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2014年政府資訊公開工作年度報告

本年度報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資訊公開條例》(下稱《條例》)編制。本年度報告由概述,主動公開政府資訊情況,依申請公開政府資訊情況,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和舉報投訴情況,政府資訊公開收費情況,存在問題及下一步工作打算七部分組成。本年度報告所列數據統計期限自2014年1月1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止。本年度報告電子版可在交通運輸部網站政府資訊公開專欄(www.mot.gov.cn/zfxxgk)下載。如對本年度報告有疑問,請與交通運輸部政府資訊公開辦公室聯繫(地址: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11號;郵遞區號:100736;諮詢電話:010—65292287;電子郵箱:jtysbzfxxgk@mot.gov.cn)。  

一、概述  

2014年交通運輸部按照國務院辦公廳《2014年政府資訊公開工作要點》(國辦發〔2014〕12號)要求,緊緊圍繞黨和政府中心工作及公眾期盼,研究出臺《交通運輸部關於進一步加強政府資訊公開和政策解讀的意見》,建立健全政府資訊公開工作體系,完善運作和保障機制。堅持把公開透明作為政府工作的基本制度,立足行業實際,推進資訊公開,提升政府服務水準,切實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努力為廣大人民群眾生産生活提供優質資訊服務。  

(一)完善政府資訊公開工作制度體系。  

一是規範主動公開工作管理。實行政府資訊公開屬性源頭認定機制,在部機關電子公文系統中設置了公開屬性必選控製程序,擬制政府資訊時要明確公開屬性,確定不予主動公開的政府資訊要説明理由和依據。充分發揮政府網站作為政府資訊發佈第一平臺的作用,改變原來由承辦單位自行發佈的方式,主動公開的部分文件通過政府網站統一向社會公開,實現主動公開的政府資訊及時、準確發佈。2014年我部通過部政府網站政府資訊公開專欄主動發佈政府資訊1180條,較2013年472條有較大幅提升。

 

二是完善依申請公開工作機制。進一步明確了依申請公開工作職責主體和資訊申請受理、辦理、告知等工作程式,建立了內部溝通、保密審查和協調會商機制,確保依法依規妥善處理。改進了政府資訊申請渠道,上線運作依申請公開網上線上申請系統,形成了當面申請(現場)、書面申請(信函、傳真)、網上申請(網頁、電子郵件)全方位的申請渠道,保障了公眾依法申請公開政府資訊的權利。

 

三是加大政府資訊公開工作督促檢查力度。落實部機構改革和職責調整的相關要求,明確由辦公廳督查室承擔政府資訊公開組織、協調和監督檢查工作。開展部內各單位政府資訊公開和政策解讀等工作的日常監測,發現問題及時提醒糾正。定期開展部政府網站資訊公開情況普查,並下發督查通知書,推動政府資訊公開工作有效開展。  

(二)推進重點領域政府資訊公開。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2014年政府資訊公開工作要點》(國辦發〔2014〕12號)要求,結合我部職責和重點工作,制定印發了《2014年交通運輸部政府資訊公開工作要點》,並在部政府網站政府資訊公開欄目向社會公佈。建立了重點領域、重點環節資訊公開分工負責制,明確了&&司局,要求有關司局安排專人,抓好工作部署,對工作任務細化分解,明確具體要求,制定落實措施,積極開展工作。  

一是推進行政權力運作資訊公開。向社會公佈了包含部所有行政審批事項的46項權力清單,發佈了《交通運輸部關於建立水運和海事管理權力清單制度的公告》,在水運和海事領域建立管理權力清單制度。圍繞國務院簡政放權的決策部署,及時公開取消、下放、清理以及實施機關變更的行政審批資訊,我部已將26項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以公告形式及時向社會公開。積極推行行政審批項目網上公開申報、受理和辦復工作,在部政府網站建立了行政許可網上辦理平臺,2014年上線運作的海峽兩岸航運網上行政許可系統,實現了“企業申請材料、省級交通主管部門提出初審意見、部實施審批、企業列印證書”全流程網上實施,全過程公開、透明操作,審批時間由20天縮短到3天。

 

