

江西省交通運輸廳、贛州市人民政府。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加快建設綜合立體交通網。統籌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等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加快推動贛深客專、興泉鐵路續建和大廣高速擴容、興贛高速北延等高速公路項目建設,有序推進瑞梅鐵路、長贛鐵路前期工作,推進贛粵運河前期研究論證,推進贛州黃金機場航空口岸、瑞金機場建設,加快推進贛州黃金機場改擴建,提升機場綜合保障能力,完善機場航線網路。加強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建立縣道、鄉村道兩級“路長制”,探索農村公路標準化養護流程。推動養護市場化改革,提升養護隊伍和機械裝備專業化水準。

2.提高出行服務水準。推動公交網路幹線、支線相互銜接,提升中心城區公共交通一體化發展水準。推廣定制公交等多元化公交服務模式。加強交旅融合發展,打造以紅色文化、生態休閒、客家文化為主題的旅遊精品線路。建立交通、旅遊跨部門數據共用機制,整合資訊資源,提升資訊服務能力,探索推出“運遊一體化”智慧服務。

3.打造商貿服務型物流樞紐。大力推動幹線運輸、區域分撥、多式聯運、倉儲服務、跨境物流、城市配送等物流服務資源集聚,提高資源共用水準,提升物流一體化組織效率。強化物流樞紐社會化服務功能,提高設施設備共用共用水準。創新物流樞紐服務功能,探索物流樞紐平臺業務服務模式,拓展供應鏈業務,推動樞紐向供應鏈組織中心轉變。

4.打造綠色高效城市配送體系。大力發展城市綠色貨運,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郵政、輕型物流配送車輛新增和更新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健全城市配送運力投放機制,完善城市末端配送設施,鼓勵發展智慧投遞設施。發展末端自提配送模式,探索開展無人機配送等模式。探索建設農産品城鄉共同配送體系,優化市縣村三級城鄉商貿配送網路,提升城鄉配送效率。

5.提升智慧化管理服務水準。穩步推進贛州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中心建設。推動贛州交通綜合資訊監測與應急指揮中心建設,加強應急公共事件管理和處置、交通工程安全監管應用。探索建設交通運輸綜合環境監測網,推動市域重點場站、路段河道沿線視頻監控全面覆蓋,實現路域氣象環境等綜合狀態環境資訊全面感知。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高速公路網、幹線公路網建設有序推進,重點鐵路工程穩步推動,農村公路“路長制”更加完善。綜合運輸服務水準進一步提升,公交線路持續優化,在定制公交等特色公交服務方面取得典型應用經驗,並形成意見指南等政策成果。建成一批貨運物流樞紐,運營主體和設施資源整合初具成效。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有效推廣,城市配送組織模式不斷創新,城市配送協同機制初步形成。智慧交通發展加快推進,基本建成贛州市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中心,完成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交通工程智慧安監系統開發建設,形成數據目錄和技術標準等技術成果。

通過3—5年時間,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進展,贛州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作用不斷提升,初步形成贛州市至郴州市、吉安市、龍岩市、河源市等毗鄰地區“1小時高鐵經濟圈”,贛州市至南昌市、長沙市、廣州市、廈門市等周邊城市“2小時高鐵經濟圈”,高速公路網、幹線公路網佈局更加完善,機場綜合保障能力不斷提升,機場航線網路更加完善,全面建成縣、鄉兩級“路長制”。綜合運輸服務水準全面提升,贛州市中心城區公共交通服務水準明顯提升,智慧旅遊平臺“運遊一體化”服務功能基本健全。綠色高效城市配送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在實施路徑等方面形成意見指南等政策成果。智慧交通水準顯著提升,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中心全面應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交通工程智慧安監等管理水準和成效顯著提升。

二、普通國省道公路與城市道路銜接協調發展

(一)試點單位。

江西省交通運輸廳。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完善過境路網佈局。充分考慮路網結構、交通方式、運輸需求和建設條件,優化普通國省道公路過境方案,統籌幹線公路與城市道路規劃建設,打造快速路、主次幹路、支路級配和結構合理的城市道路體系,推動過境公路與城市主幹道路網順暢銜接。

2.提升重要節點通行能力。推動城市道路、交叉口、立交橋等局部改擴建工程,建設快速聯絡線、平行或繞行路段,有效疏解城市交通局部擁堵壓力。完善不同等級道路銜接方式,加強城市出入口通道建設。

3.管養機制創新。明確界定城市化道路建設、管理和養護部門的管養事權、養護配套資金及主體職責劃分,探索建立建設、養護資金保障機制及公路、城建部門的長效聯合機制,推動普通國省道過境公路建設、養護、管理、運輸和服務等協調持續發展。

4.提高路網運作效率。以幹線公路、城市道路和交通樞紐有效銜接為重點,提升智慧化水準。建立資訊共用機制,推進資訊平臺間數據交換和資訊共用。優化城市道路與幹線公路緊密銜接的城市區域交通信號控制,合理分流交通壓力,緩解交通擁堵狀況。

