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2010年政府資訊公開工作年度報告

本年度報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資訊公開條例》(下稱《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施行<政府資訊公開條例>辦法》(下稱《辦法》)編制。本年度報告由概述、主動公開政府資訊情況、依申請公開政府資訊情況、諮詢和復議訴訟情況、收費情況、存在問題及下一步工作等七部分組成。本年度報告所列數據統計期限自2010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本年度報告電子版可在交通運輸部網站政府資訊公開專欄(www.mot.gov.cn/zfxxgk)下載。如對本年度報告有疑問,請與交通運輸部政府資訊公開辦公室聯繫(地址: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11號;郵遞區號:100736;諮詢電話:010—65292601;電子郵箱:jtysbzfxxgk@mot.gov.cn)。
  一、概述
  交通運輸部按照《政府資訊公開條例》的要求,以服務社會、服務民生為宗旨,結合交通運輸實際,2010年,我部將推進資訊服務作為政府資訊公開工作的重點,開展了交通運輸公共企事業單位辦事(資訊)公開的調研。通過調研,各地交通運輸部門,都能夠積極推動交通運輸公共服務資訊公開,保障社會公眾獲取交通運輸公共服務資訊,提升了社會公共服務水準,尤其在人民群眾關心的,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公共事業辦事公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得到了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好評。
  (一)便民服務的工作機制逐步健全。
  交通運輸與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群眾生産生活密切相關,具有極強的社會公共服務性。各級交通運輸部門根據《交通運輸公共企事業單位資訊公開指導意見》,創新公共服務機制,逐步建立起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便民利民服務措施,如交通公眾出行服務網、高速公路服務熱線、運征服務投訴諮詢熱線,並通過電臺和電視臺的欄目,開展面對面諮詢服務活動等公開受理答覆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注重加強制度建設,建立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時報備制、績效考評制等制度,全系統初步形成了涵蓋組織領導、運作機制、公開程式、公開內容、監督保障機制等內容的規章制度體系。加強對公開承諾的監督檢查,內部設立公開監督機構,外部通過新聞輿論、投訴電話、公開信箱、聘請監督員等途徑,對便民服務的各項內容進行全過程監督。
  (二)便民利民的服務內容進一步深化。
  各級交通運輸部門將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務的辦事公開作為資訊公開工作的重點,並逐步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品質。
  一是公共服務的辦事公開。交通運輸行業具有極強的服務特性,公共服務的辦事公開,直接影響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需求,因此,交通運輸部門將公共服務的辦事公開,作為更好的為社會提供服務的窗口,以及為促進社會經濟快速增長提供有力的保障。如道路運輸公眾出行服務,及時發佈與群眾生産生活密切相關的資訊,如惡劣天氣影響交通的預警資訊、公路封閉和水路停航等資訊。客貨運、站場建設的辦事公開,增加便民服務項目,公開服務承諾,並及時公開班線的變更、車輛的更新等行政行為進行公示。同時,在城市公共交通、駕駛員培訓、機動車維修等社會普遍關注的行業,重點公開服務承諾、收費標準、辦事結果、監督渠道等內容,提高行業的服務水準。
  二是建立行政服務大廳,審批公開透明。交通運輸行業涉及的行政審批項目較多,為了便於群眾的申請辦理,各地交通運輸部門,都建立了行政服務大廳,直接面對面的為群眾服務,將行政許可的依據、申請、辦事流程、答覆等事項全部公開,實行“陽光作業”。同時,開通了網上審批服務系統,建成了“統一受理、網上傳遞、互聯審批”,提高了服務效率。
  三是交通運輸工程建設市場的辦事公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是作為資訊公開的重點,特別是工程的招投標,直接影響到交通運輸行業的形象和建設項目的品質。各地交通運輸部門按照部裏印發的《公路建設市場管理辦法》、《公路工程施工招投標管理辦法》等32項規章制度,嚴格把關,將有關交通運輸建設項目,通過政府網站、報紙向社會發佈招標公告,採取公開、公正、透明的招標方式確定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實現了招投標資訊的靜態公開、招投標全過程動態公開,規範了交通運輸建設管理行為,有效杜絕了“暗箱操作”現象。