二是推進財政資金資訊公開。進一步推進部門預決算公開,按照財政部統一要求和部署,細化政府預決算公開內容,除涉密資訊外,全部細化公開到功能分類的項級科目,並在部政府網站公開了《交通運輸部2014年部門預算》《交通運輸部2013年部門決算》。在公開的部門決算中,詳細公開了財政撥款安排的因公出國(境)團組數及人數、公務用車購置數及保有量、國內公務接待等“三公”經費資訊,並對增減變化進行説明。  

三是加強公共資源配置資訊公開。加強政府採購資訊公開,依託國採中心集中採購平臺和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對政府採購項目預算、採購過程、採購結果進行全過程公開,逐步建立政府採購預算、執行、結果全過程資訊披露制度。繼續推進工程建設項目資訊公開。對公路、水運等建設項目有關審批、建設管理、品質、安全、招投標監管等資訊進行公開。在部政府網站資訊公開專欄及部安全與品質監督管理司子站及時發佈建設項目的品質監管、安全監管資訊,通過線上訪談等及時宣傳相關單位工程品質安全監督管理經驗。在部政府網站設立全國水運工程、公路建設市場信用資訊管理系統,為招標投標活動提供服務。

四是加強公共服務資訊公開。加強交通運輸科技資訊及成果公開,及時在部政府網站、中國交通報、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管理中心網站等平臺發佈科技管理政策,科技管理工作動態,科技項目年度立項結果、執行情況以及驗收情況,科技成果等公共服務資訊。基於交通科技資源共用平臺開發“科技成果公開服務系統”,滿足科技成果資訊採集、審核、發佈、檢索和全文公開等要求。2014年9月30日實現了我部科技成果公開工作與國家科技報告體系的完全對接與共用交流。同時,推動交通運輸標準管理工作的公開,實現了2009年之前行業標準及所有我部制定的行業標準全文免費查詢和閱讀。

 

 

加強公路、水路出行資訊公開。在部政府網站設立了“公路出行”和“水路出行”欄目。與中國氣象局合作,建立科學高效的公路、水路交通氣象資訊預測、發佈機制,及時提供公路動態交通狀況,內河及沿海運輸及通航等情況,為人民群眾及相關企業提供生活和工作便利。

 

五是推動公共安全資訊公開。加強預警預防資訊平臺管理,綜合研判多方資訊情況,及時發佈行業預警預防資訊,特別是可能引發事故災難的自然災害風險資訊、重大隱患預警資訊及防禦措施資訊。部網站每天定時發佈海洋氣象資訊,根據天氣狀況、突發事件發生情況及時發佈極端天氣預警資訊和重大突發事件處置資訊。每月定期公開海上搜救險情件數、獲救人員、獲救船舶、搜救成功率等統計數據。加強安全監管及工程品質監督資訊公開。對吉林省部分工地試驗室存在嚴重造假行為及兩家施工企業在建工程重大品質安全隱患等問題進行了查處,並通過部政府網站進行了曝光。通報了2013年全國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機構鋼筋、鋼絞線比對試驗結果。在部政府網站設立“安全生産集中整治”和“平安交通”專欄,加強相關資訊公開。2014年共發生2起死亡失蹤10人及以上的水上交通事故,其中結案1起(廣州“5·5”“中興2”輪與“MOL MOTIVATOR”輪碰撞事故),調查報告已通過我部政府網站及我部海事局網站公開。

 

 

六是推動交通運輸行業從業企業信用資訊公開。在部政府網站建設了全國公路建設及全國水運工程市場信用資訊管理等系統,及時公開公路建設及水運工程建設政策、法規、市場檢查結果、信用評價等政務資訊和從業企業基本資訊、從業人員基本資訊、建設項目資訊等基本資訊,方便有關單位及個人查詢使用。

 

 

(三)加強政策解讀和熱點回應工作。  

一是建立政策解讀機制。對一些涉及面廣、社會關注度高的政策性資訊和重要資訊,通過部政府網站“政策解讀”專欄進行解讀。明確政策解讀要求和時限,政策法規主辦單位在制定政策及法規的同時擬制解讀材料,在政策及法規公開發佈後20個工作日內進行解讀,同時根據社會反應主動回應社會關切。組織召開專家座談會、線上訪談等活動,就社會關注的政策、熱點和敏感問題進行溝通和研討,提高專家解讀政策的針對性、科學性、權威性。  

