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交通運輸廳(局、委),天津市、上海市交通運輸和港口管理局,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部屬各單位,部內各單位,有關交通運輸企業:
高發明,男,漢族,1957年8月出生,1974年5月參加工作,198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産黨。生前任山東省濱州市交通局黨組書記、局長,濱州北海新區黨工委書記、籌委會主任。高發明同志對黨忠誠,顧全大局,忘我奉獻,堅持靠創新和實幹破解發展難題,為濱州交通運輸事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因積勞成疾,于2009年12月逝世。高發明同志逝世後,中共山東省委追授其“山東省優秀共産黨員”榮譽稱號。
高發明同志忠誠使命,忘我工作,講黨性、幹實事、謀發展、顧大局,對事關地方發展大局的重大交通建設任務,不講條件、不計得失、不折不扣地完成。他生命不息,奮鬥不止,長期的超負荷工作使他積勞成疾,但他與病魔頑強抗爭,直到生命最後時刻仍堅持工作,與同事討論如何延長濱州黃河大橋的使用壽命。他創新工作,追求卓越,通過市場化運作,領導建成了全國最大的單體公路客運車站,積極推進濱州港建設,結束了濱州市區不通高速公路、沒有深水港口的歷史。他以身作則,清正廉潔,在任期間全市交通事業累計投資150多億元,完成建設項目3000多個,他沒有寫過一張條子、沒有攬過親情工程、沒有從中謀取過一分錢的好處。他情係大家,至善至愛,對自己的身體毫不顧惜,卻始終關懷職工,關愛他人,全力解決職工後顧之憂,盡心侍奉生病外祖母,長期幫助孤寡老人,資助偶遇患病兒童。
高發明同志是繼陳剛毅、孔祥瑞、尼瑪拉木、楊慶文等先進典型之後,近年來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涌現出來的又一個重大先進典型,是新時期交通局長的優秀代表,是交通運輸行業廣大幹部職工學習的榜樣。他的先進事跡,體現了共産黨員忠誠使命、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崇高理念;體現了領導幹部在金錢、權利、親情、環境面前經得起考驗,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高尚品德;展現了交通運輸職工獻身交通運輸事業的主流價值取向和時代精神。廣泛學習宣傳高發明同志的先進事跡,大力弘揚“發明”精神,對於引導和激勵廣大交通運輸職工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積極參與創先爭優活動,努力提高做好“三個服務”的能力和水準,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具有重大意義。部決定,在全國交通運輸行業開展向高發明同志學習活動。
向高發明同志學習,要學習他牢記宗旨、忠誠使命、顧全大局的黨性觀念,為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勇挑重擔,迎難而上,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要學習他開拓創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進取意識,堅持高標準要求、高起點定位,用創新實幹破解發展難題;要學習他恪盡職守、嚴於律己、清正廉潔的高尚品德,堅決履行崗位職責,嚴格管理,嚴格要求,在金錢、權利、親情、環境面前經得起考驗;要學習他堅韌頑強、鞠躬盡瘁、忘我工作的奉獻精神,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創造一流業績,爭當一流職工。
