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中副部長在2014年航海日活動主論壇上的講話

文號:無

文號

索引號

000019713O16/2014-01223

公開日期

2014年07月11日

主題詞

部長講話

機構分類

海事局

主題分類

機構領導

行業分類

其他

公文類型

其他

(7月11日,山東日照)

尊敬的張超超副省長、徐祖遠理事長,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來到美麗的東方太陽城——日照參加2014年航海日論壇,和大家共同慶祝第十個中國航海日。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交通運輸部,代表楊傳堂部長,也代表航海日組委會向全國海員、廣大涉海工作者和堅守在祖國海疆的官兵致以節日的親切問候!向重視支援本次論壇的山東省委省政府、日照市委市政府和熱情好客的日照人民,向一直關心和支援航海日活動的社會各界朋友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中國航海日的設立已經到了第十個年頭,十年來航海日活動對弘揚航海精神、傳承航海文化、提升全民航海、海洋和海權意識,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我國海洋經濟和航海事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今年的航海日以論壇的形式展現在我們面前,這更加體現了改革的精神,也更加突顯出市場的活力,更加吸引著各方有志之士。像今天的主論壇這麼多的嘉賓踴躍到會也充分説明我們這種形式更加有利於凝聚大家的共識。我相信通過這個平臺,能夠更好地聚焦航海的熱點,破解航海的難點,展現航海的亮點;拓寬視野,交流思想,凝聚共識,謀劃發展,為繁榮我國航海事業聚集更多的愛好者、志願者、踐行者。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航海日論壇這一次從日照開始,明年在寧波延續,一定會成為像博鰲論壇那樣的文化品牌,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今天的論壇聚焦“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海員發展服務”這個主題,這也正是當前全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話題,我知道今天下午還將圍繞這個主題開展一些專題的研討。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出訪中亞、東南亞國家的時候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提出了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舉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建設,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的新格局。
  海上絲綢之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與周邊國家進行商貿往來的重要通道。600多年前,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應該説,全面帶動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興盛。今天,海運更是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運輸方式。我們知道,海運承擔了我國近90%的外貿貨物的運輸量、95%的原油進口和99%的鐵礦石進口。海上絲綢之路從海上來講主要有三條線:南線、西線和東線,特別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西線應該説對我國與周邊國家發展貿易實現“五通”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現有的進出口貿易量中,煤炭、礦石、油品等大宗貨物在極大程度上依靠這一條線運輸,亞歐航線50%的集裝箱運量也是通過這條線來運輸。
  我們很多企業分別在國外的一些港口有一些重要的投資。這些應該説為我們大力開展海上絲綢之路的互聯互通和物流業貿易增長的推進,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但是從總體上來看,我國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仍然存在著“通而不暢”的問題,國際運輸便利化的程度仍然不適應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發展需要。
  建設海上絲綢之路我們認為要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力度:
  第一,要科學謀劃海上互聯互通海上設施建設。特別要在港口、航道、口岸、物流和資訊設施等領域努力與沿線國家就合作方向、重點內容和共建機制等等方面開展實質性的研究和謀劃。從當前來講,更應該注重大力推進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的建設,以此來共同推進互聯互通的設施建設。
  第二,要著力提升海運便利化水準。要特別注重深化與沿線國家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加強多邊和雙邊的磋商,尤其要注重在海運會談這種政府合作機制的框架下努力促進和鼓勵相關行業和企業開展多層次交流與合作。比如中國航海學會,今後更應該在政府框架機制下,發揮綜合優勢,加大與國際同類機構的交流與合作。注重便利化水準的提升 關鍵要推動“一站式”的通關。我們在運輸當中口岸的便利化,特別是在“一站式”通關上,應該説還有很多制約因素。因此,要切實解決好便利化運輸中的軟體制約。具體來講,涉及到標準、規範、運作方式、聯繫機制等等,特別是在資訊化方面,也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
