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2011年政府資訊公開工作年度報告

本年度報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資訊公開條例》(下稱《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施行<政府資訊公開條例>辦法》(下稱《辦法》)編制。本年度報告由概述、主動公開政府資訊情況、依申請公開政府資訊情況、諮詢和復議訴訟情況、收費情況、存在問題及下一步工作等七部分組成。本年度報告所列數據統計期限自2011年1月1日起至2011年12月31日止。本年度報告電子版可在交通運輸部網站政府資訊公開專欄(www.mot.gov.cn/zfxxgk)下載。如對本年度報告有疑問,請與交通運輸部政府資訊公開辦公室聯繫(地址: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11號;郵遞區號:100736;諮詢電話:010—65292061;電子郵箱:jtysbzfxxgk@mot.gov.cn)。
  一、概述
  交通運輸部按照中辦、國辦《關於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中辦發[2011]22號)要求,就進一步加強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工作進行了認真研究,提出了落實中辦、國辦《意見》的措施建議,並將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作為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服務的橋梁,逐步建立起公共服務平臺,暢通雙向溝通渠道;建立和完善群眾評價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準;堅持行為規範、公正透明、優質高效、便民利民的原則,把推行政務公開制度作為服務社會、提升形象、發展事業的大事來抓。
  (一)按照“穩步、紮實、有序”的原則,進一步推進政務(資訊)公開工作。
  一是組織開展了對部政府網站的調研。為了更好地發揮網站在資訊公開中的第一平臺作用,我部2011年3月召開了政府網站調研座談會,對我部政府網站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整改措施。完成辦公OA系統的改造;增加主動發文公開的提示;完成公開目錄與網站有關欄目的連結;對政務公開目錄作了重新調整,增加了相關內容;對2006年以前的歷史資訊進行了補充,較以前已公開數翻了一番。
  二是加強發文的主動公開工作力度。對部機關發文情況進行了認真梳理,其中,對發文中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內部文件進行抽查,下發《關於加強部政府網站及子網站資訊公開工作的通知》,對2010年的主動公開的發文情況進行督辦,建立通報制度,對2011年第1至4季度部機關主動公開的發文情況進行通報,督促部機關主動公開工作的開展。我部2011年部機關主動公開的發文數354件,佔總發文數的20%,比上一年同比增長7%。
  三是制定貫徹落實中辦、國辦《意見》的具體措施。6月10日第6次部務會就貫徹落實《意見》提出建議措施,明確了進一步做好主動公開工作,完善網上行政審批和網上辦事流程,積極穩妥推進財政預算決算和三公開工作,繼續推行行政決策公開,加強交通運輸建設項目的資訊公開,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建設的工作目標。
  四是組織召開部政務公開領導小組會議。研究我部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於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審議並原則通過了加強網上行政審批力度,擴大網上辦公範圍的意見和加大主動公開工作的意見。
  (二)進一步加強網上辦事力度,積極推進網上行政審批,提高辦事效率。
  我部于2010年開通了行政許可網上辦理平臺,部機關共有20項、部海事局共有8項行政許可實現了網上受理、登記和結果公示,佔全部許可事項的95%,全面完成了《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和部務會提出的“十一五”期間50%以上行政許可事項實現網上辦理的要求。其中,“台灣海峽兩岸間船舶營運許可”和“水路運輸登記”兩項行政許可項目實現了全程網上審批。2011年7月,我部召開行政審批前期調研會,通過精簡和清理,現共有65項行政許可,其中涉及部機關審批的有22項,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門審批的有16項;海事系統審批的有27項。部機關共有20項許可實現了網上受理、登記和結果公示,其中:水路交通10項、公路交通3項、交通建設4項、交通通信1項、證書核發資質資格認可2項。截止2011年底,共有1073余項許可項目在平臺上公佈了辦理結果。從運作效果看,總體是比較好的,方便了群眾辦事,提高了辦事效率和服務水準。