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要把開展向高發明同志學習活動作為健全科學發展觀長效機制、提高“三個服務”能力和水準的一項重要舉措,作為“學先進、樹新風、創一流”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狠抓落實。開展向高發明同志學習活動,要注意與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結合起來,與建設交通運輸行業核心價值體系結合起來,與學習陳剛毅、孔祥瑞、尼瑪拉木、楊慶文、東四郵局等先進典型活動結合起來。要運用新聞媒體和各種形式,廣泛宣傳高發明同志的先進事跡,引導和激勵廣大交通運輸幹部職工見賢思齊、奮勇爭先,營造學習先進、奉獻交通的輿論氛圍。在學習活動中,廣大交通運輸職工特別是黨員幹部要進一步加強黨性修養,弘揚優良作風,牢固樹立正確的事業觀、工作觀、政績觀、利益觀,愛崗敬業,拼搏奉獻,為加快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建功立業。
附件:新時期交通局長的優秀代表——高發明同志先進事跡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章)
二〇一〇年六月一日
主題詞:交通運輸 先進 學習 決定
抄 送:中宣部,中央文明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民航局,郵政局。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2010年6月2日印發
附件
新時期交通局長的優秀代表——高發明同志先進事跡
高發明,生前任濱州市交通局局長。他生命不息、忘我工作、幹事創業、追求卓越的先進事跡催人淚下,在黨員幹部群眾中引起了較大反響。他將軀體鑄入了一個個交通建設項目,將心血融入科學發展的滾滾洪流,將全部生命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他所深愛的土地,他的功績將被一座城市緬懷。他是加快發展中建設者的優秀代表,是黨員領導幹部的傑出楷模,是科學發展觀的忠誠踐行者。
高發明同志1957年8月出生於濱州市濱城區梁才辦事處小高村,自幼心地善良、聰穎上進、品學兼優。1974年5月參加工作後,先後在惠民地區中心醫院、惠民地區衛生局、濱州地區行署辦公室、濱州市政府辦公室、濱州市交通局等單位工作。鬥移星轉,春夏秋冬,他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不論在哪個單位、哪個崗位,都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高發明同志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視事業如生命。在他的工作生活中,幾乎沒有什麼愛好,唯一的愛好就是工作。1992年10月,他從惠民地區衛生局調到行署辦公室從事文字工作,為了儘快進入角色,他夜以繼日地工作。有一次加班趕寫材料,由於勞累過度,鼻子出血,他用棉球塞住鼻孔,血又從嘴中流出,又用手捂住嘴,頑強地寫完最後一行字。他總是為工作著想,但透支自己的身體卻從不吝惜。自2003年5月任市交通局局長以來,連續六年沒有和家人過一個春節,不是跟基層站所或值班的同志在一起,就是陪外地客商一起吃年夜飯。他經常帶病堅持工作,2005年12月他發著高燒進京跑項目,上午在賓館輸液,賓館無處挂吊瓶,他就把吊瓶挂在櫥子把手上,坐在沙發上輸液,下午繼續跑項目。由於長期超負荷工作,積勞成疾,2008年8月,他被診斷患上了一種較為罕見的小腸潰瘍,醫生叮囑要長時間打針吃藥,臥床靜養。但是他全然不顧,拿上藥品回到單位繼續工作。由於沒有得到及時診治,加上工作勞累,病情加重,腹部兩側出現多處血斑。2008年9月27日,上級部門到濱州市考察農村公路建設,高燒39度的他在彙報工作時3次便血,鮮血浸透了衣褲。同志們勸他休息,他堅持陪同考察結束。妻子和同事們勸他到醫院去檢查,他總是説等忙完這陣再説,但是工作忙完一件又一件,總是忙不完。因為失血過多,他背著同事和家人到醫院去輸血,直到他去世後,他的同事們才在他乘坐車輛的儲物盒裏發現了2800元的輸血單。隨著病情惡化,高燒不止、腹痛難忍,身體極度虛弱,他不得不住進市人民醫院。身體稍有好轉,自己就偷著出來,急得大夫護士四處找,他卻早已跑到西客站工地上了,直到2009年1月份因大量便血暈倒在衛生間才住了院。醫院檢查診斷後發現病情惡化,不得不轉到南京軍區總醫院進行手術治療。