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屬各單位、部內各司局: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2019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國辦發〔2019〕14號)的部署要求,結合交通運輸工作實際,制定本要點。
交通運輸部2019年政務公開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緊緊圍繞黨和政府中心工作及群眾關注關切,著力提升交通運輸政務公開品質和實效,加強交通運輸行業政策解讀和政務輿情回應,進一步推進交通運輸行業三大攻堅戰、“放管服”改革和民生實事等重點領域資訊公開,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完善政務公開制度規範,以公開穩預期、強監督、促落實、優服務,進一步促進交通運輸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切實增強人民群眾滿意度、獲得感,為推動交通強國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一、著眼穩定預期,加強政策解讀和回應關切
(一)深入解讀重要政策措施。
1.圍繞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主要預期目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打好三大攻堅戰、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當好先行、進一步深化交通運輸改革、加快推動綠色交通智慧交通發展、促進交通運輸高水準開放、深入推進交通運輸法治政府部門建設、謀劃推進交通強國建設、牢牢守住交通運輸安全底線等工作任務為重點,全面公開、精準解讀相關政策措施,確保政策內涵透明、信號清晰,穩定社會預期,提振市場信心。
2.由部承辦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公開議題,原則上通過政策例行吹風會進行解讀,對人民群眾、市場主體和媒體關注度高的內容進行跟進解讀。
3.按照“誰起草誰解讀”原則,對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的部門規章和政策性文件,起草單位切實做到文件起草與解讀方案、解讀材料同步組織、同步審簽、同步部署。
4.在交通運輸重要政策出臺、重點工作推進、重大事件發生時,部主要負責同志履行好資訊發佈、權威定調、自覺把關等職責,&&解讀政策,主動引導預期。
(二)積極回應社會關切。
5.對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持續推進網約車規範發展等交通運輸重要改革措施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容易引起社會關注的政策文件,主辦司局要認真做好輿情風險評估研判,制定應對處置預案。
6.進一步強化輿情回應意識,探索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對交通運輸行政行為和社情民意進行智慧分析。堅持將政務輿情回應作為網路輿情處置工作的重要環節,建立輿情會商機制,落實政務輿情回應的主體責任。對交通脫貧攻堅、交通污染防治、交通投融資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物流成本、交通新業態發展等經濟社會熱點,以及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辦事創業的堵點痛點,要加強輿情監測、研判、回應,及時解疑釋惑,理順情緒,化解矛盾。
(三)增強解讀回應效果。
7.在部政府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上,探索運用政策簡明問答、網路問政等方式,採用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展現形式,多用客觀數據、生動案例,進行立體式、多方位解讀,真正讓群眾看得到、能理解。
8.對政策的決策背景、事實依據、研判過程等實質性內容進行解讀,不得通過簡單重復文件內容或製作文件精簡版方式進行解讀。對專業性較強的政策,要注重發揮專家學者作用,提升解讀的準確性、權威性、貼近性。對群眾關切和社會熱點,要主動快速引導、釋放權威信號、正面回應疑慮,推動解決實際問題,贏得群眾理解和支援。
二、強化權力監督,深入推進決策和執行公開
(一)推進重要決策公開。
9.提高交通運輸宏觀政策預調微調透明度,出臺和調整相關政策要加強與市場的溝通,建立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主動向有代表性的企業和行業協會商會以及律師協會問計求策,使各項政策符合基本國情和客觀實際,更接地氣、更合民意。
10.嚴格執行部重大行政決策相關規定,進一步推進交通運輸重大決策預公開,對需要提交部務會議審議的涉及公共利益和公眾權益的重要改革方案和重大政策措施,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主辦單位應在決策前主動向社會公佈決策草案、決策依據等,通過聽證座談、網路徵集、諮詢協商、媒體溝通等多種形式,廣泛聽取意見,並公開意見收集和採納情況説明。
(二)推進重要部署執行公開。
11.圍繞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分工任務和部年度重點目標任務,加大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定交通運輸固定資産投資、深入推進綜合執法改革、提高交通運輸網路效率等政策措施的執行和落實情況公開力度。進一步加強督查和審計發現問題及整改落實情況公開,積極公開問責情況,切實增強抓落實的執行力。
12.積極開展有關決策執行效果第三方評估,探索行政效能網上評價。
(三)推進行政執法資訊公開。
13.按照“誰執法誰公示”原則,嚴格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規範行政執法行為。根據國務院和相關&&部門工作要求,利用統一的執法資訊公示平臺,集中向社會依法公開行政執法職責、執法依據、執法程式、監督途徑和執法結果等資訊,並做好執法資訊公示平臺的資訊更新和群眾意見反饋互動工作,強化行政執法社會監督。