  第三,要全面加強海上安全合作。重點加強航行安全、海上搜救和應急處置。 尤其近期通過馬航失聯客機的搜尋,我們更感受到加強國際合作,特別是與周邊國家以及中國與東盟海上搜救合作機制的完善顯得更加緊迫。在船舶防污染,尤其是在國際海事組織&&主持下的新能效船型的研究、在溫室氣體減排和節能減排新技術的應用、在海事技術的交流和人才的培養培訓等領域應該加強合作,尤其在海上安全方面更應該注重機制建設、制度建設和合作領域的深層次推進,尤其是在人員方面的交流和資訊共用。以此來進一步推進中國與東盟海上運輸安全“所有”合作項目的實施,共同打造區域海上交通安全的保障體系
  第四,要深入推進國際物流體系建設。我國與沿線國家在建設現代化運輸船隊的同時,要積極發展物流業,努力構建融入全球物流體系和物流網路,發展以“一單式”多式聯運為標誌的區域物流體系。要加大我國重要港口與國際重要港口的深化合作,要加大交通樞紐,特別是綜合運輸樞紐、國際物流中心等基礎設施的投入,要依託東北亞物流資訊的服務網路,建設區域性國際物流資訊平臺,實現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物流資訊共用合作。
  海運的核心要素之一是船員。目前我國註冊海員總數已經達到了57萬多人,這個規模應該説居全球第一;外派船員也超過了12萬人次,這個規模在全球也佔到了第二位。因此可以説我國也是一個重要的勞務輸出國,特別是海員外派方面的勞務輸出國。
  當前,在海員服務發展中儘管我們這些年採取了一些有效的舉措,也取得了一些實質性的進展。在服務發展當中,也有成就、有成效,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當前在海員服務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主要的問題,表現在:
  第一,治理體系不完善。現有的海員政策和法規體系已經不適應客觀需要,特別是在海員的法規方面顯得更加滯後。
  第二,市場秩序不規範。經常在勞務外派過程中有很多國際糾紛的合同在一定程度上傷害了廣大海員的利益,在這些糾紛當中海員往往多是弱者,這與我們市場秩序不規範帶來的傷害是有關係的。
  第三,權益保障不到位。海員的待遇和合理訴求得不到及時回應等,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海員隊伍的健康發展。交通運輸部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已經責成海事局要轉變職能、改進服務、創新模式、提升水準。前不久在“世界海員日”到來之際,部海事局也發佈了一些有效的服務措施,特別是八項服務海員的具體措施,我覺得有一定的力度,希望海事局能認真地抓好落實。
  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進一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改進的力度:
  第一,要著力完善海員政策和法規體系。要營造有利於海員服務和發展的法治環境、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
  第二,深入推進海員管理模式改革。要打破船員發證的管轄限制,實行異地辦證,方便船員就近和適宜地辦證;要改革船員考培的管理模式,從今年下半年開始,要從內河船員開始試點,逐步實現內河船員理論培訓和考試全部在海事的基層單位,通過遠端的方式進行;要推進船員監管模式的改革,減少審批事項,優化辦事流程,減少中間環節,降低管理層次,做到便捷高效、倡導誠信,促進海員的自我管理、誠信管理。
  第三,整頓規範海員勞務市場秩序。要公佈一批海員的培訓機構。目前經過審批發證的有158家培訓機構,今後要進行品質體系的認證和考核;要清除一些不合格的培訓機構;要規範海員外派服務機構,目前有196家海員外派機構,也要加大整頓規範和清理力度;要加強勞務市場的監管。除了我剛才提到的培訓機構和外派機構以外,海員的服務機構還有742家,船員體檢機構有107家,這當中有一些應該説發揮了很重要的服務作用,但有一些也做了一些坑蒙船員的事情。所以下一步要實現線上同步可查,將海事局經過審核批准考核認證合格的培訓機構、服務機構乃至於外派機構,在網上向全社會公示,便於我們船員排除一些非法機構,減少上當受騙。另外要完善船員的服務體系,鼓勵海員走出去,壯大我國外派海員隊伍。
  第四,切實維護海員的合法權益。要嚴格履行《國際海事勞工公約》。自去年8月1日起公約實施以來,我們要加快履約進程,落實好備查備檢的必要條件,讓海員在公約的保護下切實地維護自身權益;要重視發揮海員勞務關係、三方機制的作用,加大協調、協商和調解的力度,使海員的合理訴求通過多種渠道得到及時回應;要促進提高海員待遇,保障海員體面勞動。
  海上絲綢之路我們要從互聯互通、便利化、安全合作、國際物流這四個要素加大力度,船員服務的發展我們要從政策、法規體系的完善,管理模式的改革,勞務市場秩序的規範以及合法權益的保障這些方面下功夫。建設海洋,保護海洋,當然也離不開開發海洋。我們應該看到海洋新文明的到來是我們當前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我們要把航運大國、海員大國、造船大國、漁業大國變成真正的強國,更需要航海文化的精神動力。我們要依託航海文化的內核和動力,促進我們昂首闊步走進海洋文明的新時代。
  旭日照東方,絲路繪宏圖。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促進海員發展,可以説任重而道遠。讓我們勠力同心,攜手共進,把我們今天的思想火花變成明天的務實作為,為建設海洋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最後祝2014年中國航海日論壇圓滿成功!謝謝!

(以上根據錄音整理)

相關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