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3579號(工交郵電類277號)提案答覆的函

文號:交運提字〔2018〕50號

文號

交運提字〔2018〕50號

索引號

000019713O09/2018-01381

公開日期

2018年06月21日

主題詞

政協;提案;答覆

機構分類

運輸服務司

主題分類

建議提案復文公開

行業分類

其他

公文類型

其他

鐘章隊委員:
  您關於交通服務中的幾個關鍵問題的提案收悉。我部會同有關單位進行了認真研究,現答覆如下:
  您經過深入研究,對我國交通服務面臨的國際化服務不足、交通規則不完善、市郊鐵路規劃和建設滯後、城市微迴圈系統治理不善等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這些建議十分中肯,對促進我國交通運輸服務發展意義重大。
  交通運輸服務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是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內容。近年來,交通運輸部與有關部門密切溝通協作,積極改善交通運輸服務,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是為提高綜合運輸服務水準,2017年交通運輸部等7個部門印發加快推進旅客聯程運輸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著力強化頂層設計,推進不同運輸方式的統籌規劃與一體化運輸組織,指導各地破解方式不銜接、設施不共用、功能不完善、標識不規範、服務不暢通、購票不便利、規則不統一的難題,推動運輸服務邁向國際領先行列。目前,中國民用航空局與中國鐵路總公司已簽訂了空鐵聯運戰略合協議。春節客流高峰期,我部聯合有關部門印發專門通知,明確增開臨客列車、臨時動車組、夜間航班、水路客運夜間班等班期資訊,促進不同方式服務銜接,指導各地推出“空巴通”“空鐵通”“城市候機樓”“高鐵無軌站”等旅客聯程運輸服務,廣西、雲南等地在不具備高鐵站點的縣市設立了一批無軌站,為乘客提供“購票、取票、候車(專線大巴)”等服務,實現公鐵聯運無縫銜接,旅客出行獲得感有所提升。同時,交通運輸部組織開展了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在全國範圍確定了京津冀、上海等16個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城市群),從客運樞紐建設、組織模式優化、服務資訊共用、機制和標準規範的建設等方面發揮骨幹帶動作用,推廣典型經驗,引領國際化運輸服務品質化發展。交通運輸部出臺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規定》,進一步規範各地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服務工作,將服務標誌、服務品質評價、乘客滿意度評價、人員技能和素質要求等納入運營標準體系,促進城市軌道交通服務體系全面升級。國家鐵路局也積極擴大對外交流合作,加強輿論宣傳與人員培訓,持續優化鐵路服務。
  二是為完善道路交通規則,公安部門先後印發推進城市道路交通信號燈配時智慧化工作方案、規範查處機動車違反限速規定交通違法行為的指導意見等文件,促進交叉口信號燈配時智慧化、標準化、科學化,指導各地規範違法行為處理,綜合考慮道路設計時速、線形條件、機動車安全運作速度等因素設置限速值,規範測速設備選用和設置等,全面提高道路交通精細化管理水準。文件強調要按照《道路交通資訊監測記錄設備設置規範》(GA/T1047)的要求,科學布設測速取證設備,在來車方向距離測速點200米外應當設置“前方測速”或者“進入測速路段”等交通標誌。
  三是為推進市域(郊)鐵路規劃與建設,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聯合印發促進市郊(域)鐵路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科學編制規劃、健全審核體系、加強跨方式銜接、完善發展制度體系等,明確到2020年,城際和市域(郊)鐵路規模達到2000公里左右的建設目標。鐵路部門大力支援區域城際鐵路建設,先後開行了北京城區至八達嶺、延慶、通州、懷柔,天津城區至薊州,上海城區至金山衛,杭州至紹興等市郊列車。
  四是為暢通城市微迴圈系統,2015年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城市停車設施規劃導則》《城市停車設施建設指南》以及加強城市停車設施管理的通知等政策文件。2016年,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原國土資源部印發進一步完善城市停車場規劃建設及用地政策的通知,推進停車設施合理配置、科學建設、規範使用,提高空間利用率。
  下一步,為更好推進交通運輸服務工作,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快推動綜合交通發展,加大運輸服務工作力度,一是指導各地結合自身需求,加強綜合運輸服務樞紐與通道建設,統籌考慮中長途鐵路客車與市郊鐵路發展,在有條件開行市郊列車的相關線路車站,做好與軌道交通、常規公交、計程車等方式配套設施建設。二是積極推進聯程運輸服務,鼓勵各地以旅客聯程運輸為試點,有序推進綜合客運樞紐一體化、票務服務一體化、行李服務便利化、資訊資源開放共用等工作,強化不同運輸方式間組織銜接。三是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準,加強部門間協同聯動,積極改善道路交叉口通行效率。四是加強城市停車設施規劃建設管理,依法對侵佔城市道路、違法停放車輛行為實施行政處罰,綜合治理非法佔道停車及非法挪用、佔用停車設施等問題。
  感謝您對交通運輸事業的關心與支援。
  聯繫單位及電話: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010-65293778。
 
交通運輸部
2018年6月21日

相關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