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強基層交通運輸應急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

文號:交應急發〔2010〕165號

文號

交應急發〔2010〕165號

索引號

000019713O10/2010-00729

公開日期

2010年04月07日

主題詞

應急;運輸;交通;基層;

機構分類

安全與品質監督管理司

主題分類

政策性文件

行業分類

其他

公文類型

部文件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交通運輸廳(局、委),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交通運輸和港口管理局,上海市交通運輸和港口管理局,部屬各單位,有關交通運輸企業: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産業,交通運輸應急工作關係到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交通運輸基層應急隊伍是交通運輸應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防範和應對突發事件的基礎力量,加強交通運輸基層應急隊伍建設意義重大。近年來,交通運輸基層應急隊伍逐步建立,在應急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各地交通運輸基層應急隊伍建設發展不平衡,組織管理規範化和隊伍建設專業化水準尚待提高,應急能力需進一步加強。為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基層應急隊伍建設的意見》,結合交通運輸基層應急工作實際,提出加強基層應急隊伍建設意見如下:
  一、 切實加強對交通運輸基層應急隊伍建設的組織領導在地方政府的領導下,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組織指導公路、道路運輸、港航、地方海事等有關管理部門以及交通運輸企業,全面調查當地應急資源的分佈以及交通運輸突發事件發生、發展的特點,根據當地實際和“十二五”交通運輸安全生産與應急發展規劃,組織制定基層應急隊伍建設規劃,提出建設和發展目標,明確具體措施,加強對應急隊伍建設的督導檢查,加強當地交通運輸基層應急隊伍建設,不斷健全交通運輸應急體系。
  部屬航務、海事、救撈等機構要根據轄區特點和搜救、應急運輸、航道搶通等需求,制定本系統和單位基層應急隊伍發展規劃,動員社會力量,完善裝備,加強基層應急隊伍建設,提高基層應急隊伍水上搜救、危化品及油污等應急處置能力。
  二、 明確交通運輸基層應急隊伍建設的基本原則和建設目標按照“統籌規劃、規模適度、平急結合、專兼結合、部門負責、社會參與”的原則,加強專業應急隊伍與兼職應急隊伍、志願者隊伍相結合的交通基層應急隊伍建設。
  力爭通過三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建成適應基層交通運輸突發事件應對處置需要的應急隊伍,努力提高基層交通運輸應急隊伍整體素質,力爭達到專職人員持證上崗,兼職人員經過業務培訓,不斷完善專業搶險與公眾參與、地方搶險與軍隊搶險相結合的交通運輸應急救援機制,初步形成統一領導、協調有序、專兼併存、優勢互補、保障有力的交通運輸基層應急隊伍體系。
  三、 建立健全交通運輸基層應急救援隊伍體系加強城市公交客運和軌道交通應急隊伍建設。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指導轄區公共交通企業、軌道交通運營企業組建由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應急搶險隊伍,及時搶修故障營運車輛或軌道交通設施;建立由站務人員組成的兼職疏散引導隊伍,疏導乘客及時、有序地撤離故障車輛或車站,避免出現擠壓傷亡事故;建立與旅客運輸、出租客運企業的協調與調用機制,及時疏散受困、受阻旅客。
  加強公路、航道應急搶險保通隊伍建設。結合公路路網規模、結構、地域分佈特點,以公路養護管理部門、路政管理部門以及日常養護隊伍為基礎,採取與專業公路養護工程企業簽訂應急處置協議的方式,構建基層公路應急搶險保通隊伍。航道方面,加強航道維護能力建設,加強過船設施的運作管理,發揮設計、施工和運作維護人員在應急搶通中的作用,建立幹線航道、港口航道、界河等疏堵保通專業應急隊伍。
