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關於長江航務管理局開展內河航運安全管控與應急搜救建設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

文號:交規劃函〔2021〕453號

文號

交規劃函〔2021〕453號

索引號

000019713O04/2021-00195

公開日期

2021年10月26日

主題詞

內河航運;安全管控;應急搜救;交通強國

機構分類

綜合規劃司

主題分類

專項規劃

行業分類

水上搜尋救助打撈

公文類型

部函

長江航務管理局:

你局《關於上報交通強國建設長江航務管理局試點實施方案的請示》(長航規〔2021〕53號)收悉。為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相關領域的目標任務,根據《交通運輸部關於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交規劃函〔2019〕859號),經研究,主要意見回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在內河航運安全管控與應急搜救建設、長江航運多源時空資訊智慧服務應用、長江幹線綠色航道建設及應用、長江幹線智慧航道建設及應用、長江三峽河段智慧通航、長江幹線港口和船舶岸電創新發展等方面開展試點(具體要點附後)。請進一步完善試點實施方案,細化試點任務,落實具體舉措,明確階段目標和時間進度,並及時向部報備。

二、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試點工作推進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強化政策支援。加強上下聯動,強化協同配合,創造開放包容、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避免出現排他性問題。

三、統籌推進、突出重點,力爭在應急搜救協同機制建設、船岸物聯傳輸通道建設、綠色航道技術推廣應用、長江幹線航道演變預測預報管理平臺研發、三峽河段航道立體監測網路建設、港口和船舶岸電建設使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一批先進經驗和典型成果,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為交通強國建設提供經驗借鑒。

四、加強跟蹤、總結經驗,試點工作中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成功經驗模式以及值得研究重視的有關重大問題請及時報部,並於每年12月底前向部報送年度試點工作總結。

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單位組織有關專家對試點工作給予指導,在相關規劃、政策制定和實施等工作中加強支援。適時開展跟蹤調研、監測評估和經驗交流。在試點任務實施完成後組織開展考核、成果認定、宣傳推廣等工作。

交通運輸部

2021年9月6日

附件

交通強國建設長江航務管理局試點任務要點

一、內河航運安全管控與應急搜救建設

(一)試點單位。

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長江海事局。

(二)試點內容。

構建長江航運無線通信網路,建設長江幹線航運水上安全監管、應急搜救、公眾出行等船岸協同“一張網”。健全海事智慧監管(含海事港航資訊化協同監管)和應急搜救協同機制,建設長江海事安全管控與應急搜救系統。探索應用無人機、無人船、智慧救生圈等新型搜救裝備,研究建立長江幹線新型裝備配備標準。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在部分區域率先建成覆蓋長江航運的無線寬頻網路,內河航運安全管控與應急搜救系統船岸協同能力有效提升。海事智慧監管體系和應急搜救體系初步建成。

通過3~5年時間,基本建成長江航運無線通信網路,海事智慧監管協同應用系統有效運作。在長江幹線應急搜救裝備配備方面形成標準等相關成果。海事智慧監管與應急搜救體制機制更加完善,海事綜合監管和應急搜救效能顯著提升。

二、長江航運多源時空資訊智慧服務應用

(一)試點單位。

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長江通信管理局。

(二)試點內容。

構建北斗應用推廣數據基地,在典型水域探索搭建“北斗+5G”的船岸物聯傳輸通道。搭建數據共用應用平臺和用戶服務平臺,開展長江幹線“北斗+”數據應用服務。建設基於“北斗+5G”的可視化錨地管理系統,研發並推廣應用北斗智慧船載終端,推動長江幹線船舶北斗智慧船載終端全覆蓋。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長江幹線北斗衛星高精度導航與位置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在監管、測量方面初步實現應用。在典型水域初步實現基於“北斗+5G”的陸海空協同監管指揮,基本完成錨地管理系統建設,智慧錨地初步實現應用。船舶北斗智慧船載終端基本完成研發,初步實現應用。

通過3~5年時間,北斗應用推廣數據基地基本建成。北斗船舶智慧終端功能基本完善,安全資訊服務覆蓋率達95%以上。船舶調度、資訊發佈、貨物跟蹤等能力明顯提升,長江智慧航運發展取得顯著進展。

