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交通運輸廳:
《遼寧省交通運輸廳關於報送〈遼寧省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的請示》(遼交規劃發〔2019〕339號)收悉。為重在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相關領域的目標任務,根據《交通運輸部關於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交規劃函〔2019〕859號),經研究,主要意見回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在“四好農村路”高品質發展、多式聯運發展、城市公交高品質發展、平安交通建設等方面開展試點(具體要點附後),請進一步細化試點任務、落實具體舉措,明確階段目標和時間進度,並及時向我部報備。
二、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試點工作推進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強化政策支援。加強上下聯動,強化協同配合,鼓勵各方積極參與。
三、統籌推進、突出重點,力爭在“四好農村路”建管養運體系建設、現代多式聯運體系構建、城市公交高品質發展路徑、公路港口安全防控和監管體系建設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一批先進經驗和典型成果,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為交通強國建設提供經驗借鑒。
四、加強跟蹤、督導和總結,試點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以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成功經驗模式及時報告我部和遼寧省人民政府。每年12月底前向我部報送年度試點工作總結。
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單位、專家對試點工作積極指導,在相關“十四五”規劃編制等工作中加強支援。適時開展跟蹤調研、監測評估和經驗交流。在試點任務實施完成後組織開展考核、成果認定、宣傳推廣等工作。
交通運輸部
2020年5月19日
附件
交通強國建設遼寧省試點任務要點
一、“四好農村路”高品質發展
(一)試點單位。
遼寧省交通運輸廳、大連市交通運輸局、撫順縣交通運輸局、遼寧奧路通科技有限公司。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加快推進農村公路建制村互通硬化路建設,推動由建制村向自然屯延伸、聯網。推進農村公路雙車道標準建設改造和硬化工程,著力解決缺橋少涵問題。
2.提升運輸服務品質。建立農村客運發展長效機制,有序推進城市公交線路向鄉鎮延伸,完善城鄉客運服務網路。改善陸島運輸出行條件,優化農村客運候車廳建設佈局和結構形式,推動有候乘需求的建制村全部配建候車亭。
3.降低農村物流成本。培育一批骨幹農村物流企業,推動農村客運站開闢物流功能,發展農村客運、物流、旅遊等綜合服務站,推進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配送網路體系建設,開展郵政快遞末端網點建設。
4.完善管養長效機制。建立路網運作品質評價機制,完善信用評價體系和養護考評機制。完善農村公路管理體制,開展智慧路長資訊管理平臺和數字化應用試點,健全農村公路管養責任體系和運作機制,建立省市分級監管體系和目標績效考核體系,完善多渠道資金籌措方式。
5.提升安防水準。加強重點路段的安全隱患治理,完善重大風險路段的交通安全標誌,加強橋梁日常監測。嚴格落實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施工、使用,實施一批“渡改橋”工程,推動農村客運車輛全部安裝主動預警裝備。
6.促進鄉村發展。強化重點産業基地、産業園區連接公路建設,推動景區景點公路互聯互通,重點支援特色主題小鎮建設。推動路側驛站、自駕車房車基地建設,完善慢行交通體系,打造一批特色景觀路、美麗鄉村路。
7.強化示範引領作用。延伸試點示範範圍,推廣撫順縣等“四好農村路”國家級示範縣的創建經驗,大規模開展省級試點示範工作。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農村公路實現村村互聯、村組相通,實現具備條件的自然村(組)通硬化路,管養體制基本完善。數字化農村公路管理平臺投入全省範圍使用,農村公路建設品質和安防水準大幅提升,農村客運車輛基本安裝主動安全預警裝備,每個縣都建成2條以上美麗鄉村路,每個示範鄉鎮都建成1條以上美麗鄉村路,總結形成《美麗農村路建設實施標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農村公路績效管理考核辦法》《美麗鄉村示範路創建標準》等一系列政策成果。