  加強客貨場站、港口碼頭應急搶險隊伍建設。在充分依靠當地公安消防專業應急力量的基礎上,督導客運場站、碼頭,依託專職安全管理員、保安員,挑選一部分青年骨幹人員,組建消防、救援等應急隊伍。
  加強危險品運輸應急隊伍建設。發揮專業消防和危險貨物應急救援隊伍的作用,增加危險貨物應急救援和資金的投入,進一步提高專業消防隊伍和危險貨物應急救援技術裝備水準和救援能力。依託大型企業組建聯合消防或危險貨物應急救援隊伍,從企業員工中挑選合適的兼職消防或應急救援人員,加強兼職消防或應急人員業務培訓演習、演練。危險貨物場站和港區應與專業應急隊伍簽訂救援協議。組織編制危險貨物運輸應急救援指導讀物,制定並完善企業應急救援預案,加強對所有從事危險貨物作業人員的技術培訓以及消防和應急處置的演練,不斷提高企業應對和處置危險貨物事故的能力。
  完善水上應急隊伍建設。基層海事、救撈、搜救中心等機構要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結合水上搜救工作的實際需要,加強水上搜救隊伍建設,鼓勵動員社會各方面志願者參加,形成以海事、救撈專業力量為主、社會力量參與的水上搜救應急隊伍。加強船舶污染應急隊伍建設,海事、救撈要加強清污應急隊伍建設,培養專業技術人才;港航、海事要加強對船舶油品和油污水經營和處置相關企業的業務指導,督促指導各港口企業、航運公司、石油公司建立本單位應急隊伍。
  加強應急運輸保障隊伍建設。港航、道路運輸管理部門要以當地道路客、貨運輸骨幹企業為依託,研究採取與企業簽訂應急運輸保障協議等形式,完善應急運輸補償機制,明確各自的責任和義務,建立應急運輸保障車隊、船隊,完善指揮調度聯絡和協調機制,保障應急物資搶運、旅客疏散。
  加強施工安全應急隊伍建設。各級交通主管部門要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逐步建立以項目自救為主、專業救助為輔、安全專家為技術支撐的交通運輸建設應急隊伍體系,加強本地區建設安全應急技術專家資源庫建設,探索建立以本地區大型施工企業、地方專業救援隊伍為重要補充力量的救援聯動機制,全面提高交通運輸行業建設安全應急救援能力。
  四、 完善交通運輸基層應急保障機制
  健全隊伍運作機制。要建立健全基層交通運輸應急隊伍應急值守、接警處置、日常訓練與演練、應急處置評估等機制;特別是加強日常訓練與綜合演練,強化應急處置評估,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提升基層應急隊伍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積極協調公安、消防、氣象、海洋、通信、民政、軍隊等有關部門,建立聯動機制,搜救應急運作機制要充分發揮海上搜救中心的統一組織協調作用,實現應急隊伍和力量的統一調度、密切協作。
  落實經費保障機制。要在地方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積極協調財政部門,將基層專業應急隊伍的工作經費、應急演練經費等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各級交通主管部門以及搜救中心等相關機構要加強與當地財政部門的溝通,逐步完善應急補償機制,對承擔應急運輸任務的單位和個人予以合理經濟補償,造成運輸工具、裝備損毀的予以合理賠償,同時要在政策上給予一定支援,保護參與應急運輸單位和個人的權益,提高社會力量參與應急工作的積極性。海事部門要推動相應的油污清除補償制度,保障清污公司和其他企業在油污應急中的合法利益。
  完善社會動員機制。要加強社會宣傳,普及交通運輸應急相關知識,提高社會對交通運輸突發事件關注度、參與度和支援度。要在地方政府的領導下,建立健全交通運輸應急社會動員機制,鼓勵公眾積極參與和支援交通運輸應急處置和應急保障工作,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效率。
  強化安全保障機制。要加強安全保障方面的投入,配備必要的安全防護器材和設備,最大限度地保護各類應急行動參與人員的安全。要制定相應的政策,為一線專業應急人員購置必要的人身安全保險,解決其後顧之憂。
  加強應急制度建設。根據當地突發事件的實際,制訂相應的應急預案或應對方案。建立相應的培訓與演練制度,根據應急工作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應急培訓工作,加強專業應急力量和指定應急力量的演練,不斷提高不同種類應急力量之間的協調配合能力;建立對應急人員的獎勵激勵機制,提高其參與應急工作的積極性。


  二〇一〇年三月三十日

相關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