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關於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開展綠色航運建設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

文號:交規劃函〔2020〕675號

文號

交規劃函〔2020〕675號

索引號

000019713O04/2020-03790

公開日期

2020年12月04日

主題詞

綠色航運;交通強國

機構分類

綜合規劃司

主題分類

專項規劃

行業分類

港口管理;船舶管理;航道養護管理

公文類型

部函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關於報送<中遠海運集團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實施方案(送審稿)>的函》收悉。為重在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相關領域的目標任務,根據《交通運輸部關於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交規劃函〔2019〕859號),經研究,主要意見回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在綠色航運、基於區塊鏈的航運商業網路平臺建設、集裝箱管理系統建設、航運數據整合平臺建設應用、智慧船舶發展應用等方面開展試點(具體要點附後),請進一步完善試點實施方案,細化試點任務,落實具體舉措,明確階段目標和時間進度,並及時向我部報備。

二、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試點工作推進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強化政策支援。加強上下聯動,強化協同配合,鼓勵各方積極參與。

三、統籌推進、突出重點,力爭在綠色航運機制建設、區塊鏈與航運經濟深度融合、集裝箱智慧管理決策系統建設、數據賦能航運高品質發展、智慧船舶技術及標準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一批先進經驗和典型成果,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為交通強國建設提供經驗借鑒。

四、加強跟蹤、督導和總結,試點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以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成功經驗模式及時報送我部。每年12月底前向我部報送年度試點工作總結。

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單位、專家對試點工作積極指導,在相關“十四五”規劃編制等工作中加強支援。適時開展跟蹤調研、監測評估和經驗交流。在試點任務實施完成後組織開展考核、成果認定、宣傳推廣等工作。

交通運輸部

2020年9月24日

附件

交通強國建設中遠海運集團有限公司試點任務要點

一、綠色航運建設

(一)試點單位。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推進現有集裝箱、散貨、雜貨船舶受電設施升級改造,分步推動挂五星旗沿海航行船舶實施符合岸電要求的相關改造。推進港口岸電設施升級改造,重點推進連雲港新東方碼頭、泉州太平洋碼頭、武漢陽邏國際港鐵水聯運碼頭等在建碼頭岸電配套設施改造建設。建立實施岸電使用制度,鼓勵船舶靠港使用岸電,總結岸電推廣經驗,提高岸電使用率。打造綠色航運樣板工程和綠色航線,積極推進40萬噸超大型幹散貨船航線岸電使用、津冀港口集裝箱和幹散貨船舶岸電使用、自有船舶靠泊自有港口岸電使用,形成綠色航運建設和推廣機制,完善相關標準規範。

(三)預期成果。

通過2年時間,完成35艘挂五星旗沿海航行集裝箱船舶、16艘散貨船舶、16艘雜貨船舶受電設施改造。完成連雲港新東方碼頭等在建碼頭岸電配套設施改造4套。新建集裝箱船舶、散貨船舶全部加裝船舶受電設施,船舶靠港使用岸電艘次年均增加10%以上,自有船舶靠泊自有港口岸電100%使用,年替代燃料量8萬噸標準油,年減少二氧化碳25萬噸。綠色航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在綠色航運機制、綠色航線建設等方面形成可推廣、可複製的相關政策成果、技術標準等。

二、基於區塊鏈的航運商業網路平臺建設

(一)試點單位。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加強航運數據共用。加強與航運産業鏈上下游、政府監管部門及相關行業對接,推動航運數據互聯互通。依託區塊鏈技術,強化多方數據共用,推動物流、資金流、資訊流高效銜接。利用跨鏈存儲、去中心化和加密技術,提升數據安全保障能力。開展航運區塊鏈相關標準研究,推進航運數據安全制度建設。

2.優化航運服務流程。依託區塊鏈電子數據的可靠性和不可更改性,改造傳統航運服務模式和單證體系,建立多式聯運全程“一單制”,優化航運服務流程。

3.拓展航運物流服務。推動航運物流資訊透明化與全程共用。優化庫存管理,促進供應鏈降本增效。基於航運物流全程可視化資訊數據,提供物流徵信服務,創新航運物流信用監管模式。

4.發展供應鏈金融。推動區塊鏈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借助區塊鏈技術,保證物權憑證的真實性、可承兌性和防偽性,打通供應鏈金融資訊通道,加強供應鏈金融産品研發。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基於區塊鏈的航運商業網路平臺初步建成,進口提貨單、提單等海運單證基本完成電子化,初步實現區塊鏈流轉。危險貨物全程監測監控、供應鏈金融産品開發取得有效進展。

通過3—5年時間,基於區塊鏈的航運商業網路平臺基本建成,並實現航運領域多場景應用。航運物流實現“無紙化”“零接觸”,航運數據安全保障達到新高度。在航運區塊鏈建設方面取得可複製、可推廣經驗,在海運全程單證數據、區塊鏈流轉流程、技術與介面標準、數據安全等方面形成相關標準規範。