5.建立技術標準體系。以公路類型、設計速度、線型標準、橫斷面佈置及交叉口處理為重點,探索建立城鎮化地區普通國省道公路工程技術標準。推動普通國省幹線公路和城市道路引導資訊一體化建設、管理,確保道路引導資訊系統連續。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基本實現普通國省道過境公路建設、養護、管理、運輸和服務等環節的協調持續發展,普通國省道與城市道路融合發展水準有效提升。

通過3—5年時間,城市內外交通銜接水準顯著提升,完成路網運作監測體系構建,路網運作效率顯著提升,便利性明顯提升,形成國省幹線公路與城市道路銜接協調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城鎮化地區普通國省道公路技術指南、普通國省道公路與城市道路資訊一體化方案等政策成果。

三、推進贛鄱黃金水道智慧航運發展

(一)試點單位。

江西省交通運輸廳。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推動智慧航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頂層設計,統籌智慧航運發展,系統推進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慧船閘聯合調度,強化智慧船舶建設。依託九江港彭澤港區紅光作業區,加快建設智慧港口,推動港口生産、服務、管理智慧化,提升生産效率和安全環保水準,有效降低經營成本。依託信江高等級航道整治工程,打造感知航道,發展“航道數據中心+智慧管理中心”模式,建設航道數據中心、航道運作管理平臺、航道公共資訊服務平臺等系統。探索建設公務船智慧感知模組、智慧通信模組及智慧預警模組,提升執法效率和智慧監管技術水準。依託信江航運樞紐項目,建設智慧船閘,推動信江各船閘統一申報、統一計劃、聯合調度、統一維保。建設智慧航運大數據系統,構建集數字化、智慧化、可視化為一體的大數據決策支撐體系。

2.提升智慧航運融合發展水準。建立贛鄱黃金水道智慧航運服務監督管理一體化平臺,推動港—鐵—公、船—港—航道、航道氣象—水文監測協同。建設智慧航運公共服務系統,強化公共資訊發佈功能。建設智慧化港口物流系統,健全資訊採集、交換和共用機制,推動資訊互聯互通、及時發佈、實時更新、便捷查詢。建設智慧航道運作調度系統,構建航道、船閘、服務區統一調度的監管平臺,推動航道直觀展示、船閘智慧聯合調度、應急事件分級聯動處置以及航標等助航設施統一管理。建設智慧航運安全監管系統,健全水上應急救援體系,推動船員、船舶、基礎設施動態監測全覆蓋。開展網路安全風險及安全策略研究,研發事前感知、事中防禦、事後分析的網路安全技術,創新智慧航運網路與資訊安全管理服務體系,降低網路安全風險。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完成智慧航運發展總體規劃設計,初步構建智慧航運體系,智慧航運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推進,信江智慧航道和智慧船閘管理系統初步建成,信江航道智慧感知與控制、船閘遠端集中控制與管理初步實現。

通過3—5年時間,智慧航運水準顯著提升,智慧航運體系更加完善。完成贛江智慧航道、智慧管理系統建設,建成智慧航運運作調度中心,實現數據採集匯聚、船閘集中控制、航道智慧管理和船閘航道數據融合。建成1艘智慧巡航艇和1艘智慧測量船,並初步投入應用。建成紅光碼頭無人駕駛集卡系統、集裝箱智慧理貨系統、全要素時空一體化分析平臺,實現港口設備設施自動化、運營管理高效化、港航數據融合化、決策分析智慧化。在智慧航運全面感知、遙感監測、實時監測、運作協同等關鍵技術研發應用方面取得典型經驗,並形成建設運維指南、技術規範標準等政策成果。

四、“四好農村路”高品質發展

(一)試點單位。

江西省交通運輸廳。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加快建設佈局科學、結構合理、銜接順暢、能力適應的農村公路網路,強化與國省道以及其他交通運輸方式的銜接協調。積極推進美麗生態文明農村路建設。

2.健全農村公路管理體系。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建立路長制,逐步推廣應用。推動農村公路管理智慧化,加強新一代資訊技術融合應用,建立省市縣三級全覆蓋的農村公路管理資訊系統和APP平臺。探索在農村公路建設進度監測、完工情況核查等環節應用衛星遙感等技術。

3.探索農村公路養護長效化模式。加強全省“組組通”水泥路養護,在人員配備、資金籌措、養護模式等方面積極探索,推行通組公路養護長效化。引導、支援群眾參與通組公路的管理和養護,積極創造公益崗位。開展農村公路養護績效評價研究,建立農村公路養護績效評價體系,推動養護規範化管理。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農村公路建管養水準進一步提升,建成一批精品美麗生態文明農村公路,並在美麗生態文明農村路建設方面形成規範標準。農村公路“路長制”等相關制度基本建立並實現推廣,出臺深化和推行路長制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成果。通自然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機制基本健全,農村公路養護績效評價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形成績效評價方法。