通過3—5年時間,形成外通內聯、暢安舒美的農村公路網路,管養體制權責清晰、運作高效。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鄉鎮100個,建設美麗鄉村路1萬公里,村級公路路面鋪裝率達到80%以上,全面推行“路長制”,智慧路長APP廣泛普及,政策成果全面應用。
二、多式聯運建設試點
(一)試點單位。
遼寧省交通運輸廳、招商局集團、遼寧港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有限公司、遼寧省機場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大連理工大學、瀋陽市交通運輸局、大連市交通運輸局、營口市交通運輸局。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建設綜合立體多式聯運走廊。提升哈爾濱—長春—瀋陽—大連(營口)等主軸物流通道的通行能力。建設大連商品車跨區轉運通道、“班輪+班列”跨海滾裝通道和大宗貨物跨境保稅通道。完善鐵路、公路網路,推進瀋陽至山海關高速公路擴能改建及奈曼至阜新高速公路建設,推進“遼海歐”通道季節性通航,提升機場國際連通度。加快建設瀋陽港多式聯運物流中心、營口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大連廣寧寺鐵路保稅物流中心、丹東港糧食現代物流園區、錦州港煤炭物流基地、盤錦港保稅倉庫等物流園區。
2.提升裝備水準。加快研發應用先進裝卸設備、運輸工具和標準化成組運載裝備,推廣集裝化、廂式化、標準化裝備應用。加快專業運輸裝備技術升級,積極調整運輸裝備結構,推動運輸設備向標準化專業化清潔化方向發展。發展鐵路商品車、冷藏等特種專用運輸裝備設備。加強多種運輸方式在運輸站場上的有效銜接與節點能力匹配,優化多式聯運路徑。
3.創新聯運機制。構建區域互動合作機制,強化行業部門合作機制,建立協同聯動機制。強化物流組織和資源整合,在技術、資金、運營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推進一體化市場體系建設,逐步提升區域多式聯運服務水準。強化行業誠信體系建設。推動貨運物流企業向多式聯運經營人轉型,推動骨幹龍頭企業在多式聯運單證統一、數據資訊交換共用等方面先行先試。
4.增強核心競爭力。優化組織模式,推廣公鐵聯運、海鐵聯運、水陸滾裝運輸以及“門—港”鐵水聯運一體化作業模式。推動跨海峽滾裝多式聯運通道建設,創新一體化、一站式供應模式。強化資訊資源共用,加強各方式制度對接和規範統一,推廣“一單制”服務模式。
5.推進雙向開放。提升港口戰略支點功能,深化沿海通關體制改革,實現通關和檢驗檢疫一體化,推動口岸資訊系統互聯共用,提升口岸通關效率。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多式聯運水準大幅提升,聯運協調發展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海鐵聯運、水陸滾裝運輸廣泛應用,資訊交換共用機制基本建立,“公轉鐵”效果明顯。出臺集裝箱通行費優惠等引導政策,完成全省多式聯運節點運輸能力數據庫和節點服務水準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通過3—5年時間,建成設施銜接順暢、設備標準先進、服務便捷高效、標準健全完善的多式聯運體系。完成多式聯運下多方式節點能力匹配模型構建並廣泛應用,全面形成並出臺《多功能鋼質托盤行業標準》《多功能鋼質托盤籠車技術要求》《多功能鋼質箱式托盤技術要求》《多式聯運節點服務水準評價標準》等相關政策性文件。
三、“平安交通”建設
(一)試點單位。
遼寧省交通運輸廳。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健全安全生産監管清單。完善安全生産責任考核機制、公路水路運輸行業信用管理體系,量化履責工作清單。
2.構建公路橋梁通行安全保護機制。建立公路橋梁通行安全非現場路警聯合執法新模式,完善關鍵節點公路橋梁通行安全非現場執法站點佈局。
3.建設港口危險貨物作業安全監管資訊化體系。建設危險貨物港口作業安全監管資訊系統,實現港口危貨企業視頻監控和安全管理數據資訊共用。推進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建設,明晰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監管職責邊界。