手術後第三天醒來,他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向陪同人員了解單位的工作情況;手術後第十天,他就咬牙起床鍛鍊身體,企盼早日回到崗位工作。臨出院時醫生再三叮囑他,雖然手術非常成功,但需要絕對靜養六個月以上,否則就有生命危險。但他一踏上濱州的土地,就把醫生的忠告置之腦後,當日連家都未回,直接到市交通局承擔的農業重點開發項目——超有機蔬菜生産基地去查看工作進展情況。妻子哭著哀求他注意休息,他説,“只要我倒不下,就得上班,就得工作”。忘我的工作導致他的病情在手術後不長時間再次復發。他隱瞞病情仍舊堅持工作,有時疼痛難忍,他就背誦毛澤東詩詞鼓舞自己。2009年12月12日,他實在堅持不住才到醫院檢查,檢查結果顯示此時他血液中的白血球已不及正常人的三分之一,血小板幾乎查不到。生命危在旦夕,醫生嚴厲要求他立即住院治療,如果不住院,就必須立下保證書才允許離院。此時正值濱州市交通建設“十二五”規劃編制的關鍵時期,涉及濱州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未來五年數億元交通項目的立項問題,必須立即向上級彙報,容不得一點耽擱。他不顧醫生的竭力勸阻,毅然離開了醫院,妻子不得不為他代簽了醫院保證書。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經常自言自語地説:“秋風五丈原,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他是知道生命有限了,他是在和時間賽跑,和生命賽跑。他生命的最後5天仍然沒有停止工作。12月13日,與縣區一位局長研究工作;12月14日,與市交通局稽查支隊研究公路交通超載超限問題,晚上他又用兩個小時時間修改十一運會濱州賽區表彰大會的發言材料,並給代替他發言的副局長髮去短信,要求發言必須聲音洪亮、字正腔圓,充分展示市交通局的精神風貌;12月15日,向有關領導彙報了“十二五”交通建設規劃情況,晚上又按照領導要求對“十二五”規劃進行修改;12月16日,他把一切工作安排好後,趕赴濟南檢查病情,上午8點46分他給一名副局長髮去短信,要求把修改的“十二五”規劃報有關領導,下午收到有關同志的工作彙報資訊後,發出了他人生的最後一個資訊:“很好。”12月17日9時,他溘然長逝,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永遠地離開了他摯愛的交通事業。
高發明同志始終保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他志存高遠,追求卓越,任何工作都爭創一流、力求完美。剛到市交通局任職之初,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他就提出城市抓快速通道和快速公交“兩快”,農村抓村村通公路、通客車“雙通”,打造濱州90分鐘交通圈,建設陸海空城鄉一體、河海相通的城鄉交通格局,使濱州迅速融入環渤海經濟圈。他克服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困難,負重奮進、創新實幹,幾年間先後建設了2條國家主幹道,3條省高速;新建農村公路1.3萬餘公里,全市100%的鄉鎮、99%的村通客車。他通過市場化運作,招商引資10.6億元,建成了建築面積21.3萬平方米的全國最大單體車站——濱州西客站,為把濱州打造成黃河三角洲區域物流中心奠定了堅實基礎。濱州港2個3萬噸碼頭立項並正式動工,濱州沿海無港口的歷史也就此結束。打通北部海上通道是濱州幾代人的追求,但由於歷史原因,濱州港建設“兩上兩下”,人們談港色變。他迎難而上,積極推動濱州港建設決策,進北京跑立項、赴天津請專家。為了濱州港的建設,他耗費的心血只有自己知道。一次他冒著大雪去天津請專家,由於雪大路滑,所乘車滑進溝中,司機在前面開,他在後面推,濺的滿臉滿身都是泥水,本不願意給濱州港設計的專家一見他這模樣,被他感動了,當場表態一定為濱州港搞好設計。在他的積極努力下,濱州港建設得以順利推進,11公里導堤、18個泊位、21個人工運河順利建成,濱州港被列入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重點建設的四大港之一。近幾年來,所有重大交通建設項目無不浸透了他的心血和汗水。
