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來的發展,我國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已達398萬公里,鄉鎮和建制村通公路率分別達到99.99%和99.87%,通硬化路率分別達到98.62%和94.45%,通客車率分別達到99.01%和94.28%。農村公路的快速發展和路網狀況的顯著改善,為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基礎保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了保護農村公路建設成果,200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做好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的通知》,積極為加強公路養護工作提供體制機制保障。同時,中央每年的1號文件在部署“三農”工作時,也都將加強包括農村公路在內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養管工作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予以強調。在具體落實工作中,我部每年召開農村公路電視電話會或現場會,不斷強化農村公路養護的行業指導,在全行業強調“建設是發展,養護也是發展,更是可持續發展”的理念。2011至2014年,我部還在全國組織開展了“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年”活動。這些工作,為推動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髮揮了重要的作用。截止到2015年底全國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97.3%,基本實現了“有路必養”,全國農村公路優良中等路率達到80.6%。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三農”工作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對農村公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可持續發展,我部2015年5月份印發了《交通運輸部關於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的意見》,在全國深入開展“四好農村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建設,提出了全面加強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和運營工作的措施和辦法。當前,各地正在按照以上意見和要求全面加強和改進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和運營服務等工作。
在我國農村公路工作取得顯著成就的同時,在一些地方,確實存在您在建議中指出的投入不夠、養護標準低等問題。我們在工作中也發現了這些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並結合“四好農村路”建設,正在逐步改進。
關於補助標準問題。“十五”以來,我部通過統籌規劃、政策傾斜,不斷加大支援力度,極大改善了廣大農村地區的出行條件。“十三五”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時期,我部已編制《“十三五”交通扶貧規劃》,重點支援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和邊境地區,進一步加大支援力度,提高補助標準,其中鄉鎮、建制村通硬化路中央補助標準提高到了平均工程造價的70%以上,極大降低了地方政府資金配套壓力。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05]49號)規定,縣級人民政府是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責任主體,為充分落實主體責任,促進縣級政府“財權”與“事權”相匹配,我部正在制定《“四好農村路”考評辦法》,並計劃於今年年底出臺,要求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加強監督考核工作,建立健全考核結果與投資掛鉤的獎懲機制,進一步發揮上級資金的杠桿作用。
關於養護里程認定問題。我部要求各地建立根據物價增長、里程和財力增加等因素的養護管理資金投入增長機制,及時將經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認定的新增農村公路里程納入補助基數。為切實落實好該項工作,我部自今年起組織實施的“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督導調研活動,將“及時將農村公路新增里程納入補助基數”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進行督導檢查。
關於根據貧困縣和貧困村分類補助問題。我部印發的《“十三五”交通扶貧規劃》中提出根據貧困深度不同,實施差異化政策。將貧困縣根據貧困深度系數由高到低劃分為三檔,分別根據不同的標準給予補助。同時要求地方在實施過程中必須保障中央資金足額使用,不得降低補助標準,調整到其他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