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資訊公開條例》、《交通運輸部施行政府資訊公開條例辦法》和《全國海事系統政府資訊公開指導意見》規定編制。全文包括概述、主動公開資訊的情況、依申請公開資訊和不予公開資訊的情況、資訊公開收費及費用減免情況、因資訊公開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共六部分組成。其中所列數據的統計期限自2015年1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報告電子版可在廣東海事局網站政府資訊公開專欄(網址:http://www.gdmsa.gov.cn)下載。如對本年度報告有疑問,請與廣東海事局政務中心聯繫(地址: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怡樂路47號;郵遞區號:510260;諮詢電話:020-89088211)
一、概述
2015年,廣東海事局認真按照《2015年交通運輸部政府資訊公開工作要點》要求,緊密結合海事“三化”建設,堅持“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紮實開展政府資訊公開工作,保障社會公眾依法獲取海事資訊的權利,以資訊公開推進便民服務,促進依法行政。
(一)完善政府資訊公開工作制度體系
一是規範主動公開工作管理。充分發揮政府網站作為政府資訊發佈第一平臺的作用,修訂完善《廣東海事局門戶網站管理辦法》,把上級和本局文件通過網站統一向社會公開,實現主動公開政府資訊的及時、準確發佈。通過組織研究廣東海事局“海事法律法規支援文庫”(實現了PC下載軟體和手機APP下載),使社會公眾能夠便捷地全面、及時了解海事法律法規。2015年,廣東海事局及下屬單位通過政府網站政府資訊公開專欄主動發佈規範性文件403件,制發規範性文件48件。
二是完善依申請公開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廣東局政務中心作用,由政務中心負責廣東局機關政府資訊公開並指導各分支局政府資訊公開工作,改進政府資訊申請渠道,上線運作依申請公開網上線上申請系統,形成了當面申請(現場)、書面申請(信函、傳真)、網上申請(網頁、電子郵件)全方位的申請渠道,保障了公眾依法申請公開政府資訊的權利。2015年,廣東海事局及下屬單位分別通過當面、信函和網路等渠道收到政府資訊公開申請共420件,全部予以及時回復。
.
三是加大政府資訊公開工作督促檢查力度。開展局內各單位政府資訊公開和政策解讀等工作的日常監測,發現問題及時提醒糾正。定期對下屬單位政府資訊公開工作實施指導檢查,推動政府資訊公開工作有效開展。
(二)推進重點領域資訊公開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2015年政府資訊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國辦發〔2015〕22號)》、《2015年交通運輸部政府資訊公開工作要點》要求,結合我局年度工作重點、交通行業政府網站績效評估工作要點,建立我局資訊公開工作要點,明確&&部門,抓好工作部署,對工作任務細化分解,制定落實措施,積極開展各項工作。
一是建立海事行政管理權力清單制度。將編制、公佈《廣東海事局權力清單》作為理清海事管理權責邊界、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力度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制定、公佈了廣東海事海事局權力事項及工作流程(包括25項行政審批事項及工作流程、7項海事行政強制及工作流程、5項船舶登記及工作流程),船舶文書籤注、核發目錄(包括7類文書及其辦理期限、機構、設定依據),海事行政備案管理事項(包括12項備案管理事項、備案機構、設定依據)。依法公開了受理方式、辦理期限、受理部門、許可機關、審批流程、提交材料目錄等資訊。
二是推進權力清單動態調整機制。及時公開行政審批事項取消、下放及實施機關變更等資訊,促進廣東海事局權力運作的公開、透明和規範。2015年,我局及時對外公開《取消或下放的行政審批項目》、《2015年取消相關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等相關資訊,保障行政相對人第一時間了解行政審批的相關調整事項,維護行政相對人的權益。
三是做好行政審批過程和結果公開。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行政相對人可通過電子簽證系統、船載危險貨物申報系統、防污染作業申報系統、廣東海事局船員電子申報暨綜合資訊平臺等查詢行政審批事項的受理、進展情況和結果等資訊。
四是推進財政資金資訊公開。按照上級要求報送月度三公經費支出情況及非稅收入收繳情況,公開出國費、公務接待費、車輛運作費預算執行情況,以及船舶檢驗費、港務監督管理費、港口建設費和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基金情況。
同時,進一步推進項目資訊公開。2015年,公開海事項目招標公告、評標結果共17條,覆蓋全局所有依法必須招標的項目,推進工程建設項目資訊公開,對工作船碼頭建設、業務用房工程、執法船交付等重點項目進展情況進行公開。
五是主動做好安全資訊和應急管理資訊公開。更新公開《廣東省突發事件預警資訊管理辦法》、《交通運輸部海上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反應程式》、《廣東海事局防熱帶氣旋應急預案》等應急處置工作規定資訊。通過與廣東省氣象局簽定廣東海事氣象預報等工作備忘錄,在廣東廣播電視臺開設“廣東海事氣象預報”節目,及時發佈精準的海事天氣預報;2015年官網發佈90條搜救資訊,特別在防抗“彩虹”等強颱風襲擊工作中,及時發佈氣象和搜救資訊。公開水上交通事故調查報告5份,主動做好事故調查報告公開工作。