高發明同志顧全大局,甘於奉獻,對事關全市發展大局的重大建設項目,不管分內分外,他都不講條件、不計得失、不折不扣完成。他常對同事們講:“市委、市政府安排給我們的任務,既是責任,又是信任,濱州發展,交通先行。”許多幹部群眾都深有感觸地説:“再艱巨的任務,再大的困難,只要交給高發明,就等於交給了圓滿完成。”在“四環五海”工程建設中,市交通局承擔了北海和西外環兩項艱巨任務,特別是在北海工程建設期間,他銳意進取,勇挑重擔,不向政府要一分錢,通過用“土方換工程”籌足了1200萬資金,圓滿完成了艱巨任務。2008年3月,市委、市政府又交給他一副重擔,在做好交通局本職工作的同時,擔負起籌建北海新區的重任。他帶領北海新區一班人在鹽鹼地上創偉業,頂風沙、住工棚、喝鹹水,在一年多的時間裏,科學編制了北海新區的規劃,建設了現代化的綜合樓,克服鹽鹼地難建公路的困難,建成疏港公路一期5.5公里,二期工程已達成招商意向,初步搭建起了北海新區的框架。第十一屆全運會武術套路、柔道兩個決賽項目在濱州舉辦期間,市交通局承擔了全運會的交通車輛後勤保障任務,調度車輛百餘輛,圓滿保障了第十一屆全運會交通運作,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全運會籌辦工作先進集體”。
高發明同志堅持原則,淡泊名利。他經常説:“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老百姓的孩子,領導和人民這麼信任咱,把這麼重要的工作交給咱,只有拚命工作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他先後5次讓出省市二等功。在重大工程建設中,他頂得住説情的條子,頂得住親情的纏繞,頂得住環境的考驗,頂得住金錢的誘惑。近年來,濱州進入大發展、大建設時期,交通局承擔了100多項重大項目,總投資150多億元,他都嚴格按招投標程式進行.在招標過程中,邀請紀檢委、檢察院、公證處全程監督,所有工程項目沒有出現經濟問題。2004年10月,全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預防腐敗現場會在濱州召開,推廣濱州市交通局重大交通項目建設預防腐敗的成功經驗。2002年,他擔任投資4億多元的黃河小區建設項目總指揮,許多開發商紛至遝來,為了避免他們説情送禮,他與妻子住進辦公室,工程建設期間沒有接受任何錢物。他嚴格遵守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規定,在因公接待中,出於對等禮節,他的妻子有時參與接待,每次飯後他都讓妻子交上50元餐費。幾年來,累計上繳750元,這筆款項成為每任市交通局辦公室主任特別移交的項目。他六歲失去母親,由外祖母及舅舅撫養長大,他對他們懷有深厚感情。在他擔任局長後,年邁的舅舅找到他,請求給經營五金生意的表弟一點照顧。面對親情和原則,他依然選擇原則。一向堅強的他流著眼淚對老人説:“你有困難我可以為你養老送終,但是我決不能違背原則開這個口子,請您老人家諒解。”
高發明同志是一個至善至孝、心存大愛的人。他對自己的身體毫不顧惜,但對別人卻始終懷著關愛之心。交通系統每個幹部職工的大小事都牽著他的心。誰家老人生病了、哪個職工有難處了,他總是千方百計去幫助解決。交通局職工劉軍有病在身,妻子下崗,家庭困難,高發明主動從北京聯繫最好的醫生為他診治,同時積極協調把劉軍的妻子安排到車站上班。多年來,雖然他家裏並不寬裕,但一年四季他都給外祖母買新衣服,節儉的外祖母捨不得穿,到外祖母去世時,衣服整整撂了兩米高。1994年,他外祖母病重癱瘓在床,白天他忙於工作,晚上陪著外祖母,給她翻身、擦身、按摩、端屎端尿,直到外祖母去世。他的老家有個孤寡老人,他每次回家都專程去看望老人並留下二三百元,感動的老人常説:“天底下哪有你這樣的好人。”他在南京軍區總醫院駐院手術期間,有個瘦弱的孩子沒錢住院,站在走廊裏等換藥,他看到後難受的不得了,請孩子到他病房坐下,給這個孩子500元錢,並鼓勵他好好治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高發明同志做人堅持原則、修身勵志、善待他人,追求的是黨性與人性的和諧;做事勇擔責任、不辱使命、充滿激情,追求的是工作與事業的卓越。正是他完美與卓越的人生追求,鑄造了他短暫而又光輝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