  (三)進一步加大行政決策的公開,促進科學、民主決策。
  交通運輸部門在制定行業政策、出臺法律法規、安排重大交通建設項目時,通過召開新聞發佈會、諮詢會、聽證會、報紙發佈資訊以及網上徵詢意見等方式,進行事前公示,讓群眾參與決策,既增強了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又減小了政策實施的難度。2011年,我部20次對出臺的規定和辦法徵求社會公眾意見,如《出租汽車駕駛員從業資格管理規定》、《港口岸線使用審批管理辦法》、《機動車維修服務規範》、《公路長大橋隧安全運營管理辦法》等;召開了14次新聞發佈會,收到了良好效果,得到了社會各界和有關部門的好評。
  (四)進一步完善行政經費的公開,接受社會公眾監督。
  我部高度重視“三公”經費公開工作,按照國務院“三公”經費公開的總體部署,部內按照“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穩妥推進“三公”經費公開各項工作。2011年,按照中央要求,我部“三公”經費向社會公開,方便人民群眾監督行政經費使用情況。
  (五)進一步推進人事制度的公開,提高幹部群眾滿意度。
  實行機關人事制度公開,增強群眾的民主意識、參政議政意識,從源頭上遏制“暗箱操作”和腐敗行為。一是以制度公開為抓手,滿足群眾的知情權。通過機關內網主頁中“政策法規---公務員管理”欄進行公佈並及時更新,增加機關人事工作透明度,落實群眾知情權,有效督促人事制度工作的公正、公平、透明。二是以過程公開為重點,增強群眾的參與意識。嚴格執行有關規定,在部機關內外網,按要求及時發佈領導幹部任前公示和任命通知,在司局級空缺領導崗位競聘工作中,及時公佈空缺職位、競爭條件、工作程式及要求。在年度考核工作中,公佈考核程式和測評標準,在成立部及司局年度考核領導小組時,要求有群眾代表參與,群眾滿意度較高。
  二、主動公開政府資訊情況
  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通過交通運輸部政府網站主動公開正式發文的政府資訊354條。其中:部文114條,部令11條,部函5條,部黨組5條,公告108條,通告3條,廳文91條,廳函17條,主要包括:規章制度及規範性文件、標準規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預算公開、監督檢查、人事管理、行業精神文明建設、廉政制度建設等項內容。
  2011年我部共召開14次新聞發佈會,主要包括2011交通運輸春運工作、2011年中國航海日活動、2011年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會、交通運輸部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工作等社會公眾普遍關注的資訊。
  三、依申請公開政府資訊情況
  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共受理政府資訊公開申請7件。全部為以信函形式申請。
  申請內容涉及公路建設項目管理、個人待遇及工作履歷等方面。其中,為解決個人問題提出申請的6件,佔85.7%;因工作需要提出申請的1件,佔14.3%,全部按時答覆申請人。
  四、復議訴訟和申訴情況
  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交通運輸部行政復議辦公室未收到有關政府資訊公開的行政復議。  
  五、收費情況
  交通運輸部政府資訊依申請公開暫未收費。
  六、存在問題
  我部在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
  一是主動公開資訊數量不足,範圍還不廣。主要原因是我部發文項目批復件佔了很大比例,因我部只負責提出審查意見,且地域性強,如需公開應由審批單位對外公開。我部將這類發文均列為依申請公開,因此造成發文的公開數量比例不高。
  二是網站服務功能不夠完善。目前我部網站政府資訊公開專欄僅提供《交通運輸部政府資訊公開申請表》的下載,還未實現依申請公開的網上申請、受理、辦理和答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公眾及時、便捷地獲取政府資訊。部網站線上辦事服務還不能滿足社會公眾的需要,如部分行政許可項目仍未通過部行政許可網上辦理平臺進行受理登記、結果反饋,大部分行政許可項目限于資訊安全保密、許可提交材料較多等因素還不能實現全程網上審批。
  三是資訊公開的相關配套規章辦法有待完善。當前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還有待於研究解決實現突破。如外網上的業務應用系統如何與內網數據的交換;內部工作事項與公開事項如何界定;資訊公開運作條件保障等。