2014年發佈政策解讀資訊11條。部機關相關司局通過部政府網站對《2013年全國收費公路統計公報》《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規定》《國務院關於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加強和改進交通運輸標準化工作的意見》《公路水路交通運輸主要技術政策》《內河渡口渡船安全管理規定》《推進長江危險化學品運輸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工作方案》等社會關切熱點以及需要公眾廣泛知曉的相關規定、意見等政策性文件進行了解讀。  

2014年舉辦了線上訪談43期。通過部政府網站組織線上訪談,由部機關及交通運輸系統單位相關負責同志就交通建設發展、交通運輸情況、廉政建設等向網民做介紹,並與網民線上互動交流,以使社會公眾了解交通運輸發展等情況,取得人民群眾對交通運輸工作的支援。

 

 

二是持續加強新聞發言人制度。規範交通運輸行業新聞宣傳工作及新聞發佈機制,堅持並完善定時定點發佈制度,主動做好突發事件資訊權威發佈、重要政策法規解讀、妥善回應公眾質疑、及時澄清不實傳言。2014年共組織各類新聞發佈會26場,其中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2場。安排採訪部領導18次。相關資訊在部政府網站和其他媒體上進行了公開,有9期“例行新聞發佈會”在部政府網站進行了直播。

 

三是建立熱點動態反應機制。做好網上留言的收集、處理、反饋工作,通過部政府網站“部長信箱”“線上訪談”“網上投訴”“網上調查”“紀檢信箱”“審計信箱”“幹部監督”等互動欄目接受群眾諮詢、投訴、意見和建議,為群眾答疑解惑。2014年共答覆網上有效留言諮詢4502條,答覆率100%。  

四是做好馬航失聯等重大事件的輿論引導工作。馬航客機失聯事件發生後,我部第一時間啟動新聞宣傳應急預案,24小時值守,滾動發佈新聞稿件,及時反映我部組織海上搜救工作相關情況。針對社會關切,及時通過我部所屬中國交通報微網志、微信等新媒體進行引導。中國交通報官方微網志的關注度在馬航搜救期間爆髮式提升,微網志粉絲從不足千人躍升至數十萬人。雲南魯甸地震、四川康定地震及埃博拉病毒疫情等突發事件發生後,我部圍繞交通運輸應急工作,及時通過媒體發佈交通運輸應急工作情況,加強宣傳和引導。  

二、主動公開政府資訊情況  

我部積極擴大主動公開的政府資訊範圍,細化公開內容,採取措施提高查詢便利化水準。利用部政府網站開設專欄,設立專門系統平臺,通過司局、直屬機構、地方交通子站等方式深化政府資訊公開,一些重要資訊同時通過中國交通報等媒體向社會發佈公開。2014年,通過交通運輸部政府網站發佈各類動態資訊15.54萬條,共發佈政府資訊12809條,其中主動公開正式發文政府資訊588條,涉及規章制度、規範性文件、標準規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預算公開、監督檢查、人事管理、行業精神文明建設、廉政制度建設等項內容。  

根據不同時期社會關注的重大事件和工作重點,在部政府網站開闢“弘揚‘兩路’精神”“水上涉企收費專欄”“中國航海日論壇”“交通公安‘最美警察’評選”等專題網站欄目14個。開通“全國交通資訊聯播”欄目,集中發佈各地交通運輸動態資訊,2014年已發佈資訊16878條,形成了資訊整體發佈和宣傳的優勢。  

經統計,2008年至2014年,交通運輸部政府網站發佈各類資訊總計93.60萬條。2014年社會公眾對交通運輸部政府網站頁面瀏覽量達到23億次。

 

三、依申請公開政府資訊情況  

(一)申請情況。  

2014年,我部共受理政府資訊公開申請69件,其中公民個人申請63件,法人或其他組織申請6件。申請方式中,當面申請1件、信函申請59件、網際網路申請9件。所需用途分別為:科研用途22件,生産生活用途16件,其他用途31件。69件申請涉及內容97項,主要涉及公路、水運、鐵路建設項目,道路運輸,“三公”經費,政策法規,標準規範,政府資訊公開工作等方面內容。

   

 

