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揚汽渡的智慧密碼
早上8時,天朗氣清,長江鎮江段的江面上波光粼粼,船行如織。在江蘇省鎮江市鎮揚汽渡碼頭,貨車、轎車一輛接一輛開上渡船,很快甲板上就已滿滿噹噹。“嘟——”汽笛聲響起,渡船緩緩駛離碼頭。
“渡口的繁忙從每天淩晨3點就開始了,一直持續到夜裏12點運營結束。”鎮揚汽渡群眾工作部副主任季若瑱表示,作為長江沿岸車流量和客流量最大的公路汽車渡口,今年春運,鎮揚汽渡預計開行1.39萬航次,渡運車輛25萬輛次、駕乘35萬人次。為保障春運期間群眾平安便捷出行,鎮揚汽渡充分發揮新技術優勢,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準和渡運服務品質,全力打造讓人民群眾安心、舒心的出行環境。
“倒船影像”成“最強輔助” 指引船舶霧中不迷航
清晨6時40分,深藍的天空中還閃著點點星光,“江蘇路渡3015”輪大副張騰飛已站在渡船駕駛艙,認真檢查各個儀器的狀態,為當天的航行做準備。
“‘江蘇路渡3015’輪已就緒,準備開航。”通過控制臺螢幕確認船頭船尾周圍水域的情況後,張騰飛拿起甚高頻無線電話,發出開航指令。隨後,他熟練地推動操縱桿,駕駛渡船平穩起航。
“這艘渡船有近90米長,視線盲區較大,轉向的時候甩尾比較明顯,所以開航前必須得看這塊螢幕。”張騰飛向記者介紹,起航前他觀察的是渡船不良視線航行輔助系統中的“倒船影像”,“它與汽車上使用的倒車影像類似,通過它我們可以及時察看船尾情況,判斷轉向時機,在起航等重要節點避免與其他船舶碰撞。”
除了“倒船影像”,該系統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是在霧天為船員指引航向。“春運期間常有團霧發生,霧來得很快,3分鐘就什麼都看不到了。”張騰飛説。
不良視線航行輔助系統將毫米級雷達對目標物的定位與雙光譜熱成像儀獲取到的畫面進行關聯,即使突遇團霧,船員也可清晰觀測到航道畫面。在張騰飛看來,這一系統就像輔助航行的“火眼金睛”。
長江鎮江段是長江中下游船舶流量最密集的航段之一,據統計,鎮揚汽渡渡船日均與順航道行駛船舶的交叉會遇超2000次。
“‘寶航16’輪,‘江蘇路渡3015’輪給你讓行。”一次從鎮江開往揚州的航程中,張騰飛通過渡船航行智慧避碰預警系統提前獲取了船舶交會預警資訊,及時通過甚高頻與“寶航16”輪船長溝通避讓方案。
張騰飛告訴記者,從前駕駛員大都依靠經驗操作船舶避碰,該系統研發後,可通過計算渡船的航向與速度,幫助駕駛員準確判斷碰撞風險,併為其提供科學的避讓輔助決策方案。
今年春節,家在河南的張騰飛決定留在崗位,他説:“總有人要留下。能為大家安全便捷過江盡一份力,我很開心。”這些保障渡運安全的“高科技”,不僅守護著過江的每一輛汽車、每一名旅客,也守護著如張騰飛一樣堅守崗位的每一位船員。
AI精準統計客流 科學調配運力快速過江
“我家在揚州,工作在鎮江,因為騎電動車上不了潤揚大橋,汽渡就是我每天往返兩地首選的交通工具。”鎮揚汽渡候船室裏,等待過渡的解女士對記者説,“臨近過年,汽渡人流量、車流量更大了,但等候的時間並沒有變長,還是非常高效。”
高效,是記者在與過渡司機、旅客交流過程中聽到頻率最高的詞。高效何以實現?
“我們自主研發了適用於汽渡的ETC收費系統、電子票務系統和渡船智慧檢錄系統等,優化整合為‘智渡雲’系統,讓單車平均購票速度從原先接近1分鐘縮短為3至5秒,並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實現車輛‘零等待’登渡,渡運效率大幅提升。”鎮揚汽渡科技資訊部副經理王大祥介紹道。
調度中心大廳裏,值班調度員侯徵龍緊盯監控螢幕,來回查看後,他拿起甚高頻無線電話通知同事:“‘江蘇路渡2034’輪,放空到鎮江來。”螢幕上的統計系統界面,實時顯示著通過鎮揚汽渡鎮江站卡口的車載人數。“你看,現在在鎮江等待過渡的車和人要遠多於揚州,所以我讓這艘渡船空載到鎮江載運車輛和乘客。”侯徵龍説。
渡運人數的精確統計,關係著渡船的科學合理調度,對渡運精細化、高效化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在鎮江海事局指導下,鎮揚汽渡研發了汽渡AI車載人數統計系統,利用圖像識別等演算法,精準統計渡船載運機動車數、車輛載運人數、非機動車數、散客人數等數據,為航次計劃調整提供支撐。
“該系統能夠相容多種車型以及不同的光照條件、拍攝角度、拍攝距離。目前,系統識別準確率已達到95%。”王大祥説。
據了解,汽渡AI車載人數統計系統的數據目前已接入鎮江海事局。“通過數據共用、互聯互通,海事值班人員只需點擊滑鼠,就可實時掌握在航渡船航行動態以及客流數據。”鎮江海事局船舶監督處處長譚海濤介紹,“有了這些資訊,海事部門就能快速分析研判轄區渡運形勢,動態調整監管措施。這對於提升監管效能、保障渡運水域安全暢通具有重要作用。”
夕陽西下,金色的余暉灑滿江面,一艘艘渡船穿行于碼頭之間,續寫著白日的繁忙。“春節對中國人來説意義非凡,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我們的心願就是讓每一份思念安全抵達,讓每一次歸途滿載溫暖。”季若瑱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