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陽光透過樹縫灑下斑駁光影,綠樹間傳來啁啾鳥鳴,紅黃藍綠紫五色彩繪路標延伸向遠方。走在安徽滁州江淮分水嶺風景道上,自然景觀與亭閣農莊各具特色,輔之以別致的民宿、精彩的非遺展演、原生態的農家美食,令人心生回歸自然的嚮往與遐思。
“公路、文化、旅遊、産業跨界融合,沿線特色産業便因路而興。”安徽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聶愛國表示,安徽在實現公路建管養運協調發展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公路+”新模式,推動公路由“交通線”向“風景線”拓展、從“通上車”到“富一方”升級,沿路的生態、産業、文化互為支撐、協同發展。
近年來,滁州市提出“公路+文化+旅遊”協同發展的理念,將當地特色文化因子植入公路主要構築物及附屬交通設施設計與施工環節,系統展示路域特色文旅資源,將公路沿線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元素、生態文化元素與旅遊景觀營造有機結合,生動展示了路域文化風貌,讓公路具有鮮活的生命力。
滁州與山相安生、與水共流長,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聚力以路促旅、以旅彰文,深挖特色文化內涵,提升全域旅遊品質,讓“詩和遠方”觸手可及。
430公里風景主廊道串聯百餘村落
走進天長市長山村史館,厚重、典雅的氣息撲面而來,館內通過文獻結合文物、圖像結合影像等手段,系統展示長山村獨特的文化與生活樣態;步入定遠縣包青天廉政文化公園,參觀廉政文化紀念館、石刻小品、書法碑林、歷史文化墻、廉政文化長廊等景點,廉政元素與公園自然景觀、人文環境有機融合,讓遊客在移步換景中接受廉政文化的教育熏陶……
滁州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金同碧介紹,滁州有著得天獨厚的文旅資源,2018年,滁州立足江淮分水嶺地域特點,以瑯琊山為核心,以滁州江淮分水嶺風景道建設為基礎,重新整合沿線旅遊資源,打造皖東“千里畫廊”和全域旅遊“1號工程”,著力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和産業優勢。
風景道主廊道總長430公里,串聯全市8個縣(市、區)35個鄉鎮119個建制村,以及眾多景區和鄉村旅遊點,80%路段以上穿越江淮分水嶺嶺脊區域,推動農林水商教體康“+旅遊”融合發展;沿線培育多樣化景區景點100多個、特色旅遊鎮村21個,農家樂、民宿、營地等近100個,建設紅色、非遺、藝術等文旅融合基地20多處,開發鄉村文創産品和特色旅遊商品100多種。
規劃設計順應自然肌理
在連綿的丘嶺之下,整齊的村屯坐落在風景道邊,清新的空氣涌入鼻息,讓人心曠神怡。
“順應自然、因地制宜、注重生態、融入山水,是建設滁州江淮分水嶺風景道的重要原則。滁州整合利用區域內自然和人文資源,市縣聯動,對風景道進行統一規劃設計。對落差較大的路段,我們順應高低起伏的自然肌理,與其融為一體。”金同碧説。
天長市汊澗鎮長山村環山襟水,烏瓦白墻掩映在茂林修竹中,境內擁有392公頃山林、庫容2億立方米的水資源。如今,長山村借助江淮分水嶺風景道,依託得天獨厚的原生態資源、文化資源和古建築,逐步由農業、林業單一型産業向多層次的迴圈産業鏈發展。該村農戶莊園經濟與農家樂、生態觀光等旅遊産業有機結合,先後榮獲“全國生態文化村”“國家美麗宜居村莊”等稱號。
靜港營地坐落在明光市自來橋鎮尖山村,北接黃寨草原,東臨躍龍湖,是一個集房車營地、野奢帳篷、集裝箱住宿等於一體的輕奢度假目的地。離靜港營地不遠處的明光市三界鎮,圍繞風景道佈局建設了一座軍旅小鎮,帶動全域旅遊發展。“這裡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既能遊玩又能長見識,真好!”來自江蘇揚州的遊客黃棟説。
走進群山環繞、林草茂密的定遠縣蔣集鎮謝集村,村莊乾淨整潔,農家小院錯落有致。“自從村口這條風景大道修通後,村容村貌發生了很大變化,村莊越來越美,人氣也越來越旺。過去路不好,外地人不來,村裏人也不怎麼出去。”村民王兆洪説。
全椒慢嶺段是江淮分水嶺風景道7個路段之一,長51公里的椒嶺風景線環山繞水,神山國家森林公園、黃栗樹小鎮等各具特色的景點散佈在公路兩側,如鑲嵌在翡翠項鍊上的顆顆珍珠。
産業興旺打造城鄉生活空間
在全椒縣山王村,一條平坦寬闊的瀝青路穿村而過,公路兩側綠樹蔥郁,不時有滿載農特産品的車輛往來穿梭。
“公司近年來的發展離不開公路的支撐。隨著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我們還想把項目做得更大些。”安徽瑞晟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強説,過去,桃子一天只能賣200元至300元,公路提升等級後,如今一天能賣5000元至6000元,週末一天能賣1萬多元。
近期,來安縣楊郢鄉紅星村迎來玉米銷售旺季,蔣翠平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門前熱鬧非凡。“紅星村位於楊郢鄉北邊,過去對外僅有一條水泥路,客商進不來、貨物難出去,每天最多只能銷售3萬多斤玉米。”蔣翠平説,2022年,江淮分水嶺風景道建成後,合作社經營的農特産品銷量均有2至3倍的增長。
在“苗木之鄉”來安縣舜山鎮林橋村的生態農莊內,造型精緻的紅葉石楠、川柏和各色花卉相映成趣。今年“五一”假期,農莊每天接待遊客超萬人次,餐飲接待遊客近3000人次。
鳳陽縣依託江淮分水嶺風景道,完成15個重點村“多規合一”規劃編制,建設15個旅遊節點,帶動全縣接待研學遊10萬人次,鄉村休閒旅遊年營業收入達15.6億元,今年旅遊總收入預計達45億元,小崗片區全年産值預計超過20億元。
風景道串起自然山水人文,讓城鄉融入大自然。2022年以來,滁州交通助力打造更有活力、有溫度的城鄉綠色生活空間,全市風景道重點區域擬實施項目560個,引領滁州全域實現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到今年年底,滁州風景道重點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達50萬元,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