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學:
你校《關於上報〈交通強國建設長安大學試點實施方案〉的請示》收悉。為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相關領域的目標任務,根據《交通運輸部關於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交規劃函〔2019〕859號),經研究,主要意見回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在公路基礎設施智慧感知技術研發與應用、跨海橋梁智慧運維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典型路段運作風險主動防控技術研發與應用、國際交通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綠色智慧公路科研平臺培育等方面開展試點(具體要點附後)。請進一步完善試點實施方案,細化試點任務,落實具體舉措,明確階段目標和時間進度,並及時向我部報備。
二、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試點工作推進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強化政策支援。加強上下聯動,強化協同配合,創造開放包容、公平競爭的學術氛圍和市場環境,避免出現排他性問題。
三、統籌推進、突出重點,力爭在智慧感知路面材料研發、跨海橋梁基礎設施智慧運維繫統構建、高風險交通行為自助矯正與風險主動防控技術研究、國際交通人才培養創新、公路運輸數字孿生技術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一批先進經驗和典型成果,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為交通強國建設提供經驗借鑒。
四、加強跟蹤、總結經驗,試點工作中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成功經驗模式以及值得研究重視的有關重大問題請及時報送我部,並於每年12月底前向我部報送年度試點工作總結。
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單位專家對試點工作給予指導,在相關規劃、政策制定和實施等工作中加強支援,適時開展跟蹤調研、監測評估和經驗交流,在試點任務實施完成後組織開展考核、成果認定、宣傳推廣等工作。
交通運輸部
2021年10月6日
附件
交通強國建設長安大學試點任務要點
一、公路基礎設施智慧感知技術研發與應用
(一)試點單位。
長安大學。
(二)試點內容。
研發基礎設施智慧感知及數據解析技術、基礎設施服役性能大數據整合分析技術。開展融合智慧感知特性的道路材料設計方法、智慧道路鋪裝結構設計研究。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公路基礎設施智慧感知理論方法研究取得顯著成果,智慧鋪裝結構設計方法體系研究基本完成。路面新材料、元器件與新裝置研發取得突破,公路基礎設施狀態智慧感知率超過30%,智慧感知平均精度超過80%。智慧感知路面材料研發取得積極進展,設施材料性能自感知平均精度、自修復平均程度明顯提升。
通過3~5年時間,公路基礎設施大數據整合分析平臺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智慧基礎設施智慧感知技術實現推廣應用,道路交通的安全服務品質與通行效率有效提升。
二、跨海橋梁智慧運維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
(一)試點單位。
長安大學。
(二)試點內容。
研究基於真實荷載場的智慧轉譯與數據傳輸方法。研發橋梁運營階段多尺度、全耦合智慧倣真分析軟體,構建跨海橋梁基礎設施智慧運維繫統。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在正常運作及極端狀態荷載重構技術、橋梁實時線上評估及分級預警技術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完成橋梁空間多荷載場全耦合振動分析軟體研發。跨海橋梁智慧倣真、線上評估及分級預警功能基本實現,有效提升跨海橋梁科學決策支援水準。
通過3~5年時間,荷載重構精度、結構計算分析效率顯著提高,橋梁智慧倣真、線上評估及分級預警功能有效優化。基於數字平行的跨海大橋智慧運維技術體系研究取得系統成果。在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和跨海橋梁智慧化運維領域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先進經驗和典型成果。
三、典型路段運作風險主動防控技術研發與應用
(一)試點單位。
長安大學。
(二)試點內容。
研發多目標實時監測與智慧感知技術、交通行為預測與運作風險線上評估技術、高風險交通行為自助矯正與風險主動防控技術。研製典型路段運作風險實時監測與主動防控一體化整合設備。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初步研製形成具有人工智慧、遠端監測和線上防控功能的整合裝備。在高風險交通行為數據庫、交通行為辨識與預測、典型路段運作風險評估和主動防控、高風險交通行為自助矯正和路段—路網運作風險協同防管控等方面研究取得顯著進展。
通過3~5年時間,在典型路段運作風險智慧監測與主動防控設備技術標準取得顯著進展。運作風險主動防控技術實現初步推廣應用,道路運作風險和重特大交通事故發生頻次有效降低,路網風險監測和防控一體化技術水準明顯增強。
四、國際交通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一)試點單位。
長安大學。
(二)試點內容。
完善校企合作留學教育模式,打造精品師資團隊與課程,加強交通類高水準人才培養。推動國際交通人才培訓,探索國際合作留學生教育新模式。培育建設海外工程研究中心。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教學模式探索推廣、國際交通人才教育及師資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形成多門雙語/外語留學生精品課程。國際交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取得顯著成果,形成一批高素質國際交通人才。
通過3~5年時間,面向國際的管理人才和海外工程企業專業人才的中短期品牌項目取得明顯進展,中外合作辦學初見成效,國際行業高級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數量顯著增加。在來華留學品牌項目、雙語/外語留學生精品課程、國際交通人才培養等方面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先進經驗和典型成果。
五、綠色智慧公路科研平臺培育
(一)試點單位。
長安大學。
(二)試點內容。
研究公路基礎理論和關鍵共性技術。開展交通基礎設施耐久建養、複雜環境交通災害預警與系統防控研究。開展車路協同與規模路網高效運作、交通安全與人車路系統控制、交通低碳發展與能源清潔等技術研究。培育公路領域一流科研平臺。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前沿技術研究融通發展、産學研用相結合的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在公路交通能源自洽效率提升、公路全週期綜合碳減排、公路運輸數字孿生體系核心關鍵技術等重點領域取得系統研究成果。
通過3~5年時間,綠色智慧公路技術研發取得新進展。自主創新能力和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顯著進展,公路領域科研平臺培育取得顯著成效。
抄送:部綜合規劃司、人事教育司、公路局、科技司、國際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