  四是行政執法的服務公開。文明執法,是作為交通運輸部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各級交通運輸部門在路政、海事、稽查等交通運輸執法方面,全部推行公示制,將執法主體、依據、程式、結果、監督和當事人權利等內容向社會公開,促進執法公開、透明、公正。各地的路橋和船閘收費站點均設立公示牌,公開收費依據、標準、年限和批准文件,真正體現出執法為民的服務理念。如湖北省交通運輸部門,率先在全國實施高速公路故障車輛免費牽引;海事系統的各執法部門,將船舶安全管理、通航環境管理、防污染及船員管理等63項行政執法管理規定全部向社會公開,推行海事執法責任制、海事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確保海事執法工作有章可循,規範、公開、文明。
  (三)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形式逐步豐富。
  推進辦事公開工作,堅持以“貼近群眾”為原則,創新工作載體,豐富公開形式,強化服務意識。
  一是以政府網站為平臺,主動公開政府資訊和公眾服務資訊。借助網際網路手段,建設交通運輸政府資訊公開平臺,重點圍繞道路運輸、物流發展、科技資訊、公眾服務、城市公交等交通運輸行業的特點,堅持“為民便民、服務公眾、政務公開”等方面,打造一流的政府網站。如我部政府網站“交通法規查詢系統”被推薦為政府網站“政策法規”欄目的範例。目前,所有省(區、市)交通運輸部門都建立了門戶網站,絕大多數大中城市交通運輸部門也建立了政府網站和網頁。湖北省交通運輸廳網站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在第一時間發佈最新交通資訊,做到網頁更新不過夜。各地交通運輸部門依託網路資源,加強網上服務,積極推行線上申報、線上辦理、線上查詢,做到了便民高效。
  二是建立互通平臺,進一步提高服務社會公眾的品質。各地交通運輸部門,為了更好的服務群眾,大多數都設立了交通服務熱線。處理群眾求助投訴問題、政策諮詢、路況資訊、收費諮詢、處理投訴舉報等問題,為群眾排憂解難。為了解答群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交通運輸部門還定期到電臺、電視臺參加節目,面對面受理答覆群眾普遍關注的問題。各地交通運輸部門在制定行業政策、出臺法律法規、安排重大交通建設項目時,通過召開諮詢會、聽證會、新聞發佈會、網上徵詢意見等方式,進行事前公示,讓群眾參與決策,既保證了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又減小了政策實施的難度,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政策偏差。
  三是建立強化監督平臺,促進公開資訊工作得到落實。建立面向社會的監督、投訴渠道,主動接受各界監督。各地交通運輸部門,建立了服務品質回訪制度,採取發放評議卡、電話問詢、社會監督員等多種形式,廣泛向群眾徵求意見和建議,通過社會公眾的參與,不斷提高服務水準。積極開展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按照服務承諾,對照檢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把資訊服務承諾納入效能考核體系和目標責任制。
  二、主動公開政府資訊情況
  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通過交通運輸部政府網站主動公開正式發文的政府資訊311條。其中:部文135條,部令3條,部函14條,公告44條,通告8條,廳文79條,廳函13條,其他15條,主要包括:規章制度及規範性文件、標準規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預算公開、監督檢查、人事管理、行業文明建設、廉政制度建設等項內容。
  2010年我部共召開了13次新聞發佈會,內容包括:交通運輸春運工作、中國海上搜救工作、航海日活動、上海世博會交通運輸安全保障情況、抗震救災相關進展情況、交通運輸亞運安保工作等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政府資訊。
  三、依申請公開政府資訊情況
  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共受理政府資訊公開申請7件。全部為以信函形式申請。
  申請內容涉及公路規劃、規費徵收、運輸管理、行政許可及個人工作履歷等方面。其中,為解決個人問題提出申請的3件,佔42.8%;因工作需要提出申請的4件,佔57.2%。
  上述申請已全部在法定答覆期限內辦理完結並書面答覆完畢。其中,“同意公開”的2件,佔28.6%;“同意部分公開”的2件,佔28.6%;“不同意公開”的3件,佔42.8%。
  在3件“不同意公開”答覆中,有1件是“內部工作文件不屬公開範圍”,佔33.3%;有2件是“資訊不存在”,佔66.7%。
  四、復議訴訟和申訴情況
  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交通運輸部行政復議辦公室未收到有關政府資訊公開的行政復議。  