三、長江幹線綠色航道建設及應用

(一)試點單位。

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長江航道局。

(二)試點內容。

加強長江幹線綠色航道建設理論方法研究,以局部地區為依託,構建長江幹流生態環境監測評估方法與指標體系。開展智慧建造、水下生態環境構建、環保施工工藝等研究,加大生態結構應用、疏浚土生態化綜合利用、生態環境監測力度。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綠色航道技術在典型河段工程中初步實現實踐應用。綠色航道建設理論方法研究取得積極進展,形成航道工程生態設計指南、綠色施工指南、環保監理指南等相關成果。生態固灘、生態護坡、生態護底等技術得到推廣應用,航道疏浚土實現綜合利用。

通過3~5年時間,綠色航道技術基本實現推廣應用。綠色航道建設理論研究取得明顯成效,航道工程建設與生態環保初步實現有機統一。航道建設資訊化管理水準明顯提升,生態技術和施工工藝在長江航道全面應用。在綠色航道建設方面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先進經驗和典型成果。

四、長江幹線智慧航道建設及應用

(一)試點單位。

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長江航道局。

(二)試點內容。

構建全天候、全覆蓋、可視化的長江幹線航道動態監測體系。深化長江幹線水流動態數值模擬技術研究,構建航道大數據系統,研發長江幹線航道演變預測預報管理平臺。加大智慧航道實踐應用力度,打造長江幹線智慧航道一站式綜合服務體系。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長江航道大數據基本實現有效管理,長江電子航道圖個性化、定制化服務初步實現全線覆蓋。完成長江幹線航道演變分析預測預報方案編制,基本建成長江幹線智慧航道一站式綜合服務系統,航道條件變化趨勢初步實現智慧預判。

通過3~5年時間,建成長江航道大數據中心,上線運作長江幹線航道演變分析預測預報管理平臺,長江幹線數字航道各類要素感知能力顯著提升。智慧通航系統和智慧航道一站式綜合服務系統在典型區段實現應用。在內河航道維護管理全面協同、公益服務高效便捷、干支聯動統籌協調等方面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先進經驗和典型成果。

五、長江三峽河段智慧通航

(一)試點單位。

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

(二)試點內容。

推進智慧通航調度和智慧安檢,完善調度系統功能、升級安檢裝備及系統。推進智慧監測和智慧運維,配置自動採集和監測設備,建設船閘運作監測系統,打造全景式資訊服務和智慧化助航服務。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完成三峽河段航道立體監測網路、一體化動靜態電子航道圖設計方案研究。完成船閘運作監測設施安裝和調試,建成船閘運作監測系統。智慧通航框架研究取得有效進展。基於智慧通航的過閘船舶北斗終端初步實現全覆蓋。

通過3~5年時間,建成三峽河段航道立體監測網路和一體化動靜態電子航道圖。基本建成三峽通航區域聯動調度系統,新一代資訊技術在智慧調度、智慧監管、智慧運維等實現推廣應用,三峽河段智慧通航水準大幅提升。

六、長江幹線港口和船舶岸電創新發展

(一)試點單位。

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二)試點內容。

加快建設長江幹線港口和船舶岸電設施。完善船舶使用岸電政策。推動提高長江幹線港口和船舶岸電使用率。建設長江幹線港口和船舶岸電監管資訊系統,提升港口和船舶岸電監管、遠端監控、線上統計、智慧運維等智慧服務水準。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岸電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健全,長江幹線省際旅遊客船、商品車滾裝船、集裝箱船和部分幹散貨船岸電設施建設及改造基本完成。船舶靠港岸電使用率不斷提升。長江幹線港口和船舶岸電智慧監管服務平臺基本建成。

通過3~5年時間,長江幹線港口和船舶岸電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船舶靠港使用岸電基本實現常態化。在港口和船舶岸電設施建設方面形成成套技術指南和管理實踐成果。建成智慧監管服務體系。在內河港口岸電使用方面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先進經驗和典型成果。

抄送:長江海事局、長江通信管理局、長江航道局、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部綜合規劃司、水運局、科技司、海上搜救中心、海事局。 

相關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