通過3—5年時間,農村交通條件和出行環境得到根本改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力度不斷加強,基本建成規範化可持續管理養護機制,形成農村公路建設有序推進、養護管理高效規範的發展格局。農村公路智慧化管理水準有效提升。通自然村公路列養率達到100%。在農村養護人員配備、資金籌措、工作模式等方面取得典型經驗,並形成工作指南等政策成果。

五、打造“平安百年品質工程”

(一)試點單位。

江西省交通運輸廳。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打造重點工程。以萍鄉至蓮花、贛皖界至婺源、大廣復線南康至龍南段、宜遂高速公路,信江八字嘴航電樞紐、信江雙港航運樞紐、井岡山航電樞紐、萬安樞紐二線船閘等工程為依託,積極推動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産、智慧化裝備、資訊化管理、耐久性提升、班組標準化攻關,提升公路水運工程建設實體品質和安全管理水準。建立常態化管理機制,完善履約考核、信用體系配套保障機制,探索推行“建、養、運、管”一體化模式、“代建+監理”一體化模式。以推進構件模組化、裝配化施工為導向,深入推廣標準化設計,推動構件設計標準化和通用化。推廣工廠化生産,推動施工工藝標準化、施工管理模式體系化。積極運用物聯網資訊技術,打造項目動態管理系統,積極推廣施工管理中工藝監測、安全預警、隱蔽工程數據採集、遠端視頻監控等設施設備整合應用,大力推進“智慧工地”建設。開展水泥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建立水泥混凝土品質管控體系,提高混凝土工作性能和物理力學性能。推進施工班組標準化建設,加強弘揚工匠精神。

2.開展專項研究。加強橋梁預製構件品質技術攻關,重點提升T梁鋼筋加工、骨架安裝、模板設計、混凝土澆築養生、智慧張拉壓漿、混凝土外觀創優及評級,優化施工工藝。加強水運樞紐工程施工等關鍵技術研究,重點突破工程地點水文參數相關性與預報技術研究、大體積混凝土溫控防裂技術、圍堰穩定性評價及防護等,提升水運工程安全和品質保障能力。以工程耐久性、安全性為重點,構建公路工程品質安全數據採集及分析平臺,探索建立公路工程高品質指標體系。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平安百年品質工程推進取得有效進展,公路“建養運管”“代建+監理”等一體化管理模式探索取得典型經驗,並力爭形成現代工程管理指南等政策成果。工程技術關鍵研究取得初步突破,形成《橋梁預製構件品質提升技術和管理指南》《航電樞紐大體積混凝土結構裂縫控制技術》等系列技術成果。

通過3—5年時間,平安百年品質工程長效管理機制基本完善,建成省級品質監管平臺,在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産、智慧化裝備、資訊化管理、耐久性提升等方面取得典型經驗,並形成意見指南、標準規範等政策成果。橋梁預製構件品質提升技術、水運樞紐工程施工關鍵技術研究取得顯著突破,並實現部分推廣應用。

六、培育現代交通文明、弘揚紅色交通文化

(一)試點單位。

江西省交通運輸廳、吉安市交通運輸局。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推進紅色基因傳承工程。加強愛國主義和國防宣傳教育,搭建黨性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平臺,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和長征精神,營造激發愛國主義良好氛圍。

2.推進重點特色工程。以吉安為重點依託,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打造紅色公交線路,推進文明交通路建設,夯實紅色文化底蘊,營造文明出行氛圍。

3.實施文明服務提升工程。持續推進文明單位、文明示範窗口創建,擴大文明創建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推動行業文明程度不斷提高。組織開展疏導交通、維護交通秩序、勸阻不文明交通行為、講解禮儀和安全知識等文明交通志願服務活動。廣泛開展“文明旅遊、禮貌乘車”“禮讓斑馬線”等主題實踐活動。開展“美麗高速滿意窗口”收費站形象提升活動,突出文明服務和美化環境。

4.加強交通文明出行宣傳教育。以“車、船、路、港、站”等交通工具和收費站、服務區、客運場站等服務場所、窗口單位為載體,開展專項宣傳教育和主題實踐活動,推動形成文明服務的行業風氣和安全文明出行的社會風尚。加大文明交通倡議倡導力度,依法依規進行信用獎懲,調動社會參與積極性,強化交通文明成果共用。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紅色文化深入人心,交通文明水準不斷提升。文明交通出行知識更加普及,交通參與者文明素養實現全面提升,逐漸形成文明出行的社會風尚。吉安市“紅色文化交通文明”“紅色公交路線”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並形成意見指南等政策成果。

通過3—5年時間,交通運輸行業文明服務意識和能力明顯提升,基本建成交通文明體系和交通文明治理機制,形成交通文明全民參與網路,交通參與者的文明出行理念和出行素質不斷增強,行業風氣和安全文明出行成為社會風尚。

相關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