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道G228線中山市神灣段水泥路面“白改黑”項目,經過一年的特重載交通考驗,順利通過驗收。作為中山首條長壽命全結構再生公路,路段運用的改造技術具有成本低、工期短、生態環保、回收利用率高等多項優勢。
據介紹,國道G228線中山市神灣段日均車流量約3萬車次,此前,巨大的車流量疊加路基基礎病害嚴重等客觀條件,導致瀝青混凝土路面反覆出現反射裂縫、坑槽、行車顛簸等問題,每年要進行1-2次大修,投入養護成本約60萬/年。
為此,中山市路橋建設有限公司與中山市公路事務中心就公路再生等技術進行交流研討,並確定以國道228線神灣段(K6060+100至K6060+600斗門方向)作為長壽命全結構再生技術試驗段,創新運用公路長壽命全結構再生技術,僅用了9天即完成道路“白改黑”面積6000平方米,比傳統挖除重新攤鋪的維修方式縮短工期約2/3。
中山市路橋建設有限公司相關人員表示,國道228線長壽命全結構再生路段運用共振碎石化技術、乳化瀝青廠拌冷再生技術、HMAC高模量瀝青混凝土施工等再生技術,量體打造了RAP料(舊瀝青路面回收料)再生功能層(冷再生瀝青混凝土下面層)。2023年11月,試驗段路面完成鋪攤順利開放通車。經過一年特重載交通考驗,2024年12月,該試驗段進行了全面“體檢”,通過開展外觀檢測、鑽孔取芯、路面彎沉、路面平整度、路面抗滑值、路面構造深度、瀝青面層壓實度等七項指標檢測,得出所有檢測項目均滿足規範要求的結果:零車轍零反射裂縫,路況水準優異,實現通車以來“0養護成本”的目標。
記者了解到,作為中山首個公路長壽命全結構再生項目,試驗段再生技術應用經濟效益顯著,不僅節約綜合造價20%以上、縮短工期約2/3,還通過廢舊道路材料資源化迴圈利用,推動舊料回收率達到100%,再利用率超過90%,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約30%、節省建設階段總耗能25%—40%,減少礦産資源的開採、污染,從而實現道路養護維修的低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