(二)答覆情況。  

我部2014年受理的69件政府資訊公開申請,都在法定期限內辦結。其中,通過信函答覆67件,通過電話答覆1件;申請人退出申請1件。97項申請內容中,已主動公開19項,同意公開31項(含2項部分公開),不屬我部公開或資訊不存在43項,告知作出更改補充1項,告知通過其他途徑辦理1項,不予公開2項(因涉及國家秘密1項,因不是《條例》所指政府資訊1項)。

 

四、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和舉報投訴情況  

2014年,交通運輸部受理申請人針對政府資訊公開的行政復議申請3件,根據3件復議申請內容,按照有關法律規定,我部書面告知申請人通過其他法定方式解決其利益訴求。2014年,交通運輸部應對政府資訊公開行政訴訟1起,法院審理結果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2014年,交通運輸部未收到針對政府資訊公開方面的舉報和投訴。  

五、政府資訊公開收費情況  

2014年,交通運輸部未向申請人收取政府資訊公開費用。  

六、存在問題  

近年來,交通運輸部著力完善政府資訊公開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是政府資訊公開主動性、全面性和時效性有待進一步增強,特別是非正式文件類政府資訊公開還有待推進。  

二是政策解讀的及時性,線上訪談的針對性和時效性需要進一步提高。  

三是政府資訊公開的渠道有待拓展,行政許可網上辦理平臺建設等還需進一步加強。  

四是政府資訊公開工作評價機制、監督管理機制等需要進一步完善。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完善政府網站資訊發佈和內容建設。充分發揮政府網站政府資訊公開第一平臺作用,向社會發佈的政府資訊原則上要通過部政府網站發佈,通過其他媒體向社會發佈的資訊要在部政府網站及時轉載同步發佈。協同做好國務院政策資訊轉載工作,促進重要政策資訊及時準確廣泛傳播。  

二是深化主動公開工作。《條例》要求主動公開內容全部通過部政府網站向社會公開。推進決策資訊公開,對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抓住決策、執行、結果等環節,將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注、最需要了解的事項及其辦理過程予以公開。進一步加強公眾出行資訊服務,建立多渠道、多方式的交通運輸出行資訊服務體系,豐富出行資訊發佈渠道和手段,方便公眾出行。  

三是繼續推進重點領域、重點環節資訊公開。落實國辦確定的政府資訊公開重點工作,結合我部的職責,貼近民生需求和社會關注,重點推進經費使用、行政審批、基建項目、交通工程安全品質監管等資訊的公開。  

四是繼續妥善做好依申請公開工作。進一步完善公開申請的受理機制,規範工作流程,明確申請的受理、審查、處理、答覆等各個環節的具體要求。完善部機關內部溝通協調機制,協調涉及多個部門的申請事項,加強對複雜疑難申請的研究,確保按時、準確、規範答覆告知申請人,依法滿足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政府資訊的特殊需求。  

五是加強政策解讀和輿情回應。對涉及民生的重大決策部署加大公開的力度,完善重大政策解讀機制和評估反饋機制,廣泛徵求社會公眾意見,增強社會公眾的參與度。積極做好政策宣傳工作,及時組織專家科學、權威解讀,主動、及時、全面、準確發佈政府權威資訊,增進公眾對政府工作的了解和理解。建立健全輿情收集研判和回應機制,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六是加強資訊載體平臺建設。完善政府網站運維管理機制和標準規範體系,強化資源整合與績效考評,創新網站服務模式,拓展移動智慧終端應用服務,建設網站無障礙服務平臺。通過更加符合傳播規律的發佈方式,將政府網站打造成更加及時、準確、公開透明的政府資訊發佈平臺,在網路領域傳播主流聲音。積極探索利用政務微網志、微信等新媒體,及時發佈各類權威政務資訊,拓寬資訊發佈渠道。  

七是提高行政權力運作透明度。在鞏固提高我部現有網上辦事服務系統和便民資訊發佈的基礎上,加強行政許可網上辦理平臺建設和應用監管,努力將可以實施網路審批的行政許可事項通過網路平臺進行審批,方便社會公眾辦事。  

2015年,交通運輸部將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任務部署,切實規範政府資訊公開工作,提升交通運輸政府資訊公開工作制度化和規範化水準。全面推進政務公開,進一步提高交通運輸政府資訊公開工作品質,為社會公眾提供更為高效、優質的服務,推動交通運輸事業全面發展。

  1. 交通運輸部2014年政府資訊公開工作年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