三、集裝箱管理系統建設

(一)試點單位。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業務流程數字化。以運輸産品為中心,標準化、數字化集裝箱運輸業務流程,實現産品運輸全過程可視化。建立作業任務自動分配與自動監控工作機制,推進主動式、標準化和細節化管理,提升內部協同效率。

2.客戶服務數字化。客戶交互方式數字化。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實現預警功能和例外管理,提升運輸服務品質和業務操作效率,改善客戶服務體驗。

3.集裝箱管理系統建設。推動航運業務規則數字化,建立集裝箱艙位、設備資源預測分析模型,提升資産利用效率。依託大數據,加強船舶航速智慧優化管理,減少能源浪費。以機器學習為重點,優化與模擬空箱調運配置,降低運輸成本。搭建智慧決策平臺,自主研發演算法模型,推動智慧審批,提升市場及時響應能力。

(三)預期成果。

通過3年時間,基本建成集裝箱管理系統,並在外貿核心業務開展應用。作業任務自動分配、自動監控等機制逐漸完善,實現主動式、標準化和細節化管理,內部協同效率顯著提升。貨物運輸實現面對客戶的全程可視化和例外預警。實現對船舶航速的智慧優化管理和對空箱的優化調運配置,能源、資産利用效率有效提升。建成智慧決策支援平臺,市場及時響應能力大幅提高。

四、航運數據整合平臺建設應用

(一)試點單位。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海事大學。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搭建航運數據整合平臺。推動數據中臺建設,加強大型航運企業數據、市場行情數據和網際網路數據等整合。建設數據整合平臺及展示平臺,提高航運經營數據等業務的可視化程度。建設決策支援系統,提升科學管理水準。構建綜合經營分析系統,提供生産運營、投資、財務、安全和人力資源等多維分析和自助服務。加強數據品質、元數據和數據安全統一管理。

2.提升航運數據整合平臺能力。完善優化數據中臺、決策支援系統、綜合經營分析系統,打通數據壁壘、進行功能擴充,滿足各業務部門需求。搭建數據實驗室平臺,實踐數據挖掘、機器學習。開展專項智慧應用,提升擴展數據集市,新建投資、財務、採購等業務數據集市。擴展元數據、數據品質等數據管理功能。

3.加強智慧航運應用。推動産業集群數據統一納入數據中臺,加強外部數據資源採集,拓展數據中臺服務功能。優化數據實驗室平臺,建立深度學習框架與知識圖譜,開展人工智慧應用場景分析與建模。擴建數據自助服務平臺,推動集團級數據資産自主應用。優化和擴展“團隊智慧管理”“智慧輿情”等專項智慧應用。優化數據管理功能,加強數據全生命週期管理,推動數據自動化管理。研究構建航運指數體系。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完成航運數據整合平臺基礎建設,初步實現數據管理和服務功能。航運業相關數據積累量達到60TB,建成不少於3個模型演算法的演算法庫。

通過3—5年時間,航運數據整合平臺功能進一步完善,系統進一步優化,應用成效顯著。建成150個應用服務封裝,企業用戶數量超過300家,系統用戶數量超過2000人。建成不少於6個模型演算法的模型演算法庫,建成航運業行業指數體系。航運數據賦能服務航運高品質發展成效顯著,

五、智慧船舶發展應用

(一)試點單位。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船岸數據平臺開發。建設船岸數據中心。推動智慧航運數據可視化監管應用中心建設,開發應用營運能效優化管控、機艙設備健康運維輔助決策、船舶結構安全評估、發電機運作監管等數據應用系統。加強行業數據共用銜接,暢通船岸數據通道,提升海事監管、船舶安全等數據支撐能力。

2.企業智慧船舶標準制定。建立智慧船舶運營安全標準和評估體系。制定船舶智慧化設備系統配套標準。搭建設計船舶智慧化系統架構。研究制定集團智慧船舶通信協議與介面、數據傳輸與交換等相關標準。

3.新技術整合應用。依託船舶自動識別系統、雷達及自組網系統,增強大型集裝箱船舶態勢感知能力,開展感知圖像識別及安全保障功能驗證。推進遠海、近海智慧避碰及自主航行測試。加強貨物狀態監控與優化配載研究應用。

4.智慧化方案應用推廣。完善新造船項目技術規格書,增加智慧船舶符號,增設整合平臺、智慧機艙、智慧航行與智慧能效等功能。研究制定營運船舶技改方案,增設智慧船舶整合平臺、智慧能效、智慧機艙等功能模組。強化智慧船體結構應力監測能力,加快在大型散貨船、礦砂船、大型油輪、大型集裝箱船等船型中推廣應用。開展全船能效監測與優化控制,優化以機艙綜合能效為中心的能源管理模組。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智慧船舶應用水準初見成效,形成企業智慧船舶相關標準,完成船岸數據中心建設,智慧船舶運營數據共用水準有效增強,數據資訊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通過3—5年時間,智慧船舶應用水準顯著提升,智慧船舶營運數據實現深度應用,海事監管、船舶安全、營運水準得到有效提升。智慧化方案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建成不少於100艘標配智慧船舶系統的智慧化船隊。

相關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