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港口智慧化運營水準
一段時間以來,天津、遼寧等地通過採取積極舉措,努力發展港口經濟。港口作為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是連接內外貿易的關鍵環節、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在對外開放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的應用和突破,將為港口經濟注入新動能。
近年來,我國港口服務能力與基礎設施水準持續提升,港口數字化智慧化轉型成效顯著,部分優勢領域現代化水準躋身世界前列。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我國已建成自動化集裝箱碼頭21座、自動化幹散貨碼頭28座,已建及在建自動化碼頭數量居世界首位,總體技術水準位於世界前列。交通運輸部2023年發佈的《關於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設的意見》提出,到2027年,全國港口和航道基礎設施數字化、生産運營管理和對外服務智慧化水準全面提升,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國際樞紐海港10萬噸級及以上集裝箱、散貨碼頭和長江幹線、西江航運幹線等內河高等級航道基本建成智慧感知網。
一些地區加快推進港口數智化轉型升級,為推動智慧港口建設提供了樣板。例如,廣東省深圳市媽灣港通過5G+自動駕駛技術,實現無人集卡車的釐米級高精度實時定位,提升了港口效率和安全性。又如,東北亞(大連)航運物流中心智慧口岸一站式服務平臺不久前正式上線,構建起完整的口岸智慧服務生態。山東港口作為全國首個“智慧港口建設”試點任務承擔單位,全面發力智慧化設備、數字化管理、供應鏈協同、綠色建設和數據驅動決策,推動港口科技創新能力和智慧港口建設提質增效。
一些問題也是客觀存在的。例如,資源整合和功能協同不足,數據安全意識和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水準有待提升,相關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尚不完善,等等。對此,應多措並舉。
深化數智港口建設,強化功能融合。立足港口航道發展條件及功能定位,加強對港口經濟數字化智慧化應用深度和廣度的調研,準確了解數字經濟與港口全要素融合以及功能協同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的引導推動和支援保障作用,適時調整産業政策規劃,科學確定建設重點與路徑。推動數字應用、數字經濟與港口全要素産業鏈縱深融合,通過科技賦能,重構多邊界屬性、系統化整合的港口生態圈,著力提升港口和航道建設、生産、運營、管理、服務全流程協同的智慧化、資訊化水準,實現港口智慧化運營、高效組織與供應鏈協作。
築牢數據安全屏障,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港口和航道領域數據安全納入行政執法事項清單,強化交通運輸部和資訊化主管部門行政執法能力建設,打造專業化、規範化監管執法隊伍,完善數據安全管理工作機制。培養從業員工數據安全意識,加大數據安全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宣傳培訓力度,建立數據安全素養和數字技能分級分類培訓體系,開展數據安全教育常態化培訓,明確員工在數據安全方面的職責和操作規範,更好地發揮數據作為生産力的作用。夯實數字底座,強化港口和航道關鍵資訊基礎設施的網路安全防護能力建設,加快突破人工智慧晶片、算子庫等基礎軟硬體關鍵技術瓶頸,加大碼頭自動化控制、生産作業、通航建築物運作調度等重要資訊系統的網路安全管理、安全檢測與風險評估等基礎軟硬體核心技術研發力度。
加強人才培養力度,完善相關專業教育體系。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具備國際視野和創新思維的複合型智慧港口技術人才,將打造專業型、創新型、工匠型港口高水準技能人才隊伍作為港口發展的重要支撐。推動形成一流的智慧港口建設人才培育體系,加快航運人才培養模式變革,加快培養一大批可賦能、可引領智慧航運新業態發展的拔尖創新人才。深化産教融合,搭建政府部門、行業、企業、高校一體化協同合作育人平臺,鼓勵港口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等合作,共同推動智慧港口建設的人才培養。強化政策對接,完善人才引育機制,搭建船舶航運作業高端人才供需平臺,著力提升對口人才選拔的高品質和匹配度,為港口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