4.建設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動態聯控監管體系。以盤錦市為依託,建設道路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監管資訊系統,引導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監管思路從重設備安裝到重數據監管轉變。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交通運輸安全生産主體責任基本明晰,安全監管能力穩步提升,科技興安成效明顯。在部分試點路段實現車輛號牌識別、抓拍、超限超載動態稱重、監控和資訊發佈等功能,與公安交管部門實現開放共用。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監管及安全風險防控能力顯著提升,建立危險貨物港口作業安全監管資訊系統,實現港口危貨企業視頻監控和安全管理數據資訊共用。
通過3—5年時間,基本完成交通運輸安全發展體系構建。形成公路治超路警聯合路面執法無死角、無空擋、全覆蓋、常態化依法監管新局面,全面實現道路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監管資訊化、智慧化。形成並出臺《公路水運工程建設領域安全生産監督管理“四張清單”》《公路水路運輸行業安全生産監督檢查辦法》《公路水路運輸行業安全生産監督檢查標準》《公路水運工程建設安全生産監督管理責任規範》等相關政策性文件。
四、城市公交高品質發展
(一)試點單位。
遼寧省交通運輸廳。
(二)試點內容及實施路徑。
1.完善法規制度和標準規範體系。推動城市出臺地方性法規,完善管理、運營、服務和監督等方面的制度、標準和規範。
2.健全城市公共交通工作機制,充分發揮議事平臺作用,建立城市公交票價與政策性虧損補貼補償、經營成本聯動的價格機制,健全公交職工工資增長機制。
3.優先投入相關資源。將城市公交資金納入公共交通財政預算體系,建立城市公共交通補貼補償機制。推動城市公交場站及相關設施成為新城區、居民小區等的配套工程。推動城市公交企業享受減徵或免征有關稅費。推動城市公交專用道建設,在中心城區及交通密集區域連通成網。
4.完善企業經營管理水準。完善企業運營服務、安全生産和服務品質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標準規程。加快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公交車應用,積極推廣無人駕駛公交車輛等先進裝備。推動公交服務多樣化,發展定制、快速、大站快、旅遊、社區、接駁、微迴圈等業務。完善企業安全生産管理制度、操作規程和應急管理制度。
5.提升行業治理能力。發展綠色公交,推動裝備設施、運輸組織、技術産品等節能低碳、綠色環保。發展智慧公交,全面優化經營管理、運營調度、安全管控。建設便捷公交,完善設施佈局,優化服務網路和結構,拓展覆蓋範圍,提高換乘便利性。建設人文公交,加強公交企業職工權益保障,改善候乘條件和出行體驗,加強行業文化建設,優化從業人員隊伍結構,提升整體素質水準。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城市公交高品質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發展政策規劃和標準規範體系進一步健全,公交優先發展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省轄市區每標臺公交車基礎設施綜合用地平均達到160平方米、公交車進場率平均達到95%,中心城區綠色公交和智慧出行服務系統全面建成應用、公交線網專用道設置率平均達到15%、站點500米覆蓋率平均達到98%、公共交通佔機動化出行比例力爭達到60%,全省城市公交車駕駛員安防設施全面安裝應用。
通過3—5年時間,城市公交高品質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省轄市區每標臺公交車基礎設施綜合用地平均達到180平方米、公交車進場率力爭達到100%,中心城區公交線網專用道設置率平均達到20%、在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100%基礎上推進300米覆蓋,公共交通佔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60%以上。在城市公交發展路徑、服務標準、票價調整、路權保障機制、城市擁堵破解、高品質公交環境等方面形成一批制度、政策、標準、規範成果,並全面推廣。
抄送:國家鐵路局,瀋陽市、大連市、營口市交通運輸局,撫順縣交通運輸局,招商局集團、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有限公司、遼寧港口集團有限公司、遼寧省機場管理集團有限公司、遼寧奧路通科技有限公司,大連理工大學,部綜合規劃司、公路局、運輸服務司、安全與品質監督管理司。