  七、下一步工作
  按照中辦、國辦《關於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和《政府資訊公開條例》的要求,積極推進行政權力運作程式化和公開透明,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結合我部工作實際,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提高主動公開工作水準。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服務理念,努力提高“三個服務”的水準。加大推進政務公開力度,把公開透明的要求貫穿于服務的各個環節,以公開促進服務。根據《政府資訊公開條例》的規定,按照“公開是原則,不公開是例外”的原則,進一步明確公開責任內容,提高發文的主動公開的思想意識,特別是與群眾生産生活密切相關的資訊,應及時公佈;對社會關注的突發性、群體性事件,在查清原委後,及時準確發佈權威資訊。同時,加強主動公開資訊的保密審查工作,建立健全資訊發佈的保密審查機制,該公開的要公開,該保密的堅決保住。
  二是繼續加大網上行政審批和網上辦事力度,增強行政權力運作透明度。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要著力推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作,著力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著力加強政務服務建設的要求,目前,各級地方交通運輸部門都建立了行政服務大廳,方便群眾辦事,提高了工作效率。我部將研究如何在提高現有便民利民服務措施、鞏固提高現有網上辦事服務系統和便民資訊發佈的基礎上,重點加強行政許可網上辦理平臺應用監督檢查,加大網上辦事力度,做到盡可能多的行政許可事項通過網上平臺進行網上審批。
  三是積極穩妥推進財政預算決算公開,落實“三公”經費向社會公開。預算公開社會影響面大,群眾關注度高,我們將結合交通運輸行業“點多、線長、面廣、社會影響大”的特點,遵循態度要堅決,步子要穩妥,工作要紮實的思路,努力實現公開促廉潔、廉潔促和諧、和諧促發展的預期目標。按照國務院和有關部門的要求,在做好部門預算公開的同時,對出國(境)費、公務接待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作費等經費支出的公開,即“三公”支出的預算和決算,總結今年好的做法和經驗,按要求繼續向社會公開。
  四是繼續積極推進行政決策公開,實現科學、民主決策。社會和廣大群眾關心的涉及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如重大政策的出臺、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抓住決策、執行、結果等環節,將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注、最需要了解的事項及其辦理過程予以公開。在制定行業政策、出臺法律法規、安排重大交通建設項目時,除通過召開諮詢會、聽證會、新聞發佈會外,對重要政策、法律法規,還將在網上發佈相應的解讀資訊,詳細闡述相關背景、關鍵內容、實施要求等,繼續加大網上公開徵詢意見。
  五是進一步加強交通運輸建設項目的資訊公開,打造“陽光工程”。按照中央治理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領導小組和部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的有關要求,我部已經制定了《公路水運工程項目資訊公開暫行規定》,進一步規範了工程項目的資訊公開工作,並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將繼續加大該項工作的力度,逐步做到在安排重大交通建設項目時,將項目審批、招投標、徵地拆遷、施工管理、資金管理等內容,完全納入到向社會公開的範圍。
  六是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建設,確保資訊公開工作不斷上新臺階。在現有制度的基礎上,下一步重點抓好“三個機制”的建設。一是建立政府資訊協調機制。部機關各司局明確責任處室,加強本單位外網建設,加強司局間溝通協調,積極主動做好網站公眾留言答覆、資訊發佈等工作;二是建立資訊公開保障機制。加強資訊公開的軟硬體建設,認真研究依申請公開線上辦理、資訊公開人員培訓和調研,並加強資訊公開場所建設和相關設備的配置,滿足公開的手段和條件。三是建立責任追究和考核機制。嚴格按照監督評議考核要求,對政務公開工作實行有效監督,將檢查結果作為年終考核的依據,與評先選優掛鉤,並納入網站績效考核內容,形成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