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海事局2015年政府資訊公開工作年度報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資訊公開條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施行<政府資訊公開條例>辦法》的有關規定,編制本年度報告。全文包括總體工作情況,主動公開政府資訊情況,依申請公開政府資訊情況,復議、訴訟和舉報投訴情況,存在問題和改進措施等。本年度報告中所列數據的統計期限自2015年1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止。如對本年度報告有疑問,請與遼寧海事局辦公室聯繫(地址: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長江路25號;郵遞區號:116001;諮詢電話:0411-82622163)。
  一、總體工作情況
  2015年,遼寧海事局按照政府資訊公開有關規定,在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省政府辦公廳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海事中心工作,遵循合法、公正、公平和便民、及時、準確的原則,突出海事工作重點,加強資訊發佈、解讀和回應工作,不斷增強資訊公開實效。
  (一)加強學習宣傳。認真學習領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電子政務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政府資訊公開工作要點>的實施意見》精神,結合工作實際,深刻理解對新形勢下做好資訊公開工作的重要意義,明確本單位資訊公開工作的具體任務,不斷增強資訊公開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二)深化重點領域公開。根據省政府辦公廳2015年重點領域政府資訊公開工作落實責任書要求,制定本單位落實2015年重點領域政府資訊公開工作責任書,下發《關於做好2015年重點領域政府資訊公開工作的通知》,明確重點領域資訊公開的要點、載體、欄目、責任部門和完成時限,切實做好重要資訊的集中展示。

(三)不斷強化載體建設。按照交通運輸部、部海事局、省政府辦公廳的要求,從內容建設、運作維護等方面對門戶網站進行自查整改,著力解決“不及時、不準確、不回應、不實用”等問題。加強“遼寧海事直通船員”等網路問政平臺建設,全年累計通過政務微信、微網志公開資訊1000余條,積極回應社會熱點關注。

(四)深入推進依法行政。編制完成並對外公佈《遼寧海事局權力清單》,印發《遼寧海事局海事行政執法政務公開指南(2015)》,對通航管理、船舶管理、危防管理、船員管理、公司審核等方面內容進行修訂,明確了各項行政許可和審批的許可權,規範了海事行政行為。完善社會監督,全年共實施民意回訪4154次,開展民意代表會談15次,累計回復反饋行政相對人反映的意見和建議80余條。

(五)深入開展專題活動。積極開展“5.15政務公開日”、“6.5世界環境日”、“6.25世界海員日”、水上安全知識進校園等活動,加強海事政策宣傳,不斷提高社會各界對海事工作的關注度。通過設立公示欄、查詢觸摸屏、諮詢臺等方式,致力打造“公開、公平、便民、高效”的辦事環境,為社會公眾、相對人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服務。

二、主動公開情況
  2015年,我局共主動公開資訊1180條,內容涉及我局工作動態、海事政策法規、行政執法、工作規劃、人事管理等,其中局機關發佈資訊918條,局屬單位發佈資訊262條。5家局屬單位對本級子站進行了整改維護,全局網站群訪問量為129萬次。
  我局還注重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主動公開政府資訊,先後組織新聞發佈會10場次、線上訪談13場次,對有關政策進行解讀,增進政民交流。全年累計在各級媒體發佈新聞報道1360條,在央媒發稿63篇次。

三、依申請公開情況
  2015年,我局共受理政府資訊公開申請20件,其中,當面申請17件,網上申請3件,已全部答覆。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依申請公開暫未收費。

四、復議、訴訟和舉報投訴情況
  2015年,我局未接到涉及政府資訊公開的行政復議、訴訟和舉報投訴。
  五、存在問題和改進措施
  2015年,我局資訊公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不足之處:一是網上資訊公開渠道建設有待加強,線上訪談、網上申報等互動交流功能需要進一步豐富與拓展。二是資訊公開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尚不能完全滿足社會公眾對海事公開工作的需求。三是政府資訊公開機制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
  今後,遼寧海事局將全面落實部海事局的各項要求,加快推進網站建設,不斷拓展資訊公開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促進海事資訊公開工作再上新臺階。一是深化資訊公開內容。堅持“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原則,繼續加強政策解讀、項目建設、權力清單等重點領域資訊公開力度,及時回應公眾關注熱點,使社會公眾能夠及時、準確、全面了解海事工作。二是拓寬資訊公開渠道。借助政府網站、微網志微信、廣播電視等媒體平臺,強化資源整合與績效考評,進一步豐富拓展網上資訊公開服務。三是加強資訊公開工作督導。通過健全完善政府資訊公開機制、定期通報等措施,加強對網上資訊公開工作的督辦,做好後期跟進及督促整改工作。四是繼續做好依申請公開工作。進一步完善公開申請的受理、協調機制,依據相關要求規範工作流程,確保按時、準確、規範答覆告知申請人,依法滿足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政府資訊的特殊需求。五是加強資訊公開知識的教育培訓力度,提升政府資訊公開工作人員對新形勢下做好政府網站及資訊工作的深刻認識和業務水準,切實增強責任意識、安全意識、保密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