六是借力智慧海事拓寬資訊渠道。通過構建“網際網路+海事監管與服務”新模式,整合數據資源,實現資訊互通共用,為行政相對人提供及時的公共安全資訊開闢新途徑。2015年,我局各級機構通過平臺向船公司、船舶和地方相關安全責任人推送安全資訊2175條、涉及行政相對人7939人次。在廣東局官網為港珠澳大橋建設等對社會有重大影響水的上安全管理活動開闢專門服務欄目,提供專業海事公共安全服務,開發全國船檢統一管理平臺,力推動公共資訊服務升級。
(三)加強政策解讀和熱點回應工作
為增強社會公眾的參與度,加強政策解讀和輿情回應,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發揮正面引導作用,增進公眾對政府工作的了解和理解。2015年,廣東海事局及所屬單位,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回應解讀共118次,其中,參加或舉辦新聞發佈會8次(主要負責同志參加3次)、政府網站線上訪談7次(主要負責同志參加7次)、政策解讀稿發佈40篇,微網志微信回應事件43次、其他方式回應20次。
一是加強政策解讀。廣東海事局根據年度重點工作計劃,對涉及面廣、社會關注度高或專業性較強的法律法規和重要政策進行線上解讀,2015年,廣東海事局及下屬單位通過門戶網站、線上訪談欄目和微網志等形式發佈政策解讀資訊40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2006年海事勞工公約》、《東莞水道通航安全管理規定》、《出口危險貨物綠色通道政策》、《廣東省突發事件預警資訊管理辦法》等社會關切熱點以及需要公眾廣泛知曉的相關規定、意見等政策性文件進行了解讀,廣泛徵求社會公眾意見,增強社會公眾的參與度,積極做好政策宣傳工作。
二是主動回應公眾關注熱點。2015年重點圍繞“廣東海事保障2015年春運”、“水上安全形勢分析”、“港珠澳大橋海事安全”、“法治海事”、“三化”建設成果涉及社會公共安全的熱點和亮點,廣東海事局在各級媒體刊播稿件9500余篇次,其中中央媒體608篇次,電視專題報道3期,4次新聞通氣會和30多次水上突發事件新聞發佈。展示了廣東海事執法為民、服務社會形象。
三是建立熱點動態反應機制。做好網上留言的收集、處理、反饋工作,通過局政府網站“局長信箱”“線上訪談”“網上投訴”“網上調查”等互動欄目接受群眾諮詢、投訴、意見和建議,為群眾答疑解惑。2015年受理網上留言107封,局長信箱來3信 封,投訴舉報信8封,來信回復率皆為100%。
二、主動公開政府資訊情況
廣東海事局積極擴大主動公開的政府資訊發佈範圍,細化公開內容,通過技術升級提高查詢便利化水準。利用門戶網站開設專欄,整合各類資訊平臺,深化政府資訊公開,一些重要資訊同時通過政府網站、報紙、電視、商業網站等媒體向社會發佈公開。2015年,廣東海事局通過廣東海事局門戶網站、業務平臺主動發佈各類資訊總量達8072條,其中:通過廣東海事局門戶網站主動發佈廣東海事工作動態資訊1400條,各類服務資訊3566條,及時處理公眾網上提問723條,其他方式公開政府資訊2383條。公開資訊涉及規章制度、規範性文件、“十二五”發展規劃終期評估報告,“十三五”規劃進展情況、2015年度工作計劃計劃和進展情況、行政許可、行政處罰、人事管理、海事文化、廉政建設等內容。
結合2015年工作會議及年度重點任務,推出廣東海事局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安全資訊、中國海事勞工等熱點專題。
經統計,2010年至2015年,廣東海事局發佈各類資訊共計39973條。2015年社會公眾對廣東海事局門戶網站頁面瀏覽量達到80余萬次。
三、依申請公開情況
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廣東海事局受理政府資訊公開申請2件,其中公民個人申請2件,法人或其他組織申請0件。申請方式中,網路申請2件,當面申請0件、傳真申請0件,信函申請0件。網路申請涉及江門地區遊艇政策等內容,所需用途為公司發展業務,已通過書面形式及時回應行政相對人。
四、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和舉報投訴情況
2015年,廣東海事局未收到政府資訊公開申請相關的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案件,未收到針對政府資訊公開方面的舉報和投訴。
五、收費及減免情況
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我局政府資訊依申請公開未收取任何費用。
六、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工作
2015年,廣東海事局政府資訊公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實體政務中心與網上辦事大廳結合度需進一步緊密,政務公開能力和公眾參與度還需進一步提升,考核監督和教育培訓力度需進一步加大。下一步,廣東海事局政府資訊公開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進一步密切實體政務中心與網上辦事大廳結合度,推動海事政務服務向網上辦理延伸,使群眾更為便捷地查詢審批事項受理、進展情況和審批結果。
二是進一步提升政務公開能力和公眾參與度,在權力清單基礎上探索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加強政務公開品質和效果評估。
三是全面加強政務公開工作。加強隊伍建設和培訓,增強公開意識,全面提升我局政府資訊公開工作品質和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