三、聚焦政策落實,深化重點領域資訊公開
(一)加強三大攻堅戰資訊公開。
14.圍繞相關貧困地區特別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對外骨幹通道建設、推進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及“暢返不暢”路段改造、推進鄉鎮運輸服務站建設、推進“交通+特色産業”等扶貧模式、改善貧困地區渡運條件、做好專項扶貧工作等重要領域,做好政策舉措、扶貧項目、扶貧資金、項目建設和工作成效等資訊公開工作。
15.圍繞持續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強化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落實船舶排放控制措施、推進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推進“碧海行動”等方面,進一步做好生態環境資訊公開。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資訊公開。
16.圍繞“放管服”改革新任務新舉措,著力做好交通運輸領域減稅降費、“減證便民”活動、交通運輸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企業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等方面的資訊公開工作,助力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17.加快建立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將檢查結果相關資訊通過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信用中國”網站、“信用交通”網站等渠道公開。建立健全市場主體誠信檔案和行業紅黑名單制度。
18.加大各類證明事項清理減並力度,清理整合和規範各類認證、評估、檢查、監測等中介服務事項,對確需保留的證明事項實行清單管理並向社會公開。
(三)強化重點民生領域資訊公開。
19.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切實保障基本民生、推動解決重點民生問題為著力點,突出做好出行服務、貨車年審、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三峽通航綜合服務區建設等2019年交通運輸更貼近民生實事資訊公開工作。
(四)細化財政資訊公開。
20.繼續主動公開部門預算和決算資訊,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公開至最明細科目;選擇部分重點項目,全面公開項目立項依據、實施主體、預算安排、績效等情況。繼續主動公開機關運作經費安排、政府採購、國有資産佔用、預算績效、“三公”經費資訊。
四、優化服務功能,加強公開平臺建設
(一)推進政府網站優質規範發展。
21.按照“誰主管、誰發佈,誰審核、誰負責”的原則,嚴格履行上網資訊發佈審核程式,把好政治關、政策關、文字關、保密關,保證資訊內容真實、準確、規範。
22.推動部政府網站與中國政府網的互聯互通,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推進線上政務服務規範化、標準化、集約化建設。
23.提高網站文件下載格式多樣性,部門規章、規範性文件和政務服務辦事文件提供word版本或pdf版本下載渠道。
24.做好政府網站域名的管理工作。
(二)推進政務新媒體健康有序發展。
25.理順政務新媒體管理機制,建立健全相關工作制度,強化部政務微信刊發的流程審核,做好開設整合、內容保障、安全防護、監督管理等工作。
26.進一步聚合行業官方微信公眾號,推進整體協同、響應迅速的政務新媒體矩陣體系建設,統籌推進政務新媒體與政府網站的協同聯動、融合發展,提升資訊發佈、解讀回應、政民互動、辦事服務的整體水準。
(三)配合做好國務院公報有關工作。
27.每月月初按要求向國務院公報編輯部門報送上一月度部規章和規範性文件。
(四)加快辦事大廳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28.加強12328電話系統建設、運作監測和督導考評,不斷提升系統服務品質,並做好運作監督公開工作,通過部政府網站、《中國交通報》等公佈每季度運作情況通報。
五、提升工作品質,完善公開制度規範
各司局、各有關單位要高度重視政務公開工作,在部政務(政府資訊)公開領導小組的指導、協調和監督下,切實履行政府資訊公開職責,配齊配強工作人員,加強工作經費保障,鼓勵通過引進社會資源、購買服務等方式,提升專業化水準。
(一)抓好政府資訊公開條例的貫徹落實。
29.組織新修訂政府資訊公開條例施行培訓,使各司局、各有關單位政務公開工作人員準確理解掌握相關規定,切實增強公開意識和能力。
30.按照新修訂政府資訊公開條例要求,及時修訂、更新交通運輸部政府資訊公開指南、依申請公開答覆要求及模板等,確保有序銜接、平穩過渡。完善加強交通運輸公共企事業單位資訊公開相關工作。
31.建立健全政府資訊管理動態調整機制,對不予公開的政府資訊進行定期評估審查。
(二)推廣基層政務公開試點成果。
32.積極配合國務院相關部門做好基層政務公開試點成果推廣工作。
(三)加強相關基礎工作。
33.完善辦公系統公文起草平臺,嚴格明確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不公開等屬性,建立部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公開臺賬,確保公開的政府資訊底數清晰、數據準確;依託辦公平臺和政府資訊公開專欄做好政府資訊管理等基礎性工作。
34.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依法公開交通運輸部“三定”規定有關資訊,動態更新主動公開基本目錄。
35.繼續做好政府資訊公開年度報告編制發佈工作,進一步提升報告品質。
抄送:長江航務管理局、珠江航務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