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壁頭作業區6號和7號泊位擴能工程(一期)通過竣工驗收,福建省福州港江陰港區1號—7號泊位全面貫通,成為福建規模最大的單體連片經營集裝箱碼頭區。這不僅填補了福州港2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空白,還與已投産的8號—9號泊位聯合,形成了總長度近3公里、設計年通過能力超300萬標箱的“超級集裝箱碼頭群”,今後將吸引更多航運資源集聚,推動港産城融合發展,助力福建唱響“山海經”。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健全深化山海協作機制,加強山海統籌、強化功能互補。八閩大地上,福建交通不斷創新山海間區域交通協調發展機制,“極核帶動、軸帶支撐、聚鏈增效、全域一體”的山海協作交通運輸體系正蓄能起勢。
交通聯起兩極兩帶三軸六灣區
山海協作,何以福建?
翻開《福建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兩極兩帶三軸六灣區”的空間格局盡展恢弘。新時代,福建省委、省政府把山海協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臺《關於進一步做深做實新時代山海協作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意見》等系列重要文件,推動山海協作産業鏈持續壯大。
交通運輸作為國民經濟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産業,是促進山海協作的重要基礎和先決條件。福建省交通運輸部門逢山開路、依海建港,持續強化交通對山海協作的支撐作用,推動綜合交通線網里程達到12萬公里,“三縱六橫兩聯”綜合運輸大通道加速完善,在全國率先實現市市有高鐵、縣縣通高速、鎮鎮有幹線、村村通客車,沿海和山區之間形成10個跨區域高速公路通道、8個幹線鐵路通道,並出臺針對山區的多項傾斜支援政策,持續創新運輸、管理協作機制,進一步推動山海協作理念在福建深化創新、走深走實。
構建山海協作交通運輸體系
山海協作,要在國土開發、民生福祉、産業聯動上精準發力。展望未來,福建交通將進一步強化極核帶動,夯實軸帶支撐,注重聚鏈增效,堅持全域一體,構建山海協作交通運輸體系。
聚焦提升都市圈輻射能力,福建將充分發揮沿海交通區位優勢,著力提升福州都市圈、廈漳泉都市圈交通樞紐能級和同城化水準,重點構建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推動都市圈設施同網、服務同質。與此同時,福建將加速推進空港海港陸港融合高品質發展,以沿海樞紐為龍頭牽引,構建山海聯動的樞紐體系。
福建交通將進一步暢通山海協作通道網路,因地制宜提升各軸帶交通基礎設施有效供給水準。沿海縱向通道重點佈局大容量、快速度的交通基礎設施,山區縱向通道重點推動節點間由“繞行可達”向“暢通直連”轉變,山海橫向通道堅持水陸共濟,推動閩江水運暢通道、鐵路幹線提速度、高速公路強銜接、國省幹線補短板。
福建相關部門將共建産業協作物流服務體系,創新區域交通協調發展機制,圍繞山海産業鏈運輸需求,積極推動物流體系“硬聯通”“軟聯通”,打造一批山海産業鏈協作的物流運輸示範線路和大宗散貨、集裝箱多式聯運示範線路,變交通走廊為經濟走廊;創新山海之間區域交通協調發展機制,探索構建跨區域交通規劃聯動工作機制、重大項目協同推進機制、交通運輸聯合執法機制、人才交流協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