  五、收費情況
  交通運輸部政府資訊依申請公開暫未收費。
  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部政府資訊公開工作仍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如資訊公開內容與公眾需求相比還有差距,公開的便民性還需進一步提高等。主要表現在:一是在網上公開的資訊量少,內容不夠全面;二是網路功能不夠完善,影響了社會公眾及時、便捷的獲取政府資訊;三是公開的力度還不夠,許多涉及公眾利益的規範性文件公開不及時;四是相關制度尚需進一步配套和完善,如評價體系、監督管理機制、責任追究制度等。
  七、下一步工作
  我部政府資訊公開工作重點是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人民群眾普遍關心,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各類事項為著力點,認真貫徹實施《政府資訊公開條例》,力爭在完善體制機制上取得新進展,在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上取得新突破,在促進自身建設上取得新成效,實現資訊公開的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提高公眾對交通運輸部門資訊公開工作滿意度,力爭在各行業中走在前列。
  一是進一步健全資訊公開工作機制。根據機構改革後,重新調整的部政務(資訊)公開工作領導小組,按照責任分工,進一步明確工作職責許可權,理順內部工作機制,落實專門機構和人員負責本單位、本部門資訊公開的日常工作,逐步建立起預算公開機制、考核評議機制、內部監督機制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做到年初有計劃、實施有檢查、年終有考核、違規違紀有責任追究。
  二是進一步深化資訊公開內容。堅持以“公開是原則,不公開是例外”為原則,圍繞社會廣泛關注、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認真抓好政府資訊公開工作。一要深化交通運輸資訊公開內容。按《條例》要求,進一步組織開展交通運輸政府資訊公開內容的清理調整工作,明確公開的內容,特別是與群眾生産生活密切相關的資訊,應及時公佈。二要妥善處理依申請公開。進一步明確政府交通運輸資訊公開申請的受理機制,規範工作流程,明確申請的受理、審查、處理、答覆等各個環節的具體要求。建立部機關內部溝通協調機制,通過合理設置工作程式,保障申請人合法權益。三要加強資訊公開中的保密審查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交通運輸資訊發佈的保密審查機制,該公開的要公開,該保密的堅決保住。
  三是進一步深化資訊公開形式。拓寬資訊公開渠道,提高資訊公開的時效性。我部採用的公開的主要形式有部政府網站、新聞發佈會、報刊等,相比較而言,部政府網站具有及時、節約、易獲取、易認知等優點。要進一步重點推進網上辦事、網上行政審批等項辦公業務,以資訊公開推進便民服務,充分發揮政府網站作為政府資訊公開第一平臺的作用。部機關要建立網上審批、網上許可服務系統(網上行政服務大廳),進一步健全“統一受理、網上傳遞、互聯審批、網路監察”的行業管理政務平臺,積極推行網上審批,利用網上公示、網陳情談、網上徵詢意見等方式,加大推動政務公開的力度,逐步擴大網上服務的範圍。要高度重視資訊資源整合工作,努力促進資訊統一、資源共用,防止重復建設。
  四是穩步推進決策公開。制定重大事項決策工作程式規定,凡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決策前要採取多種形式,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完善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事項要進行必要性、可行性論證;完善諮詢會、聽證會、新聞發佈會、網上徵詢意見等制度,實行事前公示,聽取意見,切實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五是開展交通運輸政府資訊公開工作規章制度體系研究,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在現有的工作制度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細化資訊公開工作流程和分工、公開資訊保密審查、主動公開資訊的清理髮布、政府網站資訊公開專欄的管理等制度。並要建立健全資訊公開評議制度,把資訊公開納入社會評議政風、行風的範圍。
  六是加強協調和監督。建立健全資訊公開的定期監督檢查制度,完善和豐富政府資訊公開的監督,通過監督檢查及時搜尋問題,予以堅決糾正,將檢查結果作為年終考核的依據,並與評先選優掛鉤等。推進部機關資訊公開工作,使資訊公開工作逐步走上日常化、制度化,形成資訊公開的長效機制。
  七是切實健全保障機制。建立資訊公開資金保障機制,確保資訊公開申請受理、政府資訊公共查閱、網站資訊更新、年度報告、調研等工作,為資訊公開有序開展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